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之 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全攻略 下)

志大少爷 2020-09-09




“大夫第”位于荷叶大坪村雷家湾,是曾氏家庙和曾国荃为两个儿子所建的敦德堂、奖善堂的统称。大夫第规模宏大,占地总长600多米,宽约230米,总面积13万多平方米,规模比富厚堂要大得多,但现在能看见的也只剩下了一点点。


门口的这口水塘边也有这样整齐的麻石围栏。


敦德堂的正门只剩下了五分之四。


门口麻石立柱加上精致的木雕,这个大门也曾经辉煌过。据说这里的栋梁、廊柱、横枋都是珍贵的楠木、樟木、梨木和杉木之类,很少有松木;每块青砖都磨得四平八正,石料全部是花岗岩的,特别是许多7-8米高的廓柱竟然是由一块块完整的花岗岩巨石凿开打磨而成的。


这两个石雕的驼柱兽做成的柱础确实很少见,也叫不上名字。


大堂内也是很高大的。


据说以前敦德堂和奖善堂都是三进六横,敦德堂和奖善堂各有房屋108间。除了规模宏大,大夫第还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但现在,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大夫第从开工到最后竣工,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耗费银两之多令人咋舌。据说曾国荃原来还想把大夫第建成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建筑,屋顶上盖琉璃瓦,槽门前建造浮桥。一次,钦差大臣彭玉麟(衡阳人,湘军水师名将)私访大夫第,留下两句话:“浮桥拆掉,屋减三尺。”便扬长而去。后来,大夫第前面的浮桥也就未建了,山字墙也矮了三尺。


奖善堂就在敦德堂西侧200米,不是当地人指点,你根本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奖善堂!


从东边这个小门进来看见的一堵高大的青砖院墙。


看做工应该是原物,只是院墙里面的房子不像。


墙上还有一些老门窗的痕迹。


从西侧的这个门进来。


这个院子里面已经成了一个打米厂。


里面的这些房子都是拆了老房子以后用这些砖重新盖的。


这些建筑上还有一些过去的雕花窗户。


院后的这堵高大的围墙还是非常气派的,大概有四米多高,基础是麻石,上面是青砖,还用黑瓦做的顶。


从后面来看这里,还能基本想像到这个院子的当年的规模,就像是富厚堂的围墙。


快到天坪村时,不由得感叹这里的自然风光太美了,这里是一处山间盆地,盆地中是大片农田,一条小河从中蜿蜒流过,农舍散布其中。


白玉堂位于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是曾国藩的第一故居,1811年农历11月11日,曾国藩就出生在这里。白玉堂三进四横,共有48间房子,6个天井,2个花圃,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双层飞檐,山字墙垛,雕梁画栋,颇为壮观。



白玉堂屋前是一块宽大的地坪,地坪前是一口近似长方形的水塘。宅院四周是高约丈余的青砖围墙。宅围、地坪、水塘及曾家书屋利见斋共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这里的建筑在修复之前已经毁坏殆尽,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才按原貌重建的,所以对我这种古建爱好者来说参观的意义已经不大。


利见斋位于白玉堂前300来米处,为曾氏私塾,曾国藩五岁就在这里启蒙,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塾之一。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于科名仕途的更高阶梯,便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利见斋”。斋名出自《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意为读书能见到大人,得到好处。曾麟书于此课徒授业,发愤教子,把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




这是去白玉堂的路上正好经过这个县保的秋瑾故居。


面目全非,实际上已无存在的必要了。


文吉堂是曾府的庄屋,坐落于荷叶镇星球村,与富厚堂距离很近,但规模较小,总共才10余间房屋。古时“文”是一种礼乐制度;“吉”即善、利,文吉堂主人以顺从礼义,求幸福吉利而名其堂曰“文吉”。




富厚堂原是曾府的一处庄屋,曾氏兄弟分家时,富托田庄落入曾国荃名下。后来,曾国藩与九弟国荃兑换了富托田庄,并由其四弟曾国潢等代为扩建,扩建翻修工程搞了好几年才完成。全宅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



富厚堂由八本堂正宅、求阙斋书楼、归朴斋书楼、艺芳馆书楼、思云馆、缉园、头门、后山、里坪、半月塘等组成。


富厚堂前面则是一个半月形的大荷塘,到了夏天,荷花盛开,荷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我很不喜欢这种字体来题写大门匾额,过去的匾额都是用楷书书写的。


