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靓”点检视】在能动履职中奋力开创检察事业新局面(长安检察篇)

西安检察 2023-02-27

开栏语

今年3月,西安市检察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最高检“质量建设年”的各项部署和陕西省检察机关“三有”争创的具体要求,确立了“强政治、顾大局、提质量、树品牌;夯基础、重源头、转作风、走前列”的工作思路,全市检察机关在能动履职中推动检察工作深化,出实招聚合力展现检察担当,以“我管”促“都管”提升监督质效,强根基添动力写好为民答卷,取得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今天,让我们聚焦长安区人民检察院。


长安区检察院

青润长检:永葆创业初心

长安南倚巍巍秦岭,西临潏水水之滨,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长安是创业精神诞生的地方,著名作家柳青曾在这里创作出经典作品《创业史》,创业精神曾经鼓励了一代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 长安检察人从柳青扎根人民的创业精神中汲取检察力量,提出了“青润长检”文化品牌,使检察文化建设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柳青于1952年在陕西长安皇甫村落户,扎根农村,深入生活,写出了思想厚重、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创业史》。检察文化是全体检察干警的精神内核,是推动检察事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将“柳青精神”融入检察文化,作为检察工作发展的底蕴和指引,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检验工作的标尺,激励检察干警学习柳青扎根人民、无私奉献,践行执法为民理念,以文化人,守护公正,情系百姓。


环境文化于无声中润物。院史陈列室展现了长安检察工作发展历程,体现了老一辈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优秀品质,“两墙一廊一室”廉政文化基地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30米的“柳青文化长廊”,续写检察创业史,打造具有长安特色的文化名。用柳青扎根于人民的创业精神激发干警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实劲、干事业的拼劲,形成全院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为民文化赢取社会公信。建成长安检察院青少年法治中心,开展沉浸式法治体验教育3000余人次。拍摄未成年人保护专题片《向阳守护,未爱前行》,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化支持体系,前往中央广播电视台录制《守护明天》栏目。年轻检察官轮流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群众,促进年轻干警做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立足检察心系群众办实事,一年来检察干警为群众办实事85件。通过履行行政监督职能,成功为33名农民工讨回工资共计17万余元。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1件,发放救助金54.9万元。


志愿文化引领文明风尚。长安区检察院成立了以40岁以下干警为主体的,以法律服务、疫情防控、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队。做法律的传播者。在重要普法宣传时间节点,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向广大群众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的覆盖普法宣传面。做文明出行的倡导者。定期前往辖区内重点路口、路段开展交通不违反交通信号、不乱穿马路、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等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做保护秦岭的守护者。组织干警前往秦岭子午峪、沣峪国有生态林场鹿角河管护中心站等地捡拾垃圾,向游客宣传秦岭保护基础知识,不断筑牢群众保护秦岭生态意识。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注重文化建设工作的总结提升,把检察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法律监督“硬功夫”,切实增强工作整体效能,以科学管理激发文化自信、以信念教育彰显检察灵魂、以文体活动强化精神支撑、以廉政文化筑牢防腐基石,以弘扬敬业精神塑造检察品格,以业务建设显现文化之效,推进检察工作跨越发展。文化品牌催绽文明之花。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在检察文化品牌建设中继续将“青润长检”作为检察工作发展的底蕴和指引,在工作中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在情感上贴近群众,使文化建设和检察工作的主旋律合拍共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长安区检察院坚持“三个聚焦”

全方位促进检察高质量发展

2021年,长安区检察院坚持“三个聚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固本培元淬炼检察队伍,能动履职服务区域大局,凝神聚力狠抓监督质效,努力在新的历史方位做出更多更优检察贡献。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

开展“法治滋润 共护成长”主题党日活动


聚焦三项建设,不断夯实检察基础


一是始终如一坚持政治建设。始终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检察官讲党史等讲座16次,组织到柳青故居等红色旧址参观体悟革命精神,开展跟班学习活动14人次,提升干警党性认识,相关经验先后被省委政法委、中央政法委转发。坚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9件,报送《长安检察信息》40期。


