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领导力 | Day4: 日本的资源循环与长效设计
Day4 练马区资源循环中心 / D&Department / Shibuya University 涩谷大学
说到环保主题,怎么能少了垃圾分类呢?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日本,历时四十年、如今已经是全世界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国家,其水平之高、处理之细令人印象深刻。此行,我们有幸前往东京23区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练马区,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与集散枢纽——练马区资源循环中心。
目的地简介:练马区资源循环中心(以下简称为“循环中心”)是以“形成循环型社区”为宗旨、于2010年11月1日在练马区建成的地区垃圾处理集散地。中心的建筑设计面向环境保护,采用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和屋顶绿化等可持续设计。
1.1
理论学习
于早上八点抵达练马区后,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将我们引至办公楼三楼的会议室,在那里,小山直子女士作为讲师向我们介绍了日本的垃圾分类基本情况。她骄傲地告诉大家,练马区自实行垃圾分类以来,虽然人口多了20%,但垃圾产生量却降低了一倍,居民细致到位的垃圾分类功不可没。
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按照处理方式划分,主要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即可回收垃圾)三个大类,另有大件垃圾(家具等)和其他垃圾(食用油、电池等)两种,它们需要第三方进行二次回收并分解后才能归类为三大类。在这种简单明了的分类逻辑指导下,分类和运输的路线设计也被进一步简化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而支持这种处理方式导向的分类标准的,则是日本特殊的分类方式。日本的垃圾分类讲求“源头分类”,即所有垃圾分类的操作全部在居民端进行,事业单位也要对自己的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进行处理。因此,垃圾的分别仅靠不同的投放时间、投放地点就可以完成,大大减轻了运输系统的压力。这种“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任”的态度无疑也会潜移默化地减少垃圾产生量。
【练马区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这种高标准、多规则的垃圾处理方式要运作起来,仅靠“神之家庭主妇”自然是远远不够的。练马区资源循环中心除了处理垃圾的职能,还有宣传与教育的功能。循环中心会印制极为详尽的多语言指引手册,确保发放到区域内每家每户。同时,也会采取儿童教育、居民活动、开放参观、定期宣讲等方式来向民众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及重要性。例如,去到幼儿园表演演剧、在中小学校开游戏工作坊、在游园会出展台让大家答题竞赛,等等。
循环中心甚至有自己的吉祥物,直子女士笑着介绍道,可爱的吉祥物可是非常受欢迎呢!
1.2
分类游戏
在介绍完如何分别垃圾后,直子女士带领着同学们参与了一轮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工作人员大叔搬出事先准备好的“假垃圾”,同学们排着队将垃圾放入对应的回收箱——哎呀,刚才说的这个是什么垃圾来着?在怀疑中度过了分类垃圾的环节后,工作人员大叔以十分幽默的方式一个个揭晓了正确答案,引得满堂笑声不断。通过实践操作,大家在愉快的游戏中又加深了一层印象。
这样有趣生动的游戏是实际上练马区的中小学校会邀请练马区资源循环中心进行的工作坊。小山女士认为,通过教育儿童来影响家庭中的垃圾分类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策略。
【 同学们体验垃圾分类游戏】
1.3
实地参观
顺利完成游戏便意味着大家已经从理论课堂毕业了,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走进现场,一窥循环中心的真面目。
【 同学们站在屋顶草坪上聆听增田所长的介绍】
在循环中心的增田先生带领,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办公楼顶楼。这里的玄机是顶楼的草坪,不仅可以为建筑物降温,同时也增大了绿化面积。因为,练马区的昼夜温差是非常大的,为建筑物降温/保暖可以节约空调消耗的电力。
增田先生说,练马区循环中心一开始就是以“循环型建筑”为宗旨设计的,除了顶楼草坪之外还有雨水收集、太阳能发电等多种可持续设计,实在是令人惊喜。
在顶楼远眺时,同学们发现不远处就是焚烧垃圾的工厂。“垃圾焚烧厂在居民区,附近的居民不会有怨言吗?”增田先生为我们解答了疑惑:首先,垃圾处理厂的排放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在练马区甚至会把本就严格的标准设定得更高,做到对环境完全无影响;其次,工厂和附件居民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在建厂前便与居民多次开会沟通,现在会把焚烧发电的电力免费分给周边居民用、定期对居民开放内部参观、采纳建议等等,如此一来,就能凭沟通化解很多矛盾了。
接下来,我们回到二楼,在科普角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产物。伴随着增田先生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垃圾是如何被处理的,譬如塑料水瓶为什么要将瓶盖和瓶身分开,因为这两部分的塑料是完全不同的材质,在沉降处理的时候需要分开。原来那些苛刻的规定都是有原因的!明白了这一点后,相信大家在日后的分类里都能更有一分敬畏之心。
【正在拆卸小型家电的可回收稀有金属部分的工人】
最后,我们抵达一楼,直击垃圾处理的现场,看到了运输车满载而归将带回的垃圾卸下、工人们如何拆解小型家电将稀有金属分离、还有被修缮后焕然一新的、即将被送去回收中心二次利用的旧家具。值得一提的是,循环中心很多工人都是希望再就业的高龄人士、残障人士,看来垃圾分类不仅是环保利好,还是民生利好的大工程呢!
