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报第541期

融媒体中心 浙江财经大学 2022-05-17


浙江财经大学校报

第541期



校报在线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最新校报




1


学校召开 2021 年暑期中层

及以上干部理论学习会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9月2日至3日,学校召开2021年暑期中层及以上干部理论学习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浙江“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和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落到实处,谋定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实机制。校领导李金昌、钟晓敏、黄建新、余建森、王奎泉、孙旭东、李占荣、徐晓东、董进才、申屠莉、楼胆群,全体中层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会。

校党委书记李金昌强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校上下要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守好“红色根脉”,扛起“五大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坚定不移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建设。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学校召开 2021 年暑期务虚会议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9月1日,学校召开2021年暑期务虚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突破、发展为主题,全面分析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聚焦“十四五”,推进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校领导李金昌、钟晓敏、黄建新、余建森、王奎泉、孙旭东、李占荣、徐晓东、董进才、申屠莉、楼胆群,部分学院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金昌主持。

李金昌指出,今年是学校“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校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把握时代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学校圆满完成 2021 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近日,随着最后一批录取通知书发出,学校2021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2021年,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录取本科新生4204名,包括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类、国家专项、港澳台侨、专升本、第二学位等多种招生类型,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在省内招生2894人,占学校总招生数的68.84%,其中普通类高考招生计划(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在特殊类型控制线(原一段线)上录取完成,是特殊类型控制线上完成所有招生计划的2所省属高校之一,学校录取最高分641分,最低分590分,录取平均分604.96分,最低分超过一段线95分;招收艺术类专业美术学类190人,投档综合分最低557分,超过美术学类平行志愿一段线45分。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学校在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

活动中获佳绩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关工委公布了2021年“读懂中国”活动评审结果,学校选送的参赛作品《一块砖的故事》被评为优秀微视频(全国3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全省5所高校)。

“读懂中国”活动是教育部关工委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打造的思政教育品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68所高校的8.27万大学生直接采访优秀“五老”2.33万人次,撰写、制作征文、微视频、短视频、舞台剧8.79万个(篇),各省和部直属高校共报送征文600篇、微视频350个、短视频185个、舞台剧36个。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学校68门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认定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省级一流课程认定结果,学校《信托与租赁》等68门课程被认定为2020年度省级一流课程。其中,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3门、线下一流课程2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门,省级国际化线下一流课程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

近年来,学校依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深入挖掘优质课程资源,严格按照“两性一度”建设标准实施“金课”校级培育计划,积极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体系。截至目前,学校共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6门。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学校27个项目入选首批

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讯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 建 设 立 项 名单,学校《中国税制》等 27 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5 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 10 项、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2 项。

此次我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项目建设,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高 等 学 校 课 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深 入 实 施《浙 江 省 高 校 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切实高质量推进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省共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589 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 523 项、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141 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13 个、课程思政示范学校15 所。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图片新闻

7月30日,李金昌等校领导走访慰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以“寻访红色党史印迹”“助力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百名学子寻访百名驻村干部”等专项活动为重点。全校共组建本科生实践团队163支,研究生实践团队91支,实践地点覆盖全省11个地市。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2



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抓实干求突破

更高质量推进一流财经大学建设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校上下要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守好“红色根脉”,扛起“五大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坚定不移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建设。


一、汲取信仰力量,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向上滑动阅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学校一流财经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守好“红色根脉”、扛起“五大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实施“党建领校”发展战略,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坚持“三个三”模式(三张工作清单、三维学习模式、三个重要环节),引导全体师生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要根据上级要求和进度安排,继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突出学习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思践悟,努力做到“九学九新”。要继续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多层次、多角度落实好“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凝聚起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是要聚焦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健全学校党建工作体系,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完善工作机制,以党建工作引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工作成效检验党建水平,不断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与师生发展、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要深化“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积极推动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不断升级,示范带动全校党建整体水平提升。要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固牢宣传思想主阵地。

