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师 | 太极、京剧和爱......竟都被板厂小学的“智慧型教师”融入育人之道

2016-11-08 播报君 北京教育播报
点击上方“北京教育播报”可订阅哦!
昨天,播报君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板厂小学如何“以智取质”。还记得其中的一个关键点不?——这所智慧型学校最核心的部分是“智慧型教师”。 所以,今天播报君请来了板厂小学的三位优秀老师。他们是如何用智慧教书育人?和学生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不妨细细听来。
张平:“太极之道”育人细无声
作为板厂小学的普通一员,每当谈起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张平老师的内心总是充盈着一份平静、一份自豪、一份充实。平静的是参加工作的14年里,送走了一批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毕业生;自豪的是带出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充实的是自己褪去青涩,走上智慧型班主任的成长之路,成为区骨干教师,被评选为区优秀共产党员,获区级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

虽然是一名语文老师,但张平老师一直喜欢中国文化,闲时常打太极拳。在与太极的亲密接触中,其拳法精髓触动、指导了她的生命历程。她不仅带着学生一起练习太极拳,还将其和谐万物的理念用于教育教学生涯。




太极是一种舒缓的慢运动,要求静心宁神。张平老师认为,教育同样需要这份心境。


张平老师发现,以柔克刚是太极拳术的精髓,对个性刚烈的学生,以柔待之可以四两拨千斤。有一次班上的学生小宇和妈妈赌气后不见了踪影,也不接任何电话。张平老师不断地发短信,真诚地表达关心,诚恳地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声的爱安抚了孩子的惶恐与孤独,使这只迷途的小羊走上了归家之路。




太极拳的招式多走弧线,绕道解决问题有时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家境贫困的小蕊鞋子磨出了洞。张平老师特意开展《让爱住我家》的班会,引导她讲述了独自带奶奶看病的故事。小蕊被评为最佳孝星,而奖品就是合脚的旅游鞋。张平老师采用以曲取直的办法,既解了女孩燃眉之急,又呵护了她的自尊(播报君非常佩服张老师的智慧,真的很感动)。


太极拳讲究动静有间,张弛有度。张平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语文老师双重角色的彼此渗透,用文字的力量,正面引导教育学生。学期第一次教研前,她在黑板写了个上联“老师外出忧心忡忡”,学生的下联五花八门。中队长对完“小鬼当家其乐融融”后,全班却静下来若有所思。教研后为了让班中的一个小淘气自省,她即兴改编了一首小诗。




同学们善意地笑了,小淘气却红了脸庞。此后,她外出时,班里总是秩序井然。


张老师觉得自己是幸福而幸运的,因为有太极这样的中国元素影响着她,成就着一名青年老师的教育之梦;她庆幸当自己张开梦想羽翼的时候,也带动着学生一起飞翔。在智慧教育的路上,一路太极,一路前行,她在板厂小学这篇沃土上用传统文化影响新鲜的生命,用绽放的心灵呼唤阳光的童心!
白艳:京腔京韵里的教育情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常常被热闹的京剧锣鼓点、一板一眼的京剧唱腔所吸引。这门备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京剧欣赏已经开设六年了,培养了一大批京剧迷。


这门课之所以魅力十足,连一年级活泼好动的“小豆包”都欲罢不能,与其授课老师白艳大有关系。




白艳老师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自幼受家庭熏陶,懂戏、爱戏。然而,京剧知识内容博大精深浩瀚无边。面对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坐不住的特点,怎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爱学乐学,让白老师犯了难。


经过苦思冥想,白艳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自编了一套教材:先从学唱京歌《唱脸谱》入手认识京剧;接着学习了观看京剧的礼仪,教孩子怎样叫好,在什么地方叫好才是恰到好处。当学生很快掌握了诀窍,能够及时准确专业地鼓掌叫好,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




考虑到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而京剧演唱难度较大,白艳老师从京剧念白入手让学生开始模仿表演,这样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台词,了解剧目、人物性格、行当,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京剧艺术流派纷呈,认识“四大名旦”是重要的知识点。白艳老师通过讲述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代表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学生不仅记住了美丽的虞姬、雍容的贵妃,还爱上了她们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当学生们穿上京剧戏服,练习水袖、身段,个个兴趣盎然。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观摩了近二十出经典剧目,熟识了京剧的基础知识,学习了各个行当的念白,以及《卖水》《淮河营》《红娘》《红灯记》等剧目中的简单唱段。此外,白艳老师还经常鼓励学生观看戏曲频道,带领学生走进梅兰芳大剧院、长安戏院、湖广会馆观看现场演出。




