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的失意人生
春节长假临近,“归家”是最迫近的主题。
今天推荐一本很适合归家途中或春节在家时阅读的书——《斯通纳》。
为什么说这本书适合在归家时读?
因为它讲述的关于“寒门贵子”的故事,会在从农村、小县城进入大城市奋斗的人群中引起共鸣。
斯通纳是一个从农村进入大学,从而逃脱了祖辈世代务农命运的人。
巨大的身份转变,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孤独——他接受的教育让他逐渐疏远土地和父母,他的出身又使他无法与娇贵的妻子达成真正的关于生活的共识。
他的世俗生活也过得并不平顺,婚姻、事业、家庭都遭遇过危机。
然而,很多读者将他誉为“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认为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典范——“如何将平凡的人生活出意义”的典范。
《斯通纳》初次出版的时间是1965年,但直到近50年后,它才登上多国图书畅销榜榜首。
对此,《纽约客》发表书评:“《斯通纳》出版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01
实现了阶层跃迁,也历经了世俗失败
大学将他拽离原生家庭
王小波说,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这句话用来评价斯通纳的一生再合适不过。
斯通纳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要分担家里繁重的农活。
按照人生既定的轨道运行,他应该在读完高中后全职帮家里干活。
然而,他的父亲却决定送他去上大学,因为从县里来的一个办事人员推荐了大学的农学院。父亲寻思着斯通纳上了大学,应该能掌握一些更好的干活的办法。
于是,斯通纳带着对大学的无知和父母的期待上了大学。
人生一旦脱离了原先的轨道,就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斯通纳人生中第一件意料外的事情发生于他大二那年——通过一门英国文学概论的通识课,斯通纳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兴趣之浓厚甚至超过了他对本专业的兴趣。
最终,他中断了农学院的课程,改修了文学专业。
上大学唤醒了斯通纳的自我意识,也让斯通纳获得了智识上的提升,他觉得离自己的原生家庭越来越遥远。他变得异常孤独。
斯通纳的孤独,正是很多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跨越的人深有共鸣的地方。
对一些人来说,读大学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告别。世界在他们面前开阔起来,故乡和故乡的人成了遥远的背景。
大学里接受的教育高深而复杂,他们所获得的智性的乐趣无法与家人分享,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无法在家人心中唤起一丝重要感和认同感,他们对父母一辈子被土地所捆绑的命运充满同情。
上了大学的斯通纳也是这样。他觉得离那个家庭更远了,当他想起父母时,感受到的是“复杂的同情和遥远的爱意”。
阶层鸿沟与失败婚姻
留校任教的斯通纳,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地方银行家的女儿伊迪丝,他对她一见钟情。
没费什么周折,斯通纳和伊迪丝就结婚了。
但婚礼后不到1个月,他就发现自己的婚姻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
一,直到婚礼那天,妻子伊迪丝才后知后觉:她与斯通纳之间的阶级鸿沟,意味着生活方式、生活水准的巨大差异。不满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二,婚姻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婚后斯通纳才发现伊迪丝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
前两年有一则新闻引爆网络,说的是城市女孩跟男朋友回农村过年,见了第一顿饭就要分手。显然,在这则新闻里,从小金娇玉贵的城市女孩,毫无防备地被贫瘠的现实狠狠甩了一个耳光。
和这则新闻里的女孩一样,斯通纳的妻子伊迪丝进入婚姻时,也未做好心理准备。
婚礼前,她沉浸在对斯通纳前途的想象中,自我安慰这是一桩理想的婚姻。婚礼上,她第一次见到斯通纳窘迫而寒酸的父母,才真正看清斯通纳与她之间阶级和生活方式上的差距。
结婚后,她从富丽堂皇的原生家庭搬进了破旧而逼仄的出租屋,生活的巨大落差让她心生不满。
然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却告诉她,一位好妻子,不该对丈夫不满。
一方面,她逼迫自己尽到好妻子的义务,另一方面,她本能的对婚后生活产生了厌恶和抗拒。
巨大的情绪撕扯,把她弄得筋疲力尽、闷闷不乐。她的情绪感染、影响着斯通纳,搅得婚后的生活不得安生。
再后来,斯通纳的女儿格蕾丝出世,这个孩子像他生命中的天使,给了他很多快乐。但没过多久,他和女儿的亲密关系遭到妻子的刻意破坏——妻子将格蕾丝当做她假想中与丈夫战争的筹码,导致格蕾丝与斯通纳的关系日渐疏离。
祸不单行,事业与情感危机
继婚姻失败、亲子关系失败后,斯通纳的事业也陷入了危机。
事情起因于一名叫沃克尔的学生。沃克尔是斯通纳同事劳曼克思的得意门生,选修了斯通纳的研讨班课程。
但沃尔克对课程的态度轻慢而懈惰,提交的结课作业也很糟糕,斯通纳给了他一个F(不通过)的成绩。
后来,沃尔克的毕业答辩邀请斯通纳做评审老师。在斯通纳提问环节,沃尔克表现很差,甚至回答不出基本的文学常识。因此,斯通纳再次给了沃尔克不通过的成绩,影响了沃尔克的正常毕业。
斯通纳因此得罪了沃尔克的导师——不久后即将成为系主任的劳曼克思。怀恨在心的劳曼克思开始了对斯通纳长达二十年的刻意打压。
斯通纳人生中不多的慰藉之一,可能是他与同事凯瑟琳的一段婚外情。这两个人因为相似的学术兴趣而走到一起,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然而,当他们的恋情败露,面临舆论压力和劳曼克思的行政施压时,这段感情走到了尽头。
