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一家“有矿”的博物馆!你可能还不知道!
杨哥一线Vol.39|老石旦煤矿矿史博物馆
乌海是一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城市,提起煤矿,大部分人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黢黑的煤矿工人、逼仄巷道里的猴车、井下弯腰前行,工作环境脏,作业条件差的印象中。
现如今的矿井,早已颠覆了我们的想象,低矮平房被整齐楼房取代,晴天一腿土,雨天一脚泥的路面全部硬化,厂区周边的空地绿树成荫,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
下面就随这期《杨哥一线》特别节目“寻迹乌海”一起走进老石旦煤矿矿史博物馆~
第一站
老石旦煤矿矿区
从海勃湾出发大约40分钟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位于乌海市海南区的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进入厂区的道路两侧的小白杨高高挺立着,白色的办公大楼,蓝色的厂区设备设施与蓝天白云相呼应,一座现代化的煤矿映入眼帘......
第二站
矿史博物馆
你一定去过很多博物馆,但是建在正常生产矿区中的博物馆你来过吗?
利用原有工人下井通道改建的博物馆是乌海市唯一一家建在矿区里的博物馆,在这近50米的历史长廊里,7个不同的板块以图片展示、老物件陈列的方式,带你回顾老石旦煤矿百年风雨辉煌史......
百年采矿史,蕴含着无数老石旦人的心血与希望。其中,老石旦煤矿老工人支双喜,1955年被国家煤炭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6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969年作为老石旦煤矿的职工代表赴北京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乌海市是中国书协命名的第7个“中国书法城”,远近闻名。乌海书法文化起源于矿山,而老石旦煤矿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先后走出了王宇虎、李贺年、王文斌、白占荣、王厚孝、刘繁海等多位书法名家,其中有多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用手中的笔墨,书写了一代代老石旦人扎根矿区,用双手开拓进取用勤劳铸就辉煌的历史画卷。
下面请大家欣赏“历史长廊”完整版
(滑动观看)
现场参观体验更佳~
第三站
副井
入井扫描登记
登记、扫码、验身,一系列安全检查过后,职工方可正常入井,井下实行无死角定位,可以随时查看职工身处位置及工作状态。
无轨胶轮车入井
曾经矿工入井,要经过平板车、猴车、步行等几次转折,入井要耗时一个多小时,费时费力,而如今乘坐无轨胶轮车,二十几分钟就直达井下工作面,不仅缩短了时间,采用的全车身防爆技术大大提升了安全效率,成为乌海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无轨胶轮车入井的煤矿。
第四站
实操室
随着矿区的发展,煤矿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矿工专业技能的提升,利用业余时间培养职工善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升井下生产安全系数。
今昔对比
老石旦煤矿只是所有煤矿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对绿色矿山的高标准严要求,已经逐步在改变着乌海这座以煤业生产为主的城市生活,风沙少了,空气好了,也逐步在走向文明城市的行列里,看着矿山的变化,不仅对乌海这座城有了更深的感触,相信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
记录着百年采矿史的老石旦煤矿矿史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布局成为乌海市首家矿区博物馆“网红”打卡地,免费对外开放,想要参观的小伙伴可以提前预约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预约电话:15147398887 吴超
杨哥一线
《杨哥一线》是一档以宣传主流方针政策,秉承媒体社会责任,关注乌海民生,关心市民生活,贴近百姓热议话题的采访类节目,融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特性,注重民生类一线采访报道,帮助大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播出时间:每周二
栏目热线:15504731111 13948339920
往期回顾
出品:交叉点工作室
视频:陈翰林(实习)
图片:韩舒羽(实习)
编辑:宋杰 王婧(实习)贾泽朝(实习)
美编: 张玲珊(实习)
初审:杨洋
主编:范鹏春
监审:梁文秀
发布:乌海广播电视台
公益我们想让你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