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愿你足够幸运,找到一份甘愿「996」的工作

黑糖豆花 豌豆花 2019-10-30


01

“996.ICU”

虽然不了解“996.ICU”的人可能不多,但保险起见,我还是多啰嗦几句。

“996.ICU”是一场兴起于程序猿界,又蔓延到舆论界的一场线上运动。

“996”代指“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方式。“996.ICU”是一场抵制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和加班文化的网上“革命”。

3月27日,有程序员在GitHub(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和开源软件社区)上创建了“996.ICU”项目,其口号是“工作996,生病ICU”。这个网站上的内容有“996”工作制介绍、十七条劳动权益相关法规和相关事件报道三部分。

在这个网站上,网友可以添加一些公司的加班情况,并给出证据链接,最后形成“996公司黑名单”,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

目前,“996.ICU”项目已在GitHub上获得超过20万星标。大名鼎鼎的linux在github上的星标人数也只有7万多,而著名的Python Web应用程序框架Django在GitHub才4万多星。


02

996,值得提倡吗?

这一事件爆发后,知乎、豆瓣上开始了一轮对“996工作制”的热切讨论。纵观网友们的回复,让我印象深刻的论点有以下这么几个:

其中一条在豆瓣“996”相关话题中获得了最高人气,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员工能不能接受996,由企业给的薪酬决定;若企业“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

也有另一种声音说,自己热爱工作,不要说996了,711(意指每天工作11小时,一周工作7天)都可以。

还有一些更理性更中肯的评论。

新媒体撰稿人粥左罗就写过这么篇文章《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文章里提到,大部分工作,即使再锻炼人,也不可避免包含着大比例的重复性、同质化劳动,而单一重复的学习对成长的贡献是越来越低的,因此,职场人要想在职场里持续上升,必须要有持续的增量成长。也因此,衡量一份好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是让你有时间成长。

梁文道在《996,买断了工时,买不到灵魂》一文中,通过介绍《资本论》中关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容,来说明“工时越长,并不意味着生产率就会越高”,相反,很多上班族为了应付工时过长的问题,往往会“假装努力”,或者在不断的重复性劳动里心不在焉。

“劳动力再生产”这个名词很陌生,但简单理解,它是说人不能光消耗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充电和提升,以适应新的工作。

今天,阿里巴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马云关于996话题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这段话很符合马云的人设,但我却不能认同。

这段话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相当武断地 Judge 别人的价值观,并试图用他的价值观给大家洗脑。

谁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了?你对成功的定义就是真理吗?

至于他说“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我倒是同意的,努力是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可是,谁说公司996就代表员工努力呢?努力到底是卖命工作,还是完成工作的同时通过学习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呢?


03

企业为什么喜欢“996”?

我没当过企业主,只能结合我看到的案例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评论妄自揣度一下。

崇尚996的企业,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2种:急功近利型和自欺欺人型。

急功近利型的企业往往给员工下达巨大的工作量,又想节省成本,因此不得不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长。

这一类企业,大多并不真正关心员工成长,因为员工成长后能给老板的惊喜,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在“你能胜任的工作”上给你不断加任务、加工作量,是老板可控制的、可明显有更大收益的做法。

自欺欺人型的企业则比较奇葩了,员工的工作量明明不饱和,老板也要求员工加班,大约是为了用员工努力工作的假象,来弥补心中日益缺失的安全感?

在这样的企业里,也能找到愿意配合老板的员工。梁文道就写过,日本社会很崇尚加班文化,他们认为每天在公司加班,工时很长,都是应该的。而且加班不完全是因为工作没完成,即使工作完成了也要继续留在公司,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老板看、给同事看,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公司人”。


04

世上是否存在这样的工作,让员工主动拥抱“996”?

股神巴菲特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有60年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的,就是因为我做我喜欢做的,我感觉非常幸运。

我承认,我非常嫉妒他的工作状态:从事一份自己擅长并热爱的工作,能够同时收获快乐、财富和成长。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了一本大名鼎鼎的书《心流》,在这本书中,米哈里试图找到幸福的真谛。

他认为,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心流”。


米哈里还发现,心流大多出现在工作的时候,占所有心流体验时刻的54%。在工作中有过浑然忘我“心流”体验的人,都会对这种体验上瘾,想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这种体验。

樊登就曾描述过自己演讲或上课时,“心流体验”和“非心流体验”的巨大差异。当进入心流时,他能够忘我地演讲近两小时而意识不到时间流逝;但如果演讲时未能进入心流,那不过半小时,他就会感到嗓子疼,情绪焦躁,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想要尽快结束演讲。

所以,同样是工作,从事热爱而擅长并能带来成就感的工作是一种享受;而从事缺乏挑战、单调乏味的工作则是一种消耗。、

同样面对996工作制,享受工作的人能够自得其乐,而在工作中只体验到损耗的人,则经不起这种长时间高压的折腾。

除了热爱与擅长外,使命感也是能够激励人奋发工作的因素之一。

一家企业,若要大部分员工都认同公司的使命与价值观,免不了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第一,公司价值观符合全人类达成共识的价值观标准;第二,企业招聘做得好,能确保招进来的员工既有能力又能大体认同公司价值观;第三,企业文化搞得好,员工能够被公司价值观同化并真心认同。

当然,如果一份工作中既没有热爱、擅长,也没有使命感认同,那也就只能通过物质来激励员工了。否则,就不能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了。

即使公司通过强制手段实行996,那也只是“买断了工时,买不到灵魂”。

最后,996.ICU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它是工作者权利意识觉醒、反抗不合理工作安排的一个表征,如果能推动企业的一些改变就更好了,虽然够呛。

但对于个人来说,我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那样的话,我们也许会像马云那样热爱996。

也许你还想看

12 April 2019

1、感谢这本书,帮我平复“三十不立”的焦虑

2、3本书深度总结:如何避免低效努力?

3、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