因为有了好老师和好的平台,自此板厂小学的孩子们和白艳老师在京剧表演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拿奖拿到手软:在2012年到2015年历届“东城区艺术节”京剧集体项目比赛中,板厂小学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表演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从2013年到2015年的“国戏杯”比赛中,多名学生获一等奖、二等奖;白老师也多次收获市区级优秀辅导教师奖、优秀指挥奖。





如今,虽然白老师人到中年,但依然风华正茂。对于京剧教学,白艳老师一直坚持:“我不是培养京剧表演者,而是培养孩子喜爱京剧,带动家长走进剧院。希望孩子能成为将来的忠实戏迷,让京剧世代流传”。


张丽萍:做有温度的教师
张丽萍,东城区板厂小学的一名班主任教师。走过26年的职业生涯,张丽萍老师始终认为教师要带着温情育人。




走进张老师所带的班级,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针对学生实际特点,张丽萍老师注重建设个性化充满生命力的教室文化。和孩子们一起研究班名,设计班徽、班训、班规,班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师生的彼此对话。




班主任需要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张老师的班级之所以温暖,重要的原因是张老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通过认真研究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包容之心善待差异。


在一次长跑比赛中,班中跑得最快的同学摔倒了,眼看着从第一名落到了最后一名,同学们心里难受,但是没有一个人埋怨。但随后别的班同学在一旁大声喊“减油”。班上的孩子们很不高兴,个别同学也冲别的班级喊起了“减油”。回到教室后,张老师对学生先前的举动提出表扬,对后面的表现提出批评。她告诉学生应该学会相互尊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当别人为你喊减油时,你们要为他们喊加油,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后面的运动会上,孩子们惊喜地告诉张老师,“当别人喊‘减油’,我们为他们喊‘加油’,‘减油’的声音真的没有了。




类似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张老师从不大声训斥、批评,而是用一个小小的点拨,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换个角度对待问题。


张老师认为,教育是一种充满阳光、充满爱的职业,尤其作为班主任要注重“以情感人”,用爱心去创造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多年前,张老师一位学生的妈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张丽萍老师接班不久,孩子妈妈就请邻居搀扶着到学校说明家里的情况。得知详情后,张老师对这位学生给予更多的照顾,孩子妈妈也把张老师当作最信任的人。直到孩子妈妈去世后,张老师一直把这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使这位学生受到了很大鼓舞,毕业时考上了理想的中学。


还有一位学生被医生疑似为克隆氏病。高昂的药费、病痛的折磨使家长几欲放弃。多次看望、鼓励后,张老师发现个人的力量太单薄。在学习《裙子里的阳光》一课时,她适时把孩子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同学、家长纷纷慷慨相助、献上爱心……来自集体温暖的力量,撑起这位孩子和妈妈直面困难的勇气。去年春节,孩子带着阳光般的笑意出现在张老师面前,“张老师,我第一个月拿工资,来看您。”张老师说:“那个早晨,满屋子都是阳光!爱出爱返,这也许就是做教师的幸福吧!”

此外,在班级建设中,张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让公益之花美丽绽放》的主题活动。她两次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为聋儿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开展爱心义卖。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没有挡住她和孩子们的脚步,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师生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共筹善款五万多元,为康复中心的孩子们送去新年的祝福。




作为教师,张丽萍说自己很平凡。但就是在26年平凡的每一天,张老师真诚给予。作为全国建功立业标兵、首都女职工创新之星、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第11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张老师说是板厂小学这片沃土滋养了她。那些曾经的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与动力,激励她更加坚实、笃定、执着地走在智慧教育的路上。

资料来源:板厂小学

编辑:刘钰


注是友谊,转发是力量!更多重磅消息,请猛戳下面!

每周一师 | 秦福海和他的“程序课堂”(内附“杀手锏”)

每周一师 | 不止学历高!清华附小的科学教师都是什么来头?

每周一师丨芳古园小学跨界舞王孙老师(附赠跳绳达标小秘笈!)

每周一师 | 经验大放送!中关村三小老师如何hold住挑战?



觉得不错请点赞并分享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