二是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开展英模事迹报告会、道德讲堂等活动20次,组织谈心谈话112人次,集中梳理问题25个并逐项进行整改,“对症下药”探索健全常态机制32个,作风建设永不止步。


三是务本笃实强化素能建设。以专业、拔尖、领军为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封闭性培训”+“多领域讲堂”的培训模式,组织前往湖南大学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封闭培训87人次,开展检察官教检察官活动13次、网络培训23期。干警学习转化成果明显,一年来刊发宣传稿件822篇、调研100篇,7人获得区级以上表彰。


聚焦服务大局,能动履职护航发展


一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保留原有机构专班,坚持精准惩治、常治长效的思路,依法起诉涉黑涉恶案件2件37人,发出行业整治类检察建议11件,办案质效显著提升。


二是依法惩治刑事犯罪。重点打击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威胁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依法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547件762人、起诉1240件1508人,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是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制发《服务保障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筹办举办的工作措施》等具体落实方案,组织“红袖章”志愿者驻点执勤,为全运会筹办举办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坚守疫情防控“疫”线,全院100余名干警分赴1个重点村、3个老旧小区、1个隔离酒店等防疫点位勇挑重担,树立起坚实的屏障。


四是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合规试点,制定《涉民营企业案件刑事合规办理工作指引(试行)》等合规制度,会同区司法局等部门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试点工作有序规范推进。


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加强监督职能


一是更新监督理念,着力提升刑事检察质效。以规范化建设派驻公安检察室实现“两项监督”前置化,办理立案监督案件17件,侦查活动监督230件次,纠正漏捕48人,追诉漏罪42人、漏犯61人。强化对刑事审判、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开展审判活动纠违60件次,发出刑事执行检察建议22件,清理纠正超期羁押案件11件。


二是争取多方合力,着力发挥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等多个专项监督活动为抓手,携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行政单位,共同推进革命旧址保护、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会签《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办法》等机制文件2份,发出的139件检察建议均得到责任单位许可支持,并在限期内整改完毕。


三是践行枫桥经验,着力做好控告申诉检察。用心用情纾解群众急难愁盼,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27件,均按期答复解决,努力让信访矛盾化解“止于至善”。


是着力打造“长青”未检品牌。以新建成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为阵地,扎实开展各类未成年人警示教育活动,已接待1200余名中小学生在此接受沉浸式的法治教育,该教育中心被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列为“全省未成年人创新实践基地”,受到陕西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并受邀参与中央广播电视台《守护明天》节目摄制。在办案中突出对未成年人的帮扶矫治,引入陕西心理学会等专业社会力量,探索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11月,该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学生

前往长安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网格+检察”

精准融入社会治理

西安市于2020年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之一。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以长安区全科网格员试点工作为契机,线上接入西安市社会治理综治指挥平台,将520余名全科网格员聘为“检察工作联络员”,吸纳网格力量参与到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监督线索的发现中,推动检察服务向村组、小区、楼栋延伸,让检察监督更深层次融入社会治理,让检察服务深入群众身边。


长安区检察院借助综治网格优化司法救助工作模式


以网格力量延伸检察触角

“您好,我院收到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请派员协查。”自长安区检察院“长治”社会治理检察工作e站试运行以来,向各级网格发出协助申请,已成为新常态。


以往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总是边摸排边核查,常会碰到线索不清、情况不明等情况,导致线索搜寻“大海捞针”,核查工作“盲人摸象”,效率很低,偶尔碰到疫情防控、防汛等特殊管控时期,核查工作还会“碰壁”。


9月初,长安区检察院收到了一条秦岭某处古树可能存在病虫害的监督线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线索是极难搜寻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之一,但此时汛期刚过,各大峪口基于近期频繁降雨的原因,封控禁令尚未完全解除,进山进峪口较为困难。该线索反映的古树,就位于秦岭北麓某峪口内的一处寺庙中。


该古树系二级保护古树,根部出现病虫害,且寺庙外的多棵树木也遭受到严重病虫害,已有多棵树木枯死,可能存在相关职能部门管护不到位的情况。待汛期完全过去再进山核查,无疑会造成线索延迟办理,影响了检察监督与治理成效的发挥。


