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盟友长井龙雪谈冈田麿里(上):“电影式的”魅力是我们这代人的课题

2018-03-12 怠心客 Anitama讲道理

图片来源:《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


欢迎关注Anitama订阅号!


为了纪念冈田麿里动画脚本生涯 20 周年和监督出道作《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上映,艺术杂志《Eureka》制作了冈田麿里总特辑增刊,请来众多作家、评论家、研究者撰写文章,分析冈田麿里“破坏青春、讴歌青春”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特辑里,刊登了与冈田麿里共同组成“超和平破坏者”的两位盟友——长井龙雪和田中将贺的访谈。在与冈田有过亲密合作的他们看来,冈田是怎样的一位创作者?

长井龙雪和冈田麿里在《龙与虎!》中首次合作,凭借对日常风景和心情的细致描写塑造出的活灵活现的角色和富有吸引力的画面设计,为动画界掀起了一股新风。在那之后,两人又共同创作了《我们仍不知道那天所见的花的名字。》(以下简称“花名”)《心儿想要大声呼喊》(以下简称和“心叫”)《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孤儿》(以下简称“铁血”)等作品。在冈田的最新作《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里,长井也以演出的身份参加。在某种含义上,长井龙雪是和冈田距离最近的创作者之一。

这样的长井龙雪,在得知冈田麿里要在《用约定之花装点离别的清晨》(以下简称“约定之花”)里挑战监督时,并没有感到意外。

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长井就曾经说过:“冈田来当监督不就好了嘛。”到了策划“心叫”时,他更是再次提议“你要不要来当监督”,甚至想过由自己、冈田和田中三人轮流担任监督。

“超和平破坏者”,是由三名成员——演出家长井、脚本家冈田和作画田中——各司其职,共同创作相同的作品。既然核心成员是相同的,那么三人轮流担任监督、分别展现最大的自我,不是很有趣吗?

遗憾的是,长井的这一想法,并没有成为现实。最终,“超和平破坏者”的第二部作品“心叫”,仍然是由他自己来担任监督。然而就在“心叫”的制作过程中,冈田却告诉他:“我要当监督了。”由此来看,“心叫”和“约定之花”的脚本,大约是在同时进行的。

当然,不是随便哪一个脚本家都可以胜任监督一职。长井之所以想要让冈田来担任监督,有他自己的理由。

那个时候,已经以监督的身份连续打造出多部畅销作品的长井,却产生了“监督到底是什么?”的困惑。虽然说是三人的共同创作,但是自己真的有尽到监督的职责吗?感到不安的长井,想要让别人来接下这个位置,自己从外侧观察监督的工作。

监督这个职务,最重要的就是做决定。简而言之,只要对想做的东西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就可以称职。更何况,若是有长井自己在同一个片场,也可以在一旁协助、补助。所以,由冈田或者田中尝试一下监督的工作,未尝不可。

成为动画监督的途径多种多样,画得好画不好,似乎也和作为监督的能力值没有关系。到底什么才是“像监督”,长井自己也没有谱。等到冈田第一次在 P.A.WORKS 实际做起了监督,长井从旁观看,才再一次感受到了 “监督就是做决定的工作” 。


不过,和长井龙雪相比,冈田麿里这个监督,当得可要辛苦多了。

长井毕竟已经对监督这个体制有了全面的经验积累,什么事自己该做、什么事该交给别人,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有所了解。然而,对冈田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第一次经历。她完全不明白自己该做到什么程度,简直是在一片漆黑中摸索。她的日程挤满了日复一日的漫长会议。

听到冈田的倾诉,长井心想:“原来当监督这么不容易啊。”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首次当监督的人,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

冈田也曾经向长井“前辈”寻求建议:身为监督,要接触参与一部动画的各个部门的人。对于之前一直执笔脚本的冈田来说,有许多部门,都是她之前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对于这些人,自己应该说到什么程度?应该提出多高的要求?

