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湖畔》杂志书写的理想主义——沉淀时代下学者的思考,记录当代青年的求索
This is us 我们
我们想做一本怎样的杂志?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杂志?
在媒体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仍然寄望带着墨香的一页页纸张,可以承载和书写我们的理想主义——沉淀时代下学者的思考,记录当代青年的求索。忠实地记录,热烈地讨论。
立于神仙湖畔,我们关注人们,关注社会和世界。不是站在路旁,浮于冷眼和观望,我们就立于这个时代之中,寄予了深情与热望。
所以,我们想从这里出发,记录时代,记录当代中国,记录我们与世界。
时代之大,我们记录什么,讨论哪些?
从《神仙湖畔》出发,我们记录了突遇疫情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在不确定的“海浪之上”,锚定方向。青年的人生探索贯穿于未来的无限时代,我们很难找到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尝试记录这一代年轻学人在时代动荡下的不安、焦虑和种种努力。
商业时代崛起,商业神话好似彩色泡沫,我们常常用 “幸福的”“成功的”来形容我们憧憬的生活状态,然后奔赴千万种路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探索“生活的意义”?我们通过哲学的、艺术的、生活实践的讨论,追问这个亘久常新的问题——“何为良好生活”。
深圳四十周岁生日之际,我们用脚步丈量绵延230公里的美丽海岸线,走近她,描摹她。无论面朝大海,抑或翻山越岭,山海连城的自然深圳总能予人以宽阔无比的慰藉,治愈我们。这是我们的深圳,这是我们记录的时代。
当“内卷”和“压力”裹挟了这一代年轻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通过空间营造、共建花园,来重塑人地与人际之间的关系,一起建立包容、创新、美好的文化共同体。这样在大学之中进行花园共建的探索和实践,在国内外都属先锋,我们记录下他们对于当代生活空间与人关系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记录下他们对于理想生活空间的种种探索,他们书写时代,我们书写他们。
2022年的春天,我们发出了一份关于“爱情”的问卷。在这个后工业时代和互联网虚拟社会中,人们既独立又孤独,“Why we love today? ”
“理解、共鸣、合拍、浪漫
自由、平等、独立、冲动”。
我们进行“爱情的当代性探讨”,是希望这个时代下的人们仍可以通过“爱”感受到自我与世界深刻而亲密的联系。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湾区蓬勃发展,深港合作的一个个“春天的故事”,也是一颗颗跳动的中国心,走过罗湖桥,用毕生丰厚的知识灌溉出神仙湖畔的桃李芬芳,他们是深港融合的参与者、贡献者和见证者,我们记录下他们亲历的时代变换,他们奔走深港两地的故事,也为这个时代增添注脚。
2022年秋天,我们把目光放至“远方”,当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成长于相对良好环境中的年轻人,面对的却是日益激烈的竞争。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和观察,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认识中国的视角,当一个人具备了这个视角,就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中,我们被割裂成无穷细小的圆点,如果从圆点出发,彼此关照、相连,社会才能融合而具有温度。
我们记录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因为,都和“我们”有关。
我们立于时代之中。记录即是意义,讨论即是应答。
忠实地记录,热烈地讨论……
忠实地记录,热烈地讨论……
忠实地记录,热烈地讨论……
这是我们,这是《神仙湖畔》杂志。
Swipe up for EN introduction on the video
What kind of magazine are we trying to make?
Why are we making this magazine?
Notwithstanding how quickly media formats are changing nowadays,
we still feel that paper and ink may convey, witness, and preserve our idealism, that is, to keep a record of the thoughts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and young people.
Record faithfully. Discuss livelily.
Standing by the Fairy Lake, we gaze upon people, society, and the entire world.
We are not just hovering on the sidelines, observing and watching.
With strong emotions and high hopes, we are standing in this time.
So, starting from here, we wish to document the era, modern China, the globe, and ourselves.
In the glory of the age, what do we record and discuss?
In the Fairy Lake, we documented how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the year 2020, who were suddenly hit by the pandemic, "anchored their way above the waves of uncertainty".
In the future full of possibilities, the young generation starts the lifelong explor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clear answers. What we try to do is to record the uneasiness, anxiety and various efforts of this generation of young scholars under the turbulence of the times.
In the world of economic balloon, we often use "happy" and "successful" to describe the state of life that we are hankering for, and we forge our paths to the fulfillment.
But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Why do we explore the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philosophical, art, and practical discussions, we crave answers for the everlasting question— what does it mean to live a good life?
On the occasion of Shenzhen's 40th birthday, we measured her 230-kilometer beautiful coastline step by step, only to get closer to her and to portray her. As an oceanside city lying across mountains, the natural scenery of Shenzhen always brings a gentle touch of comfort and healing. This is Shenzhen, based on which we record and tell the story of our time.
When coerced by "involution" and "pressure", some of the young generations tried to reshape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creating space atmospheres and co-constructing gardens, to establish an inclusive, innovative, and harmonious cultural community.
To process suc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construction gardening in universities, we are indeed pioneers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We record the young generation’s reflection and practic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living space and people and exhibit their explorations of ideal living space. They engraved this era, just as we engraved them.
