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亮:三四线城市应全方位投身“人才争夺战”

公共治理 2022-04-25

十堰把凝聚人才视为科技兴市,打造区域创新中心的基础,在广纳人才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路径,如何立足自身特色?

就此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接受十堰周刊专访。



十堰周刊: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人才对城市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对于十堰这座因车而生的城市,广纳人才的意义是什么?


马亮:城市为人而建、因人而聚,有了人气,才会有城市的气息。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吸引、留住和利用好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城市发展战略议题。如果城市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那么就可能沦为“收缩城市”,并面临被边缘化和出现空心化的风险。


特别是在当前以“大城市化”为重要特征之一的新型城镇化浪潮中,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明显,三四线城市的“抢人大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和艰巨,人才争夺战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实际上,十堰这样的以工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在人才吸引方面具有挑战,更应注重吸引人才和增加人口基数同频共振,要避免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困难的后尘。与此同时,十堰又身具生态优势,对产业发展有抱负,吸引特定人才,能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增长。



十堰周刊:在国内是否有三四线城市成功吸引人才、助力城市发展的例子可以借鉴?


马亮: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普遍面临人才外流和吸引人才难的问题,能够成功吸引人才并助力城市发展的案例不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十堰这样的城市无法吸引到人才。从一些做得不错的同类城市来看,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政策红利、城市品牌等方面来吸引人才。


具有强大人才吸引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往往可以助力城市人才引流,比如京东在江苏宿迁建设的客服、电商等产业园区,就为当地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当地为人才引进提供的户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创业等方面“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也有利于吸引人才,典型代表是四川成都等城市。此外,一些城市通过打造网红城市、流量城市等实现城市品牌“逆袭”,也通过口碑提升而获得人才青睐,典型代表是云南、贵州、陕西、湖南等地的城市。



十堰周刊:你如何看待十堰招才引智的环境,吸引人才的优势和短板有哪些?


马亮:十堰在地理、交通、生态等方面看起来有局限,但也恰恰是其吸引人才的比较优势所在。客观来看,十堰地处湖北、河南、陕西、重庆等省市交界处,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而面临发展难题,如今却有可能孕育新发展契机。特别是以高铁和城际铁路为代表的新一代城市交通模式,将为十堰走出地理局限和交通限制提供机遇,也有利于吸引人才。


要想吸引人才,十堰必须走特色化道路,坚持以特取胜、特中有特,而不应好大喜功和面面俱到。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十堰的金字招牌,发展生态旅游、养老、康养等新兴产业有很大潜力,也有助于吸引高端科技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武当山等旅游风景区全国闻名,“二汽”的西迁精神赓续至今,借助这些文旅资源提升十堰的全国知名度,有利于获得更多人才的青睐和关注。


十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320.9万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39.07万人,占比达12.17%。城镇人口占61.94 %,流动人口达73.4万人。这些数据表明十堰的人口和人才基础较好,未来还有很大的人才引进空间,人才吸引的需求也较强。但是,同周边城市相比,十堰吸引人才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人才外流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十堰周刊: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你对十堰有何建议?


马亮:十堰市应全方位投身“人才争夺战”,准确定位和周边城市的关系,并着力吸引“闲人”和“贤人”


正所谓“抢到碗里就是菜”,当前三四线城市面临的不仅是人才吸引问题,而是人口留存问题。应认识到人口存量和增量问题关乎城市的生死存亡,要加强对人口的吸引和留存,避免人口外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要在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政策方面下大功夫,解决城市“夹心层”的生活难题,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使城市人口基数稳步增长。


十堰要处理好同周边城市的人才争夺关系,尽可能避免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要发展能够实现人才共赢共用的良性互动关系。特别是要加强同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互动关系,实现人才在不同城市之间的环流。


在人才吸引方面,既要做好主场和主角,也要甘当客场和配角。一方面,十堰的高校和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可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校医合作,增强大学生对十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留存率,使更多毕业生选择在十堰发展事业;另一方面,十堰可以考虑吸引知名大学在本地落户设校区,通过新型大学城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吸引青年人才,配合制造业企业,为企业培养和留住中高级技工。与此同时,要大力引进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并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全家在本市安家的配套政策,推动家庭友好型城市建设。


所谓“闲人”,是指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的消费人群,他们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的要求较高,而这恰恰是十堰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领域。这意味着十堰要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做文章,结合生态涵养区的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打造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最佳养老城市等品牌,吸引拥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来十堰度假、养老、休闲娱乐。


所谓“贤人”,主要是各类乡贤,即有家乡情节的十堰人。应鼓励在外求学、工作的十堰人返乡创业、就业和生活,带动更多人成为新十堰人。要发扬和传承“二汽”西迁精神,带动更多有识之士在十堰发展事业。与此同时,要加大人才的柔性引进,不为所有,但为所用,通过更加弹性、柔性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其他地区人才的高效利用。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十堰周刊(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时间:2022年2月20日

扫码关注更多
2022.02.20

马亮:让科研工作者脚踏实地搞研究

马亮:基层为何盛行“网络拉票”?

马亮:携程推行的混合办公是什么?值得全面推广吗?

刘杨  马亮|内行领导还是外行领导:专家型领导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国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证研究

马亮:政务热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