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第四批援疆支教教师风采之三 | 江西教育援疆
2023年2月,江西省第四批援疆支教教师66人不远万里,从赣鄱大地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他们分布在阿克陶县克州江西实验小学和克州江西实验中学任教,形成了“组团式”支援模式,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辐射提高当地城乡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入疆以来,他们在阿克陶县这片热土上已经工作生活了一年多,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这片土地上孩子饥渴的心灵,用知识和爱心为孩子们点燃一盏盏信心的明灯,用勤劳和奉献为当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西教育力量。2024年上半年学期结束时,他们将援疆期满返赣工作,为展示他们的工作场景和真情实感,我们将推出江西援疆支教教师工作风采系列报道,陆续刊登援疆支教教师在帕米尔高原上践行援疆初心,谱写“赣陶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捧着一颗心来 留下满园春色
陈利君,男,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赣州市定南县第二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克州“优秀援疆教师”,定南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支教期间担任克州江西实验小学(阿克陶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次援疆,一生荣光”。他的援疆情,缘于2017年,当时是第一批教育部组团式援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这颗援疆的种子,在内心潜伏了六年之后,终于绽放了。2023年2月,他正式踏上了前往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实验小学为期一年半的支教之路。虽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恋恋不舍,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更多的是“留下满园春色”的豪情壮志。
远离家人,奔赴边疆,跳出舒适圈,从温暖的南方,来到了万里之遥的西域,来到了帕米尔高原。在这里,他努力克服干燥、雾霾、极寒、沙尘暴等气候因素,努力克服流鼻血、掉头发、失眠等身体因素。一年来,他担任五(18)班语文学科兼班主任,始终传递爱党爱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大爱,让它根植于孩子们心中!他利用升旗仪式,跟孩子们讲国旗、国徽、国歌、红领巾的由来和象征意义;利用班队会,跟孩子们讲红色故事,正是因为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利用道德与法治课,跟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上民族团结故事,如张骞出使西域,成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利用社会实践课,带着孩子们走进社区、走进市场,打扫街道、清理垃圾,看着干净整洁的街容市貌,孩子们虽累却洋溢开心的笑容。
一年半,他只恨光阴短暂,能给予孩子们的东西太少。自任五(18)班班主任以来,面对这个班孩子们普遍学习基础薄弱、上课纪律性不强、卫生习惯亟待规范、交作业不及时等现状,他以足球和乒乓球为切入点,先陪他们“玩”,利用体育课、课余等时间,与他们一起运动,分组比赛,挥洒汗水,分享进球的快乐,聊聊家庭生活,偶尔也会买点饮料水果与他们分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这样,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他持之以恒地与孩子们深入了解,互相信任。课堂上,他们是师生;球场上,他们是队友;生活上,他们是兄弟姐妹。班风好则学风浓,尤其是多次获得学校“文明班级”之后,孩子们积极性更高了,室内外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再无故迟到、吃零食,校服红领巾穿戴得整整齐齐,作业也能全部交齐。
一年来,陈老师深深感受到,孩子待人热情、真诚,不要以师者身份高高在上,而要俯下身子以真心换真心。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的薪火相传,他们如盏盏烛光,点亮了边疆各族学子的人生梦想。
她在新疆:做一名“种子”教师
黎紫娟,女,1983年3月出生,赣州市崇义县知行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曾获赣州市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克州优秀援疆教师等称号。支教期间担任克州江西实验小学(阿克陶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并兼任克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兼职教研员。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2023年2月,黎紫娟老师怀揣着梦想,踏上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光荣地成为江西省第四批援疆支教教师。
她担任四(5)班班主任,为班级中队取名“小榕树”,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中汲取养分,向下扎根有家国情怀;在生活里向阳而生,向上生长有开拓视野。她认真上好每一节班队会课,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让孩子们知历史,爱祖国,方能明志向,爱学习!她认真组织每一次活动,国庆节《我们和国旗合个影》,配上孩子们的笑脸,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在校园显得那么耀眼;组诗诵读《忆边塞》,带领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壮丽风光,激发热爱新疆的情感,把对祖国的爱根植于心;手势操展示《梦想家》,配上整齐划一的动作,孩子们展现出阳光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年里,小榕树中队的队员们以学校“五彩荣少年”为目标,争做荣德、荣智、荣体、荣美、荣劳少年,“榕”汇贯通,欣欣向“榕”,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她担任四(5)班语文教学工作,带着孩子亲近国语,学好语文,是她作为一名援疆支教教师的使命。她以“每月一主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星”——读好课外书;“书写星”——写好中国字;“习作星”——记录美好生活,人人成为“学习星”,提升语文素养。