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黄宝生(1942-2023)| 常蕾:一人独钓一江秋
朱渊寿摄
黄宝生先生历经风浪,在变动间恒常地工作,燃尽生命之火,以一己之力,承续古圣先贤的因缘,将关闭两千年的印度文学、诗学、哲学的门扇纷纷推开,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亮堂堂的美景,留下无量的欢喜和厚重的心意。
常蕾
一人独钓一江秋
常 蕾
2022年12月24日,北京感染的高峰期中,黄宝生老师电话告诉我他刚刚完成了《梵汉对勘华严经入法界品》的书稿,嘱咐我在注意身体的前提下编辑这本书。电话中老师的声音虽然和缓,但是清晰简洁仍一如既往。放下电话我还心喜于老师仍然安全康健,又惊叹于老师以80高龄,在疫情的冲击下仍然完成了近1700页的新作。
2023年1月17日,黄老师再次打电话让我把2017年已经完成的《梵汉对勘维摩诘经》增订稿整理好,他想再细看一遍准备出版。老师的声音已明显缓慢,郭良鋆老师一再说黄老师和她还好,让我们不用担心。后来才得知黄老师1月4日已经感觉明显不适。年后老师让我和怀瑾、张远去到家中,将《入法界品》的手稿和借阅的书给我,装了满满一个拉杆箱让我带回家。老师的精神大不如从前,猛然间苍老了许多,但是一个多小时的见面时光还是像以前一样温暖。
黄老师于我确实是一道温暖而明亮的光。初见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黄老师担任答辩会的主席,对于学生很宽容,甚至因为一个梵文词akṣara的含义为我与一位老师辩论,给我极大的鼓励。顺利完成论文答辩后,我开始找工作,冷门的专业自然多遭冷遇。路过社科院时,老同学郑国栋邀我去外文所坐坐,在狭长的楼道中恰好遇到黄老师拿着毛笔和墨,要去洗笔。黄老师招呼我俩去了他的办公室,朝北,视野开阔。拘谨的我在黄老师的鼓励下给外文所呈递了求职信和资料,幸运地入职。如果不是这次偶遇,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继续梵语研究的工作。工作后,黄老师和郭老师经常请我们入室家宴。老师的家简朴而满盈,水泥地板上堆放了满满的书。我们七八人围绕小方桌,黄老师会拿出珍藏的酒,桌上摆满郭老师精心准备的上海菜,热气腾腾。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道蛋饺,黄老师悠悠提起小时候过年,他心情轻快地慢慢做复杂的蛋饺,让我们口中的蛋饺也似充满了过年的美好气息。
陈岗龙摄
2007年到2009年,黄老师在外文所开设了一个梵文班,带领我们精读梵语文学和宗教哲学经典。迦梨陀娑的作品华丽逶迤,《楞伽经》《瑜伽经》奥义艰深,但是黄老师一贯主张要“快乐地学习”,这是他亲炙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的学习传统,因此我们学得双眉紧锁,但又神采飞扬。梵语语法繁琐,词汇多变超过孙悟空,学习中黄老师强调语法要细致掌握,不能放过哪怕一个虚词。黄老师翻译梵文,课程完结后汇总我们的课堂语法笔记,一字一词地修改订正,2010年集为《梵语文学读本》出版,独创性地开启了系列梵语教材的编订。黄老师笑称修订我们笔记的时间,他可以撰写两部读本的稿子了,之所以不惮其烦地引导我们参与,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我们的梵语水平。这个时期,黄老师已经开始梵汉佛经对勘的研究工作。
