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20年第2期
日新才能启蒙
中国蒙学的产生是在教育客观需求的推动下发生的连续过程,儿童在初始的学习阶段,需要有对应这个年龄段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满足早期教育的需求。纵观中国历史上蒙学的发展,都具有应需而变的特征。
蒙学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其发展主要依据有两个,也一直受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对青少年个体天性的判定,如早期的性善性恶论、善恶四端论,带有主观天性判定色彩,卢梭所说的“儿童天性”则偏向生命之性或客观天性,不同的天性判定就有不同的蒙学。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判断。这两个因素决定着蒙学的发展,同时这两个因素也都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新的判断。
蒙学只有走在时代前沿才能真正发挥蒙学功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蒙学不能够孤立于这个时代之外,不能够再简单套用过去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原则,现实中这种倾向还是比较强的。一方面,必须通过对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智能、儿童的脑的发展进行研究来为蒙学改进找到依据。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根据人类发展,特别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来确定蒙学的另外一个依据。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对于蒙学的传承和发展,一定要定位在培养“有文化传承的现代人”的基础上。如果看不到上述两个方面新的发展,还是套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蒙学内容和方式,那么就有可能是对儿童的一种伤害,也会对当下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蒙学必须坚持“日新”的原则,并且充分地实现日新过程,才有可能真正起到启蒙的作用。如果蒙学还是走在时代的后面,那就不是启蒙,而是让儿童处在蒙昧的状态。
现在一讲传统蒙学,很多人可能更强调的是传统,把蒙学放在次要的位置,或者是简单地强调传统来开展蒙学教育。在很多人对于传统的了解、分析、判断不充分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误导,对传统的解释会有偏向,甚至是片面的。这样就可能把蒙学引入误区。对这种倾向,我们必须依据“日新”的原则,对其进行分析、选择、淘汰,只有经过“日新”过滤以后,蒙学才能真正起启蒙而非愚弄作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仅仅强调传统,或者是过度强调传统,这样的蒙学事实上就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蒙学,而是某种人,或者是少部分人绑架青少年所需要的先验蒙学。
蒙学必须先走进日新才能发挥启蒙作用。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
本刊特约评论员:储朝晖
卷首语
P01 日新才能启蒙 ︱储朝晖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P07 基于新时代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 ︱卢丽华 于明业
观 察
P11 获奖证书的颁发也要讲究时效性 ︱张建国
P13 学习传统蒙学之我见 ︱宋亚凝
探 索
P15 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偏失与匡正——家校协同视角 ︱刘 潞 李海云
P18 感恩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关怀伦理视角 ︱杨 洋
话 题 传统蒙学
传统蒙学中蕴含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基因,从中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教育和生活, 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和扬弃,对审视和反思儿童教育理念、探索德育的路径方法、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都不无借鉴。
本期策划:秦 岩
P22 传统蒙学德育思想现代转化的逻辑进路 ︱李明高
P26 历史记忆的绵延: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徐 洁 苏 叶
P30 朱熹《小学》“成人”教育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郭 敏
P34 《朱子家训》伦理教化的三维向度 ︱乔 亏 张 琳
P37 浅析在小学开展传统蒙学教育的策略 ︱李忠琼 黄海霞
P40 蒙学传承的中学实践——以《弟子规》为例 ︱张占岭
讲 堂
P44 防止家校共育中的四个认识偏差 ︱李小融
样 本
P50 多措并举,开创德育新局面——访沈阳市教育局局长闫凤霞 ︱本刊编辑 李 敏 赵广忠 通讯员 潘海英
P54 敬以直内 敦品笃行 ︱王 燕 王舒霆
P56 塑形立德 慎独铸魂 ︱刘 军 刘 悦
P58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凝聚和谐奋进力量 ︱佟 妍 杨 军
第一线
P61 在学校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 ︱董文杰
P64 玩笑惹麻烦 智慧促成长 ︱敬 军
P68 “我们的好朋友”教学实录 ︱徐罗艳
人 物
P73 黄济:存真、严谨、至诚的老一辈教育家 ︱王晓燕
会议综述
P78 基于“教师德育能力”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9年首届教师德育能力研讨会综述 ︱俞晓婷
资 讯
P05 即时 ︱ P06 荐书 ︱ P06 语录
往期目录
☟点击图片查看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单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