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千人盛宴!第二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圆满落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围绕《魏朱商业模式方法论与企业发展 》展开了演讲。
朱武祥表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论,学会这些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大的产出。 朱武祥指出,新商业时代的企业赋能可以从产品定义、企业定位、商业模式以及数字化运营这四个维度的方法论出发,并深入展开分析了产品定义和商业模式的内涵。
1、产品定义。产品是企业核心要素,客户的价值主张,它决定了用户是否持续买单。而在产品精细化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重新定义,企业要学会从需求侧的用户诉求微观洞察、供给侧的竞品微观洞察两个途径,发现新的产品模式。 2、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判断一个定义好不好有四个标准,学术抽象性、现实具像性、完整性、普适性。商业模式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业务活动和交易结构优化设计,扬长补短,有效缓解资源能力约束,降低经营和财务危机风险,获得、保持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资源能力利用效益和企业价值。所以找准好姿势(模式),企业才能跳得更高。 最后,他预测,未来中国会出现更多“专精特”的新餐饮企业,它们将针对用户的诉求更细分,不追求短平快赚钱,同时更开放包容,善于利用数据智能科技,构建合作共赢的模式。
△蛙来哒品牌联合创始人罗清
罗清表示,经过多年的聚焦发展,全国牛蛙单品类门店现在有接近4万家,整体市场额规模高达600-800亿。
从养殖端来看,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将牛蛙的水产养殖身份合法化。目前,除了小而散的个体养殖户外,牛蛙上游养殖端已经出现了比较多的大规模企业。罗清认为,身份合法化以及大玩家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牛蛙养殖产业的规范和发展,上游供应链的发展也将赋能餐饮端的健康发展。
“小品类,大未来。2019年全年国内牛蛙养殖量约50万吨,未来,牛蛙或将成为极少数在水产突破百万吨级的品种。”
同时,罗清透露,过去6年,蛙来哒始终聚焦牛蛙单品类赛道,已经在全国开出了300多家店,2022年计划新增100多家店,持续快速前行。
△原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
选得准,一看能力素质是否过关,二看三观是否与企业相吻合。长得快,强调人才要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入为辅,对员工进行实战教学,边学边练边考核,实现员工的快速成长。干得欢,强调实行 “四位一体”的物质激励,四位即设置固定薪酬、浮动薪酬,长效激励、福利;一体即职业发展路线图,完善晋升机制。 随后,吴建国也分享了餐饮企业“超级店长”加速复制的法则——选对人、快育人、留住人。 其中,选对人的要点之一是拎关键,找准超级店长的画像;要点之二是准判断,准确甄别店长。快育人的要点,一是要在实战场景中加速人才的成长,二是要用行为和结果来检验培训的效果。留住人的要点,一是给予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回报,二是给予看得见、摸得到的上升通道。
△瘾食文化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林飞
如何看待流量?徐林飞认为,流量分为娱乐流量、销售流量、品牌流量。其中,娱乐流量大部分分布在内容平台上,包括抖音、快手、B站等,数量一直在增长。接下来,餐企一定要把流量模型梳理清楚,针对性地补足品牌缺失的流量。
同时,徐林飞也强调,目前,以内容为主的新流量平台正在强势崛起,直播+短视频更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基于这个判断,他表示,抖音本地生活将蕴藏着餐饮企业的巨大机会,原因有三个:首先,本地生活、心动外卖已经成为抖音2022年重点项目;其次,40%的电商流量已经倾斜到本地生活;第三,本地生活和抖音电商同属一级部门。
接下来,餐企需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用抖音以及短视频为自己的企业赋能。
△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
他认为,餐饮品牌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需要面对多个拐点,克服这些拐点后就会迎来阶段性的高速发展。
“品牌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面临的瓶颈就称为拐点,拐点是消费品行业成长路径中的核心。不同的业态、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生意特征、不同的品类结构都对应不同的拐点。”
翁怡诺介绍称,弘章资本根据收入规模维度,把消费品牌企业的成长路径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核心考量包括经营地区及渠道数量、品牌数量布局、商业模式验证、管理者能力、团队搭建等。
对于很多处于第二或第三个阶段,且正遭遇“中年危机”的连锁餐企,翁怡诺认为,突围的方法主要有4种:不断迭代组织,在组织问题大胆吐故纳新;在战略问题上不断聚焦,先减法后加法;创始人不断学习和迭代认知;以消费者洞察为起点,不断对焦目标客户,选择不同的客单价进行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
△亚洲吃面公司发起人/董事长胡传建
△奥琦玮公司创始人孔令博
短期来看,餐企要谨慎看待现金流,立足店面线上和线下的顾客经营,做好活下来的充分准备。中期来看,要做好数字化经营模式的变革规划,强身健体,拥抱新趋势。
孔令博认为,未来具备抗风险能力的、优秀的、规模化餐饮品牌都将具备几个特征:立足消费品类大势;创新消费者体验和运营模型;善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神经网络;搭建员工/供应商的赋能共创机制;活用资本的力量。
△餐创营创始人朱玉春
“小门店、大连锁,重后台、重赋能,一体两翼的模型最适合餐饮跑出规模,在这个模型里面,不管是快餐品牌,还是小吃、点心品类,都比较容易走出来,因为开店成本低,选址范围大,回本周期快,极易形成完善的供应链。”
朱玉春认为,这几年餐饮业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小门店、大连锁”的品牌,未来都极有可能成长为千亿市值的公司,或是做到千店万店的规模。
△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龙
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 王小龙表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基本面现在怎么样?二是情绪的影响,对行业未来看好还是不看好?未来一段时间整个行业会往哪走?
如今,受疫情反复、行业供给过剩、消费低迷等因素叠加影响,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基本面下跌,再加上很多被投资的企业的成长速度并不符合预期,因此,很多大牌的投资机构对餐饮开始处于观望状态。
虽然目前行业投资降温,但王小龙认为,餐饮行业未来的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也是必然的。
同时,他也强调,餐饮企业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做餐饮,只是想着把产品做好、把店开好,要做到千亿市值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把品牌营销、数字化运营、团队建设等一并做好,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此外,在他看来,不管是奶茶、咖啡,还是米、面品类,小模型的品牌更容易做成千亿市值。
△加华资本合伙人徐大卫
“面对危机的时候,只有准备好的企业才能转危为机。我们的头部企业,包括一批拿了很多钱的创业企业,利用危机的能力还是偏弱的,差异化的能力更弱。不管是头部企业、成长期的企业还是新锐品牌,其实都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品牌的基底是否够扎实。”
而对于未来餐饮市场是否会出现千亿市值的企业,他认为答案是很确定的,但过程会非常繁复和曲折,因为目前餐饮赛道不管是收入还是市值都具有不确定性,资本效率比较低下。在他看来,如果餐饮能够实现效率的突破,未来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和智资本创始人陈智鹏
在品类上,他认为赛道较广的品类,如粉、面、火锅、米饭等比较容易跑出千亿市值的餐饮企业。在模式上,他认为,单品类单品牌以及多品牌多品类模式的这两种餐企将有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陈智鹏表示,过去跑出来的餐饮品牌都是做直营做得比较好的,这两年做加盟的品牌也慢慢跑出来的,未来,加盟品牌的空间潜力也会更大。 而关于明年餐饮资本市场的情况,他认为,总体会有回调,但回调幅度多少很难说。在总体回调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会出现资本向头部品牌集中的状况,相对头部的品牌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网聚资本投资副总裁王璞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红餐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宁在现场解读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