为此,区检察院即刻通过市综治指挥平台,向古树线索所在的子午街道指挥中心发出协办申请,请求派员对该处线索协助核查。该中心委派网格员对至相寺内外树木进行了全面核查,并通过平台上传了涉病虫害树木的多张照片,照片中可明显看出确有多处树木遭到严重病虫害,根部腐朽严重,还有多处枯死树木被砍伐。对此,办案部门决定予以立案。


这条公益诉讼线索的核查,从发出工单到办结,仅用了两个小时。基层网格力量的出动,让办案人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资料,更破解了公益诉讼监督人员力量少的困境,以网格员做检察机关的“千里眼”“传声筒”,增强了检察履职的时效性。



以检网接力递送司法温暖

部门移送或自行摸排的司法救助线索往往需要进行逐一核查,且长安辖区面积大,农村地区多,核查一个案件都需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长安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司法救助线索时,发现很多强制医疗案件受害人未及时申请司法救助,便决定展开一次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此类案件进行全面摸排。待调取相关资料后,才发现案件数量之多,涉及街道之广,想要在短短两月内核查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与相关的街道对接,由网格员巡查时对网格内重点人员进行走访,及时反馈救助线索。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为退役军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隔天,杨庄街道就派员对肇事肇祸等重点人员进行了走访核查,侯官寨村专职网格员在发现村民刘某某曾被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鲁某打伤,造成重伤二级,生活不能自理。且刘某某无妻无儿女,原独居在破旧老房中,靠干农活零活为生,被打伤后更是卧病在床,丧失劳动能力,由其侄子侄媳妇照顾,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遂将该线索通过“长安e格”App上报。


在初步审查了网格员上报的相关照片后,区检察院决定携带“司法救助申请书”等法律文书直接上门,实地核查刘某某的经济状况,如符合救助条件,就为其当场办理司法救助手续。


当天下午,在网格员的联系下,区检察院到村委会、刘某某原住宅等地进行了核查了解,确认其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现场指导刘某某亲属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并于办理后三天内将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


网格“吹哨”检察“报道”,这一场由基层网格员发起的涉检网格事项,在各级网格与区检察院的接力下,及时把司法救助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手中,让司法救助成为“及时雨”浸润到群众心中。

 

用“小工单”撬动共管共治

基层群众提起对检察院的印象,总离不开刑事犯罪公诉人这个角色,对其他职能了解很少。每一次与基层网格联动,都是一次全面宣传检察职能的好机会。7月底全科网格员检察业务培训后,更多的网格员通过一个个工单办理,了解到了具体的检察业务,成为了“检察工作联络员”。


长安区检察院在核查鸣犊街道一起司法救助线索时,向前来协助的网格员发放了公益诉讼受案手册等宣传书目,并为其详细介绍了司法救助的申请范围和办理流程。


办理完该案后,鸣犊街道组织网格员对存在类似案情且经济贫困的刑事案件受害人进行了走访,摸排出塔段晓村王某某曾被人砍伤手部,手部神经受损无法正常活动,无稳定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遂通过平台逐层上报至区检察院。在核实原案诉讼经过和王某某经济状况后,区检察院决定对其予以司法救助。


一张“网”罗万象,众多“格”述民生。网格中汇聚着民生“小事”,反映了许多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长安区检察院主动以检察职能对接综治网格,把一件件涉检网格事项,转化为一个个检察监督案件,让更多网格员知晓“能管”“能办”,以“我管”促“都管”,吸引更多群众力量参与到检察监督中,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丨长安检察
编辑丨李嫣
校对丨王媛
丨惠芳

往期回顾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杜豫苏走访省政协委员

【基层院建设进行时】灞桥区检察院:聚焦质量建设推动脱薄争先

【2022“靓”点检视】在能动履职中奋力开创检察事业新局面(新城检察篇)

【跟着媒体看检察】陕西广播电视台:未央区人民检察“六个常态化”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工作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