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丨柳礼泉: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柳礼泉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由于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对敬业价值观的秉持与践行有更特殊的意义和要求,因此,敬业应当是教师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第一,坚持“敬业”与“爱岗”相兼得。

讲到“敬业”,就会想到“爱岗”。“敬业”强调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工作。“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敬业爱岗作为各行各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更是教师应该坚守的最重要的职业操守。教师的岗位性质和职责要求决定了自己更应成为敬业爱岗的模范。

教师的敬业精神,即崇尚、热爱教育事业,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的精神。教师只有敬业,才能爱岗。教师只有对岗位的“爱”和对事业的“敬”,才能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都奉献给学生;只有对岗位的“爱”和对事业的“敬”,才会勤学苦练、踏实肯干,甘愿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就;只有对岗位的“爱”和对事业的“敬”,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豪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不管工作环境恶劣与否、福利待遇优厚与否,依旧埋头苦干、恪尽职守、潜心业务、精心施教,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第二,坚持“乐业”与“精业”相统一。

敬业对教师的职业理想、从业态度、职业情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敬”和“业”的态度、情感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体现在师德和教风上。一般说来,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从低到高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境界”“责任境界”“乐业境界”三重境界。处于“谋生境界”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对于人民教师的义务意识处在较低的水平;处于“责任境界”的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和教师的职业价值有着基本的领悟,能把教师的职责转化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因而其职业态度是积极的,能够做到“敬业”和“勤业”的统一;处于“乐业境界”的教师,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最大责任,以教为志、以教为荣,把责任的承担和技能的提高视为发展自身个性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其职业态度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挚爱和极端负责,在工作岗位上忘我地工作,把完成每一项工作都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能体验到创造性劳动的快乐,不仅能做到“敬业”和“勤业”的统一,而且达到了“爱业”和“精业”的统一。

“爱业”和“精业”的统一是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把爱岗敬业比作职业之舟,那么,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将是职业之帆,离开了求精的精神,敬业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失去创新的意识。“精业”需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精业既是一种高度负责、争创一流的态度,更是一种敢于拼搏、精于创新的实践行动。

“乐业”与“精业”相统一是对一名好教师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乐业是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无限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和价值追求,乐业是敬业的最高标准和最终诉求。达到乐业层面的教师,对待工作能倾尽全力,充满蓬勃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实现“乐业”和“精业”的统一,就要在实践中苦心求索、严谨笃学、学识扎实、勤勉致知。

第三,坚持“经师”与“人师”相并重。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也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指出,“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经师”与“人师”相并重,要求教师应自觉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天职。诚如《礼记》中所言“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一样,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是教育本质的反映,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原则。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而为人师表的基础是教师的高尚人格,高尚人格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古今亦然,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

坚持“经师”与“人师”相并重,自觉做到以德立身、言传身教,就要以“四个统一”为导向,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这“四个统一”不仅为新时期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布置了任务,而且从教师立身、施教、求学、从研的职业发展角度为教师专业发展理顺了思路、提供了抓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就是要引导教师以德立身,既为“经师”,更为“人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就是要引导教师以德施教,既要“学高为师”,更要“行为世范”;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就是要引导教师以德求学,既有水滴石穿的求学定力,又有匹夫有责的家国担当;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就是要引导教师以德从研,既能“学术研究无禁区”,更能“课堂讲授有纪律”。


【作者:柳礼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赵庭】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21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样本丨与德有缘,以德育人 ——湖南省常德市德育工作采访手记(一)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征稿 |固定栏目征稿     ➽     非固定栏目征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