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爸爸去哪里了?

霍老爷 霍老爷 2018-06-22

置顶霍老爷,做最有思想的野蛮人

 缺位的丈夫 + 焦虑的孩子他妈+ 崩溃的孩子 = 中国式家庭



01



前不久,江苏南京一则新闻引发众议。老大才1岁4个月,婆婆坚持要把孩子带回老家由她抚养,还逼着怀了二胎却不想要的媳妇生产:“我家是要求生二胎的。”媳妇舍不得骨肉分离,无奈之下冲动自残恸哭。



新闻评论里一起指责婆婆,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丈夫去哪里了,孩子的爸爸去哪里了?


中国的媒体喜欢热炒婆媳矛盾,但实际上,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婆媳矛盾,只有丈夫缺位。


所有强势的婆婆背后,都有一个缺位的老公,在中国男权主导的社会体系下,女性依附于男性,所以谁拥有男性的支持和偏向,就等于拥有了对家庭的控制权。男尊女卑的触角到现在都蔓延在中国大地,难以动摇。


婆婆再强势,强势不过自己的儿子,婆婆是封建家长没错,但是中国封建伦理里,讲究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以说越是保守封建的婆婆,越怕自己的儿子。


拿文章开始的例子来说,这哪里是婆婆逼生,明明是丈夫要生,否则,现代避孕技术的发达,只要不想生,哪里可能怀上,这个丈夫明明知道妻子不愿意也不适合养育二胎,却还是放任结果发生,至于婆婆,不过是一个马前卒而已。

 

生育是成年人责任感的延伸,啪啪一时爽,老婆怀二胎时却躲在亲妈身后任由巨婴癌细胞扩散,眼睁睁看着老婆被亲妈颐指气使,逼到自残。

 

丈夫既没有奋起反抗“老佛爷”的越位,也没有尽到养育子女的责任,反而一味的要生二胎,这不过是中国“丧偶式婚姻”的一个缩影。



02



电影《重返20岁》开头有这样一幕场景:婆婆牙尖嘴利,好强刻薄,重男轻女,溺爱孙子却整日挑剔儿媳。媳妇在家中要求儿子(鹿晗饰)和女儿一人洗一周的碗,婆婆立马去抢洗碗巾,称孙子去乐队排练,追求梦想要紧,她来帮孙子洗碗。媳妇肯定立马坐不住了啊,马上去婆婆手里抢洗碗巾,“妈,怎么能让您洗呢?”

 

一看这个婆婆就身经百战,怎样在媳妇面前当个强悍的婆婆她心中自有乾坤,顺水推舟将洗碗巾塞进媳妇手里:“你洗,洗碗谁都能洗。我孙子搞音乐的,未来是艺术家,音乐可不是谁都能会的”。



儿媳本身患有心脏病,被婆婆逼得更是身体孱弱面容憔悴,做完家务躲到房间里吃药时耳边还持续回荡着婆婆念经般的指责,她照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布满皱纹蜡黄的脸,核桃大的黑眼圈,嘴角透着苦笑,仿佛只需最后一根稻草就能将她击垮。电影后面也证明长期的操劳最终让她病倒,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这时她的老公终于走过来,问老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看医生,还主动提出劝劝他妈,少说老婆两句。老婆马上抬起头直直地看着他,说:“好啊。”这男人立马尴尬地变脸,拍了拍老婆的肩膀,云淡风轻地说:“就让她说两句又能怎么样,别理她。”然后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转身离开了房间。

 

如果说有丈夫意偏袒母亲还能说是孝顺,那置身事外想当个小透明,就是丈夫的懦弱无能。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男人是大学教授,每天早出晚归,因此家务基本上是媳妇和婆婆承包了。媳妇在以她的原则教导子女时,婆婆却阴阳怪气地干预阻挠。既然给自己老妈和老婆创造了每天无法逃避的相处条件,丈夫就应该做好两个生命中最重要女人的润滑剂,而不是和稀泥。

 

现实中,很多家庭也是这样的模式。丈夫在外面精明强干,儒雅得体,展现出了所有成年人应有的举止,回到家便切换成巨婴综合征加懒癌晚期,养育孩子只知道提供精子,反正随便自由放养孩子也能长大,不想插足两个女人的琐事。


为啥家里表面的和平下始终翻涌着乖戾的拉锯,心里没点B数?