然而,长井却只她回答了一句: “人和人各不一样。” 虽然每个部门肯定都有各自的特征,但是归根结底,监督还是要去和每一位负责人交谈。

要摸着石头渡过一条又一条的河,实在是很不容易。长井自己是从演出做起成为监督的,所以等到他成为监督之前,已经通过观察别的监督,对各个部门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冈田没有这种积累,只能从零开始,这种辛苦程度,和他是不能比的。

前面说过, 成为监督的必备条件,是要对自己要做出来的影像有明确的愿景。 虽然每一位脚本家都有一定程度的愿景,但是在长井看来,当冈田怀着热情撰写脚本时,那种愿景可以从文章中明确地体会出来。他阅读冈田的脚本,总是可以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推力。

这种推力,往往是在情景中体现出来的。到了所谓冈田的“燃点”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她的笔也变得炽热起来了。虽然这种点往往出乎大家的想象,但是大家都会接受,一旦塑造起这里,一整集或许也就变得更加精彩起来了。 这种独特的构想,或许也是“冈田风格”之一。

比如说在“花名”的最后一集,安鸣的假睫毛掉下来那一幕,就是一个好懂的例子。之前明明一直在情绪高涨地对骂的角色,因为那一瞬间,忽然和睦了起来。这样的精准的会心一击,格外有杀伤力。

再比如冈田成名的契机,《蔷薇少女》第 8 集里水银灯的那句原创台词:“有摄取乳酸菌吗?”长井认为,这一类出人意料的地方,或许正是冈田的魅力所在。


在设计这种勾住观众的精准攻击的同时, 听取、整理脚本会议上的意见,也是脚本家的工作。 在这一方面,冈田麿里也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

长井龙雪说,冈田出身于 V Cinema (不上院线,直接发售、出租录像带或影碟的电影,普遍尺度较大),经历过那种比动画现场更混乱不讲理的世界。或许那一段经历给了她丰富的经验, 冈田非常精于待人接物,能够诚挚地对待原作者和原作,带着敬意认真细致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虽然作为一名创作者,冈田有着强烈的欲望。但是与此同时,在每一次工作中,她都会配合那个现场,和脚本会议上的人取得同感,汲取他人的想法。

真人电视剧的脚本,往往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但是动画却不一样,必须一口气听取许多人的意见,被要求修改也是家常便饭。而且,这种过程还会重复许多次。在这种工作环境下, 冈田能够巧妙地消化吸收别人的意见,选取有意义的地方,同时还配合自己的心情,找到作品中的乐趣。 长井觉得,这或许就是她能够常年持续这份工作的秘诀。


长井龙雪最初接触到冈田麿里的最新作“约定之花”时,看到的不是脚本,而是分镜。当时,他正为“铁血”忙得不可开交。等到“铁血”的工作终于结束之后,冈田才拿来分镜给他看:“啊,我在做的是这样的东西。”长井看过之后,大吃一惊: “他们是真的要做个真格的!”

令长井惊讶的,不仅仅是作品里有许多作画卡路里很高的场景,更在于作品里的要素之多。光是要做一部奇幻动画,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作品里竟然有三重的世界观设定,又要从正面描写战争,在此之上还要描写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感觉上简直是把一个人想写的东西全都塞进了一部作品一样。

长井自己的工作,一旦预感到会造成负担,就会想办法做出削减。然而“约定之花”却丝毫不见削减的迹象,这令长井非常受教,感到正是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气势。他也对一直正面配合冈田制作这部作品的演出家们感到了敬意。

这种积极意义的过剩感,也正因为是由 P.A.WORKS 制作,才做得出来。长井说,一般而言,制作公司的制片人应当扮演监督“刹车”的作用。可是亲自担任现场制片人的 P.A.WORKS 社长堀川宪司非但没有去做刹车,反而为了确保冈田监督的心愿能够成真,把“做到底”的意志渗透给了每一位制作人员,才可能实现这样的制作方法。

或许正是因为“约定之花”完完整整地描写了人的一生,长井从中感到了非常强烈的“电影式的”魅力。他在剪辑现场第一次从头到尾观看了完整的动画,大吃了一惊:“厉害了!做出一部电影来了!”只是看了一遍,就能让人着了它的魔。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有说服力。