2010年4月中国社科院成立梵文研究中心,黄老师接受院里的委托,担任中心主任,承接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为培养人才,中心从2010年9月开设为期三年半的梵文研习班,来自社科院和国内高校的七十余位学员报名参加,冷门绝学有了温度。郭良鋆老师和葛维钧老师讲授基础语法后,黄老师带领大家精读梵语和巴利语文学及宗教哲学经典作品,每周二和周四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逐字逐句细细讲解。梵汉对照读本《罗怙世系》《巴利语读本》和《梵语佛经读本》都是老师细致修订的结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解《罗怙世系》全本,完整地精读及教学这部久负盛名的长篇巨制,在国外、甚至在印度也是前所未闻的。黄老师当时在编写《罗怙世系》时白内障非常严重,眼睛要贴到书上才能看清字。他担心手术如果有意外会影响读书写作,所以完成《罗怙世系》后才去医院。动手术时医生说太晚了,手术后恢复不能特别理想。
左图为黎跃进摄
研习班课后回到家,我每每因烧脑过度要昏睡一场才能缓过神来,可是黄老师告诉我们他还会继续工作至深夜。此时的黄老师已近古稀之年。他说年轻时精力更旺盛,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日日如此恒定地工作一甲子,王邦维老师称叹“黄老师简直是天人,工作量太惊人”。每次大家见到黄老师无一例外地劝说“悠着点”,可谁又能阻止一位“玄奘”的坚持和精进呢?2011年5月,印度德里大学梵文系前系主任、印度著名的梵文专家夏斯特利教授(Vrat Satya Sastri)来访,看到我们递给他一部又一部黄老师的著作,直至摆满了沙发,尤其是天城体印刷的梵文佛典,数次深深叹息,黄先生当为印度学者的典范标杆。
2007年黄老师已开始梵汉佛经对勘的研究工作。黄老师一直记得金克木先生晚年说《楞伽经》要加以解释,帮助大家读通,所以作为学生,他首选这部具有挑战性的经典攻坚。《入菩提行论》在藏传佛教中极受重视,但是古代汉译本《菩提行经》错讹甚多,极有重译的必要。我和郑国栋承担特约编辑的工作,当时梵文天城体的电子化和出版技术很棘手,讹误比较多。黄老师手稿完成后,国栋负责《梵汉对勘入菩提行论》,我负责《梵汉对勘楞伽经》,同时进行电子化和编校的工作。黄老师以一挡二,我们俩仍然左支右绌,熬夜交给老师的稿子往往以让我们瞠目结舌的高效返回,满篇红笔细细修订的痕迹。约60万字的《楞伽经》黄老师先后修订了20余稿,重要概念的译词反复推敲,仅仅这部著作的修订稿已堆满一个大大的书箱。就这样,我们见证了老师12部著作、涉及16部佛经、近600万字的对勘成果的研究过程,除了惊叹,还是惊叹。有一次,仍然在那间朝北却异常明亮的办公室里,黄老师感慨说:“常蕾,《梵汉对勘楞伽经》《梵汉对勘宝性论》除了我们俩,还会有人认真看吗?” 这些对勘成果确实是佛教学者的案头书,我想告诉黄老师:“有的呀,老师,编辑联系我说《宝性论》正要准备再版。”可是,已经等不来老师的签字授权了。
黄老师常常说,他的工作是要留给后人的。所以,他对自己成果的要求是要经得起时间和后人的检验,学问绝不能将就。国内学界对佛教之外的印度文学、哲学、宗教思想的研究多借助西方的间接资料,原因是精通梵文者甚少,而印度自成体系,其翻译难度举世公认。《摩诃婆罗多》意谓“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这是一部有诗的形式,历史文学的性质,百科全书内容的印度古书”,涵盖印度宗教、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自称“有关正法、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也有;这里没有,别处也没有。” 20世纪80年代,在金克木先生的支持下,赵国华先生启动《摩诃婆罗多》的翻译计划,金先生得知是黄先生负责承担《毗湿摩篇》等核心篇章的翻译,喜悦地称“行了,没问题了!”但是此事历经波折,赵国华先生英年早逝,翻译计划几近夭折。90年代初,黄先生毅然领衔重启翻译工作,负责全文的校订和定稿。又经十年,全书终于在2005年出版。黄老师曾提起那十年间,他尽量不外出,仅有一次外事活动要前往俄罗斯,无法推卸,除了出席必要的场合,其余时间都关在宾馆中翻译《摩诃婆罗多》,窗外的异国风景一眼不曾流连,后来甚至梦中都在大段翻译梵语!