  三是要确保纵深开展,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根据上级最新安排,省委即将对我校开展新一轮政治巡视,省委巡视组将在9月15日前进驻,比我们原先估计的时间提前了2个月,所以时间紧、任务重。本轮巡视是对我校工作的一次“全面会诊”,是对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政治体检”,要求更高、范围更广,举措更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省委巡视工作要求,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成立迎接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职责,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要加强协调衔接,畅通巡视组与广大干部师生群众的联系渠道,实事求是、认真细致提供各类情况和材料,为巡视组真实了解情况、高效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以巡视为契机,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虚心接受巡视组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根源,认认真真地抓好整改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凝聚奋进力量,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要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紧紧抓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踏踏实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重实效、求突破。近些年来,高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财经类专业的热度不断降低,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包括上财、央财等学校的分数也在逐年下滑。3年前我就提出,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如果我们学校的学科专业再墨守成规,再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再不下大力气改革,终将会面临被逐步淘汰的窘境。对于这个问题我反复讲、反复强调,这些年来的招生等方面情况也都应证了我之前的判断,大家也开始慢慢重视了。我觉得我们虽然有所行动了,但力度还不够。

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推动专业交叉融合,打造本科专业升级版,实现专业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为此,学校谋划建立了文华学院,打造了专业交叉融合创新班。我们要举全校之力把创新班办好,不断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案培养好新财经人才。

与此同时,要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统筹推动“五育”同向同行。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完善“五个三”思政工作体系,落实好“十项育人计划”。要加强体育育人,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继续深化美育教育,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强化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二是要坚持提质增效,在打造高水平学科上重实效、求突破。学科是大学的基石,学科建设是构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所大学理想中的学科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式,有塔尖、塔身和塔基。要有一个像样的学科群,同时学科必须要有“实力”、有“特色”,还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这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中,我们学校最终只上了一个统计学,确实有些遗憾,特别是2个管理学的申报点没有上,当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幸好没有被“剃光头”。目前,我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总共是2个,距离我们“3个点构成一个平面”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昨天的务虚会上,几个学院院长都围绕这次博士点申报工作进行了总结,畅谈了思路和想法,也分析了我们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我想,争取获批更多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哪怕困难再大也要努力去做。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就是要切实夯实学科的实力,提升学科建设的水平。一个学科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包括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就是要“外争资源”,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多向兄弟高校和专家请教,多学习借鉴优秀先进经验,多争取各方专家的支持和协助。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的原则,推动应用经济学冲A。同时,不断优化学科结构,紧密对接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按照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和关联学科,进行内涵建设,既不断巩固提升高水平学科的竞争力,也扎实推动其他学科逐步提高实力和水平。

三是要坚持引育并重,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上重实效、求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多年来,学校持续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有效提升。但横向比较,我们与其他省属重点高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每年我参加教育厅的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述职时,看到人才方面的一些数字对比,确实感到压力很大,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国字头”人才等方面。虽然说现在的导向是“破五唯”,但并没有说“不唯”,人才还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

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引育并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我们要突出“高、精、尖、缺”的导向,围绕学校战略布局和学科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引进急需的领军拔尖人才,特别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和团队。要大力营造“重才、爱才、惜才、护才”的浓厚氛围,为人才发展、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环境,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我们不能只忙着引进外面的人才,却忽略了对自家人才的培养。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各类人才的支持和培育力度,特别是有望冲击国家级人才的中青年骨干,这是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推进。四是要坚持面向需求,在产出高层次成果上重实效、求突破。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我们要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增强“立地”的厚度,提升“顶天”的高度,积极发出“财大声音”,在更大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贡献中提高学校影响力、话语权和美誉度。

今年我校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成绩非常不理想,只有8项,应该说是处于近年来的一个最低谷。(浙江工商大学36项,浙江工业大学161项,浙江理工大学73项,浙江中医药大学69项,北京工商大学56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2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5项,山西财经大学16项,云南财经大学14项,上海财经大学52项,江西财经大学41项)。

我们要深入分析原因,认真总结反思,看看究竟是哪方面存在问题。是我们思想理念、选题方向的问题?还是团队构建、交叉融合的问题?是申报材料本身的问题?还是组织申报、专家辅导、评审环节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一个重大项目都不是灵光一现、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甚至是“十年磨一剑”。下一步,我们要通过“目标考核”和“绩效激励”双向施策,深挖“蓄水池”,搭建“金字塔”,完善重大选题策划组织机制,以问题为中心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协同,推进孵化,凝练团队,开展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的研究。继续做实做强“八八战略”研究院,整合和淘汰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名片研究院所”。