 

母亲在替你履行家庭义务的同时,就拥有了在妻子面前指手画脚的权利。



03



很多丈夫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养育孩子、做家务都是你们女人的事”,仿佛每个月按时拿钱回家、不搞外遇,就应该颁发个模范丈夫奖。

 

根据男女家务劳动时间差异调查数据来看,近十年来,虽然男性和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差距逐渐缩短,但女性平均每天做家务时长仍是男性的1.8倍,承担着60%以上的家务劳动。而且在一个家庭中,工作时间越多的人,做家务的时间随之越少。很多女性在经济上依赖丈夫,因此她们在家务劳动承担量上失去了议价的权利。


这是硬币的一面,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正因为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去,也使很多女性无法在职场上成功,取得更为社会认可的地位。


女性承担更多家务劳动,导致女性无法在社会成功,反过来强化了女性地位低下的认知,于是女性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尤其现在很多中国妈妈都已经经济独立,和老公一起赚钱养家,而丈夫们却没有回归家庭,始终处于缺位状态,工作、兄弟、游戏大于天,回到家后真正的注意力永远放在手机上。


 

中国女性既要实现男人们骨子里对贤妻良母形象的期待,又要顺应经济高速发展时代推动GDP的要求,还得时常满足老公管不住自己生殖器的需求。谈恋爱时是捧在手心都怕捂化了的小公举,结婚后硬生生被逼成了整天抱怨的河东狮。

 

在近几十年时间里,妇女的生育受到控制,国民经济嗷嗷待哺要求她们走出家庭,和男人一样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于是女性成了必须在职场和家庭双成功的女超人。按照经济学新古典分工理论,家庭成员之间要达到效用最大化,需根据不同的市场工资率决定丈夫和妻子在工作与家务劳动中的分工。

 

两性劳动分工的强化随之带来的是男性责任和义务边界的模糊化。以前女性只要求丈夫每个月上交银行卡,习以为常地男主外女主内;现在有了经济话语权的她们期望丈夫能多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惜现实是妇女仍然承担着大部分曾经公认的“家庭主妇应做之事”,既当爹又当妈,还是老公和孩子两个人的妈。

 

“男主外,女主内”的背后逻辑其实是将男人放在女人的对立面。丈夫们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比老婆挣得多,指望工作业绩能从根本上维持自我良好和成就感,因为它是男人尊严的支柱。



大老爷们儿坚定地信仰建构出的所谓丈夫和妻子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放不下颜面刷碗、洗尿布、带娃、给老婆洗脚。让老婆陪小孩写作业、交水电燃气费、决定与亲戚长辈保持多密切的联系,顺便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于很多家务便自然而然地处于缺位状态。

 

有人问为什么女人生完孩子后性情大变?其实她们的哭闹、发脾气也不过是期望丈夫的责任和义务能得到软性的规范,工作从来不是一个男人逃避家庭责任的借口。

 

丈夫们早该醒悟,群体潜意识为女性贴上了“家庭妇女”的标签,随之伴随的是无尽的职责与压力,乃至道德的绑架,是到了该撕下了的时候了。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按照多米诺骨牌效应,所有的家庭矛盾都会演变成社会矛盾。


把任何事情视为理所应当,这是一切悲剧的导火索。


中国家庭的爸爸们,不应该成为孩子口中那个“半夜不回家的人”,“玩游戏的人”,“爱喝酒的人”,而应该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孩子竞相模仿的偶像。


在母亲节之际,谨以此篇送给中国的母亲们。

 


【霍老爷】其它优质文章:

中兴 | 当当

东北衰落 | 感谢焦虑

格局 | 付云皓 | 岳不群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公号长期招人,有意者回复“招聘”可以查看需求

与我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