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阜西:张廉访赝作古乐器之自白等八则

查阜西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2022-12-20

编者按:

今日刊发八则叙录皆与琴器有关。两则论述张莲舫赝作古乐器与修琴之事,可知莲舫先生一生作赝琴三十余张,忽雷六具。根据莲舫先生经验,鉴别刘氏小忽雷应当关注轴上“陈晃恭进”四字,大忽雷则有专谱、辞及曲辞相随。六则论述藏琴记数。一是夏溥斋藏猿啸青萝,一是罗福颐之父藏鼓琴带钩,另四则是查先生所藏琴之由来与流向。查先生认为作学术研究还应以实物为准,图谱只得局部信息。辨别古琴的年代则依据发掘、石碣、壁画三种途径。


张廉访赝作古乐器之自白
文丨查阜西
(本文选自:黄旭东、伊鸿书等编《查阜西琴学文萃》
 

廉访清季名琴工张瑞山之子,世设蕉叶山房琴馆于厂肆之海王村(今移东琉璃厂),肆内常陈古琴至数十百张,兼货其他古代管弦乐器。旧时厂肆文玩、珠宝、金石、书画皆有赝物出售,乐器自不例外。

杨大钧数年前自朱姓购得忽雷一具,断系明代物,以示张,张自承乃其手制,杨不之信。张举匏内志记徵之,杨始愕然。余近自东四泉记购得潞琴一张,亦信为真物,今日以告张,则又张所制也。询其木质何以是之旧,则云以旧琴改装,谓破腹之痕及断纹依旧均可资证云。又云其一生所作赝琴三十馀张,仿制忽雷六具,皆以善价沽出,余不禁咋舌。

郑振铎君前日为言刘氏大小忽雷及九霄环佩与鸣玉二琴已价收国有,叶遐庵得余转告而大喜称庆。今日告廉访,始知是物又与有渊源。大忽雷与鸣玉据云本其父瑞山之物,刘晦之父巨卿(刘士行)始则借观,终于扣匿,事后封致官银二千两断售,时廉访年未三十,则大忽雷与鸣玉之归于刘氏殆五十年矣。小忽雷旧藏卓某家,廉访得深入鉴赏,故能忆及轴上有“陈晃恭进”四字。并告余大忽雷旧有专谱及辞及曲辞随之流转,从不分离;小忽雷则应自轴上四字鉴定真伪,应转告社管当局云。

余询及其制作古器有无师承,则笑答云,“无师承也”。第幼为其父所钟爱,遇琴有㪇音,辄令治之,漆不戢,灰以继之;灰不戢,削木继之,削木不继,剖腹继之。年久月深,遂工匠作,积年精进,遂习传真;且以赝物混珠,乃利之所在。一计得售,巧思百出,借使明时不至,天年未老,尚不欲以此告人云。

1953年8月6日

 

罗氏带钩

音院兰君玉崧知罗福颐有其父所遗鼓琴带钩,谓是秦代物,荫浏来书属余向罗求让,已以三十万人币归音院矣。顷检东方文化研究所报告17(第42页,长广敏雄撰,昭和十八年出版)有此描本,证以余所留拓片实同。惜其书亦不考年代,未知究竟是否秦物也。是书名《带钩之研究》,只罗列大量图片,不仅不举所自得,且亦不稍示见地,是可称治学耶?此钩之入是书,据罗君羽云,其父在日时有人夤缘至其家摄影而去,则书中描本,乃据摄影转描者耳。其说云:

综长五厘三。无镀金镶嵌。床上二人并坐,右者吹笙,左者弹琴。弹琴者左手抚弦,右手弹弄,有深入欣赏之状。二人之间尚有景,已模糊(余按实听琴人,原物极清楚,殆影本模糊耳)。床为砖砌故作斜格。琴本平置,此乃立陈,与汉代画像相似。图案全部为浅线浮雕。

余于此有二感:

(一)日人治学反映资本社会意识形态甚浓——对藏家尊重其私有,故不能举材料所自得而使考证含糊,裨益学者有限。

(二)图谱一般只得实物之局部,拓本优于摄影。治学以争取接触实物方称谨严。

1953年11月4日

 