五是要坚持开源节流,在拓展学校办学资源上重实效、求突破。办大学特别是办好大学是一项需要耗费巨额资源的昂贵事业。目前我们学校办学资金压力还很大,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刚才钟校长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资源”意识,主动走出去,千方百计地争取各种优质资源,为我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要盘活校内资源,尽快启动新的建设项目,给师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开源力度,积极向校外要资源。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服务社会的政策机制和制度安排,给学院争取资源、自主创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激活学院办学的活力与动力。要把校友工作进一步延伸,助力社会合作,将两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不断提升学校筹集社会资源助力办学的能力。




三、彰显担当力量,狠抓工作落实,

持续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向上滑动阅览


干部干部,就是要担当,就是要干事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决策部署做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面对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态势,面对师生更高的发展期望,我们要不断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注重抓落实的方式方法、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水平,及时准确地贯彻好、执行好已经定下的事、看准的事、形成共识的事,以高质量的“抓落实”推动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提高站位,“对标比学”抓落实。抓落实,看的是有没有与上级步调一致,有没有把上级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在座的同志来说,就是要坚决把上级和学校党委行政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把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完成好。比如,我们要建设的是一流财经大学,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标兵意识、追兵意识、危机意识,牢牢把握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的目标定位,对照省内兄弟高校、全国同类院校,找准目标,树起标杆。再比如,针对数字化改革,在前几天召开的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省委提出要“系统迭代,整体提升,加快打造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我们有没有从内心深处树立数字意识、改革意识、集成意识、系统意识,坚持全校“上下一盘棋,劲往一处使”,有效推进学校的数字化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并加以有效落实。

二是要瞄准靶心,“真抓实干”促落实。“天下事,贵以实托底,重以干促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强调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也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从而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效果。

对于学校来讲,“十四五”期间,就是要优先推进“新财经人才培养、增强主要优势特色学科实力、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三大战略任务,进而实现以点突破,带动学校事业全局发展。

对于各部门(单位)来讲,瞄准靶心就是要抓好任期目标任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每个部门(单位)都把自己的目标任务完成了,甚至是超额完成了,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从2019年底新一轮中层干部岗位聘任至今,时间已经差不多过去一半了,也就是要进行“期中考试了”。各部门(单位)的目标责任完成进度如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资源拓展等各项指标完成得怎么样了?大家要认真去看看,特别是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清醒认识、深入思考、仔细分析、提前谋划。

大家要紧之又紧制订“时间表”。对照目标任务,要有一本精细账,每年、每个学期、每个季度都要有明确的进度表,学会挂图作战、打勾销项。要细之又细制定“路线图”。要进一步结合“十四五”规划,设计落实步骤,分解细化任务,做到环环相扣、闭环运行。要严之又严明确“责任人”,把任务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保成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问题一个个突破解决。

三是要坚守底线,“清正廉洁”保落实。“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廉洁自律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立身之本,更是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同志们一定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履行好“一岗双责”,立公心、去私心、严律己、慎用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做到让组织放心、自己舒心、家人安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实现学校更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让我们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3


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大喜大庆之年,也是大战大考之年。对学校工作来说,更是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关键一年。半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全校上下团结一心、积极进取,扎实开展工作,各条线都取得了良好的实绩实效。有关常规性的一些工作,在这里就不做一一回顾了。下面,我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向上滑动阅览


