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堂丨金利: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的教研路径

金利 中国德育 2024-03-18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本文由作者2020年9月23日于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2020年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三全育人与教师成长”上所作的题为“北京市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建设路径”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标题有改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以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育人意识与水平为基础。


有与忧:
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下面,我结合北京市2018年全市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的全员调研,简要陈述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是学历达标。从整体来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都有一支数量充足、初始学历达标、学历层次不断提升的思政教师队伍。在小学阶段约有九成多的教师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7%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在中学阶段近三分之一的教师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仅有0.35%的教师初始学历为大专。

二是质量上“忧”。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中小学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问题。

  • 第一,稳定性差。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虽数量充足,但从教授本课程的年限看,5年以下的教师占一半左右。结合教师的教龄情况分析,这一结果并不是说明小学教师队伍年轻化,而只是承担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年限不长。本学科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与教授本学科的稳定性令人担忧。

  • 第二,教非所学多。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教时的初始专业与所教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要求的相近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一致性较差,小学阶段仅有2%的教师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 第三,工作量超标。思政教师由于所授课程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特殊性和优势,在学校承担班主任、年级组长、少先队和共青团辅导员等管理工作的颇多,与此同时,思政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量依然繁重。调研表明,小学阶段85%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之外要兼任学校其他岗位的工作。中学阶段45%的教师周课时在12节左右,60%的教师兼任学校事务类工作。因此,教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繁杂的事务类工作,工作量超标令人担忧。在不同区域,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所面临的稳定性、专业性、超负荷等是影响这支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共性问题。


广与变:
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面临困境的原因

思政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可能有历史与现实的社会因素,如受到考试升学压力的影响,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对思政学科不重视;可能有教师职业要求带来的发展压力,如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程及思政教师高期待与高要求,在教师素质方面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也要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可能还有来自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中的自身原因。如果仅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广给教师教学和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一是思政课的内容涉及学科门类多、领域广。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并不能系统学习以上涉及的所有内容;从高校的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国际关系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能达到对某一具体专业研究的精深,但很难广泛涉猎以上所有的学习内容。

二是思政课的内容紧跟形势,变化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来看,课程建设自成体系,相对固定不变,且不同高校同名专业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别,能引导未来承担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做好基础理论的学习,但在如何跟进国内外形势,学会应对教学内容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不够的。

例如,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而2019年9月刚刚推广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中,是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课来分析的。如何依据文件精神,在现行教材相对滞后时及时跟进,讲准讲透,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挑战很大。


三是思政课的内容可能会碰到一些敏感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与其内容的广度和变化是密切相连的,要想让学生信服,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

综上,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及敏感性提出的高要求,与目前高等学校对思政教师的职前教育缺乏内容的广度、方式的活度等原因,使从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教师队伍出现了结构性短缺,即高学历程度与低匹配度并存,一些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的教师,面对高度综合性的思政课,只能在自己擅长的年级或模块上做到有效教学,对其他年级或册次内容的教学要经过大量的职后培训来弥补。


思与行:
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教研路径

解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现状之忧,破中小学思政教师面临的高学历与低匹配之困,如果从为中小学思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的教研部门的角度,可在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自觉性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教研工作。

一是做实教师成长项目。教师成长项目是依据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需要,设立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项目,如中小学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项目、优秀课例交流项目等,从教材学习与教学落实、学科理论解析与课堂教学实践两个维度,借助项目研究的专业支持、项目创设的展示平台助力教师的成长。

二是做精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常规而重要的活动,活动的内容设计、资源供给等能有效满足学科教师成长的需求。

例如,在中小学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起始阶段,针对教材分析的教研活动尤为重要。

  • 一方面,在教研活动方式上,将传统的“专家主讲,教师听讲”的接受式与“教师自主研读,小组交流互动”的研究式有机结合,帮助教师达到整套教材通读、整本教材详读、单元教材细读、课时教材研读的学习效果。

  • 另一方面,在教研活动内容上,从单纯的“备课素材”补给型向“逻辑、观点、思路”三位一体的研究型过渡,通过对教材编写逻辑的研究,帮助教师明确教材内容编排的思路与结构,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层次分析促思路清晰;通过对教材核心观点的解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主干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深度分析促价值引领;通过对教材实施思路的分享,帮助教师找到基于学情的教学重点突出与教学难点突破的路径,做到情境分析促教学落实。

再如,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它使教师获得直接学习成果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最多的一是基于教材重难点内容的优秀课例展示,帮助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改进自身的教学;二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课例分享,帮助教师在比较中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三是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多教师分课呈现的大单元创新课例展示,帮助教师整体理解单元实施思路。


总之,从教研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看,以教材分析为平台,做精理论分析类的活动,能实现内容的精准化;以课例教学为载体,做精实践教学类的活动,能实现策略的精细化。通过精心设计教研活动,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历练教师、启迪教师,从而真正助力教师成长。

当然,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可能单一地落实于教研活动。在不断提高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的同时,需要依托于中小学校提供的促成长条件,如时间、经费等方面的保障;需要借助于高等院校为教师的职后培训创造的机会,如搭建中小学思政学科教师访问学者平台,使教师接受定期、系统的职后提升成为可能。

加强和优化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多路径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从培养、选配、培训各阶段都需要下全力的综合工程,也是一项从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长期性、动态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领域间相互协作,有机协调,实现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加速度建设,让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努力承担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使命。

◆  ◆  ◆  ◆  ◆  

 

【作者:金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21期】

【责任编辑:庞 雪】

【微信编辑:宋 芳】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20年第22期

推荐 | 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第1~39批全名录

征稿|2020年第20期话题:感恩教育

德育40年·盘点∣40件德育大事(政策版)

观点|刘次林:道德测评——科尔伯格的贡献

第一线|王志刚:班主任应如何开发学校晨会课程?

讲堂|任苏民:落实立德树人——叶圣陶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荐读|傅国亮: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品德教育

征稿 | 中国德育固定栏目征稿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1年杂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