她通过个人展示、小组PK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诵读《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为孩子们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她创办《小榕树优秀作文集》,引导孩子们在习作中“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展现美丽的新疆风景,讲述身边的新疆故事,发现今日的新疆变化。她积极打造班级图书角,每周上好阅读课,指导读书方法,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从而爱上阅读、坚持阅读。一年来,孩子们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班级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作为一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她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实验小学师徒结对中,她坚持每周听评课、教学监测,助力年轻老师上好语文课,提升教学质量。她多次担任阿克陶县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等评委工作,积极参加援疆支教教师“组团菜单式”和“信息化骨干”送教活动,执教示范课,交流分享经验方法。在克州援疆教师教学展示周,她执教示范课《写信》,以小小的信笺,架起民族友谊的桥梁。承担全县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她以“示范课+讲座”聚焦习作单元,共研习作教学,引领教师明晰习作教学路径,慢慢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她深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是援疆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努力做一名“种子”教师,播一粒种子,长一棵大树,成一片森林,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成长!
跨越5000公里的双向奔赴
刘丽萍,女,1974年8月生,吉安市吉安县实验小学老师,正高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特级老师,曾获江西省“最美教师”“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支教期间担任克州江西实验小学(阿克陶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2023年1月21日,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刘丽萍老师接到遴选成功的通知,发了一条状态,朋友圈瞬间炸锅了。谁也不敢相信,年近五十的刘老师竟然主动报名参加了援疆支教。刘老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一些人生经历,便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使命与责任,感恩与回报。如果不去,我这辈子都会有遗憾。”就这样,刘老师义无反顾地开启了5000公里的奔赴,来到了祖国的最西部——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实验小学。
支教期间,刘老师先后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接手的班级学习成绩均在年级里名列前茅。陌生的环境,忙碌的工作,让她每天连轴转。但无论多忙,多累,刘老师仍旧有着自己的坚持。
一举一动,她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管已有三十多年的教龄,但她仍然每天晚上坚持观摩网课,阅读教育名著与文学作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她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一张一弛,她教孩子们做班级的管理者、学习的小主人。她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主管理意识,根据所有孩子的特点,给每个孩子分派一项任务,让班级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她精心设计班级活动,诵经典、春游、“六一”联欢会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她严慈相济,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
一字一句,她教孩子们表情真意切的爱国情。她利用休息时间,先后三次指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诗文,让孩子们第一次站上了县级、州里甚至自治区的舞台。为了准备“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中华文化”的比赛,她特意选了《中国话》这个作品,让班上各个民族的孩子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共同倾诉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鼓励学生了解爱国名人、英雄人物的事迹,并将爱国情化为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一篇篇真挚的读后感。
一撇一捺,她教孩子们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她不但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写字,还坚持每周写一张书法作品,给学生描摹;她不光教孩子们书写技巧,还会讲解汉字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源远流长与生命力,学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学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一点一滴,她教孩子们学写动人的中国文。每个学期,她都把孩子们的作品编成的优秀习作集《杏花朵朵》。两万多字的习作集,不知道多少个晚上与周末,一字一句地反复修改、排版、整理。她就像呵护杏花一样呵护孩子们的童真,希望他们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兴趣。
天道酬勤。刘老师的种种努力都化作丰收的喜悦。在期末考试中,她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指导学生在书信征文、朗诵、书法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她也获得了受援学校领导、同事及家长的一致称赞。她任教班级的孩子们更懂礼貌,更守纪律了。家长们纷纷称赞她对孩子们严中有爱,教学有方,孩子们的字更漂亮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作文写得更精彩了。
来源:援疆江西人
遇见好书 “阅”动心灵——德兴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站教师 胡福旦 | 育见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