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阜西:琴歌《苏武》——一个传统的古琴声乐曲

查阜西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2022-12-20

编者按:

1957年,合唱曲《苏武》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的演出颇受好评。该曲由李焕之先生编创,原本所据为査阜西先生打谱并奏唱的琴歌《苏武思君》,最早可见于杨抡的《太古遗音》。作品描绘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遭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的故事。由于该曲歌词宋代即存,加之旋律也承袭了三个半世纪,所以被看作是最远古的典型。查先生认为,改编的合唱曲较之琴歌并未走样,期望未来发掘更多传统琴歌,为保护古琴艺术作贡献。本文是查先生为介绍该琴歌和合唱作品所做,随文附上查先生的珍贵录音及其整理的唱词。


琴歌《苏武》——一个传统的古琴声乐曲
文丨查阜西
(本文选自:黄旭东、伊鸿书等编《查阜西琴学文萃》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刊传下来的民间古琴谱集之中,可以分析出古琴传统的演奏形式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最普遍的古琴独奏;
第二种是琴箫合奏;
第三种是用古琴伴奏歌唱,古琴家们称之为“琴歌”。
在广播节目中,听众们曾听到过一些古琴独奏曲和琴箫合奏曲。至于由古琴谱记下旋律和歌词用来伴奏歌唱的琴歌,却是从来不曾播过的。原因是那些老年的古琴家们对于歌唱缺少锻炼,他们觉得衰朽的演唱够不到和群众见面的水平,所以电台在过去也就没有机会向听众介绍。但是古琴家们一直不断地在努力,想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介绍琴歌。
我国参加这次莫斯科世界青年节的比赛节目,一个仅有的古典合唱曲《苏武》。就是一个琴歌,它曾得到国际声乐指挥家的好评,我们特地把它在这里介绍给听众。
《苏武》这一首琴歌是由李焕之根据查阜西的古琴自弹自唱,用原来的旋律和歌词。记下谱来并编成合唱(除了声部对位之外,没有任何改动),并再经查阜西亲自参加过排练的。查阜西本人承认,比较原来的琴歌并未走样,只是把传统的独唱发展成为合唱了。古琴家见到夙志得偿,引为荣幸,他们将发掘更多的传统琴歌,继续作出更多的贡献。
清代咸同间在荆、沙一带传琴的大庸龚光表是一个琴歌名家。查阜西从龚家学到了三首琴歌,又在这个基础上从明代的谱本集中进行了一些琴歌的发掘。《苏武》这一曲,是他根据万历间(公元1609)杨抡《太古遗音》中的谱本研究出来的。从这一曲的弦法(古琴定弦的调式)和先期古琴史料,他知道这一曲调和他的歌词是早在宋代就有了的。古琴家刊传琴谱是有改编的习惯的,因此杨抡的《苏武》比较旧谱也不免有些改编。杨抡谱中的歌词多是经过他的艺友汤显祖修改过的。因此这一曲的歌词比较先期的也稍有简化的修改。由于此曲创制于五个世纪之前,而且保持了三个半世纪以前的原旋律。于是在世青节中它又被称是一个最远古的典型。最年老法国的进步声乐指挥家在世界青年声乐座谈中说,“人们嫌欧洲古代乐曲结构不完整,感情有距离,以致现时一般称为‘古典’的演唱都远不出一个多世纪,现在从中国这一古典曲的合唱来看,它的感情和结构都很鲜明,而又走的是发展的道路”。他表示了深切的赞扬。
现在让我们将这一琴曲所表现的内容作一简介: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中国接受匈奴国的求和,遣苏武率领使节把扣留的人质送到匈奴,刚要回国,又因他故将苏武等扣下逼降。随从的人都降了,唯独苏武不肯,并谴责匈奴破坏和平信誉。匈奴王见他勇敢,对他用尽威胁、利诱、虐待和酷刑,他至死不渝,最后把他放逐到最冷的北海去牧羊,想使他在折磨中回心转意。但是苏武始终手持汉节(古代使臣所执的缀缨杖),表示他是汉使,毫不动摇。汉武帝死后(公元前86),汉昭帝与匈奴恢复了邦交,曾遣使要求把苏武等接回,匈奴推说苏武已死,仍然在北海继续逼他投降。直至公元前81年那一次到匈奴去的汉使探听到苏武还在,假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下胡雁的脚上得到苏武的血书,提出质问,匈奴王才把苏武放回。苏武从公元前100年到匈奴,至前81年才归汉。在冰天雪海中牧羊19年,受尽折磨。去时还在壮年,回来时须发尽白,所执的汉节的缨毛也落尽了。但他给人民做了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好榜样。因此两千多年来人民一直在敬仰他,歌颂他。这是很早就有人创作琴歌《苏武》的来历。
这个琴歌原名《汉节操》,又名《苏武思君》。本来有八段,删减为六段。第一段赞扬苏武决心成仁取义和在异国怀念祖国的心情;第二段描写他宁断头、不屈膝的意志;第三段叙述他被摔入地窖中吞毡饮雪得以不死,和又被逐放到北海时思念故乡的情景;第四段描绘他在北海边飘零困苦的惨境;第五段叙述汉臣假托胡雁传送血书使他能得回国,和故乡人事变迁的感慨;第六段叙说他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须发尽白,终于持节还乡的高风劲节应该流传万古。
这个琴歌是由李焕之本人亲自指挥北京青年业余民歌合唱团在世青节中演唱的。
1957年9月13日查阜西代拟稿
 