In the spring of 2022, we post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love". In the post-industrial and virtual reality age, people can live independently but feel lonely. In this case, we’d like to ask : why we love today?
Impulse, synchronization, romance, comprehension
Resonance, freedom, independence, equality
Carrying out the "contemporary discussion of love", we hope that people in this era can still forge profound and intimate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through "love”.
On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s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we chronicled the flourishing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Catch a glimpse from “The Stories of Spring" 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we see the fiery hearts of developing China.
Walking across the Luohu Bridge, an array of scholars have filled the Fairy Lake with their wisdom and knowledge. They are participants, contributors, and witnesses of Shenzhen-Hong Kong integration.
We write down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y experienced, depicting their stories of travel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In the autumn of 2022, we set our sights on the "distanc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young generation who grow up in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is confronted 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By stepping out of the ivory tower, integrating into society, and by practices and observations, one can understand China through a new perspective.
With such a perspective, one can perceive his or her existence within the society in a more in-depth way.
We are infinitely splitted into small dots in the increasingly detailed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f each dot is a basic element, it is by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that a supportive society can be established.
We record the boundless distances and countless people because they are all correlated to "us".
We stand in the times. Record is the meaning, and discussion is the response.
Faithfully documented, passionately discussed...
This is us, this is The Fairy Lake Magazine.
上下滑动浏览宣传片的英文介绍
向上滑动阅览
出品人 Executive Producer
马明霞
总策划 Associate Producer
北海
脚本 Screenwriter
北海
摄影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陈鸣 张凌康
灯光 Gaffer
陈鸣
摄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
王羿
视频剪辑 Editor
张凌康
配乐 Sound Editor
张凌康
统筹 Production Coordinator
蒲严博
视频审校 Video Proofreader
金珠淇
翻译 Translator
魏禾 高雅
中文审校 Chinese Proofreader
金珠淇
英文审校 English Proofreader
陈俊豆
执行制片 Production Manager
陈铖
演职员 Performer
陈铖 肖毅然 王梓涵 周语璇 柯承宇 刘广悦
金珠淇 丁奕杰 洪悦彰
张烨睿 肖涵希 高逸 周诗璟 李行健 蒲严博
张诗悦 魏禾 杜可 匡子娴 董楚珮
吴一鸣 黄若瑶 叶润博 温诗玥 张艺骅 季伊忱
李玮颀 裴嘉琨 张育玮 余尔
张馨元 崔畅 高雅 邓栩诺 臧元仪 戴一诺 文玄亦 崔语桐 唐诗怡 王焰
《神仙湖畔》杂志社学生编委会成员
Student Team of The Fairylake magazine
戴一诺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李玮颀 美编设计 医学院 思廷书院
陈铖 流程编辑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董楚珮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高逸 学生主编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周凯怡 学生记者 医学院 学勤书院
金珠淇 执行社长 人文社科学院 学勤书院
杜可 学生主编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唐诗怡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周语璇 活动策划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王菁 学生记者 理工学院 学勤书院
匡子娴 学生主编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张艺骅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蒲严博 执行副社长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刘浩然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魏禾 学生主编 人文社科学院 祥波书院
温诗玥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邓栩诺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文玄亦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臧元仪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张诗悦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谭芷韵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林嘉译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逸夫书院
丁凯伦 学生记者 理工学院 思廷书院
王焰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洪悦彰 栏目编辑 数据科学学院 思廷书院
高雅 活动策划 人文社科学院 学勤书院
张然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黄若瑶 栏目编辑 人文学院 逸夫书院
李一扬 美编设计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唐可馨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季伊忱 栏目编辑 人文社科学院 祥波书院
柯承宇 流程编辑 金融工程 道扬书院
张馨元 活动策划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肖毅然流程编辑 人文社科学院 道扬书院
王梓涵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罗雯静 栏目编辑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裴嘉琨 美编设计 数据科学学院 学勤书院
叶润博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杨涵文 活动策划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郝嘉琦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祥波书院
尹敏娜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道扬书院
张恩禧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冯子凌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惠诗雅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道扬书院
贾涵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道扬书院
赵越 活动策划 人文社科学院 祥波书院
Pawel Henryk Knabe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祝一寒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已退任
乔曦皓 执行社长 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贾楚煊 学生主编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韩翌灵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高源远 活动策划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王诗雨 学生主编 理工学院 学勤书院
张致远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唐俊荣 美编设计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苏乐涵 学生主编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尹楚含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朱逸琤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邵子艺 学生主编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应苗苗 美编设计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黄舒旎 栏目编辑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刘广悦 学生主编 人文社科学院 逸夫书院
余尔 流程编辑 数据科学学院 学勤书院
刘玥彤 学生记者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吴一鸣 学生主编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李行健 栏目编辑 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彭璇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逸夫书院
郭启璇 栏目编辑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胡曦匀 学生记者 人文社科学院 逸夫书院
沈子妍 流程编辑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周诗璟 栏目编辑 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崔畅 活动策划 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唐如璟 流程编辑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张育玮 美编设计 金融工程 思廷书院
崔语桐 栏目编辑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END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图文由《神仙湖畔》杂志社提供
排版:沈愉涵 2022级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关注我们 Follow us
Twitter
<左右滑动查看 Swipe for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