张莲舫为余连修四琴

秋间购得二琴,一作唐圆连珠式,流水断;一作宋扁仲尼式,小蛇蝮。连珠式琴有金石声,拟为题名霜镛,仲尼式琴发音爽脆,拟名一天秋,已倩雪斋作草书待刻。二琴均病㪇,轸池足隙磨损殊甚,每弹辄不堪困扰。冬琴社正盛,需琴甚急,遂并旧藏混沌材及管平湖所让中和,倩莲舫修磨。莲舫已七十余,十年来不肯接工,兹竟慨允;先修混沌材及中和,十日而毕,而霜镛及一天秋则仅五日即告竣工。昨日其子赍最后二琴来云,老父有言,修琴为报知遇,不受酬也。余卒以人民币四十万元畀之去,谓给其子作甘旨之资,不作工酬也。莲舫知遇之语不知何指;然则知遇者,青眼而已。

1954年1月30日

 

迄癸巳藏琴录

今日为癸巳除夕,次第抚幽涧泉、一天秋及霜镛,仍以幽涧泉最胜,以一天秋及霜镛仍多㪇音,必再髹磨始可用也。年来先后得数琴,品皆不劣,以不能一一常御,尚不能遽作轩轾,即旧有之琴,亦难共评,姑先就可存者录之如左,示迄癸巳年有诸琴之概:

1934年章梓琴君在上海怜余未有良琴,以三十元让予者。是琴明代所制,梓琴君谓有张纯修镌识,全身细蛇蝮断纹,发音爽洁。1937年日寇作难,未及携走,及寇据苏,金徽被剥去,复劈作数十片。剑丞书报,亟复书嘱全部检存。1946年还苏,始悉被劈时刀下在两肩,而琴面弦身过处并未受伤,仍自用生漆胶合,遂得复原。嗣倩景略重修,竟成完璧,而音声转较前更透,此生平第一大快事也。直至昨年得幽涧泉,漱玉始退居次位。此今从余最久,今置琴会供众用。

雪夜冰  1935年购于吴门,无腹款,全身牛毛断,曾与史量才同名琴互较,品质皆同,一怪事也。1936年付徐文镜破腹重修,加腹款,仍不得松透,故不常御之。然史量才以千金所得之雪夜冰亦犹是耳,岂琴生吴浸阳居奇之故耶?昨年谢孝萍借去,拟以一天秋换置琴社。

九霄步虚   亦1935年得于吴门,与余在大革命前所得殊无二致,今借与殷铁铭。

益王琴    1948年张兴中君所赠,断纹细析,音欠松透,已赠与溥雪斋。

混沌材   亦张兴中同时所赠,均购自蕉叶山房。据张莲舫云,1948年仅此二琴最佳,张兴中指明为余购取,始以五十美元授之。此琴外貌极美,全体斑朱,大蛇蝮断,华贵第一。惜乎满身㪇音,不堪下指,盖不舞之鹤也。

丹山凤    1951年厂肆悦古斋韩麻子携来,余以人民币四十万元留之。断纹全透,发音清丽,今置琴社供众使用。

    1951年冬管平湖携来,谓有急需,属以人民币五十万元留之。据云确是唐琴,腹款可证,原有金徽剥去,尚未补镶。管原欲自修,已磨㪇刮灰,而未加漆,但断纹锋口全存。余为济其急而留之也。兹已由张莲舫加漆,尚未上弦。此琴题识及朱印皆潞琴之原体原文,腹款则为大唐雷氏,琴面圆拱,却与潞琴异制,如其声音不恶,当以唐琴潞修视之。

    即杨时百所得,乾斋觅来欲抵其负余之债,余不肯受,仍强留余处,终将璧还,故未加漆。

潞王琴    今午购自东四,腹二○三号,而款识不及唐琴中和。莲舫之子张玉华见之,谓是其父所赝作,询之莲舫本人,亦然。但王世襄力言莲舫之技能不至此,余仍疑信参半。今借与李季达。

