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市民最爱的城市,不是北上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网易数读 Author 网易数读
“我们几千年来的‘乡土时代’已经结束,而‘移民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段成荣在一次报告中的发言。
我们的祖先可能世世代代未能走出过自己的家乡,而 80 年代后,中国逐步进入了全民迁移的新时代。人们穿梭于大江南北,重塑了中国城市的样貌。
迁移,成了中国人的新常态。我们将通过数据来呈现近 40 年来中国的人口迁移地图。
中国迁移地图
四十年来有何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一场人口大迁移也悄然发生。
1980 年代末,中国开启人口迁移的活跃期,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制造业,全国出现“百万民工下广东”的现象 [1]。
1990 年代,外商直接投资又给部分地区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也带来了三大人口流入中心,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 [2]。
到 2000 年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福建和江苏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 [2]。这十年间,中国迁移的人群身份对比之前更加多元化,过去主要是以青壮年农民工为主,而现在有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和随迁老人 [3]。
卫健委的资料显示,1990 年全国非正式迁移(即没有取得目的地户籍)的人口为 2160.9 万,到 2000 年时,这个数字已达到 1.44 亿,非正式迁移成为一种常态 [4]。
2010 年以来,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是深圳。一些省会城市也表现亮眼,它们凭借着产业转移与低生活成本等优势,再加上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成都、西安、郑州、重庆、长沙等城市人口流入数量大幅上升。其中,成都在这十年间的常住人口增量更是突破了 600 万 [2]。
现在他乡工作和生活的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市民。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5]。
为此,网易数读联合广发银行,面向全国范围内 213 座城市的新市民发起了一次调研。受访者的职业构成主要以企、事业单位人员,服务业从业者,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为主。
在选择新城时,新市民们首先倾向于前往与家乡更接近的经济中心,其次再选择省会城市与地级市。
例如北京、天津的新市民主要来自华北地区,上海、杭州的新市民主要来自华东地区,广深莞等珠三角城市则主要吸纳来自华南的新市民。
除此之外,如今新市民和过往还有不少差异。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如今的新市民学历更高、性别比更均衡,城-城迁移比例增加,离开家乡也多为经济原因。
不同类型城市的新市民
有什么不一样
对比不同城市的新市民职业类型,北、上、广、深四大核心城市新市民最主要的职业是商业/服务业从业者,为 20.8%。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 18.8%。
省会城市以商业/服务业从业者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占比分别为 18.4%、15.7%。
一般地级市中,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工人的占比最高,分别为 14.2% 和 12.1%。
一般地级市的创业者的比例低于核心城市与省会城市,为 7.6%,一线与二线城市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 11.1% 与 9.7%。而且一般地级市中还有更多的建筑行业从业者。
新市民城市:
全年轻 vs 最稳重
新市民还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年轻。根据调研结果,绝大多数受访的新市民都在 35 岁以下,一线城市的新市民还要更加年轻一些。
深圳新市民的平均年龄才不到 30 岁,近三分之一年龄在 25 岁及以下,不愧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光是 2010—2020 年,深圳的年轻人口中就有 74.6% 都是从外地迁入的 [6]。
广州和合肥也相当“年轻”,新市民平均年龄都不超过 26 岁。
最“稳重”的城市是丹东,丹东的新市民平均年龄超过了 35 岁,以商业/服务业从业者居多。
另一个最“稳重”的城市是秦皇岛,这里的新市民只有 12% 换过 2 次以上工作,而北京新市民的这一比例是最高的,为 34%。
不同新市民,
更喜欢怎样的城市
新市民对不同的城市也有了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
网红城市成都,这些年来就颇受新市民喜爱,位列新市民最喜欢的城市第一名。
成都之后,新市民最喜欢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
总体上,我们发现新市民喜欢的城市,也往往都和自己的家乡更贴近。
不仅最受喜欢,成都还是新市民认为的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其次是北上广,四季如春的昆明和长三角城市杭州紧随其后。
北京虽然在生活上“败下一城”,但是被新市民选为了最适合工作的城市。北京虽然有着让人望而却步的房价,但胜在工作机会多,平均收入高。
而最适合养老的城市则是有着宜人海景的三亚,每年冬天都能吸引许多“候鸟”老人前往休闲度假。《2019 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显示,三亚位居适合老年人冬季旅居养老目的地首位 [7]。
分群体来看,毕业生们最满意的城市是北京。北京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许多年轻人毕业后也就顺势在北京工作扎根。
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则吸引了许多创业经商的新市民。作为中国创业环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上海早有政策扶持小微创业组织,近年来更是缩短了创业人才落户的年限 [8]。
最受进城务工人员满意的城市是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吸引着大批外来务工者,并带动介绍故乡亲友来广深工作,并且广深对务工者的配套政策也较为完善。
最受长者满意的城市是广州和天津。对他们而言,这些城市都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并且生活成本在大城市中不算高,也能为老年人提供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
新市民融入新城,
会遇到哪些挑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现在新市民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大中专毕业生、随迁长者,他们往往是构成这个社会稳定的根基。
然而,在一座新的城市,千千万万的新市民想要扎根下来,如何融入这座城市,是摆在每一个新市民面前的挑战。
01
大学毕业生慧园:
租房不顺,想要购置住房
慧园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北京互联网公司的游戏文案。与许多经济并不宽裕的“北漂”们一样,慧园为了攒下更多工资,只好与陌生人合租了一个老旧小区的四室一厅。直到有天房东突然通知她搬走,慧园才感觉到,是时候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
02
快递员小武:
灵活就业,需要更多社会保障
小武从初中毕业后,就辗转来到深圳打工,成为了庞大骑手群体的一员。许多新市民都和小武一样属于进城务工的灵活就业人员,集中在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建筑业等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职业风险。
同时,他们因为社会保险交得较少,也更容易存在收入不稳定、失业的风险。所以,他们往往需要更多适配的保险保障手段以应对意外事件的冲击。
03
创业者阿鹏:
融资不易,有周转资金需求
