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规建中心擘画“大平台+”演化图丨深度

教育部规建中心 教育之弦 2021-12-06



教育工作者不能停止对未来的思考,如果教育工作者停止了对未来的思考,就很难把握教育变革的方向。

我们正处于教育形态深刻变革的“前夜”。未来教育变革立足何处?如何实现?有哪些有效途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绘”出了如下一张详实的图。


未来教育变革的三个立足点


立足点一:探索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中如何发展

产教融合本质上是通过新的机制,为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带来创新动力。创新动能教育变革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教学、课堂或者管理模式变化,它的出发点是学校如何适应和引领新时代,这也是产教融合的基本立足点。

立足点二:以新技术变革传统教育形态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是服务于当前教育方式的,它们的发展意味着对现有教育体系的颠覆。学校形态不是固有的,课堂教学绝不是未来教育的形态。探索未来教育,就是要思考新的技术革命如何颠覆现有教育体系和方式的过程。

立足点三:持续追问教育、学习和创新的本质

我们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创新的本质是什么。还要从理论上去思考学习、创新和教育的模式。未来教育形态的变革,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的时代发展趋势的。转型发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都只是在不同的层面去实现这种新型的制度而已。只有不断对本质进行追问和深刻的思考,我们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产教融合的四种典型实践


01搭建平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最新搭建的产教融合平台是12月份成立的中医药产教融合促进委员会,由国家中医药项目和全国排在前列的中医药企业构成。事实上,中医药自身的发展逻辑就是产教融合。我们的任务是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中医药在产教融合框架下找到发展路径。

02产教融合项目

我们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学校发展痛点,联合科技领先企业和第三方服务组织,创新设计并推出了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帮助学校转型发展。经过两到三年的发展,已经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03智慧学习工场

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智慧学习工场,它既是产教融合的2.0,但又不仅仅是产教融合2.0。可以将它定义为未来高等学校的基本单元,将会呈现出更多样态。

04新型大学

在现有智慧学习工场初级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准备再往前走一步,设计以智慧学习工场理念和模式为指导的新型大学,并在这些大学的创建中应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

产教融合路线图上分布着这四个不同阶段。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智慧学习工场发展,需要一个中间的桥梁和支撑点,这就是我们要构建的产教融合“大平台+”。

“大平台+”的战略思维,既是产教融合项目的自然延伸,又是构建智慧学习工场的关键支撑。



构建“大平台+”的六个方面




01



深化对“大平台+”战略的认识

真正的产教融合要在融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打造创新动能,为学习者、为社会创造价值。集成化是平台建设的关键,集成化过程中的灵魂是智能化。

形态变化最核心的东西是数字化工程,而不是构建一个新型的大学校园。平台架构是一个虚实相融的平台化结构建设。通过虚实相融实现教育从低维向高维的跃迁,才是真正的革命性变化。

实体平台以基地项目为基础,推动领先企业、项目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院校、科研机构、园区和社区共同建设开放性和集成化的创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项目连接整合,建设智慧学习工场的核心。学校和企业基于现有的项目,能够实现更广泛连接,让更多本地化资源聚合到这个平台。

每个平台都是为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必然会面临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虚拟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创新服务能力聚焦于端口,调集整个平台的资源。虚拟平台变强意味着发展实体平台也将很容易。


02


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数字化和智能化引擎的建设,对建设产学研平台、对学校及整个教育,乃至于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建设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核心引擎要分四步。

第一步,形成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为产业集群、学科专业集群发展赋能。

第二步,发展出每个项目院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平台,实现校际连接。

第三步,把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当地教育变革的中心,变成区域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驱动器,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核心引擎扩展到整个区域的教育。

第四步,成为城市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动力源。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的建设中,有三个对教育非常重要的领域:一是人工智能,二是区块链,三是大数据。


03


以开放精神汇聚资源,构建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开放的集成化平台要用开放的精神来汇聚资源,不断补充和优化创新链。学校要在本地区汇聚本地资源。传统教育没有供应链,在机制上决定了教育的落后。我们要进行技术革命,建立开放的供应链。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企业家平台向本地化开放,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进来,构成开放供应链。通过虚拟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聚集与衔接。


04


坚持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完善价值创造分享机制

建设汇聚资源的大平台,机制是什么?就是价值的共建共享。企业要成为强大的供应方,提供好的产品、服务、课程、教师和技术;学校要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学校、企业和教育机构加入进来,建立价值的分享机制。同步地还要推进既有学校和新建学校的结构功能和空间规划的重大改革,推动智慧学习工场里的重要概念——共享核先行实施。


05


以“大平台+”加快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持续创新经营模式

我们通过大平台,为学校发展赋能,实现大平台资源向端口聚焦。打造专业化平台是一个集成化过程。大平台要贯通整个服务链体系,提供智库建设、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各种服务。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够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这取决于校方的创新能力。学校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汲取发展资源,加快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要站在比区域行业更高的台阶上,赋能企业和行业。


06


以大平台赋能学校,破解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对学校而言,开展产教融合的根本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加入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全新起点,更快地摆脱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层次对学校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人才和项目的约束,加快缩短知识、技术、经验积累的路径。

基于大平台的发展模式,学校要探索吸引平台资源向本地化端口聚集的机制,推动“大平台+人才培养”“大平台+科学研究”“大平台+社会服务”“大平台+创新创业”“大平台+智库”等加快发展。

为推动“大平台+”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希望和大家一起做六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中心、学校和企业等各合作方共同完善每一个平台的设计,进一步汇聚平台资源;

二是从学科专业集群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出发,逐步推进覆盖整个学校乃至区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建设;

三是促进不同类型的合作企业互相融合,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

四是共同完善“大平台+”战略的共建共享体系,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和创新动力;

五是汇合企业和院校的力量,共建区域数字创新中心,一手为学校服务,一手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六是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并逐步引导建设更具创新性、更富有规模价值的智慧学习工场。

最终,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担负起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推动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延伸阅读

• 声音!产教融合“大平台+” 怎么建

• 重磅!60万人收看直播,见证产教融合迈向第二阶段

• 枣庄会议达成了这些合作,我们带着“计划”再出发

• 聚焦“宣讲行·高校行”第10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关键一“招”是什么?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之弦!我们将竭力为您提供权威、有料、有趣的教育信息服务。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心官网

   网址:http://www.csdp.edu.cn

   电话:010-66093417

   传真:010-66093444

   邮箱:csdp@moe.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