隆重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实施“党建领校”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推进校内巡察,积极开展“一清理、两专项”和教育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品牌建设,开发“三对标”智慧党建系统,开展第八轮支部建设创新评比。1人获评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评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个二级党委获评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二、系统谋划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研判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战略优先、战略行动和战略保障,编制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9大专项规划。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扎实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工作,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案例(《靶向施策破除“唯论文”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入选2020年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扎实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准备工作,研究谋划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主题主线和实施框架。继续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三、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向上滑动阅览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制订实施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制订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个,入选首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27个。坚持以生为本,坚定践行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跨学院创新班人才项目培养方案。成立文华创新学院,优化创新学院运行模式。狠抓专业和课程建设,立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获省级一流课程68个,获批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2个新专业。加强体育育人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再获代表全国学生运动会最高荣誉的“校长杯”。改造升级实践教学,修订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制订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转换办法。教学成果获得重大突破,《产业经济学》获全国优秀教材,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制订教学新秀奖和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在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佳绩。

召开学校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出台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启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计划”,以浙江研究院为试点,探索新财经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制订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实施细则,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性开设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名校暑期线上学习项目13个,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构建全员招生新局面,省内生源保持良好。2021届本科生升学率达26.70%。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显示,学校位列全国非“双一流”高校第18位。

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有序推进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积极推动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走向全国。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妥善处理东方学院转设相关工作。




四、不断强化学科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向上滑动阅览


强化学科建设发展龙头作用,扎实做好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准备工作,圆满完成省重点高校年度考核及省一流学科终期验收工作。成功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成立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研究院,首批浙财大学籍的80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已录取完成,后续双方全方位合作将持续推进。与中国社科院大学、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共建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组建10个研究团队,编印10余期《“八八战略”研究成果专报》,得到袁家军书记、郑栅洁省长等多位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等学术活动。获准立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获准立项省社科规划、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6项。签订横向课题合同102项,合同经费1800多万元。《财经论丛》在业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和社会捐赠工作管理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施意见、社会筹资引资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推进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浙江省金控集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物产中大期货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全方位合作。紧密联络和走访校友,建设“浙财人?家”,成立西湖区校友会,开展“校友之家”申报活动,21个集体和40名个人分别获得校友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向上滑动阅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引领工程”“规范践行工程”“警示宣教工程”等主题活动,与新进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引进青年教师工资待遇,谋划学校突出岗位聘任、学院特设岗位设置工作。强化“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完成上一轮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基本完成新一轮岗位竞聘工作。审议通过拟引进教师130余人,全职报到49人,其中第四层次1人,第五层次2人,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学者5人。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教职工进修培训、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等工作。优化人才服务工作,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和同城待遇。



六、稳步提升校园综合保障能力

▼向上滑动阅览


提升筹措资金能力,财政拨款持续增长,加强财务内控建设。顺利启动亚运会东体育场馆改造建设,有序推进下沙学生生活园区组团、学生宿舍装修、智慧教学空间、文华校区景观提升等项目。修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多个制度,完成全校公用房新一轮定额计算核拨、用房调整和有偿使用结算收费工作,进一步理顺资产经营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有效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推行采购经办事项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度。持续增加图书文献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馆藏资源,不断优化综合数字档案管理服务。开展全校消防安全大检查,加强安防系统、智安校园建设,全力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美丽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共计完成师生疫苗接种14459人。繁荣校园文化,广泛举办群体性体育比赛,丰富文化养老内涵,发挥党外人士作用。深化为师生办实事、解困难,努力建设“幸福浙财”。

同志们!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半年,是学校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谋定“十四五”规划落实机制,推动实施第二轮综合改革,推进一流财经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师生政治学习规范化建设,把学习贯彻新思想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谋划部署教育部第三轮“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创建工作,完善“三对标”智慧党建系统,为基层党组织减负,为高质量党建赋能。以“十大”育人方案为抓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培育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明责、确责、考责、问责的全链条闭环式责任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认真做好省委对我校开展巡视各项工作。



二、高质量推动新一轮综合改革,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向上滑动阅览


对标对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审视我校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和问题。着眼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出台新一轮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工作。完成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做好第四轮目标管理责任制运行监测。对标数字化改革工作总体要求,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创新。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师生办事流程,实施“一张表”工程,通过梳理核心业务、重塑业务流程,打通科研、教学、人事、财务等各业务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自动填报、工作业务线上运行。



