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罐 專訪|策展人這段時間在忙什麼?專訪皮力、王焜生、崔灿灿(下篇)

罐 新聞 罐子藝術網 2021-09-26

鄭乃銘/專訪

《罐 新聞》以一種快閃的答問方式,很快速丟題給在不同地區的策展人,我們提問:這波疫情期間,您在做什麼?您又在想些什麼?6位在自己的工作行列中,各領風騷的亞洲策展人,以一種極端自發性、自動性的答問方式回傳提問,這種毫不給時間思考的提問,正足以看出這幾位策展人平日對於梳理展務的能力與敘述的能耐。他們或許觸及到停頓的計劃,但更多一點是分享了自己在這段難得被迫停頓的日常心境。很短的文字裡,真實、閑散、濃濃的個人情感…,這樣的文字鮮少出現在這幾位夙來高來飛去的策展人文章中。


《罐新聞》以上下兩篇章與讀者分享這份難得快閃策展人答問篇。

皮力:藉此機會重新思考
博物館網路項目的設計

香港M+高級策展人 皮力

1月到現在,我看了17本書、跑了300公里、看了18部電影和劇集。至於,在我的工作方面:


1. 準備開館的展覽,主要是展覽的作品說明和畫冊出版物。


2. 因為疫情,我們希克展被關閉了,所以進行了很多網上的導覽和體驗項目。


3. 重新思考博物館的網路項目,因為在這個環境下,網路項目肯定會變得很不一樣。

王焜生:這個時間不能說是危機或轉機 只是讓我們如何重新省視人生

策展人 王焜生

科技快速的研發轉變,過去人類思維充滿睿智的省思與對未來理想的想望都比不上網路時代的衝擊。我們的生活不是依循著理想前進,而是被不得不的現實拖拉著或推進著,缺少思考空間、沒有自省的機會。 


時間不過也就是一百年前,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經歷過轟炸、毒氣、疾病與饑餓的1700萬性命威脅,整個歐洲被狠狠敲醒,滿目瘡痍。整個歐洲文明逐漸找到向上攀爬的動力,1925年《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Geschichte eines Deutschen: Die Erinnerungen 1914-1933),作者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評論那個時代:「1925到1930 年之間,最優秀的德國年輕人正默默致力於非常美好、可為將來造成深遠影響的事物。那是一種新的理想主義,.....那也是第二波的自由主義運動..... 當時的德國處處感受得到清新的氣息,各階層之間變得既寬鬆又容易穿透。階級的傲慢已經變得完全不合時宜。兩性的交往則是前所未見的自由.....」 


此時的我,遙想一世紀之前的人類歷史與宇宙生命。我們何其渺小與無能為力卻又自大狂妄以為是新時代的救世主。紛亂的時代更需要清明的心靈。疫情真的如此嚴重衝擊我們的生命嗎?或者是我們自己從來都沒有好好珍惜地球、愛護萬物生命才造成如此無法挽救的衝擊? 如果此時談論因為疫情衝擊時代我們的自處,不如更深入將時間軸拉長看待整個歷史的長河,生而為人應該做的是甚麼?


工作本身就是長時間學識經驗與生命歷程的累積,不會因為短時間的外力所阻止,人的思考活動更能清楚回顧反省。此時有更好的時間為未來規劃,也有更緩慢的速度閱讀、與親友溝通,還有時間運用科技上網求取新知,觀看不同人生的電影、聽好久渴望的音樂。 


這個時間不能說是危機或轉機,大時代宇宙裡的運行沒有改變,只是我們該如何重新省視人生。 

崔灿灿:一個不平常的時候

要做不平常的事兒 

策展人 崔灿灿

1. 疫情時,人跟自然的關係最好。家裡的杏樹開了花,以前不會去想,三月份什麼樹發芽、什麼花先開、什麼果子開始冒頭。現在突然發現,自然比人有力量多了。多大的疫情,自然都會生長,一歲一枯榮。人跟人的交道變少了,人跟自然在一起的時候,就沒那麼多欲望,沒那麼多難過。一年的節氣就很好,古人還是有智慧。有些時候讀書沒用的,讀書是上品,但是這個世界上最上品的是跟這個世界的關係。


這個時候讀書,還不如每天觀察觀察自然,看看人之外的生長。疫情的時候,不要做自己平時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換句話說,一個不平常的時候,要做不平常的事兒。把平常的事兒留給平時吧。一輩子沒有幾次,做一些只有一個人,只有最孤獨的時候才能幹的事兒,多好,一輩子都很受用。


2. 翠竹入幽夢,風卷一簾春。每到這時,城市裡漫天飛舞著種子。北方的柳絮和楊棉成熟開裂,雄花雌蕊交匯著,漫天招搖的飄上一整天。你知道,在這之後,風真的不一樣了,拂面而來的是無限春光的鼎盛,是身體昂揚的跡象。你的心兒會跟著一起,在萬物和虛無間來回蕩漾。


此時,機場輔路旁的樹林,成了北京郊外的瓦爾登湖。每天在這等黃昏的餘暉,懶洋洋的走遠,你瞇著眼想,想一種簡樸的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特別是到春天來臨時,凍土逐漸鬆軟,溫暖的風吹散了一切寒意和孤獨,所有瑣事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就這樣,我們的生命開始了自已的生活,像是混沌初開,宇宙創始,黃金時代的再現。


在樹林中,你可以用整個上午和下午,尋找季節的交替,尋找每棵樹,每條路徑的不同,再用這種簡單的形式,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俐落,這便是自然主義的生活。


3. 以前去機場趕飛機,總把車窗放下,想之後去樹林裡看看。機場輔路有四季,有清晨、正午、黃昏的交替,像宮崎駿動畫裡的時光隧道。特別是在正午,馬路上盡是斑駁的光影,松濤在風中搖曳。這是我在北京最喜歡的一段路,我想起很多年前,剛來北京,天很藍,有大朵大朵的白雲。路上都是希望,人們穿的花花綠綠。我還年輕,想著不遠處的「天竺」可能是西遊裡的樣子。如今,八年過去了。


春天的心事,有時候只有雲知道。在疫情裡過了33歲生日,煮碗長壽麵放兩個雞蛋,頭天燉的牛肉和當天的海參,吃了一頓像樣的飯。

《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

2020 / 04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2009-2019年
《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合刊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