八本堂是富厚堂的正宅住房,因曾国藩倡导“八本”家训而得名。


我的叔叔在七十年代曾在县药材公司当采购,当年他给公司收购药材的时候在这里曾住过两个月,据他回忆富厚堂当年已经成为了乡政府所在地,跟下面这张老照片里的样子是差不多的。


据说曾国藩当年是很喜欢题匾写对联的,这里就保留有一块他亲笔题写的匾额。


看这个落款:赐进士出身 诰授光禄大夫 钦差大臣 太子太保 体仁阁大学士 兵部尚书 两江总督 特赏黄马褂 双眼花翎 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敬题。



黄马褂大家都知道是个什么东东了,但对这个“双眼花翎”可能还不太清楚,这就要科普一下清代的官服制度了。下面就是我们在各种辫子戏里看见的两种官帽了,左边是冬帽,右边是夏帽。


这是官帽上的顶珠,又叫顶戴。 即是官员戴的帽顶。它用不同的材料标识出官级 : 一品为红宝石 , 二品为珊湖 , 三品为蓝宝石 , 四品为青金石 , 五品为水晶 , 六品为砗磲 , 七品为素金 , 八品用阴文镂花金 , 九品用阳文镂花金 , 无顶珠者无官品。


顶珠下有翎管 , 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分为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是鹖翎 , 花翎是孔雀翎 , 它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之分 , 眼多者为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 , 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 , 双眼花翎赏给大官 , 而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大臣。

下图这就是“双眼花翎”了。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这是一个完整的双眼花翎冬帽。


宅南的求阙斋书楼被后人称为“公记”书楼,里面收藏曾国藩的书籍;与其平行的是归朴斋书楼,后人称之为“朴记”书楼,里面收藏着曾纪泽的书籍;右侧与归朴斋书楼对称的是艺芳馆藏书楼,是曾纪泽弟弟曾纪鸿的藏书楼。在一座房子里就修了三处藏书楼,足见曾国藩家族对文化的推崇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富厚堂后山的风景非常迷人,参天的古树有的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宅院四周高大的围墙让人们想起当年这座房屋的主人在那个朝代的地位;从后山看整个富厚堂周围的地形地貌,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据说当年由于这里古树参天,植物繁茂,成为各种鸟类栖息的良好场所。每天清晨,曾府仆人都要到后山拾鸟蛋,光是鸟鹤蛋和白鹭蛋就可以捡满一大箩。



思云馆是一栋独立的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由曾国藩亲书馆名制匾,也是他一生中唯一在家亲自监督营造的建筑物。



纵观曾氏修建的八堂和两处管庄,共“十堂”的改名命名,其来源分两类,一类出自古书、典籍,如:白玉堂、黄金堂、修善堂、敦德堂、奖善堂、富厚堂、华祝堂、文吉堂。一类出自曾国藩家书,如:有恒堂、万宜堂。无论出自哪里都含意深远,富含文化底蕴,体现出是官宦之家,读书世家,富贵人家,也不失激励居家之人及其后世子孙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之意。

曾氏的庄园都依山傍水,房前有小溪、池塘、上好良田,屋傍有清泉水井、堂前地形平坦,留有宽大地坪,山上林木茂盛,山水风光秀丽,房屋建筑高大宽敞,为其居家生活的优良处所。

曾国藩兄弟五人发迹后,最后的归宿屋堂,富厚堂、万宜堂、白玉堂、大夫第、有恒堂五大堂,无论从地理、风水还是环境来讲都是一流的上等屋场,可以说是既适应风水理论,又不失其科学性。乡间有传说曾氏是曾国藩上几代人都喜欢看地且会看地,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荷叶所有上好屋堂地和坟山地,通过各种不同手断居为已有。

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发达及其后世子孙的有为,在其家乡荷叶影响深远,曾氏可以说是名门旺族,对其庄园有顺口溜曰:“修善奖善,敦德有恒,黄金白玉,富厚万宜”,其意是指曾府庄园气派。而华祝堂为曾国潢修建万年堂时的临时住处,文吉堂只是曾氏家族的管庄,故未编入顺口溜。



本文是王开健先生所《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的图片增强版,原文: http://www.ldsf.com.cn/tubumuqinhe/jinrirenwu/2010082413406.html 。再次向王先生表示感谢!


志大少爷订阅号,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伪历史文化,欢迎订阅,给你好看~

点击“阅读原文”,看上期《湘村发现》 —— 曾国藩家族的九处十堂(全攻略 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