幽涧泉   1951年中秋庸斋(溥佐)携来,称其侄孙求脱,《溲勃别集》有记。

    今夏厂肆晋秀斋贾济川为某藏家(贾不肯道其姓名)以十五万元向余脱售者,连珠式,两池圆形,全身流水断,类唐制,以其作金石声,故以霜镛名之。

一天秋   亦贾济川氏代某藏家以二十万元脱售,仲尼式,全身小蛇蝮断,其声宏而爽,故名之曰一天秋。

右琴十二床,音声虽不尽佳,而断纹皆透,均不在三百年下,其中中和、幽涧泉、霜镛称唐代物,混沌材与一天秋宋代物,余皆明制无疑,记以备考。

 

古琴异琴杂忆

幼时习琴,常见经、史、谱、记泛载琴创自伏羲或神农,以传自文献,未尝致疑,且以为日常所弄之琴皆古制也。戊申,塾师夏伯琴谓其家曾旧藏明代断纹琴,诩为至不易得,遂又信琴最古不出五百年。壬戌,见长沙顾氏宁王琴,乃明初物,视同至宝,遂益信古琴殆无远出明代者。至乙亥,余已年四十有一,始于杭州见及汪惕予之唐琴,继复见史量才之雪夜冰,周庆云之五松琴,扬州胡滋甫、王芳谷、孙绍陶均有唐、宋琴。抗日战中至成都见裴铁侠之大雷、小雷。大抵唐、宋琴必经重修,虽重修而断纹仍透,出音亦胜,惟面圆而拱者多称唐琴,面扁而平者多称宋制,其说如是。顾余拙甚,今行年将耳顺,徒羡鉴古家及琴家往往能在一刹那辨出“此唐琴也”“此宋琴也”,而余则不仅目见之后不知其为宋为唐,即令安弦入弄,审声至再,亦仅能辨其声音之良窳,从不能辨其为何代物也。鉴古家与老琴家固常教余可就琴之断纹、漆色、题跋、印识辨其新旧,然而此乃自以作古董商之玩物自豪,吾不为也。《洞天清录·格古要论》亦尝领教矣,然又安知赵希鸪、曹昭之流非古董商耶?

余又疑今时之所谓良琴,大抵皆由藏者或文玩商求善价而得名,豪者受饴,遂枉成定论者比比皆是。抗日初期程午嘉充蒋家中央银行庶务,豪于资,以五百现金在汉口得一琴,竟直称汉琴;夏莲居以重价购得镌有隋逸士李疑之琴,称为隋琴而有“天下名琴第一张”之句;王世襄闻余称“松风清节”唐琴颇好,遂以黄金四两求得;北京恒某受叶诗梦之“昆山玉”抵债,及见叶有著录,遂居奇索价至一千二百万元(人民币);刘士行见张瑞山固靳“九霄环佩”不轻出借,竟以纹银二千两强买;史良才以千金奉吴浸阳而得雪夜冰;周庆云以万金积“五松”皆其例也。

余生平不以重价置琴,所藏十二琴中,管平湖兜售之“中和”为五十金(今每元为人民币一万元)最昂,意在济其困;“幽涧泉”酬金四十,亦庸斋求济其戚,他琴均无出四十金者。谓余吝啬?请申其说:古琴遍地皆是,沪上及成都二地,琴家藏琴数逾五十者在十人以上,汪惕予有千金百古琴,京、沪、苏、杭文玩商所收可数者百张以上,抗日期中杨新伦在广州得古琴一卡车,王华德言成都解放后二年中地摊亦见古琴。则古琴流散之数不及万亦可逾千,而能奏琴之人,最多不及三百,平均分之,大有馀裕。古琴之值不应使昂,固明甚也。余之二〇三号潞琴陈于东四之永光阁,标价固只十二金,是亦音声大好有透断之明琴,以此推之则宋琴可值三十金,唐琴四五十金非不合理。良以琴家之琴为供弹弄之用,有可弹之琴即足,妙音希声大半出人心手,不尽由于琴之良窳,更无关乎琴之新古。且琴家敬其业,亦无暇听音之外分心鉴古,昂琴何与于琴家?

