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高德胜: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只要看看小朋友能否在这里不受压抑地大便就够了!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近期,多个幼儿园虐童事件爆出,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各种“真相”、各种“反转”,各种处理结果的层层步步展开,伴随而来家长们的愤怒绝望、教师们的惋惜感慨……人们对“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再一次质问,振聋发聩!事件发酵过程中,各种“资本介入教育应该怎么做”“幼儿园生存指南”“儿童防性侵手册”“怎样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等一系列的指导、方法也真如雨后春笋般及时出现。谴责、痛心、整改的同时,我们不妨回过头看,单纯的看看,什么样是好的幼儿园,是孩子喜欢、能放松生活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德育专家是怎么说——
从幼儿大便看幼儿教育
文丨高德胜
写下这个题目之后,自己也觉得好笑。大便与教育似乎是风马牛不及的事情,但实际上颇有关联,甚至是直接的联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去年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朋友正为孩子的大便问题操心,说孩子上了差不多快两年幼儿园,却没在幼儿园大过一次便,憋得再很,也要回家再拉,有时候难免憋不住,小裤衩上经常有便斑,时间久了,小家伙开始便秘,有时候几天不拉,弄得朋友夫妇天天为儿子的大便着急,哪天儿子大便了,他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有便就拉,是非常正常的生理本能,孩子还小,更是如此。但小朋友为什么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呢?根源在老师。据朋友儿子讲,刚上幼儿园时,有一个小朋友大便了,老师帮助擦屁股,觉得脏,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说:谁让你在幼儿园大便的?臭死了!以后不准在幼儿园大便!从此班里的小朋友都不敢在幼儿园大便了。
如果这个小朋友不敢在幼儿园大便是孤立现象,那倒也罢了。自此以后,我对这个问题就比较留意,有机会接触到幼儿园小朋友,总是问他们的父母孩子是否在幼儿园大便,结果是直接不允许小朋友在幼儿园大便的老师很少,但奇怪的是,我接触到的小朋友,十个里面有八个几乎没在幼儿园大过便。既然多数幼儿园的老师没有前面那位那样过分,那为什么多数小朋友还是不愿意在幼儿院大便呢?根源还是在老师:幼儿园老师在为没有自理能力的小朋友擦屁股的时候,有意无意流露出的厌烦表情给了孩子暗示:在幼儿园大便是不招老师喜欢的不良行为。
从小朋友大便这一不那么“光彩”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能透视出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
- 1 -
幼儿教育缺乏母爱情怀
对父母来说,帮孩子擦屁股那是心甘情愿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有父爱母爱。虽然不能要求幼儿教师也如父母那样心甘情愿,但总得有教育爱吧?教育爱是一种类似母爱的感情,如果有这种爱,绝对不会说出不准大便这样不人道的话。
现在的幼儿教育,知识化、课程化、小学化的倾向很严重,简直成了义务教育的延伸,或者说是提前进行的小学教育。很多研究者也在推波助澜,开发这样那样的课程。其实,幼儿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给孩子以父母般的关怀,让孩子们在一起快乐的游戏。
幼儿如果连大便的生理需要都不敢解决,学习那么些知识有何意义呢?- 2 -
教育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受压抑的过程
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开始忍便不拉,但要知道这才是压抑的开端,在以后的上学过程中,需要压抑、忍受的地方多着呢。比如,好奇心的压抑,个性表达的压抑,挑战既定规范和权威冲动的压抑、不服从的压抑……对大便压抑的结果是便秘,女性犯便秘的几率是男性的2倍,就是因为女性更容易压抑自己;对好奇心、个性、冲动的压抑的结果,则是孩子们创造性的泯灭、个性的丧失,一个个成为只会服从、顺从的小绵羊。
- 3 -
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戕害
中国人的便秘发生率现在达到了5%,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当然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变化、社会竞争加剧有关系,但不难看出,也与幼儿教育的不人道、学校教育对人本能需要的压抑有关。便秘不是一个单纯的小病,它与多种疾病都有密切联系,可以诱发一系列严重的疾病。更严重的是,对孩子的压抑不限于身体,还有心理的压抑。现在心理不健康的人那么多,有极端心理倾向的人也不在少数,直接的根源在于社会仇恨的积累,但学校教育给人的压抑恐怕也脱不了干系。
想起海南一所中学的校规,其中有这样一条:“一日两便”。该中学通过校规的方式对学生的大便问题进行直接的规范化处理——一天必须拉两次!想来这所中学的管理者是深刻认识到了便秘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巨大副作用,所以才这么“人道的”将大便的事情写进校规。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不会像前面提到的幼儿园小朋友那样“不敢大便”,而是“不敢不大便”,不但每日要便,1次还不行,必须得便2次!看看,不是我要用“大便与教育”这样不堪的题目,而是有些学校非要揪着孩子的大便不放。
有一次去一所中学听课,课间去学校公厕方便,发现几个中学生在厕所抽烟。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慢慢了解到,到了中学,对一些孩子来说,学校的厕所简直就是他们的一块“宝地”,因为这里可以逃脱老师的监视。他们可以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天地里发泄、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坏事,想一些不该想的事情,策划一些反抗学校、反抗老师的活动。厕所,这个大小便的地方,简直成了这些孩子们的“根据地”。由幼儿园的不愿意上厕所,到中学阶段的以厕所为“根据地”,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背后的推动力都是教育,真是滑稽。
我心里有一个积淀已久、挥之不去的想法:
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实不需要其它标准,只要看看小朋友能否在这里不受压抑地大便就够了。期望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有一天能够以小朋友的大便为切入口来研究幼儿教育。
【作者:高德胜,《中国德育》学术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生活德育微学园,原标题《从幼儿大便看幼儿教育》】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样本 | 打造特色德育,为职教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宁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采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