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仙湖畔 | 专访何继善院士:奔赴山海荒漠,深探地下八千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汇聚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和老师,大家怀着梦想与憧憬,相聚在神仙湖畔,共同书写着一所大学的理想与信念。


本期《神仙湖畔》带你走近港中大(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为您讲述他的少年求学之路,对地球物理领域的选择与探索以及对未来学子的期待。



滑动查看

校刊《神仙湖畔》第二期人物专栏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

炮火中跌宕的少年求学路


“轰隆隆……日本人的战机在头顶划过,老师背上小黑板,赶忙带领学生躲到树林里面,黑板挂到树上,学生坐在地上,老师继续上课,周围不断传来炸弹掉落的轰鸣……”


1934年,何继善院士出生于湖南省,此时正值战乱,小小年纪的他跟随家人辗转逃难到各地,在炮火的夹缝中学习。在何院士求学过程中,他一共经历了四次辍学,在这跌宕的求学路上,何院士却说自己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学识和思想素质都很好的老师。老师们经常拿不到薪水,生活都非常困难,但他们非常忠于职守。当时,他和家人逃难到新田县,那里很重视教育,有很多从北方逃难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当老师,老师教学的时候还很注重书法,除了交一般作业外,还要交两张书法,所以,他很自然就学习了书法,这也成了他一生的爱好。尽管生活困顿,但人们很重视文化生活,即便没有广播,没有报纸,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依然丰富,朋友们庆贺生日以自己创作的对联相赠,人们将收到的对联放于大厅,来者皆互相点评,形成当地的一种文化气氛。正是这种氛围滋养了他的文化底蕴,也成就了他后来在书法上的造诣。


战争中哀鸿遍野的景象历历在目,所以,何院士无比渴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如果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就不会受到侵略,我们每天都在死亡的威胁中度过,这种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是无法想象的。”那个时候,何院士特别希望能够继续学习,“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被侵略,就是因为落后。”他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和态度,何院士始终秉持坚持学习的态度,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寻求学习机会,从未放弃。

白天上班,晚上点煤油灯自学考入大学


何院士很感谢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也是出身穷苦家庭,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工作的时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此,他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即使生活艰苦,何院士也在家庭的支持下得以继续学习。除了家庭的支持,何院士的成就与他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密不可分。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何院士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辍学之后他会自己去完成没有学到的课业任务,自学也成为他后来在科研中所需要的宝贵品质。


系统的学习对他来说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他参加工作后:由于通货膨胀交不起学费,他高中只读了一个半学期,于1950年3月参加工作。工作后,他非常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就买了一整套由东北人民政府出版的初中到高中的教材,白天上班,晚上点煤油灯一本一本自学,在五到六年时间里,他补齐了自己中学阶段的空缺,完成了系统的自我教育,这是一个对他而言很重要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他的大学生涯:1956年,他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大学,进入长春地质学院学习地球物理。考上大学之后,他既感到幸福,又感到非常的不容易。因此,他很珍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那时,每门课程他一定都先预习,会把第二天老师讲的先看懂,老师讲的时候,他已经是在复习了,可以重点听没有看懂的部分。事实上,何院士大学入学的时候学习是非常困难的,那个时代是学俄语的,而在去大学之前他并没有学过俄语,其他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学了俄语的,所以他还需要加紧补习外语。毕业的时候,他是学校唯一一个全五分的学生。

为地球把脉,走遍祖国的崇山峻岭


谈及选择地球物理的初衷,何院士表示:那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非常需要资源,他之前也在矿山工作过,所以就选择了学习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简单来说是用物理的方法设计仪器去探测地球,来了解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通过地球物理的探测,我们可以发现国家需要的资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及铁、铜、铅、锌等各种金属,来为国家的建设服务。这些资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依靠这些资源,但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绿色地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地球物理恰好就是用绿色地方法,用仪器探测,不会破坏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探测地下的灾害源。现在的地球物理更加智能,科学家可以用仪器把地下的三维空间显示出来,探测的速度和探测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成本也降低了。


中国的地球物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几乎是零,开始很多知识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苏联专家援助的时候来到中国上课,此后,地球物理在中国逐步发展。何继善院士一生的研究奋斗与中国地球物理的发展紧密相依。他创立的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和广域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重大理论方法,使中国在频率域电磁法领域独树一帜,远居世界领先地位。他一生致力于为地球“把脉”,为了实地检测,他带着自制仪器,和学生们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崇山峻岭,从山区到荒漠,从海洋到河流,说起祖国山河壮景,如数家珍。


谈及地球物理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原因,何院士提到两点:首先,我国对于资源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多的,研究也是最深入的,且资源勘探和开发起来较困难,需求推动地球物理的发展。其次,地球物理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不仅仅是一些国有研究单位进行研究,还有民营的单位参与科研,加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家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何院士也相信:“中国现在的发展进步是不由他人意志控制的,不会由于他国的压制而停止,现在的中国一定是压不住的。”


我国的探测技术向着“三深”的方向发展,包括:“深地”、“深海”、“深空”,地球物理也要为这个“三深”战略负担自己的责任,科学家们希望探测得更深,精确度更高,这样的话人们可以更好使用资源。今后,大湾区的地下空间会更充分的利用,可能很多的交通会放到地下去,同时也会对地下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比如地热可以用来发电,是特别清洁的资源。作为海洋中心城市,何院士也希望大湾区海底和海里的资源都可以为社会充分利用,为社会建设服务。

何院士在南美洲秘鲁找矿

泼墨人文情怀 


何继善院士从小酷爱书法艺术,几十年来,他在科研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投入极大的热情钻研书法艺术,临帖不止,耕耘不断,篆、隶、楷、行、草均有较高造诣。这与他幼年的经历有关,他的中小学就读于战时的贫困地区,那里唯一有的就是当地做的毛笔,基本没有人拥有自来水笔,所以记笔记交作业都靠这只毛笔,无论是数学还是英语,都是用毛笔来写,这也形成了何院士此后用毛笔写英语书法的一大特色。 


谈及体会,何院士认为,书法和写字不是同一个事情,书法是一种艺术,写字是一个个字写出来就行了,书法的一幅字不仅要写得很好,还要搭配得很好看很舒服自然。书法都是通过不多的文字,希望表达一种思想。评价一幅书法,除了看字本身之外,还要看内容。写书法让何院士的生活更加充实,既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对身体和心情也是一种锻炼。写书法一个是要稳,一个是要有旁若无人的心境,集中于书法本身身上,这就是写书法对于人的锻炼。

对未来学子充满期待 对祖国未来有信心


孜孜不倦几十载科研探索,何院士总结做科研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现问题;一个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需要我们发现不完美,我们所用的东西都是可以改进的,只要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可以解决好。所以,我们的学生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一个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培养自学能力及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大学所讲的只是一个入门,只有坚持长期自学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

何院士在思廷书院三思讲堂开讲,寄语毕业生“桃李芬芳”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转载自校刊《神仙湖畔》第二期

撰文:余励航(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学勤书院)

排版:王研(2019级经管学院、逸夫书院)



浏 览 更 多

认识港中大(深圳) | 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

神仙湖畔·秋季刊 | 山海深圳

神仙湖畔·夏季刊 | 何为良好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刊《神仙湖畔》首期发布啦



《神仙湖畔》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管,

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主办,

立足大学,面向社会,

通过记录这里的学者学人,

探讨时代下的青年话题,

来传递大学文化与精神。



长按二维码

下载第

二期校刊



  下载阅读渠道

(仅限校内师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