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展大咖说 | 张敏:在多重压力下抢抓会展业可预期机遇

张敏 中国贸易报 2022-09-21




近两年来,中国会展业保持了50%以上的各国最好水平,且展会防控创造了无一例新冠肺炎感染传播的世界奇迹。近期,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导致以可预期合作为生命线的会展业今年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高。这为会展业的坚守与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策略、稳定了军心。未来会展业将恪守“人民中心”“生命至上”原则,在顾全大局、确保安全前提下,力争在不确定不稳定中抢抓可预期机遇,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助力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之所以必须抢抓机遇,其特殊重要性在于,会展业是对外开放的市场化平台,担负着全球要素本土化和本土供需全球化重任。会展业对外开放、充分竞争、创新激励和直接沟通的独到优势,对高质量发展全局发挥着先导性战略平台作用。会展业受创,势必导致B2B交易紧缺,国内外双循环平台机制削弱,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加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风险。


正因为如此,早在2020年3月18日政治局常委会做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时,即突出强调展会服务模式创新,要求加强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制定针对性政策举措,发挥展览业在扩大对外开放、增加社会就业、拉动消费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外贸外资稳住基本盘,保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保证经贸活动正常进行。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投洽会等重大展会,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提高贸易促进的服务水平。


会展业面对外部环境剧变、内在需求转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外向型走向开放型,促进国内外市场融合,实现人类社会的规模化合作。其语境互动、认知融合、关联建构、创新激励、品牌营销,乃至信任信心信念的生产再生产,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独有贡献。


尤其是第三届、第四届两届进博会高水平如期举办,为各国会展业战胜疫情提振了士气,为全球经济发展稳定了预期,为企业间供需流转提供了动能,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型经济疏通了航线,为大循环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拓宽了道路。进博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不仅自身意向成交额连年达到578.3、710、726.2、707.2亿美元,而且在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双重挤压下,与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投洽会等全国政府主导型和市场驱动型共计1.1万多个会展活动一起,成功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自2014年、2017年两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后,2021年一举刷新6万亿纪录,确保了我国国际贸易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水平在各国大幅缩水情况下逆势增长,2020年达到1630亿美元,2021年更是创出1734亿美元新高,远好于世界平均水平。


会展人学习国家战略大展成功经验,以会展创新服务百业创新,用加倍的心血、情怀和智慧,克服不确定不稳定带来的不可预期风险,为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搭建更有效更便利的市场化平台。然而,出于“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总要求,加之承办冬奥会、亚运会、大运会,3月召开全国“两会”、下半年举行“二十大”的需要,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稳定可靠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预计2022年全国会展城市的疫情防控政策仍将从严趋紧。


当然,从严趋紧的目的是疫情防控,不是不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下行压力,各行各业必须全力以赴。问题的紧迫性在于,扩需求、强供给、稳预期,有待会展活动率先重启、持续贡献力量和智慧。


鉴于会展业是企业间交易的市场化平台,具有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功能,建议各城市各领域有重点分步骤予以率先重启,努力在不稳定中抢抓可预期,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现代经济是信心经济。“六稳六保”离不开合作可预期。会展业复苏,意味着百业复苏。为国担当,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具体策略可以考虑“防疫优先、观众精简、双线融合、确保发展”,就是说,在有效防控前提下,面向专业观众、压缩集聚规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沟通成效,深入开发线下线上融合互补协同创新潜能,加快构建大循环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这方面,会展活动“非必要不停办”的南昌模式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样板。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南昌各级主管部门在不确定中抢抓可预期,高位推动勇于担当,聚焦全国展、主攻产业展、紧盯消费展,2020年展览面积相比2019年不降反增10%,2021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10万平方米。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宏观政策将更加灵活精准,发展动能将主要由外需拉动向外需内需共同拉动、由要素驱动向要素创新共同驱动、由供给创生向供给需求共同创生持续转换。预期中国会展业将不断复苏向好,到2025年如期走向世界会展强国。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开通白名单。”)


【作者简介】

张敏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

曾赴欧美日访学研修

曾任世博会咨询专家、进博会特聘专家、服交会展望专家、中阿博览会咨询专家等,主编《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等著作多部。



来源:中国贸易报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往期精彩回顾
会展新说|会展业利用短视频的三大难点和三大理由
聚焦|产业集聚、人才入驻、政策叠加,“生命谷”发展的春天来了
关注|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丹吉尔科技城:高起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
商法|如何把握“专利悬崖”机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