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向上滑动阅览


加强新文科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文华创新学院建设,组建2021级创新班并实施全新培养方案。建立健全专业评估制度,设计适合我校的专业评审指标体系,做好年度专业评估工作。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孵化工作。启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及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开展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开发,进一步丰富研究生教学资源。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成立“博文导师学校”,进一步提升导师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申报工作,拓展校际交换生项目,扩大校际合作项目派遣规模,探索派遣创新班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新模式。构建美育育人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劳动育人路径,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打造社会实践特色品牌。



四、强化学科科研融合发展,

有效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向上滑动阅览


接续做好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大力推进省重点建设高校及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为顺利通过国家学位点专项评估打下坚实基础。优化科研体制机制,完成科研和创作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加强科研数据内部联动,优化科研精准服务管理模式,做好科研经费专项治理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开拓办学资源的能力。做大做强教育培训,努力打响“浙财”培训品牌。深化校友工作,拓宽“浙财校友圈”,完善校友组织架构,亮出“浙财人形象”,持续推进校友品牌建设,积极发出“浙财人声音”。



五、持续推进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向上滑动阅览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师德传统和师德榜样教育。强化“分类管理、分级聘任、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类评价办法,完成新一轮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结合省绩效工资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薪酬体系,稳步提高教职工工资水平。制订教职工薪酬改革框架方案,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岗位绩效津贴分配制度。继续加强人才引育,推进人才工作与省重点建设高校考评、学科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点要求等方面的有机结合。突出人才质量导向,力争在高端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取得新突破。



六、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切实增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向上滑动阅览


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守牢校园疫情安全防线。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校园安全治理效能。持续开展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廉洁文化建设,做好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升级优化、新一轮校园文化景观增设等工作。广泛举办体育比赛、联谊联欢等活动,不断增强校园活力。深化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师生最关心、最困难、最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客观评价绩效目标,做好资金筹措、预算编制、财务核算及财务服务等工作。打造内控信息平台,构建“内控-风控-内审”一体化新格局。完成下沙校区学生生活区组团(西北)项目主体结顶和亚运会东体育场馆草坪铺设工作。建成采购管理系统,开展全校固定资产清查,完成年度资产清理和报废资产处置工作。推进图书资源建设,完成图书剔旧盘点,提高综合数字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再接再厉、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工作任务的落实,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4


走基层 话共富
百名浙财学子寻访百名驻村干部


为引导广大学子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百名学子寻访百名驻村干部”暑期实践活动。共计150余名浙财学子组成16只队伍走出校园,分赴浙江省各地市,深入了解基层建设、探寻百余名驻村干部事迹,展现青春风采。

同学们通过基层走访、田野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国情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农村的喜人发展以及基层村干部们令人钦佩和感动的工作事迹。这些驻村干部们有的创新思路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解决当地农产品发展困境;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将曾经的空心村发展成国家级民族特色村,有的深耕当地教育发展,秉承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带领村民丰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他们都是兢兢业业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村子的变化让我们大受震撼,”实践团成员项筱涵如是说,“正是有这么多脚下沾泥土、心中淀真情的驻村干部深入基层,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加油干,才有了乡村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启发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以他们为榜样,注重实践,树立情怀,为促进人民幸福生活、为建设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赴潮城沿创业路,践青春逐共富梦

——财政税务学院赴海宁“弄潮青春行”

实践服务团开展实践活动


▼向上滑动阅览


正值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时期,自7月21日起,财政税务学院“弄潮青春行”实践服务团前往海宁,在当地开展进政府、进企业、进集市、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六个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

实践服务团参观阳光科技小镇客厅,走进当地优秀企业,寻访初创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实践服务团通过多样活动加深创新创业推动共同富裕的认识,近距离感受青年创业者的担当和力量。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走进家门口的暑托班

——公共管理学院“一心益行十载乡情”

实践服务团赴淳安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向上滑动阅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次活动着眼于乡村留守儿童“看护难,陪伴少”的问题,公共管理学院“一心益行十载乡情”服务团于7月28日赴淳安县界首乡严家村文化礼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乡村儿童暑期托管服务。

团队在服务期间,为当地20多名儿童开设语数外作业辅导,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堂,例如趣味语文课、国粹戏剧鉴赏课、折纸艺术等。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实践团开展了“百年峥嵘,童心向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红歌会,带领孩子演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激发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点燃基层党建“强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金融学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实践服务团赴浙江乡村开展实地调研