然而琴家可不恋古琴,却不可不辨异琴。辨琴之异非好古乃好学也。余尝以今制之琴通长三尺六寸,具轸足额腰,徽十三而弦七,最早不过魏晋。魏晋以前之琴制殆不易考者也。我国文献,只宋以后始有印本典籍,故典籍且多不可尽信,矧可谓今制之琴即古制之琴也?欲见古琴之早于唐者,惟索之于发掘、石碣、壁画三途而已。是三者仅石碣早见。数百年来武氏祠之汉石鼓琴图像中琴制已大异今制,而琴家从未叙及,此琴苑之耻也。汉石之发现日多,汉琴异于今制之信证益著,参以许慎《说文》指珡为琴之象形,其形又更异于汉石,虽明言“五弦,周加二弦”,亦只七弦之据,犹未言有徽也。琴之有徽,仅始见于嵇康《琴赋》,若以石碣言之,苟沔阳石琴可信,则蜀汉之初已有十三徽矣。至辑安壁画之琴,则又是以柱或画线代徽,而长沙出土之弦乐又无徽而具二十三弦。琴制之乱且杂,在楚、汉乃如此,推而下之,即魏、晋、六朝,亦难言矣。由此观之,异琴岂可不辨?

谓辨异琴必就发掘、石碣及壁画三者着手,亦有说也,以三者之外皆不可信据也。唐时琴制已与今同,此无疑义者也。而我国国画片本无早于唐代之古琴画面(吴道子),我国琴谱亦最早为唐抄本《幽兰》,所须辨者唐以前琴耳,故舍三者无由可得也。

至于唐以后尽有不经之异琴,则非琴家所须考证之异琴也。故宫有瓷琴(见郭世五辨),文物局收得刘家之“孙登”铁琴,李伯仁在苏州见石琴,余曾见一铜琴,唐以来间有百衲琴,川中及湘边多壳子琴,程午嘉之伪汉琴,皆异琴也,此好事者为之耳。若于音声无关,琴家不屑近之也。

 

奇琴猿啸青萝

郓城夏溥斋住近余宅,有接触,常盛称其所藏琴。昨与孟舒过访始得见其一,曰猿啸青萝,貌奇古,体大,轻重适中,大蛇蝮断,断峰之距约二指,以灰糙极厚故也。面似圆拱殊甚而实扁平,侧视极薄,故底面胶合之线几逾三指,肩阔而腰不甚削,谓连珠则肩腰只各二凹而特深,黑漆,岳龈以玉,出音润、匀、静、透,接指轻、易、平、流;唯一缺憾,则岳下至四徽之间,弦与琴面之距最大亦不及半指,致右指甲尖易触琴面,奏弄之际不可不有趋避之分心耳。

余生平未见绝无㪇音之琴,独此琴尚未遇㪇;生平未见无木声之琴,独此琴不具木声。无㪇,美德之至也;不具木声,则虽美而音量被限,而此琴较之昨年所见乾隆“御藏”松石间意之润而不透者却又胜一筹。是诚尤物,不可不记。

溥斋自云战前自日返国经大连见之于日肆,索价千元,以櫜金不足,电津求济,曾留滞五日守候款至,然后购之而归。琴背题名及铭均行草,仅藏者唐凯著印,亦不知唐凯何人也。

1954年2月17日

 

一旬卖[按:买]七琴

琴生赵月明初见台基厂懋隆珠宝店有二琴出售。请余收购,适公债还本付息有余资,遂于9月12日购存。二琴一无名,仲尼式,全段,值四十五元;一名“中和”,微段,值十五元,有金源佐贤跋,均中材以上耳。

赵又放得某姓琴四张,索值仅三十五元,久未成交。十九日忽又定议,遂付值取来,其中一张为明张顺修所斫,段文极透,名:金声玉振,有王炎赫跋,谓是“先文僖公旧藏”;余三张或微段,或无段,皆中材,讫未张弦,尚不知音声何似也。

