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55期:沅陵马底驿和舒溪坪
说来也巧,这个叫马底驿的古镇是我从谷歌卫星图上发现的,凭着多年经验,从清晰的街道走向、密集的建筑和天井院落,我很快断定这是一个古老集镇。于是16年8月我来到了这里。这条老街大致呈东西走向,长不过400米。国道319从这里通过,这说明古人和今人都在修路时把这里作为了交通要冲。据记载,元至元二年(1265),元世祖忽必烈开通京都至昆明驿道,马底驿始置驿,属于元朝大都(今北京)通往中庆(昆明)的中央驿道,所以马底驿古驿道距今已有750年历史。
我这次是从老街的东头进入,这里还有土墙木屋。
从外面的柜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商铺。
老街上原来很多老房子都被拆掉建了新房子,原来的石子路也有一段没一段地改成了水泥路。
这里的老街就是当年的京昆古驿道,过去这里常有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贵人、贤仕商贾住宿歇脚。京官南巡,地方官晋京,都要经过这里。因地处交通要道,人流渐多,于来往客商修建了客栈、商铺,这里逐渐发展成集市,驿站街面热闹繁华,各种店铺齐聚。
马底驿,这个弥漫历史烟尘的古驿站,左有龙门宝殿,右有喜眉大山,上有花翎搭桥,下有犀牛镇潭,中有怡溪水穿驿而过。因驿道窝于崇山峻岭之中,一眼很难看到,故有俗谚云“望不到的马底驿,脏兮兮的界亭驿,好玩不过郑家驿,看不到头的星天驿。”
街两旁的房子都出两到三尺的檐,形成两条走廊,雨天从上街到下街不会湿鞋。房子大多有柜台,虽然现在没有一家营业,但从剥落的楹联、褪去金粉的匾额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老街临河,人们就利用河里的卵石铺成了这样有花纹的路面,有防滑和美观的作用。驿道两边,用青砖砌成水沟,以便两边吊脚楼的屋檐水滴落在水沟里,这样面在大雨天气也不会积水。
两旁的房子多为木结构的,紧紧挨着,共用着墙壁。也有大户人家的高大楼门,里面是深宅大院,用厚且高的防风火的墙与旁边的木房隔开。
这里的房子全部是穿斗结构。
屋檐下把树根向上弯曲做成挑檐。
这个大屋用了卷檐。
这种做法可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这也是这户人家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了。
封火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阻挡火势蔓延的墙,我们现在看这种墙主要是欣赏它的美观,其实过去它的实用价值更大。尤其是马底驿老街这种木结构房屋很多的地方,如果不建封火墙,一旦起火将很快火烧连营。
除了外面的封火墙,随便走进一家想看一下内部结构。
原来内部还有窨子屋。
进入大门真觉豁然开朗,四方的天井,阳光射入,照在木制隔扇门上。
这里的隔扇门做得太精美了!忍不住要多拍几张。
上面的花鸟虫鱼兽都非常精致。
古驿站仍保留的驿馆墙基,小街陌巷,风火墙古建筑,周正的古民居,四方的天井,雕花的窗户,曲尺形的柜台等,无不见证了当时驿站驿馆规模之宏大和独特的古驿站文化。
在下街斜对着的还有天后庙、伏波宫,只是门楣破损,早没有了雕像,不过由伏波宫可以想见这马底驿老街之老。
嘉靖三年(1524年),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因“大礼议” 得罪世宗皇帝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逾月,行至沅陵马底驿,身心俱损,感怀身世,思念爱妻,写下《宿马底驿》:“戴月冲寒行路难,霜花凋尽绿云鬟。五更鼓角催行急,一枕乡思梦未残。”
还有一位受过大礼议事件影响的官员陈洪谟,做过一首《马底驿夜坐》:
峰峦高处驿亭斜,矮屋寒烟有几家。
出壑松风声淅沥,入窗梅月影交加。
仆夫笑语争分火,候吏殷勤次进茶。
独坐清宵乡思渺,更依北斗望京华。
陈洪谟(1476—1527),字宗禹,明武陵人,今湖南常德。明代文学家。正德时,知漳州,有惠政。累擢云南按察使,不畏强御。嘉靖初,(公元1522年)巡抚江西,节财爱民。任内不畏强权,节财爱民,颇有政声,迁兵部侍郎,致仕归。居高吾山下,筑亭名静芳,自号高吾子。这首诗应该是他当年赴任云南按察史的路上,在此休息时所做,此时寒风瑟瑟,驿站里的驿卒对这位大官热情伺候,端茶送水,但当他一个人安静下来,却思念起了家乡和京城。