【 由居民雇工修缮好的家具,最终又将回到居民生活中】
最后就以大合照作为本次参访的结尾吧!看看照片上大家灿烂的笑容,这一定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程。
【合照:背景标语 “目标是循环型社会!”】
东京 D&Department 的门店位于涩谷正中心的百商场&商业大楼涩谷Hikarie内部。涩谷Hikarie从前是涩谷区文化会馆,负责向外界传递涩谷文化;文化会馆改建成涩谷Hikarie之后保留了一层楼,继承这一使命,在这里有画廊、共创空间等等。D&Department运营管理其中三个展区,分别是d travel store,d47 museum 以及 d47 食堂。
2.1
设计理念:长效设计 & 地方创生
D&Department可持续品牌的创始人长冈贤明(Nagaoka Kenmei)认为,“设计的眼光”在今后会变得以越来越重要。领会了“设计的眼光”,用这一视角去寻找“长效设计”(long life design)特质的物品,将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匠心。
“个性”不仅存在和兴起于大城市的潮流中,也蕴藏在哪怕最原始的草原。
现如今,大多数人习惯于一种时间长了就轻易丢弃物品的生活方式,这一现状令人十分担忧。
不过,若人们是在物的诞生地,被当地的文化和美食吸引,从而买下一件物品,在很久之后还能说出它的故事,说出是在哪家店铺、通过怎么样的优待而入手,那么这件东西可能就不会被轻易丢弃了。
因此,消费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物的入手方式。地方创生的本质便在于,我们需要重新发现、再次认识地方上、乡村中被我们忽视的事物的价值。
2.2
《d 设计之旅》杂志 & d travel store
D&Department创办“d 设计之旅”(d design travel)系列杂志,正是希望改变这一现状。以此为线索,设计师以“设计的眼光”探寻每一片土地。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一地一册。编辑团队在实地居住两个月,实地取材、编辑制作,各册以同样的页数出版,呈于众人眼前。向店长了解到,目前 D&Department 每年出两本杂志,现已发行了27本,还需十年把这个项目做完。
d travel store 作为《d 设计之旅》杂志的店面载体,汇集销售各地的手工艺品。店内所售商品都来自编辑们在制作杂志过程中认识的手艺人。秉承D&Department传达造物之源的理念,每件商品旁都贴着手写的卡片,向消费者们讲述着“物”的故事。除卖手工艺品外,D&Department还会邀请这些各地的手工艺人者到店内举行工作坊。同时,店内还专设书架,摆放着杂志编辑在每个都道府县实地探访时的一手资料。
2.3
d47 museum
d47 meseum一年下来主要有两种展览,第一类是主题展,选定一个主题,展示47个都道府县关于这个主题的各自特色。12月的主题是“穿着”。第二种展览是d design travel旅行杂志的发布展览,每出一本就办一个展览。
展品的选择需要符合三个标准:利用当地资源展示当地艺术;与现代的需要相结合;制作过程与用料是循环可持续的。同时,所有展示商品都可以购买,因此策展时就有所设计,让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展品。
2.4
d47 食堂 / d47 shokudo
d47 shokudo是47个都道府县的定食餐厅,是“d design travel”编辑部在全国各地发现美食生产者们使用的食材,使用当地食材,以套餐定食提供美味正宗的地方美食。餐厅每个月提供5-7个都道府县的定食(套餐),每个月会更换一次。
d 47食堂12月的定食餐中含有来自日本小豆岛的传统食物,因此店面摆放着小豆岛用于酿制酱油的木桶——比人高的大木桶。如此技艺,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不会使用到的。但D&Department希望恪守传统,保留记忆中最天然的味道。
为了让顾客们能够将各地的食物带回家中烹饪细品,定食餐厅内还展售着当期定食套餐中所用的各地食材。同样,每件商品都有手写介绍的故事卡片。
3.1
Shibuya University 涩谷大学
目前日本社会的趋势是,老龄人口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并占据超高的比例。而作为东京都中最具活力的区之一,涩谷区的居民主要为二十到四十岁的中青年人。而目前涩谷区的社区活动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前来参加。同时很多涩谷居民都不是本地人,对涩谷这个地方也没有足够强的认识和归属感。
