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回顾 | 港中大(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中大名师讲座
港中大(深圳)
中国文化大讲堂、中大名师讲座年度回顾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2018年即将过去,或许你有一点伤感,或许有一点成就感,或许有一点遗憾,或许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或许你在这一年中为学业而忙碌,或许你在这一年中为事业而劳碌。
在充实的课业学习和工作中,港中大(深圳)的同学和老师,你是否还记得在2018年里参加过哪些中国文化大讲堂和中大名师讲座?下面,让博文君带你一同回顾吧!
中国文化大讲堂回顾
在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冯胜利教授、四川大学黄奇逸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邢文、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先后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与师生分享了关于各自研究领域中的一些见解。
01 语言艺术、思想与科学
2018年3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冯胜利教授受邀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与我们分享了有关“语言艺术、思想与科学”的内容。
冯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士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语言学博士,兼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美汉语教师协会常务理事,以及近十种国内外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杂志编委和国内外语言学杂志与出版社的审稿人。
作为艺术的语言(语言本身的艺术属性),它有声韵参差、音节长短、节律快慢;作为语言的艺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它可以创造诗、词、歌、赋。作为思想的语言,它有词汇提供的世界、语句配制的逻辑;作为语言的思想,老庄有二分结构的辩证思想(老庄)、亚里士多德有形态标记的逻辑思想。作为科学的语言,它有不同的来源却有类似甚至相同的结构;作为语言的科学,不同学派关于语言研究有不同的理论与论述。
02 历史的荒原
甲骨学现行研究体系之批判
2018年3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邀请到四川大学黄奇逸教授做客“中国文化大讲堂”。在本期讲座中,黄奇逸教授重点阐述了甲骨学现行体系的为何不能成立,及我们建立新认识体系的大线条与过程。
甲骨学现行研究体系是建立在一种人为的强硬约定基础之上的,是不真实与不正确的,前清及“四堂”以来的学者没有考虑它在历史时空中变动的诸多因素,及近代西方种种上古文化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故黄奇逸教授分享了自己如何用近30年的完成两部共140万字著作《历史的荒原》、《商周研究之批判》,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相互依存的甲骨学解释体系、上古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体系。
03 经典与原典
从《周易》与《老子》谈起
2018年4月26日,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邢文受邀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有关“经典与原典:从《周易》与《老子》谈起”的主题讲座。
邢文教授还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达慕思大学)亚洲与中东语言文学系讲座教授、终身教授,他曾荣获“中国美术奖”等中、美学术大奖。
《周易》为儒家群经之首,老子被奉为道家始祖。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周易》与《老子》这两部经典仍有若干基本认识问题有待澄清,包括不同版本中有内容和细节上的差异。对于老子的出土本有两种,一个是《郭店楚简本》,它也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另一个是《北大汉简本》,而帛书本。邢文教授就《老子》是否存在原本和不同传本的对比等问题做详细讲解,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互动与交流。
04 茶馆与当代城市日常生活
空间与时间的交响曲
2018年11月30日,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王笛教授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与我们分享了有关“茶馆与当代城市日常生活:空间与时间的交响曲”内容。
“从微观史的角度对茶馆和公共生活的考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城市。”王笛教授从茶馆这个代表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持久性象征切入,带领师生深入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角色,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中国城市社会。
新兴的商业文化对茶馆和茶馆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王笛教授从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茶馆、茶馆文化和社会主义下的公共生活。
05 真相
曹操墓考古的质疑与反质疑
2018年12月11日,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教授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有关“真相:曹操墓考古的质疑与反质疑”的主题讲座。
著名考古学家唐际根教授是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和殷墟考古队长,他也是“国家宝藏”妇好鸮尊的守护人。唐教授极力促成了安阳殷墟于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在讲座中,唐教授从曹操墓的结构、出土文物角度切入,以历史文献、考古现场地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何利用考古学信息判定墓主的身份。最后,唐际根教授就考古研究中的学理问题做详细分享。唐教授认为实物证据优于文献证据;证据需要进行关联,不能孤立看待和使用“证据”;并分享了关于科学的定义,研究规律的学问包括地层学、类型学。
中大名师讲座回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名师讲座旨在促进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2018年,贾建民教授、金国庆教授、陈永勤教授和蒙美玲教授分别就关于大数据、社交计算、气候和人工智能主题做分享。
01 基于大数据的行为研究
2018年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市场学系教授贾建民教授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名师讲座,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基于大数据的行为研究”的讲座。
贾建民教授介绍了近几年来作者基于移动大数据开展行为研究的经验体会以及相关的学术成果,包括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时空关”来洞察当今的商业问题、如何通过大数据寻找研究问题、如何将大数据融入行为研究、如何开展大数据的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如何解决大数据行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等;其涉及的研究问题包括移动社会网络中的利他行为、地震情况下的应急沟通行为、手机App使用对灾后感知风险的影响、嵌入关系在社会网络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网络嵌入结构对网络行为的影响等。
0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社交计算
2018年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国庆教授受邀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名师讲座,与我们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社交计算”。
金国庆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社交计算,网络智能,数据挖掘和多媒体信息处理。他在以上领域的顶级会议和刊物中发表论文多达三百篇,书籍章节三十多本。
在这个讲座的第一部分, 金教授讲述了一些关于社交计算与大数据相互影响的研究发现。金教授讲解了基于矩阵分解的社交与位置推荐的相关论文,并概述一些新的算法。这些算法能够有效的使用社交群体, 信任关系,标签和点击率等信息去提升大数据时代的社交与位置推荐系统。
03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下的水挑战
2018年6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陈永勤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名师讲座中做“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下的水挑战“主题讲座。
陈永勤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院长,兼任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环境计划主任。他的科研和教学领域主要包括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气候学与气候变化、环境评价和模拟技术以及区域发展研究。
陈永勤教授首先介绍了气候变化水文效应的基本科学原理。他概述了由于极端天气变得更为普遍和极端,水问题,特别是洪水和干旱问题,如何变得更具挑战性。最后,陈永勤教授介绍了21世纪气候变化对中国洪水和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变暖下人类体感温度更高的上升。
04 用于学习及保健的
语音语言技术中的人工智能
2018年9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教授蒙美玲教授受邀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大名师讲座,与我们分享了有关“用于学习及保健的语音语言技术中的人工智能“的内容。
蒙美玲教授还创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利群计算及界面科技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何鸿荣海量数据决策分析研究中心。
在讲座中,蒙教授提到为了生成个性化的纠正反馈以增学习体验以及其团队研发的语音后验概率(PPGs)技术。该技术基于语音转换,输入任意文本,即可实现个性化的跨语言文本转语音的合成功能。此外,蒙教授及团队还专注于替代和增强交流的辅助技术,探索如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语音障碍人士的语音记录,让患有言语障碍的人也能从中受益。分。此外,她们进一步研究了语音转换技术,从而把有障碍的语音,哪怕只是零散的几句话,恢复为正常语音。
点击下方标题,浏览更多
港中大(深圳)成立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 融合智能与网联 建设国际一流科研平台
“新化学、新材料、新思想” 前沿化学与材料院士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召开
理工学院张纵辉教授荣获2018 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
理工学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多名本科生论文被IEEE ROBIO 2018接收
港中大(深圳)本科生夺得2018年IIBD国际案例分析大赛季军
港中大(深圳)大二本科生荣获Smart City Datathon 比赛冠军
理工学院本科学生斩获天池IEEE ICDM 2018全球气象AI挑战赛冠军
-END-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