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是思念故乡和亲人,一个是贬谪偏远,一个是新官上任,不同的人生境遇写出的诗也让人品出不同的意味。
说到马底驿,那这里最出名的特产就是这里的豆腐了。
马底驿豆腐在沅陵是比较有名的,其实这是和那里的水有联系的。那里的山泉富含矿物质,水质清亮而有甜味。做出来的豆腐,口感纯正而富有营养。
由于当天时间仓促,没有来得及品尝,只好把这个机会留给大家了。
从湘北进湘西,沿319国道有一连串以驿为名的乡镇,每个相距七八十里:桃源县境内有郑家驿、辛店驿,沅陵县境内有界亭驿、马底驿,辰溪县境内有船溪驿、山塘驿,再往西就是现在的五省通衢怀化市,它原来叫榆树湾或怀化驿。在后面的湘村发现中我还将向大家介绍辰溪的船溪驿。
出马底驿沿319国道向西行驶50公里就到到沅陵县筲箕湾镇,沿舒溪往东行驶约两公里就来到了舒溪坪。村子依山面水,门前良田千亩,舒溪像玉带一样绕田而过。这里离船溪驿只有10公里了。前年我在卫星图上发现在村子里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窨子屋,所以找到了这。
从航拍的画面来看,这里大概有两座以上的古民居。
这是其中一座,保存不太完整,只剩下一半。
这里原来也是个窨子屋,高墙还在,里面的木楼拆了一半。
这是剩下来的木楼,造型别致。
楼有两层,中间有天井,天井上面有屋顶盖住,这样雨水就不会流进大屋里,同时也保证了大屋里的空气流通。
这是村内最明显的那栋窨子屋,四进五峰四间两层主屋并列排开,再由六个两层的穿房连接而成、将整个院落分隔为天井三个及半天井三个。上覆青瓦,下铺青石板条。房屋共约八十来间。
外墙高大,白灰覆面。
门额上有“玉溪门第”四个大字。我后来了解到大宅子的主人名叫李天正。应是湘西排帮帮主之类的人物。
原来这里2003年就已经列入了沅陵县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院内,我不由得惊叹起来。
画栋雕梁,雕饰如意连环纹的窗格,扎格万字如意云纹的栏杆,虽然今天朱漆驳落、面目全非,但仍能通过用材讲究,枋柱的硕大,足显当年的豪华气派。
二层的围栏上不是小姐们的绣楼就是读书人的书房。
前院天井中有大陶缸,叫太平缸,是用来承接雨水做消防用。缸身上花鸟鱼虫,做工精美。
缸身开裂,用铁箍围着,据说是当年土匪入宅勒索金银财物打破的。
这里有块牌匾,“文X贻徽”,可惜第二个字看不清了。但这家后人中有载入县志的清道光丁酉科进士李上和,就出生成长在这座大宅里。
名高山斗。山斗是泰山、北斗的合称。比喻为世人所钦仰的人。上款可见是“乾隆癸卯仲冬”,即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距今230多年。能够配得上泰山北斗的人物,应该是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为世人敬仰的耆宿,或是行业中的德高望重,业界咸佩的行业大佬。
能够把“忍”字刻在神龛上,看样子这家主人应该不是一般人。
后进的厅屋里也有神龛。
这里也有忍字。
这里是房子东侧的侧室,也有两层。
四面高墙除正大门外,东西两头各有两个偏门。东偏门外还有一栋木屋。
紧挨着大院还有一个院子,保存不太好,门额上有“万轴家声”四个字。
据老人家讲,原先这里有李家兄弟二人,都是靠做木材生意起家的。后来两兄弟同时各建一座大宅子比邻而居。弟弟较有心计,家靠外侧,每次运材料进来,先经过他门口,看到上好的就叫人抬到他家里面去。天正为兄,心怀宽厚,从不计较。所以建成后的大宅子,其弟的更加豪华,可惜后遭火灾,大宅无存。这么一看,大哥家里神龛上的忍字确实有他的深意了。
这是两个院子之间的小巷,只有一米宽,两兄弟不同的人生态度,也造就了宅院不同的境遇。
时光流逝,到底有多少驿路故事沉没在岁月的海洋中,人们已经不得而知。这些前人留下来的古建筑似乎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承载着某些既定的宿命。希望我们今人能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最后请大家观看我航拍的舒溪坪村古民居。
声明:本文中所有原创图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盗用,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