▼向上滑动阅览


2021年7-8月,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嘉兴市新仓镇、湖州市新川村、杭州市新坝村实地调研,探访党建引领乡村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在新仓镇,实践团队通过参观“毛批馆”,深入体会了新仓经验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通过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了以“支部链接产业、党员引领发展、合作推动共赢”为特色的党建新路径。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在新川村,实践团队在村委代表的引领下参观了新川案例馆、诚信馆,深入了解了新川村党委大力推动发展生态工业,走出了一条以“强党建、兴产业、惠民生”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三线精神传薪火,四史学习任先锋

——经济学院“寻三线·学四史”

实践服务团赴良渚、丽水等六地开展实践活动


▼向上滑动阅览


为了解“小三线”企业现今的发展状况,深学“四史”汲取奋进力量。7月28日起,经济学院“三线精神传薪火,四史学习任先锋”实践调研团的8名学子及专业导师麦正锋、辅导员邓斯怡寻访良渚、丽水、龙泉、遂昌、德清和淳安6地,开展了为期7天的实践调研,跟随老一辈建设者的脚步,重走“小三线”建设之路。

实践团队通过采访“小三线”建设老一辈及在职员工及实地走访现址、遗址等多种形式,对浙江省内地“小三线”企业进行了实践考察。在地方政府部门及“小三线”研究相关学者等的帮助下,实践团收集了众多有关浙江“小三线”建设5处现址及6处遗址的资料,对“小三线”企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调研会场扶贫态,砥砺奋进新时代

——会计学院赴嘉兴海宁等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项”实践服务团开展实践活动


▼向上滑动阅览


8月9日至10日,会计学院“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项”实践服务团赴浙江海宁探索“助力共同富裕发展”之路。8月9日,在家纺城负责人赵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两家家纺企业。从高密度纺织窗帘到智能化家具,家纺品类数不胜数,这是许村人民共同富裕的体现。8月10日,实践团首先来到了许村镇党建办综合服务中心。通过采访,实践团深刻认识到许村依托家纺产业有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寻味缙云,共看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工商管理学院赴缙云“寻味缙云乡,振兴看浙里”

实践服务团开展实践活动


▼向上滑动阅览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探寻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近日,工商管理学院一支实践服务团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以“舌尖上的缙云”为切入点,结合行业、企业和村民的走访,实地调研了缙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探寻缙云产业发展新模式。

实践团队从当地支柱产业——缙云烧饼、菜干、爽面三项入手,寻访各行政府专员和领军人物,切身体会产业振兴、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政策的积极效果。经调研,实践团队总结出缙云县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打造“乡愁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深耕“品牌文化+标准产业”的推广模式,同时探寻“传统文化+周边产业”的发展模式。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汇智成源,筑梦乡村”

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


▼向上滑动阅览


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汇智成源,筑梦乡村”实践服务团在瓶窑镇暑期实践项目已持续两年。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团队走访回顾瓶窑大观山村,在去年的暑期调研实践中,团队帮助大观山村搭建线上水蜜桃销售平台。在走访回顾中,团队向大观山村委书记了解线上销售平台运营情况,针对反馈提出改善方案,包括在线上平台上开发直播入口,拉近与消费者距离。

团队分组前往不同养老机构进行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向杜甫村老年公寓、仓前老年社区等老年社区的老人,了解康养需求与所需养老服务,明确乡村康养市场、用户定位及项目产品。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平障烟浮低落日,共同富裕海宁行

——法学院赴海宁“双百双进”共同富裕实践服务团


▼向上滑动阅览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在浙江率先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为了充分了解国情社情,探究城区、农村发展现状,体会新时代新社区新乡村的活力与精神面貌,积极投身参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之中,2021年7月,法学院组建“双百双进”共同富裕实践服务团,走进海宁硖石街道,深入海宁鸿祥的企业“共同富裕”基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沙泗浜社区”、乡村振兴助力下的诗画乡村南漾村,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海宁市城乡在助力共同富裕道路上做出的贡献。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随着杭海城铁的“飞驰而出”,不少海宁人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城里人返乡除却乡土情结,在更大程度上展现着城际铁路打开了沿线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富裕的新空间,也从更深层次体现海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稳步前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高速列车上,海宁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录高龄老兵口述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外国语学院实践服务团外国语学院实践服务团以“录高龄老兵口述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探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学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而革命老兵作为红色记忆的“活化石”彰显着伟大的精神力量。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小海鲜数学档案”助力海洋渔业发展