面临日本超老龄化的社会趋势和涩谷本身充满活力但本土归属感低的现状,涩谷区政府提出要让涩谷市民具有 life long learning 的能力,并让涩谷区市民 - 特别是年轻人对涩谷这个地方更深度的认知;而政府将这一目标交由 NGO 来完成。涩谷大学顺着这个趋势因此创立。
涩谷大学并没有固定的校园,而是把整个涩谷区看成一个校园的 campus,其实有些类似于纽约大学的理念:“in and of the city”。通过在各种公共环境中上课也能让年轻人了解当地的设施、建筑、历史等等。跟传统大学不同,涩谷大学没有固定的教授和老师,前来上课的人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同时这些从业者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课堂来传授自己的知识,相互教授。目前涩谷大学注册的学生有两万人,遍布在各个年龄段,每年会举办一百多个课程,而其中的大部分只会开一次。
涩谷大学的校长向我们介绍说,这里不教授例如英语、编程这样的所谓"实用技能",因为这些课大家自己也可以报班学;这里的课也没有入学考试、没有测验,没有强制而只有兴趣。目前他们对课程的领域没有太多限制,未来,他们希望把涩谷大学打造成公共客厅,让人们在这里有更多机会和空间去讨论和思考一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谈论的公共的、公益的话题。
团队方面,目前涩谷大学的团队有四名全职人员,三名实习生。并且涩谷大学也有将近四百人志愿者团队,他们会在周末休息日前来帮忙组织课程。志愿者团队的重要性在于,涩谷大学的受众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非常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对课程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组成丰富的志愿者团队可以为新的课程设计提供许多新想法,从而满足大众的上课需求。
财务方面,涩谷大学每年会有将近五千万日元的预算,其中来自于市民捐款的部分占据 10%,区政府的直接拨款占 45%,而来自于企业合作的收入则占 45%。企业合作的收入主要为企业可为部分涩谷大学的课程提供场地支持,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企业进行宣传和树立企业认知度。
4
Daily Vlog
#日本的垃圾回收处理是怎样的?
#会玩的人都知道的D&Department
#涩谷不仅有忠犬八公还有市民大学
文案 / 罗婉玲(2016级经管学院、逸夫书院)
宋乐怡(2017级经管学院、思廷书院)
排版 / 杨曦(2017级经管学院、思廷书院)
编辑 / 王山(早稻田大学学生、WSIC早稻田社创研究会发起人)
刘卓然(2019级人文社科学院、祥波书院)
魏雨珂(2018级经管学院、祥波书院)
视频制作 / 谢梦菲(2018级经管学院、祥波书院)
摄影 / 王旻若(2019届毕业生)
日本社创训练营成员
活动策划 / SPC, CUHK-Shenzhen
Gobeyond
WSIC
ABOUT / 日本社会创新训练营简介
为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理念,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创新视野,自2018年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事务处社会实践中心开始推出 “社会创新训练营” 项目,该项目于每学年的寒暑假举行。社会创新训练营已在上海、成都留下足迹,2019年圣诞假期期间,中心更与日本早稻田社会创新研究会合作,带同学们走出国门,来到日本东京参观学习。
2018上海社会创新训练营活动回顾
2019成都社会创新训练营活动回顾
公益领导力提升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社会实践中心开展公益领导力提升计划,为学生助理团队、各学生组织、有志于公共领域的校内学生提供交流、参访、培训、实习、就业等能力提升机会,亦提供相关资源的链接。
SPC公众号已上线,想要了解更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欢迎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