20日,韵古斋业务员亦赍一琴来询余可值几何,余以三十元对。午后,孟又电告物主索五十元,法由店取利百分之二十,故需六十元,若嫌昂,则韵古将自留。余亟付款收之。琴名“海潮”,腹款右镌“成化乙巳”,左镌“御制”,制作极工细,全体龟段,池沼间有正印曰“广运之宝”,盖四百七十年前皇室精斫。展弦试之,九德俱备,一快事也。

1959年9月27日

 

国庆十周年藏琴记数

余生平不屑搜求,但遇良材必买,以是亦不时有缘得上品。辛亥前后用八姨所增无段文琴,追名“良塘”;民十二得前妻余家微段琴,追名“馨音”;民十四得“九霄步虚”(以上均在大革命流失),民二十四章梓琴以三十金让予以“漱玉”,抗日时存吴门后梅隐庐不及取出,被寇军剥去金徽,劈两肩至四十余片。1946还庐,躬自胶合,倩景略刮磨重漆,音胜于前,喜极益爱,誓将守之终身;1953溥氏以幽涧泉来,乞货四十金,时溥雪斋之婿及京中琴友均恶其音恶劣,余独张弦护持,未及一年而德音焕发。1954随余供巡回演出后,遂日日亲之,而“漱玉”成秋扇矣;1956,晋秀斋所鬻“霜镛”继“一天秋”之后修讫,清芳胜于“幽涧泉”,遂常亲“霜镛”而“幽涧泉”出借于溥雪斋矣。昨得“海潮”,以其响雄奇,而国家建设万马奔腾,即应暂舍清芳而事雄奇。此后或将常规“海潮”“霜镛”只合偶用矣。

除以上良塘、馨音、第一九霄步虚、漱玉、幽涧泉、霜镛、海潮七琴而外,抗日时挟一琴飞滇,后命名“寒泉”,过成都时裴铁侠以其不佳,赠余一琴曰“绿绮”,亦并不佳。但抗战八年中,亦仅以寒泉、绿绮轮流使用耳。1946年返沪,又先后买得雪夜冰,及第二九霄步虚。江西来苏查凤仪赍来一琴有段,廉值受之,将命名“苏来”。飞机师张典中赠予二琴,曰“混沌材”,曰“凤鸣”。1949到京后管平湖鬻予唐琴“中和”,溥氏鬻予“幽涧泉”,晋秀斋鬻予“丹山风”“霜镛”“一天秋”,蕉叶山房鬻予“舒啸”“嘎玉”“起萝”,周全庵鬻予金徽琴。

以上各琴之下落如次:

良塘                     考入海军学校时(民五)留在南昌遗失。
馨音                     海军风潮中弃失。
九霄步虚(第一) 1927入狱时弃失,曾寻回,抗日时又失。
漱玉                      抗日时被劈修复,现借与琴会排练使用。
幽涧泉                  溥雪斋借用中。原价四十元,第一次修合二十元,第二                       次再合十五元,第三次补漆平款十五元。
寒泉                      1945年携美国未能带回,1948就近赠张充和。
绿绮                      1947年赠与王简庵(易),飞送南昌。
雪夜冰                   1955让与沈阳周铁衡行医师,原价八十五元,修配二十元。
九霄步虚(第二) 1956借予卫仲乐,卫又转借电台乐队费玉麟,原值四十元。
苏来                      现借予琴会。
混沌材                   自存。
凤鸣                      现借予琴会。
一天秋                   现借予琴会。
中和                      1957年起借予琴会,被他人借去,未归还。迄今无下落。
霜镛                      自存。
丹山凤                  关仲航借用中。原价四十元,修理十五元。
舒啸                     朱刻名。全段,上材,斫者不明,仲尼式。原价一百元。
万籁秋声               全段,蕉叶式,上材,祝公望斫。
松风                      全段,仲尼式,朱致远斫。赵萝蕤借用中,原值一百元。
金晖琴                   未拟名。金段,上材,王莉借用中。原值二十元。
海潮                       自存。
台基厂懋隆所鬻第一琴   赵萝蕤借用中,原值四十五元。
台基厂懋隆所鬻第二琴
与金声玉振同来第一琴
与金声玉振同来第二琴
与金声玉振同来第三琴

1959年9月30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