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之 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全攻略 上)
最开始知道这个说法还是在2012年通过朱洪旺老弟的微博了解到的,后来在网上看见了一篇王开健先生所著的《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一文中才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荷叶镇,除了富厚堂,曾氏家族还建有白玉堂、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万宜堂、华祝堂、黄金堂、修善堂、有恒堂、文吉堂等庄园,与富厚堂一起,合称“九处十堂”。其中敦德堂、奖善堂、万宜堂都是在曾国藩兄弟发迹后修建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可与富厚堂媲美。只是在后来一百多年的风雨中,由于缺乏保护,有的已失去往日风采。尽管如此,当你看完富厚堂,再来到这几个地方参观,你就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曾国藩及其家族的发展变迁。
上次王开键先生在写他的那篇文章的时候还差一个文吉堂没找到,这次在做计划的时候居然在百度地图上找到了那个地名,就在富厚堂以西900米的星球村,另外他的文章中说万宜堂在“峡石村”,这里应该是“硖石村”,黄金堂和修善堂在良江村,有恒堂在新建村,敦德堂和奖善堂在大坪村,白玉堂在天坪村,所以这十个堂在地图上的位置就很完整了,我也有了清晰的路线。这次我决定从最远处的良江村开始今天的旅程。
这块牌子是村中建设新农村的介绍,除了让我清楚地了解到了黄金堂和修善堂的具体位置,另外一个重要发现就是找到了曾纪泽第一任夫人贺氏的墓,也就是在黄金堂对面的山上,正好这次就都看一遍。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修善堂。但这个地方恐怕会让大家失望的,老房子不剩一间了,只有门前的这口用麻石围边的大水塘应该还是原物。
这里的麻石围栏整齐划一,不是一般老百姓家修得起的。修善堂与黄金堂是上下屋,1859年(咸丰九年),曾国潢从黄金堂移居修善堂。尽管曾国藩兄弟5人有4人在外带兵打仗,只有曾国潢一人留在乡下,但当曾国藩建修善堂时,还是比较讲究排场的,因此,当时的修善堂比旁边的黄金堂规模要大得多。后来,规模更大的万宜堂建成后,曾国潢又移居万宜堂,修善堂就成了万宜堂的管庄。
在水塘西侧两栋房子之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还保留有一个老门楼。
这应该也是修善堂的原物了吧?
离开修善堂东行几百米就到了黄金堂。
黄金堂是曾国藩的第二故居,曾国藩的母亲和父亲去世后,曾国藩分别从安徽和江西赶回黄金堂治丧。加上后来黄金堂还发生了两起不幸的事故,曾家就怀疑黄金堂屋场不吉利,相继搬出。曾国藩搬到富厚堂,曾国荃另建大夫第,曾国潢搬到修善堂。如今的黄金堂,只有宅院前的半月形池塘依然如故,但其院落荡然无存。
这位阿姨是这里的老住户,独自一人带着孙女。
她告诉我这扇门是老房子上的原物,当年拆老房子的时候她家把这扇门、门框和门坎石留了下来,安在新房上。
上面还隐约可见彩绘的门神。
老房子在好几年前就全拆了,只剩下这几个柱础。
在她的指引下我来到了对面的山上寻找那位一品侯夫人墓,幸得一位热心的老人家带路,我才能穿过这一人高的草丛找到那几乎不存在的路。
这座墓已经完全湮没在了荒草中,在图中那个新坟下面。
老人家帮我扒开荒草堆这才看清这是一座元宝坟。
汉白玉的墓碑上刻着“皇清诰赠一品侯夫人曾母贺氏之墓”。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也就是说贺氏是在死后才得到这个一品侯夫人的封号的。
这座墓比较简朴,所以保存完好。
接下来我来到硖石村的华祝堂,华祝堂和万宜堂就是隔路相望,相距不过200米。其实我在去良江村的路上已经看见了这两个庄园。华祝堂目前只剩下了三栋岌岌可危的老房子。华祝堂堂名典出成语“华封三祝”,意思是华祝堂主人愿自己长寿,富贵,多子孙。
这里是曾国潢修万宜堂时的暂居之地,因为是“临时建筑”所以质量没有要求那么高,这仅存的三栋房子随时可能全部坍塌。
华祝堂对面的万宜堂建造于曾国藩去世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由曾国潢主持建造的一座颇具明代风格、规模较为宏大的住宅,名字寓意“万代千秋”和“宜室宜家”。万宜堂建筑占地面积达30亩,原先东西两侧各三块高大的山字墙显得格外雄伟壮丽,但如今东侧只剩下两块。
堂前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河上有一石桥。
东侧的三面山墙少了一面,甚是可惜!
万宜堂现在为省级文保单位。
万宜堂主体建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巍峨,保存完好的马头墙更衬托出它的威严。
万宜堂建成后,曾国潢就移居于此。曾国潢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梁和曾纪湘分家,各占一头。现在,万宜堂除了围墙、槽门和东西亭子拆毁以外,主体建筑完好无损,墙壁上的雕刻和彩画还清晰可见。
这种马头墙造型显得稳重,有典型的徽派风格。
墙头的泥塑和彩绘做得很精细,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据说万宜堂的山字墙都是由青一色的子母砖砌成,但从外面看不出来,只觉得这板墙笔直挺立,应该是很坚固的。
每个山墙下都有这样扇门。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出自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这里列为省保后,还有专门对里面损坏的部分进行维修。
这种涂成红黑两色的木结构在我们双峰的老宅里是很常见的,很像汉代的风格。
“事列朝荣”,出自曹植的《求自试表》中“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 意思是事迹列于朝廷而光荣。写在这里也很能说明曾家人为清朝所做的各种贡献了。
这边的几个字没认出来。
这里的内墙是由土砖砌成,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据说在制作土砖时,加了不少食盐进去,加之泥巴又和得很熟,所以干后日晒雨淋而不烂。
相对来讲,西侧保护得更好一些,东侧很多房子里面已经被改成了现代建筑,只有山墙还是原来的。
下一站是位于新建村的有恒堂。老房子也荡然无存,只剩下门口的这口大水塘。那座山墙是新砌的,据当地人说那里就是老房子的原址。有恒堂建成于同治二年,是根据曾国藩“立志贵有恒”的家训而命名的。当年,曾国潢根据曾国藩的旨意,为长期在外作战的弟弟曾国葆买下这块宝地,营建有恒堂,由曾国藩出资修建。1862年(同治元年),曾国葆病死于南京军营中,因膝下无子,曾国潢就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曾纪渠抚给曾国葆作子,于是,曾纪渠继承了有恒堂。有恒堂在修建过程中比较讲究布局,内部设计也别出心裁,拥有“住在有恒堂,就等于住在花园里”的美誉。只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恒堂过去的模样已荡然无存。
水塘边也有石围和台阶。
只有这个招牌上还留有有恒堂的遗迹。
看样子当年的老砖都被用来盖了新房。
在有恒堂不远处还有一处规模不大的老建筑,应该是晚清的。
发现很多湘军故里的房子都喜欢用这种圆拱石门,上次在涟源铜盆村的世业堂也见过这种建筑形式,以前这种门只用在宗教建筑之上。
下图就是涟源的世业堂,很像吧?
进入这里,规模小,已经比较破败。
今天先讲到这里,敬请关注下期《湘村发现》,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下)。
志大少爷订阅号,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伪历史文化,欢迎订阅,给你好看~
点击“阅读原文”,看上期《湘村发现》 —— 澧县余家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