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中大(深圳)“链接”大湾区 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读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22-10-02


博文约礼


作为深圳城市东部中心,创新高地,龙岗的发展备受关注。近年来,龙岗区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头雁”效应,不断奏响科技强区的时代乐章。


2021年7月下旬,从“芯”启航——龙岗产业“高地”巡礼栏目记者走进国际大学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在开办仅7年的时间里,港中大(深圳)在龙岗不断加快引进国内外研究院、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设立科研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水平协同合作平台,成就斐然。港中大(深圳)为什么行?国际大学园“头雁”是怎样“链”成的?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带您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港中大(深圳)校园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城市东部中心,身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核心区,置身于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腹地的港中大(深圳),如今,正以磅礴之势,与龙岗区强强联手,以“头雁”科学家为引领,积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无缝“链接”大湾区,促进港中大(深圳)科技成果“遍地开花”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造的Baxter机械臂




450位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集聚创新“智核”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学校以创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袖人才。建校七年来,我校始终秉承和发扬优良学术传统,不断抢抓机遇,科学布局,积极探索,以服务国家、大湾区及深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为重要目标,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三五”时期,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支持下,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4个重点建设学科,我校已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材料与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经济金融与物流等多个领域建成学科群,引进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近450位,组建一批国际化创新团队,建成包括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数据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实验室、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在内的高水准创新载体,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重大项目陆续落地,获批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量及投入经费每年均有快速增长,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学校整体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深圳市半导体激光器重点实验室的热蒸镀系统





CIDE入驻创客团队已达53个


创新创业方面,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稳健发展,港中大(深圳)已打造“双创”孵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校与星河集团联手共建“星河WORLD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业基地”已资助创新创业种子项目共38个,无偿支持总额约300万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意创业中心(CIDE)与国内外众多政府机构、公司、高校及非政府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建设银行、AAMA亚杰商会 、霍特奖国际组委会 、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校友会、IE商学院、星河集团以及多所大学孵化机构等国内外知名创新创业机构,为在校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培训、导师辅导及创业支持,积极协助创业团队推进技术转让、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比赛和实践型活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及实践,体验创业途中带来的收获、乐趣以及成就,全面助力师生创客进行创业实践。


CIDE近年被认定为深圳市众创空间、深圳市及龙岗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深圳市龙岗区创新创业示范型基地,目前已入驻创客团队53个

龙岗区毫米波与太赫兹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的毫米波芯片测试探针台系统

创新创意创业中心(CIDE)




“链接大湾区”产学研合作“遍地开花”


港中大(深圳)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以大湾区需求为前提,跟踪前沿科学领域,紧贴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为此,我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抓手。


一是完善制度和组织体系,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港中大(深圳)一方面提高绩效奖励,加大产学研项目在科研考核的权重,有效提高了科研人员开展横向合作的积极性,促使科研成果得到应用和转化;另一方面,构建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孵化科技企业;实现技术成果精准对接,提升转化效率。


二是深入拓展横向合作,强化多方协同创新。持续大力推进校地、校所、校企合作,建校以来,横向合作项目和金额呈现逐年大幅上升趋势,特别是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横向合作同比增长达23%。当前与学校开展产学研领域合作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包括深圳市住建局、市气象局、福田保税区、罗湖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和相关行业领军企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罗智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网络性能的建模与优化方面取得阶段性重大技术突破,成果已开始规模应用;吴亮教授和其研究团队围绕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崔曙光教授团队在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等领域与罗湖医院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生态;叶德全教授与龙岗生物科技企业合作,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何继善院士团队与深圳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地质雷达、管线隐患探测活动。


三是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新型科研机构。目前大学已与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材料、科技金融、网络通信、生物医药、区块链等诸多领域。此外,我校今年还将在数据科学、生物医药、智能汽车等领域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

龙岗区应用自旋电子重点实验室




一批科研机构和院所等重大项目布局龙岗


“十四五”期间,为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港中大(深圳)依托重点学科,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拟(已)在龙岗区组建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包括龙城实验室、诺奖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蛋白质药物研究院等重大项目。此外,学校还将组建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将优先保障,集中投入,统一管理,规划一批公共实验平台,在仪器设备共享、人员共通等方面积极推进,提供基础性测试和高水平探索,打造前沿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综合研发中心,在满足大学科研和教学需求基础上,积极发挥人员和技术优势,为龙岗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做好科研、培训、技术开发等公共服务工作,为自主研发及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仅今年上半年以来,港中大(深圳)就有四所研究院先后进驻龙岗创投大厦。


港中大(深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依托龙岗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及良好创新生态,利用大学影响力,吸引海内外一流行业人才集聚,为产业发展培育和储备国际化高质量人才,打造人才高地。通过汇聚优秀人才、研发资源和高水平载体等创新要素,将实现与世界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产业最前沿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打通产学研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关键环节,加速源头创新,不断推动深圳市和龙岗区在区块链、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细胞基因、深地深海、人工智能、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先进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


CUHK-Shenzhen



-   E N D   -


撰文: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毕国学

审读:孙世建 田君

编辑:读创编辑王斗天

版式:港中大(深圳)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Bilibil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