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你读诗 | 向上,向上!这是“奇迹”诞生的地方


有人说深圳的发展史
也是一座座摩天大楼的成长史
几十年来
深圳的高度
一直在不断地刷新
但更新换代的是地标
永恒不变的是蓬勃向上的深圳精神

在深圳的高楼中
它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今,它仍然阔步向前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为你读诗:写给特区的情书”
系列地标读诗快闪视频第五期
来到了
国贸大厦





花絮先来看一波~


点击观看拍摄花絮

国贸大厦的“速度”与“奇迹”

离不开建设者的奋斗和创新

“那一年勇敢无畏的建设者们

用血肉之躯点亮了一盏灯

用顽强毅力建起一座奇迹

向世界宣告,向苍穹发声

以先行的姿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才有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起来听曾参与国贸大厦建设的王顺高

与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张磊

带来的朗诵

《国贸大厦》

点击观看《国贸大厦》


点击大图查看诗歌


国贸大厦不仅是简单的建筑物

更记录着改革开放的坚实足迹

折射出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40年

↓↓

# 地标名片

深圳国贸大厦,全称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坐落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南路与嘉宾路交点东北侧,高160米,共53层,是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和实施物业管理的综合性多功能超高层建筑,曾有“中国第一高楼”的美誉,凭借“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创下中国高层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亦成为“深圳速度”的代名词、特区精神的象征,先后荣获“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地域地标类“深圳文化名片”称号。


这座曾经的

中国第一高楼承载了

王顺高的奋斗记忆

是他跟深圳的情感纽带


# 人物档案

姓名:王顺高

职业: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项目安全总监


今年57岁的王顺高,来自浙江东阳市马宅镇王潭村,1980年子承父业进入中建三局一公司当木工,1982年10月随队来到深圳,先后参与深圳市国贸大厦、深圳大剧院、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等知名建筑的建设,而后留在深圳成家立业,现为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项目安全总监。


# 地标情结

建设国贸大厦是值得一生铭记的骄傲

“国贸是你们建起来的呀?了不起!”多年以后,从邻里乡亲口中听到这般肯定,王顺高仍然觉得无比自豪。


每每从国贸底下经过,王顺高都忍不住驻足仰望,在他心里,国贸大厦承载的荣誉和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建设国贸大厦是值得一生铭记的骄傲。“虽然现在深圳高楼遍地,但在我的心目中,国贸大厦永远是最高的楼。”


国贸大厦,廖俊鸿摄


把时针拨回1982年10月,人来人往的罗湖火车站门口,来自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年轻工人们朝气蓬勃,对眼前这座陌生的城市充满好奇和期待,王顺高就是其中一个。


国贸大厦建设期间,工人们住在毛竹搭建的工棚里,那些工棚后来被戏称为“竹园宾馆”,“主体建材是毛竹,墙壁也是用毛竹片编的,楼板是拼起来的木板再铺上竹席和羊毛毡”。工棚挨着鱼塘和臭水沟,潮湿酸臭蚊虫乱飞,防不胜防。王顺高抬手说,“手臂挨着蚊帐,蚊子透过蚊眼往里叮,第二天睡醒手上一排密密麻麻的红点”。然而再难的日子也能苦中作乐,碰上大雨天,宿舍周边的鱼塘里水涨鱼跳,少年们都兴致勃勃地撩起裤脚下塘抓鱼。


1984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一条消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新纪录,这是中国高层建筑历史上的奇迹。自此,“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中外。这个奇迹当年是如何做到的呢?秘密就在于滑模工艺。


国贸滑模施工过程。受访者供图


所谓滑模,就是先用钢结构搭建模板,再往里浇灌水泥,等到水泥大体凝固,再往上提升模板。1983年8月19日,国贸大厦标准层开始试滑,连续经历三次失败后,终于在第四次突破瓶颈取得成功。“滑模的时候,机具如果提升得太早,混凝土站不住脚容易垮塌,提升太慢的话,混凝土凝固成型容易拉裂,技术人员只好反复调试、改进,所有人都憋着股劲。


听到宣布试滑成功的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王顺高双手不停在空中比划,恨不能现场还原当时的画面。“建设国贸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做不好我们都没脸回老家。”


国贸滑模施工过程。受访者供图


滑模成功后,国贸大厦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生长。王顺高说:“从开始的七天、五天到四天,最快的时候达到三天一层楼。”过路的人也纷纷驻足感慨:“呦,两天没见怎么又上去了?”“一个星期好几层啊。”


1984年9月4日,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工期整整提前了1个月。时至今日,王顺高还清楚记得那个欢笑和泪水齐飞的场景:“国贸楼顶插满彩旗,长长的鞭炮挂在两边塔吊上,炮声‘嘭嘭嘭’从底下传上来,所有人都在欢呼。”


国贸封顶。受访者供图


1985年12月29日,历时37个月的深圳国贸大厦宣告竣工,凭借160米、53层的高度一跃成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成为无数中国人记忆里的特区烙印。自此,深圳奋马疾蹄,飞速发展,在南方的盛阳中不断绽放奇迹。40年前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如今已蜕变成为一座繁华、创新、包容、活力、温情的梦想之城。


时隔29年,王顺高再次携家人登上国贸旋转餐厅。受访者供图


▷▷点击这里了解他与国贸大厦的更多故事


# 读诗感悟

为国贸读诗,对王顺高来说仿佛在看一部老电影,“读着诗句,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浮现眼前,投身国贸建设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时光:穿梭于钢筋混凝土中,挥洒汗水,散发激情,与工友同吃同住,相互鼓励加油。35年过去了,国贸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扎根心底代代传承,能为它读诗是我的荣幸,也是我送给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一份礼物。”


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记忆

现如今,国贸大厦楼高排名不断被超越

但毋庸置疑的是

它是一段历史的印记

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是一代人冲破贫瘠桎梏、

飞驰追逐新生的鲜明注脚


国贸大厦的独一无二

从来不只在于高度

正如王顺高所说

“虽然现在深圳高楼遍地,

但在我心目中,

国贸大厦永远是最高的楼。”




信息来源:罗湖区融媒体中心、南方都市报 记者李莹莹,诗歌创作 叶长文编辑整理:新时代新罗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精彩回顾

1、喜提多项“年度大奖”!“新罗湖”奥利给!

2、建圳者·见证者|邱兴堂:以罗湖为坐标,为达州人的深圳梦护航

3、罗湖公租房@你,快来选房啦!

4、2020罗湖区物业人网络红歌赛投票通道开启,快来打call吧!

5、为你读诗 | “终有一天,这里将遍地是黄金……”

6、美图来袭!守护深圳水源地,来看罗湖新动作!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