——数据科学学院“小海鲜数字档案”

实践团队赴三门开展社会实践


▼向上滑动阅览


7月中旬,数据科学学院“小海鲜数字档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台州市三门县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海鲜养殖、捕捞情况,切身感受小海鲜之乡的魅力,为小海鲜的品牌、文化宣传尽绵薄之力。

社会实践期间,为更好了解当地的海洋渔业发展,在三门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人才与大数据中心主任林君的指导下,实践团队走访了海水养殖基地,采访了当地的养殖户和海鲜批发商。团队了解到,三门县一直致力于发展科学管理的海水养殖技术,十分重视产品产业链上规范化、集群化的效应,采用统一的商标、包装标准等保证品牌的品质与知名度。以青蟹为代表的海水养殖拳头产业,如今已有销售商进入到电商直播领域,将三门优质青蟹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对三门青蟹品牌进行了宣传。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共富同携手,大同新时代

——人文与传播学院赴海宁、青田“助力参与高质量

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服务团开展实践活动


▼向上滑动阅览


深入基层了解浙江各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理论内涵和现实基础,2021年7月人文与传播学院“助力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服务团先后来到海宁市斜桥镇、丽水市青田县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

在斜桥镇团委书记张玲丽的带领下,海宁分队走访了祝场村、黄墩村、仲乐村,深入了解“红链共富”计划中的共富车间、共富菜园、共富基地项目。青田分队前往县委统战部侨务科,在章隆副部长的带领下系统学习了青田县的侨乡历史与对侨政策,详细了解了海外华侨在疫情期间对家乡的相关贡献。后又前往侨乡进口商品城,与华侨商户进行交流。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艺术学院赴海宁“共同富裕浙里先行,

示范窗口青年有为”实践服务团


▼向上滑动阅览


恰逢党的百年华诞,为了解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科学治理和深入实践,艺术学院赴海宁“共同富裕浙里先行,示范窗口青年有为”实践服务团于7月12日前往海宁市周王庙镇,进行了以探索“青年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的实地调研。

绘制美丽发展蓝图,了解共同富裕的镇域样板

首日,团队赴镇政府走访调研。金主任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周王庙镇产业发展的历史、目前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政府层面做出的努力,特别介绍了政府对优质产业和优秀青年的大力扶植政策。

打造科技兴镇品牌,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直播大背景下的海宁市花卉产业

——东方学院团委“花卉之艺促发展,潮领乡村振富裕”实践服务团赴海宁地区纪实


▼向上滑动阅览


本次暑期实践历时一周,实践团队以“以花卉之艺,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三下乡”活动,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前往海宁多个花卉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花农销售特色花卉,同时开展了学习花卉艺术视频拍摄、百花讲坛学习等等,让成员们能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并感受自然之美,用年轻的力量振兴乡村经济。

实践团队前往天明村正乾园艺、兴福村项氏花卉、虹越园艺家及碧云天华裔基地等多个花卉基地,以点到面多角度地学习海宁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在村支书和基地从业人员的交谈中了解了海宁周边地区的花农种植产业和花卉直播在当前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种状况和问题,交流过后更是亲身体验了从花农到花卉主播的角色转变,深刻感受到了从事花卉种植的艰辛。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  

书记领航 开讲2021级本科新生思政第一课

党史百年天天读 · 9月16日

浙江财经大学疫情防控第11号公告

被圈粉了!这个中秋,和浙财月饼来一场约会吧(文末送福利!)

党史百年天天读 · 9月15日



 编辑  | 校报记者团 韦颖

 责编  | 俞榕


浙江财经大学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
新浪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
欢迎来稿:zufe1974@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