作为 80 后的阿鹏已经在上海创业多年,有一家自己的工作室。但像阿鹏这样的新市民创业者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他们除了缺乏有效增信资产,此外,社保、水电、燃气等数据也存在碎片化、对接成本高的问题,故此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
04
随迁长者张丽:
有异地医疗、养老金规划需求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一类新市民群体——随迁长者。张丽阿姨今年已经 65 岁,老伴过世后,她就从东北来到天津投靠儿子一家。老年人经常都会有点身体上的毛病,需要看病买药,但是社保医保都在老家,异地医保结算手续复杂、报销困难,是刚来天津的张丽阿姨最烦恼的地方。
还有,儿子和儿媳妇的工作都很忙,她时常是一个人在家对着手机打发时间,所以比一般老人更容易有心理孤单、适应困难等情感需求问题,另外再加上对自己的养老金规划能力比较欠缺,容易被非法营销钻了空子,造成财产的损失。
更多金融手段,
助力新市民融入新城
在我们的调查中,以上四个受访者的难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毕业生的住房需求、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需求、创业者的资金周转需求、随迁长者的异地医疗和养老金规划需求......这些都可能是新市民融入新城过程中的“拦路虎”。
而个人收入越低的新市民,存在这方面困难的比例越大。
在我们的调研结果里,有 37.4% 的新市民工作收入低、不稳定,39.9% 的新市民对高房价望而生畏,只能租房生活。可以说,新市民群体在融入新城市环境过程中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养老就医、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等领域都需要各方力量真诚的帮助。
而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服务新市民上有着特殊的职责和优势。商业银行又是经营货币信用的机构,天然就受人们所信任。
今年 3 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其意就在于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担当起服务新市民的责任,要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实际上,今年以来随着各地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政策快速落地,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针对新市民客群的业务布局,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基于自身资源和优势更加行之有效地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据统计,截至今年 7 月,全国 22 家银保监局会同所在省份相关部门出台了服务新市民的专项支持政策,共计 1798 家银行保险机构推出 2.88 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 [9]。
在广东银保监局的带领下,其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便打造了 141 家新市民特色网点、12 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和 1 家新市民综合保险服务部。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基础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出“加强信贷供给、完善住房金融政策、支持工资代发、优化基础金融服务、丰富消费金融服务、升级养老金融服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等“一揽子”普惠金融服务举措。
同时广发银行聚焦“进城务工人员”“自主创业人士”“大中专毕业生”“城市移民长者”四类典型的新市民群体,着力打造了“新城动力”“新城阳光”“新城春天”“新城温暖”四项细分客群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以面向城市移民长者客群的“新城温暖”服务专案为例,该类新市民群体进入新城市后面临的一大痛点即就医问题,针对就医痛点,广发银行将发挥其集团资源优势,借助银保协同的力量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场景生态圈,有效解决城市移民长者在新城市的就医难、报销难等问题。
此外,广发银行还针对其在异地城市难以融入新环境、关注健康养生、情感社交意愿强等痛点,匹配引入满足老年人养老保障、社交情感、料理家务等金融和非金融需求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打造“乐享人生”养老金融品牌,形成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生态体系。
针对住房及相关新市民较为关注的金融服务问题,如大中专毕业生客群的租房及衍生消费需求,广发银行表示将发挥自身和头部平台的合作优势,提供房源、生活缴费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此外,为加强对新市民客群的信贷支持,提升信用评估能力,广发银行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信贷供给能力。对于部分新市民群体的资产和信用风险难以充分认定的现实问题,广发银行通过开发专属信用卡产品并配备专属风险政策。
通过精准对接新市民金融需求,广发银行将用金融活水温暖辛苦打拼的新市民,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城,让城市真正成为新市民“盛得下梦想、容得下身心”的安居之地。
广发银行新市民专属金融服务请详询广发银行网点
扫码申请广发银行新市民卡
参考文献
[1] 刘大江, 刘宏宇, &毛鑫. (2019). 川粤农民工调查:记录几十年间中国农民工群体时代变迁. Retrieved on December 20th, 2022 from https://www.sc.gov.cn/10462/12771/2019/2/11/25574c13336b47d0a1a7e3a7bdc0f07c.shtml.
[2] 国家统计局. (2022). 普查数据:人口普查. Retrieved on December 20th, 2022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
[3] 段成荣, 谢东虹, & 吕利丹. (2019). 中国人口流动的若干趋势——从单一流动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及多元化流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4]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2). 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Retrieved on December 20th, 2022 from https://www.chinaldrk.org.cn/wjw/#/home.
[5] 中国银保监会, & 中国人民银行. (2022). 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6] 澎湃新闻. (2022). 十年间,“90后”年轻人都流向了哪些城市?. Retrieved on December 20th, 2022 from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0196683.
[7]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 (2019). 2019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8]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2022). 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
[9] 中国证券网. (2022). 银保监会: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共有2.88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
广发银行案例入选《数造新实体——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案例研究》蓝皮书
广发银行2022年“数智杯”数字化人才劳动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今日小寒 | 天地入寒节,愿君温且安
青春的力量 | “广发十佳青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