陈岗龙摄
黄先生强调研究著作要建立在充分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印度诗学是与中国、西方并立的古代三大诗学之一,其中梵语诗学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梵语诗学著作翻译难度极高,是中外诗学研究的难点,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其比较陌生。黄先生的《梵语诗学论著汇编》(2008年第一版,2019年增订本129万字)收录翻译了梵语诗学所有的代表性作品,填补了文艺理论研究的空白。以这些原始资料为基础,黄先生跨越近20年,先后完成《印度古典诗学》和《梵汉诗学比较》的专著。年轻的时候,他为了撰写印度古代文学史,选译了很多经典作品,窥得全貌后才完成内容详实的专著《印度古代文学》。2017年黄老师策划出版“梵语文学译丛”,重新修订自己以前的初稿,翻译出版《十王子传》《故事海》(与郭良鋆老师合译)等20部梵语经典文学作品,除了我们学生预定的几部作品之外,几乎将重要的古典梵语文学作品一网打尽,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故事和戏剧,早、中、晚期的梵语文学作品形态得以首次全面呈现。
黄先生将印度文明的核心典籍《薄伽梵歌》《奥义书》《瑜伽经》从梵文译为汉语,推开了佛教之外的印度思想之门。《薄伽梵歌》出自《摩诃婆罗多》,“欧洲学者,辄谓其与新约在伯仲间”。《奥义书》是印度思想重要的源泉和转折点,叔本华曾称奥义书是“我的生的安慰,也是我的死的安慰”。印度各派哲学的原始经典大多采取经文体,文字极凝练,也造成理解的困难。瑜伽是印度六派哲学之一,也是当今印度的名片。钵颠阇利的《瑜珈经》是对瑜伽修行进行理论总结的最早著作,毗耶娑为此经作了最早的注疏,此后,这两者成为瑜伽哲学最核心的基本经典。黄先生的译本忠实质朴,不增不减,一经问世即广受欢迎,短期内已重印8次之多。
报刊媒体多次找黄老师谈绝学问题,谈梵文研究,宣介黄老师的工作成果。中央电视台的《大家》栏目曾想为黄老师做一期专辑,数次登门拜访,黄老师都婉拒了。他说自己的人生已进入林栖期,应当寂静为要,全力以赴专注研究,而且梵文研究学术门槛要求很高,不能过热,否则会虚火上升,这本是钱钟书先生所称“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黄老师1988年发表《〈管锥编〉与佛经》一文后,钱钟书先生亲笔致信“感喜无量”。深受钱杨二位先生影响,黄先生也当得起“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黄老师虽然已经离去,可是他还有近150万字的《梵汉对勘华严经入法界品》、40万字的《梵汉对勘维摩诘经》增订本、以及梵语文学经典《故事海》(合译)增订本,《妙语游戏 风使 天鹅使》和《无价的罗摩》将要出版。想起跟随老师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彻夜不能入眠,看着窗外东方一点点亮起来,那么多美好快乐的回忆。何其有幸,我见过一位“视学术为第一生命”的学者,知道他“如何行,如何坐”。黄老师拒绝寿庆和纪念文集的各种仪式,笑称会折寿,所以我一直不写关于老师的文章,私心想以此祝祷老师长久住世。可是终究还是到了这一刻,不得不试图描摹老师的一个侧影,让老师的光照亮更多的人。
甘地说:“每当疑惑萦心、失望上脸,在地平线上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时,我便翻阅《薄伽梵歌》,从中找出一节诗抚慰自己。顷刻间,我便会放下忧伤,脸上泛起笑容。把《薄伽梵歌》铭记于心的人,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喜悦和意义。”这是经典的意义和价值。黄宝生先生历经风浪,在变动间恒常地工作,燃尽生命之火,以一己之力,承续古圣先贤的因缘,将关闭两千年的印度文学、诗学、哲学的门扇纷纷推开,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亮堂堂的美景,留下无量的欢喜和厚重的心意。
一、译文及论文
1. 《水蛭》,载《世界文学》1978年第1期
2. 《书简六封》,载《世界文学》1981年第2期
3. 《一匹马和两头山羊》,载《世界文学》1981年第4期
4. 《本生经(佛教寓言故事选译)》(合译),载《世界文学》1982年第6期
5. 《短篇小说三篇》,载《世界文学》1988年第4期
6. 《舞论(选译)》,载《戏剧艺术》2002年第5期
7. 《钱钟书先生的〈旧文四篇〉》,载《读书》1980年第2期
8. 《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读〈中国比较文学〉创刊号》,载《世界文学》1985年第5期
9. 《印度古代文学》,载《国外文学》 1985年第4期
10. 《古代印度智慧的结晶》,载《读书》1987年第11期
11. 《〈管锥编〉与佛经》,载《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12. 《仍要重视东方文学》,载《世界文学》1989年第6期
13. 《印度戏剧的起源》,载《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2期
14. 《印度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文论》,载《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1期
15.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风格》,载《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4期
16. 《禅和韵——中印诗学比较之一》,载《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
17.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谈》,载《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
18. 《在梵语诗学烛照下——读冯至〈十四行集〉》,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2期
19. 《佛经翻译文质论》,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6期
20. 《书写材料与中印文学传统》,载《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
21.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开幕词》,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22. 《主编寄语》,载《世界文学》2000年第1期
23. 《金克木先生的梵学成就——读〈梵竺庐集〉》,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24. 《难忘〈世界文学〉》,载《世界文学》2003年第4期
25. 《〈摩诃婆罗多〉译后记》,载《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26. 《诗学的起源和形态》,“北京论坛”会议论文集,2004年