读大学,留校任教,娶富家小姐,婚姻失败,受同事排挤,爱上女同事又迫于压力中断关系,承受女儿未婚先孕、刚生孩子又成寡妇的打击,退休前夕查出患癌……斯通纳的前四分之一人生出乎意料的平顺,后四分之三人生却是一段缓慢的煎熬。
出身寒门的斯通纳,鲤跃龙门般实现了阶层跃迁,也历经了世俗的失败。
02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
面对生活中如石子般硌人的小磨难,斯通纳最擅长的反抗方式,是在自己的周围筑起高墙,将自己圈在一个荒凉、静谧、狭小而柔静的角落里。
他从容地待在高墙之内,任外面的世界大风大浪,他自安然度日。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斯通纳是一个懦夫、一个胆小如鼠的人。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斯通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平凡生活里的英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看斯通纳人生中最英勇的事迹就可以知道。在对学生沃尔克的学业评判中,当面对系主任劳曼克思的威胁时,他坚定地维持自己的判断,捍卫自己的原则,不给企图蒙混过关的学术渣滓以任何侥幸的余地。哪怕这样顽固不化的行为将危及到他未来的教学生涯。
从一个看似懦弱、凡事退缩的人,转而变成一个为了求真而反抗权威的英雄;从一个隐士,变成一个斗士,斯通纳的处事方式看起来发生了巨大的翻转。
实际上,这才是他一以贯之的人格的外在表现。无论是隐忍退让,还是激烈反抗,他始终在坚守着底线——底线外可以逆来顺受,底线内绝不退让半分。
坚持学术尊严,追求真理,对教学事业认真负责,是他必须坚守的原则。秉持着这些原则,他不能轻易放一个不合格的人进入大学。
豆瓣上有一段对斯通纳的评价,我觉得十分恰当,引文如下:
其实命运的难以对抗之处不在于它的残酷突变,而在于它的平庸蹉跎。面对快的硬的挑战,有时一咬牙就过去了,但面对缓的慢的挑战,我们往往疲于应付甚至懵懂麻木。斯通纳是面对平庸、缓慢挑战的英雄,他努力在这份挑战面前保持一个人的最后尊严。
03
找到一个支点,撬动生命的意义
如果说斯通纳的故事能给我们的世俗生活什么启发的话,我想最大的启发是他借由对工作、事业的信仰和投入,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们从小就熟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里这样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似乎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对意义的追寻和探问,以期在盖棺定论的时候,能够自豪的告诉自己,这一生没有白活。
斯通纳在他人生的终点,也免不了追问这一生的意义。
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失败:
他冷静、理智地沉思起自己这辈子看上去似乎难以回避的失败来。他曾经希望拥有友谊和友谊的亲密,这可能会让他在人类的竞争中支撑下去。他曾有两个朋友,一个他知道时已经无谓地死去,另一个此刻远远地退缩进生活的序列中,乃至……他曾想得到那种唯一性,以及婚姻平静、持续的激情。他也曾得到过,但不知道如何处理,然后已然死亡。他曾经想要爱。他拥有了爱,然后又放弃了,把它释放进混乱的生命潜能中。凯瑟琳,他想。“凯瑟琳。”
他想当一名教师,他成了教师。但他知道,他永远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个冷漠的人。他曾梦想过某种正直,某种绝对的纯洁。他寻找过妥协和无关紧要的攻击性消遣。他曾想象过智慧,在漫长岁月的尽头,他找到了无知。还有什么呢?他想,还有什么呢?
但紧接着,他又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你还期望什么呢?他又想。
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好像起于一丝夏季的微风。他模模糊糊回想着自己念念不忘的失败——好像它有多重要。此刻,在他看来,这些想法太平庸了,太不重要了,与他曾经度过的生活相比太没有价值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他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充满意义的?
小说作者约翰·威廉斯给了我们答案。他在一篇采访里说:“很多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觉得斯通纳的人生太可怜和不幸了。我却觉得他的人生过得很好……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充满感情,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在这部小说中,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斯通纳对一份工作的感觉……一份这个词语所体现的良好和体面意义上的工作。工作给他某种特别的身份感,成就了他的自我。”
斯通纳的工作——研究和做学问——对他意义重大,多次于危机中拯救了他:
“像在其他危机和绝望时刻一样,他再次把目光投向深植在大学这个机构里的审慎的信仰……1937年夏,他感觉研究和做学问的古老激情再度焕发出来,怀着学者好奇和解脱的充沛精力,这是一种既非青年也不是老衰的状态,他又重返从来不曾背叛过自己的那个唯一的生活。他发现,即使在绝望中,自己都没有太远离那种生活。”
他的工作像一个支点,支撑起了他生活的重心。正是有了这个支点,他那看似平庸、失败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有这样的忠告:找到我们自己的北极星,然后像水手和逃亡的奴隶一般坚定不移地追随它。
斯通纳年轻时就找到了自己的北极星,并坚定地、毫无畏惧地追随它。这颗北极星也反过来照亮了他的生命,在他生活陷落时指引他。
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那么你呢,找到自己的北极星了吗?
也许你还想看
23 January 2019
1、“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