这种“电影式的”魅力,对于“超和平破坏者”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课题。他们从小感受着电视连续作品的魅力长大,对电影相对不是那么熟稔。所以,他们需要思考, 电影应该怎样分配使用时间、怎样带给观众电影应有的满足感。

三人共同创作的“花名”剧场版毕竟是 TV 版的总集篇。而到了“心叫”要从零开始制作一部电影时,三人就很是摸索了一番时间的分配方法,导致有些塞得过满。而长井认为,冈田或许是基于“心叫”的手感,制作出了“约定之花”。

比如说,光是一个省略的手法,就非常能让人感受到电影独有的动力感。如果是 TV 动画这种要让每周连续观看的作品,那观众肯定是希望作品详细描写过程,作品也只能响应观众的这种要求。但如果是电影,就算跳过具体过程,观众也可以接受。

但是与此同时,“约定之花”又非常细致地描写了冈田特色的日常场景,认真塑造一个个角色,让观众能爱上这些人物。这样一来,作品就营造出了很强的史诗感。能用这样有限的时长,让人感到自己看完了一个人的人生,这令长井感慨万千。

采访者、文学研究家上田麻由子提出,考虑到故事的高潮设计,作品或许可以选择不描写最后一幕,而是早一点结束。但是长井认为,要描写到最后,也是冈田执着的一个点。

在制作“铁血”之前,冈田曾经和长井促膝长谈,热情讲述“御姐正太”的好处所在。

“御姐正太”这个词听起来不太好,但这里只是为了说起来简略而已。总之,冈田讲的就是 “‘女性比男性大’这个情景,会让人莫名心痒” 。不过,长井万万没想到,她会彻底到从男性是婴儿开始写起。

上田初听长井说出“御姐正太”这个词,有点吃惊。但是缓过来之后,她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提出:“御姐正太”一般指的是某种扭曲形态的恋母情结。然而“约定之花”中玛琪娅和埃里亚尔之间的关系,似乎又有所不同。

长井也是如此认为的。玛琪娅和埃里亚尔的关系,和所谓一般的家庭剧、母子关系有很大偏差。他觉得,或许冈田最初是从“女性比男性大”这个情景着手,思考应该构建成什么样的关系;但他又觉得这同时又是冈田所想出的理想的母子形象。

只是,长井觉得,从性癖的角度讲,冈田细致地描写男孩子的成长,一定写得非常开心吧。

“约定之花”里体现了一个男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的可爱之处,用长井的话说,是 “各年龄段的男孩子萌点之集大成” ,充分展现了男孩子最美味的地方、冈田觉得最美味的地方。他甚至想象,冈田写到埃里亚尔长大成人结婚过上普通日子的时候,或许就是用“那我知道了,现在身边不就有一个嘛”的态度,一笔带过的——当然,这只是长井的想象罢了。


在很早之前,冈田就曾经问过长井可不可以稍微来帮忙画一下分镜。但是当时长井已经决定要制作“铁血”,认为自己是没有时间帮忙了。然而等到“铁血”完结之后,“约定之花”却还在制作当中。由于分镜已经完成,长井便自告奋勇提出想要担任演出处理。正好也还有一些部分没有分配出去,于是长井在最后的最后,总算还是参加了这部作品。

演出处理的工作,主要是出席和各个部门的会议,阅读构图提出“想要做成这种演技”的要求,检查原画交上来的作画。可以说,演出是为了把画在分镜上的东西正确地变成影像而做出各种调整的工作。 分镜毕竟只是设计图,要让它具体成形所需的过程,就是演出处理。

长井之所以报名担任演出处理,主要是因为在制作“铁血”时,他一直是在给自己画的分镜做演出,是在把自己画分镜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的东西逐步落实成形。

但是,如果只担任演出,阅读别人画的分镜做成影像,就可以做出许多不是出自自己想法的东西,非常开心。特别是“约定之花”的分镜阵容非常豪华,让长井学到了不少。他认为这份工作做得非常有价值。


精彩内容推荐(请点击以下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