27. 《季羡林治学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28. 《神话和历史——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载《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29. 《语言和文学——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载《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30. 《宗教和理性——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咨询委员会集刊》第3辑,2007年
31. 《〈奥义书〉译本导言》,载《深圳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2.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载《国外文学》2009年第4期
33. 《印度佛教史》,载《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2期
二、译著
1. 《印度现代短篇小说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3月2. 《伊斯拉姆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8月3. 《印度现代文学》(合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4. 《印度哲学》(合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19.8万字5. 《摩诃婆罗多——毗湿摩篇》,译林出版社,1999年6. 《惊梦记》,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7. 《故事海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0万字8. 《摩诃婆罗多》(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00余万字9.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昆仑出版社,2008年,83万字;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7月,129.1万字10. 《奥义书》,商务印书馆,2010年,25万字11. 《薄伽梵歌》,商务印书馆,2010年,10万字12. 《巴利语语法》,中西书局,2014年8月,15万字13. 《瑜伽经》,商务印书馆,2016年,8.7万字
14. 《印度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46.7万字
梵语经典文学作品翻译:
15. 《十王子传》,中西书局,2017年7月,11万字16. 《六季杂咏》,中西书局,2017年8月,5.6万字17. 《指环印》,中西书局,2018年4月,8.5万字18. 《罗摩后传》,中西书局,2018年4月,8.9万字19. 《妙语宝库选》,中西书局,2019年7月,8.5万字20. 《结髻记》,中西书局,2019年7月,9.5万字21. 《素馨花环·跋罗吒百咏》,中西书局,2020年1月,8.9万字22. 《本生鬘》(合译),中西书局,2020年11月,28.5万字23. 《惊梦记·笑剧两种》,中西书局,2021年7月,8万字24. 《茉莉与青春》,中西书局,2021年7月,11万字25. 《佛本生故事选》(合译),中西书局,2022年2月,70.2万字26. 《迦丹波利》,中西书局,2022年9月,17.2万字27. 《宝座故事·正道百咏》,中西书局,2022年9月,12万字28. 《故事海》增订本,中西书局,待刊29. 《妙语游戏 风使 天鹅使》,中西书局,待刊30. 《无价的罗摩》,中西书局,待刊
三、专著
(一) 文学
1. 《外国文学史》(合著,任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 《〈摩诃婆罗多〉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9.3万字3. 《梵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30万字4. 《黄宝生:学术名家自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6月,16.7万字5. 《印度古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45.2万字6. 《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6万字;修订版,线装书局,2020年9月,40.6万字7. 《梵汉诗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38.5万字
(二) 梵巴语教材
1. 《梵语文学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82.3万字2. 《巴利语读本》,中西书局,2014年8月,32万字3. 《梵语佛经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104万字4. 《罗怙世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4月,90.2万字
(三) 梵巴汉佛教经典对勘及研究
1. 《梵汉对勘入菩提行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25.5万字2. 《梵汉对勘入楞伽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60万字3. 《梵汉对勘维摩诘所说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31.2万字;增订本待刊4. 《梵汉对勘神通游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99.8万字5. 《巴汉对勘法句经》,中西书局,2015年4月,20万字6. 《梵汉对勘佛所行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5月,44.1万字7. 《梵汉对勘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20.3万字8. 《梵汉对勘究竟一乘宝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28.1万字9. 《梵汉对勘唯识论三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26.6万字10. 《梵汉对勘妙法莲华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77.9万字11. 《梵汉对勘心经·金刚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16.3万字12. 《梵汉对勘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刊,约150万字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添加《世界文学》小助手
获邀进入《世界文学》分享会3群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编辑:言叶
配图:言叶
版式:熹微
终审:言叶
征订微信:ssap6565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