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菲:文人吃客

何 菲 夜光杯 2023-09-26

江南谱系的才子才女们,很少有不爱吃和不会吃的。吃编织起世情的经纬,也见证了人情冷暖。

浙江富阳人郁达夫幼年贫穷匮乏,但富春江的鱼虾给了他敏感的味觉基因。成年后他逐渐富裕,美食嗜好得以满足,也有了后来觥筹交错的酒席生涯。他胃口极佳,一餐能吃甲鱼或童子鸡一只。每年海蚌肥美的季节,红烧白煮,能吃上几百个。他讲究早餐小菜:荷包蛋、油氽花生米、松花蛋……他擅饮,是鲁迅最重要的酒友,五马路川味饭店、陶乐春等是他们常去之处。辣鱼粉皮,砂锅豆腐、炒腰花、绍兴酒都是常点的酒菜。就连他听到鲁迅去世的消息时,也是在酒楼的饭桌上。他初识王映霞后,短短六天吃了六次,喝醉五次,推杯换盏,谈了许多氤氲衷曲。

王映霞在与郁达夫婚后洗手做汤羹,火腿蒸甲鱼是拿手菜,还学会了当年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喝的味噌汤,这是他宿醉后常饮的醒酒汤。当时他们每月开支200银圆,几乎有一半花在吃上。与郁达夫离婚后,王映霞就再也没有做过味噌汤。
虾爆鳝是海宁人徐志摩的最爱,但凡他回乡,必点这道菜。还有桂花煮的糖水栗子。后来有海宁名厨根据徐志摩笔下美食琢磨出一套“志摩宴”。徐志摩在饮食口味上不脱浙江人的清淡,爱吃鱼虾豆腐,爱喝龙井茶。而常州人陆小曼则终日零食不离手,杨梅、樱桃、荔枝、橘子、西点、酒心巧克力……徐志摩曾想方设法弄来好吃的博她开心,也曾抱怨她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合上眼之前都在吃,靠零食果腹。
河北籍上海人张爱玲很喜欢豆制品、大饼油条、冰激凌、豆沙馅之类。“豆腐渣浇上吃剩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见它吸收肉味之敏感。”记得张爱玲某篇文章里写过香港沦陷后食物匮乏,她和当时闺蜜炎樱满大街寻找冰激凌。只有一家店答应明天或许有。第二天张爱玲步行十多里,总算吃到一盘昂贵的、全是冰屑子的冰激凌。
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是宁波人,她爱吃咸蟹和毛笋。苏青笔下盐烤笋的烹制很有趣味。烹成后的盐烤笋“看起来上面有一层白盐花,但也不太咸,吃时可以用上好麻油蘸着吃,真是怪可口的。”
无锡人钱锺书本质上是写人性的作家,他善于在饮食中窥见政治之道、哲学之道、为人之道,比如施一饭招恩,吝一饭招怨,比如对美食美器的看法。钱钟书不擅长做美食,可无论去什么馆子,他总能点到好菜。选择是一项特殊的本领,一眼看到全部,又从中选出最好的,钱钟书很擅长。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与他清朗俊逸的形象形成反差的是他的厚腻口味。他喜食肥肉,红烧青鱼头尾,红烧草鱼划水。他到北京大学任教后,炒豆腐脑深得他青睐,因为他喜欢重油,吃豆腐菜要用猪油鸡油几番翻炒,油润细嫩。
梁实秋第一次去胡适家做客,胡适夫人江冬秀亲自下厨烹制了绩溪名菜徽州一品锅。这是一道硬菜。口径两尺的铁锅里摆了数层食材,第一层是蒲菜叶子,第二层是煎过的鸭块,三层是卤鸡块,四层是蛋饺,五层是油豆腐,六层是五花肉,底层铺满徽州竹笋……从上到下,滋味层层递进,丰腴适口。梁实秋吃后赞不绝口,据说蔡元培也曾有幸品尝。
绍兴人鲁迅口味重,喜食辣,认为吃辣可以发汗解困,也因当年在南京读书时气候寒冷,没有余钱做厚实冬衣,也就开始以辣椒御寒了。
鲁迅先生对于隔夜菜是不大欢喜吃的,只有火腿连用几次也可以。后来萧红萧军等人也时常去鲁迅家蹭饭,许广平总是七大碗八大碗烧。鲁迅常常写作到深夜,家里常备核桃花生等坚果和糕点饼干。来上海定居后,如果午夜时许广平能给他预备些东西吃,比如绍兴农家烧法的蛋炒饭,放些葱,蛋和饭都炒得较硬些,再有半杯酒,他会十分满足。鲁迅的酒量不大却总爱喝一点,在北京是白干,到了上海主要是黄酒,五加皮、白玫瑰、啤酒、白兰地也喝一点。鲁迅一生始终维持着学生和战士的生活,有着中国人传统的克己美德。他自己的一切享用都是很刻苦的,许广平说,“记不得有谁说过,鲁迅的生活,是精神重于物质……一起床就开始工作,有时直至吃夜饭才用膳,也不过两三种饭菜,半杯薄酒而已。”
在上海的时光,鲁迅穿着许广平织的大V领毛背心,吃着她精心料理的家常美馔,度过了人生中最温馨的9年,也是最后的9年。
梁实秋虽说出生在北京,却是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他的味觉颗粒度之精细,带有江南人的遗传密码。他最爱信远斋的蜜饯、糖葫芦和致美斋的爆羊肚。1926年他留美三年归国,刚下车,将行李寄存在车站,就直奔致美斋,一口气吃了三种爆肚。他说,在海外想吃的家乡菜,以爆肚为第一。
我最爱看他写寻常食物,比如写鸡蛋饼,“北方人贫苦,如果有两张家常饼,配上一盘摊鸡蛋(鸡蛋要摊成直径和饼一样大的两片),把蛋放在饼上,卷起来,竖立直,双手扶着,张开大嘴,左一口、右一口,中间再一口,那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一顿丰盛大餐。”
梁实秋最好的美食文章,不是现写的,而是回忆的。回忆自带滤镜,使得食物的迷人因乡土情怀而无限放大。他46岁到中国台湾地区,直至84岁去世,一别半生,再也无缘故土。于是当年的一杯一箸一蔬一食,都成为他思乡的引擎。
过去的2022年,“夜光杯”一如既往在报纸端、在手机上、屏幕前,与读者相伴,与朋友们交心。这是融媒体发展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在融媒体发展的道路上探索的决心。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如今,我们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的“夜光杯”稿件中,编选了75篇佳作,对应着“夜光杯”75岁,推出了《爱夜光杯爱上海·2021》。
本书文章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刻,传递着真诚、美好、温润与善意。这也是“夜光杯”坚守的定位、文风与态度。我们真诚希望,“夜光杯”能为这座城市的软实力润色、添彩。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购买本书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以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夜光杯6月高点击率美文
马尚龙:一个宁波人在宁波
南妮:纪念黄永玉先生
人物|叶辛:生命的两环皆是爱
潘向黎:那个悠然独坐的人在想什么——读奚美娟散文集《独坐》
记忆|刘心武:晚风拂柳笛声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