琴歌《苏武》的词
原词 
 译成语体词
第一段

蛮夷华夏何多年;
多年来,四境的外族扰乱着我们的边疆;
疾风劲草心悬悬。
们像狂风吹不断的野草,

使人们关心着祖国的坚强。
旌节捋[按:持]拳拳;
为了与匈奴修好,紧握着旌节出使;
忠彻天,心彻泉。
他忠心耿耿,志气昂昂;

像奔上青天,插入黄泉一样。
成仁取义,衣带牢镌。
把“成仁取义”四个字,预先刻在他的衣带上;

他终于被人逼迫要他投降。
峰烟外,戍楼边;
在异国,在远离祖国的地方;
心绝眼眸穿;
他的心肠痛绝,他两眼不断的南望;
梦魂飞绕孝武君前。
在梦里,他总是梦见回到了祖国的家乡。
第二段

头断膝不屈, 
他说:“割断我的头吧!但不能使我的膝屈下。
九夏三冬节,
他的气魄就像数九天寒冬和数伏天的酷夏,
严霜与烈日,‍‍‍
严霜烈日,他都不怕。
此身挺然
挺着他的身躯,
若砥柱波中立
像急流中的砥柱和云海上的青嶂,
翠嶂云中出。
你看他是何等的伟大!
此身雪里,
他站在大雪里,
恰似青松长郁郁。‍
比他做苍翠的青松真不假。
执铁批钢,
他像似手上拿着铁,身上披着钢,
贞元确守从吾义。
坚守着正义,经得起任何压砸。
气存出没,
他的呼吸就像是风和云,
不慕浮云富贵。
荣华富贵动摇不了他。
指天为证,赤胆悬明, 
我的胆就是月亮和太阳,
拼取微躯,裹尸马革。
他指着天把誓来发:

“让我拼着一死,拿马革来裹我葬我吧!
第三段

饥餐天雪,
在地窖里,
惟有毡毛共
他饿了就吃毡毛,渴了就喝雪;
飧缺,采山蕨;
有时候,他也吃牧草和干蕨;
形容憔悴多凄切。但他憔悴了,看到他,会教人凄切。
匈奴讶有神仙诀。
敌人看到他还不死

疑心他有神仙不食的秘诀。
再迁海
他又被流放到黑河的北海边。
赤心愈烈。
但他的壮心更坚强,更激烈。
抬头遥望天边月;
远远地望那天边;
今古圆又缺; 
月亮一时圆,一时又缺;
长使人成离别。
他年年月月怨恨和祖国成了离别。
第四段

秋风八月起胡西,
八月里胡天的秋风吹起,
澹烟衰草何离离!
淡烟漠漠,枯草离离!
孤忠凛凛此身单,
他抖擞在旷野里,
怯寒无衣,止宿居无庐。
没有住所,也没有寒衣。
天地光昏,云惨沉迷;
只有灰黄色的阴云,和漫天的尘沙;‍
悲。
动着人的伤悲。
孤臣有泪归无期,他涌出了热泪,想起他没有归期,
西风落雁空南飞。西风吹落下南飞的雁阵。
第五段

刺血封书,托那雁足因依;
说汉天子射雁得到他的血书,
谁知汉臣绐虏方许归。
是汉朝使臣诓骗匈奴的借词。
故山寂寞人成非,
这终于许他回到祖国,
闲关事业,
但一切都已不像旧时,
人臣分内所当为。 
生妻出嫁了,家庭没有了。

但是他还愉快,他知道,

祖国争得了光辉比有家庭更有意思。
第六段

洗腥膻,得归旋;‍
当他洗掉身上的腥膻将回祖国;
满头风雪白盈巅。
他已经是白发苍然!
持节还乡十九年,  ‍
他终于紧握着原来的节旄回来交任务,

但与去时相隔已有了十九年!
眼望断,黑河边, 
永别了”,他的受难之地黑河边,
孤忠两字,俯仰无愧于苍天。
孤忠两字,他受之无愧于苍天。
高风劲节,万古流传;
这样的高风,这样的劲节;
高风劲节,万古流传。
可以万古流传,必定要万古流传!

  
1957年9月26日

编辑:西西

审校:安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