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线丨中国教科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追求自然教育的新境界

李建飞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同样,实现优质办学和学校特色发展,也需要文化自信。一所高度文化自信的学校步履不会乱,核心竞争力、文化凝聚力不会低。

中国教科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以“转型升级”为契机,从学生的立场和未来需求出发,坚守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探索实践“自然教育”的新方法,在文化重建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追求自然的教育新境界。

一、确立核心主张,让学校有精神高度

近年来,我校在传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冷静审视学校教育现状,结合时代特征,适时提出了“教育是为了生命自然生长”的教育主张,认为学校教育应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回归本原,回归学校、教师、学生原本的样子,让每个孩子的天性得到自然、自主、自信地发展。这样的教育我们简称为“自然教育”。 

简单地说,“自然教育”包含四层内涵:

一是呵护孩子天性。具体来说,就是尊重孩子的自然禀赋,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灵气、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自信心和创造力,培育其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自然成长法则。正如麦子的生长按照节气慢慢地拔苗结粒一样,学生的成长亦有其天然节律,既需深耕细作、适度施肥,“有如时雨化之者”,又要遵循其生长习性和自然法则,不过度施肥,不拔苗助长,更多的是尊重、信任、赏识、唤醒,而不是压制、包办、灌输、放任。三是崇尚生命与自然和谐统一。鼓励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近自然,获得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在成全生命的同时,成就生活。四是追求轻负担、高质量。这种质量,说到底是健康的、全面的、效能的、可持续的,它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为代价,最终指向生命的自然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理想的学校生态,应该是一种自然而安全的存在,教师自然而真实地工作,学生自然而活力地向上生长。

在我的脑海中,自然状态下的学校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在这种学校中,学生是自由而自然的,可以自由表达,自然相处,相互包容,学生是可以协作和分享的。老师对学生的喜欢是发自肺腑、油然而生的。课程是为孩子生命、生活和个性成长服务的。课堂是顺应孩子好奇、好学、好动的天性,愉悦、灵动、有效,充满生命活力。更重要的,整个校园不应只是建筑造型别具一格,也不应只是花木葱郁繁茂,而是这里的孩子洋溢着自然而灿烂的笑容,对未来充满憧憬和自信,散发着一种自由活力和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绽放和教育的力量。这就是一种自然教育的新境界。


二、构建办学框架,让学校有思想深度

围绕“自然教育”的核心主张,我校从定位到愿景,从理念到思路,从策略到措施,逐项细化、分解,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框架。

❦第一,明确“用心创建一所让学生喜欢、自豪、怀念的好学校”的办学定位。好学校不仅要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学业进步,更要着眼孩子人格的培养、能力的改变、精神的成长,为孩子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潜力和后劲。不仅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学校,喜欢这里的环境、课程、课堂、活动、同伴和老师,而且要让学生在校园有存在感、成就感、自豪感。

❦第二,确立“培养学生做自然、自主、自信的人”的教育愿景。自然,指人格健全、纯朴大气,有活力,更多的是指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自然的人格、自然的身心、自然的气质;自主,指精神独立、思维灵动,有后劲,如自主的习惯、自主的方法、自主的能力;自信,指做事踏实、自我超越,有底气,如学习自信、生活自信、处事自信。

❦第三,提炼学校精神和核心价值。学校秉承“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校训,激励全校师生超越一般,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确立“以教育为信仰,为学生而教育”的核心价值,彰显学校的办学态度和价值追求,培养教师对教育的虔诚,对事业的情怀,对职业的敬畏。坚持“人人是主人,人人都重要,人人有发展”的管理理念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并把“性情平和、专业拔萃、尽心尽责”作为教师的努力方向。

❦第四,明晰办学思路和办学策略。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秉自然教育、重自主能力、育自信品质”的办学思想,逐步明晰“一个主张(自然教育)、两个愿景(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三个维度(理论、实践、保障)、四个策略(价值引领、内涵发展、智慧管理、开放办学)”的办学思路, 解答了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办、怎么培养等问题,凝聚起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不断拓展思想的深度,并贯穿到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始终。

三、致力内涵建设,让学校有文化厚度

我校围绕办学目标和教育愿景,致力于推动“自然教育”在课程、课堂、课外等领域的落地生根,努力为学生诗意般栖息和自然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空气、雨水和阳光。

❧一是重构“自然课程”。学校提出“自然生长”的课程理念,积极构建“自然、自主、自信”三大主题课程群,把课程选择权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特色、可供选择的“课程超市”,精心打造让孩子们喜欢、自豪、怀念的学校课程品牌,培养学生自然人格、自主能力、自信品质,使不同学生的天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础课程实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体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思想。拓展课程实现分类走班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体艺特长类课程依托社团基础,开设快乐足球、小小神枪手、SPC科技、美术、陶艺等数十个社团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依托校内和社会资源,开设“三园”课程、自然行走课程、少年法学院等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依托基础课程校本化,瞄准学科核心素养,开设名著阅读、科学实验、集思广益、心阅成旅等课程。

❧二是打造“自然课堂”。好奇、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学要顺应、激发这样的天性、潜能,我们的课堂要营造自然、自主、自信的学习生态,让学生学会、会学、学得有效。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学校大力实施常态课堂改进行动计划,大胆探索基于“大作业学习单”“四要素导学”“互联网+助学”的“自然课堂”,转变教学方式,修复学习生态,重建课堂文化,提升课堂学习效能,推动常态课堂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型,凸显先学后教、分层走班、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技术支撑等课堂文化,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三是探索“自然德育”。学校以“三自”(自然、自主、自信)教育愿景为目标,积极探索“三全”(全员、全程、全学科)育人机制和“四化”(活动化、课程化、生活化、体验化)德育模式。

优化育人机制。以“师生成长共同体”项目为抓手,在教师和学生中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学科代表,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同质竞赛、异质帮扶”六个行动策略,建立全员导师制、学科代表制、小组竞赛制和自主管理制,关注自我教育、习惯养成和班级文化,如出台学生一日常规九条、八大自主学习规范,开展榜样班级、优秀小组评比、班级文化展示和小组命名活动,建立班训、班旗、班徽、口号,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是课代表”“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亦师亦友、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育人文化,真正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完善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机制。

创新德育模式。注重活动式德育,举办校园“四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三周”(足球文化周、射击文化周、心理教育周)、“两日”(校庆纪念日、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倡导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师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注重课程式、生活式、体验式德育,开设始业教育、仪式教育、自然行走、文化跑操、模拟法庭等课程;树立“体育第一课”理念,改进大课间活动,开展文化跑操示范班评比;开展每月学生之星和“四学奖”评选,为每一个孩子创设更多的直抵内心、震撼心灵的生活体验。

“道法自然,天道合一。”追求自然的教育新境界,构筑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根基,培育属于全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始终是我们的追求。倘若文化育人与文化自信珠联璧合,那么学校的发展便会有更充足的底气,也就能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的平衡中挺起脊梁,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远。

【作者:李建飞,中国教科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诗】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22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回顾丨一周德育观点摘要(5.2-5.11)

微视频丨“我知道,这世上,没有谁比他们更爱我!”——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学“好家风代代传”视频展播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征稿 | 固定栏目征稿         非固定栏目征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