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视点】深莞惠一体化下的燃气现状与展望(3)
距上一篇的推送时间又是大半年了,继续补上。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PS:本人作为副主编参编的《燃气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将于4月底发行,现在可以联系我预订。
http://mp.weixin.qq.com/s/U-d4cmlW1u2qjXMpzkKEoA
深莞惠一体化下的燃气现状与展望(2), http://mp.weixin.qq.com/s/vRyUuzGZE2cc-EKjh3oL3A
在构思此文时,就有关于珠三角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内容。而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和规划,使得这个构想更有可能和必要,集中、庞大且潜力无限的市场,发达的金融市场,畅通的国内外联系,以及足够的支付能力,不足的则是天然气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终端市场开发不足。
图1截图来自《深莞惠一体化下的燃气现状与展望(1)》
在后面的文章笔者将继续探讨:
中石油、中海油、广东管网以及下游燃气企业之间的利益该如何平衡?从产业链角度看,他们该如何合力提升天然气在区域内的能源消费占比?
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天然气管网在深莞惠一体化背景下,政府、企业该有何作为?
从更大格局上,3(深莞惠)+2(河源、汕尾)乃至珠三角地区框架下如何更快扩大天然气管网的覆盖面积?
如何利用现有和规划的LNG接收站以及管网,借助改革开放的历史积累和能源革命的历史契机,进一步探索区域天然气贸易机制,促进天然气在本区域的快速发展。
随着佛山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911),珠三角主要的燃气公司都上市了;深圳燃气早已于2009年12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139);广州燃气于2011年启动注入广州发展、2012年并表(股票代码:600098)。当然,香港华中煤气(港华燃气)均是佛燃股份和深圳燃气的主要股东,可谓“左拥右抱”。关于深圳燃气、东莞新奥燃气和惠州燃气,笔者之前已经写过了;广州燃气、珠海燃气的发展路径,笔者将另文探讨。
下面开始本文的主题。一、作为改革窗口的先机
一直以来,由于权力设计以及早期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大多数的资源都集中在北方,尤其是北京。从2002年原建设部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开始,燃气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样面临着缺乏资金的窘境,而作为改革窗口的深圳则有先机,事实上国内早期上市的燃气企业都在毗邻的香港上市,河北省天然气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河北建投集团旗下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燃气、郑州燃气等都是在香港上市,其中内地第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国有控股城市燃气企业——“郑州燃气”于2012年2月14日完成私有化并退市,西安市西蓝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远万里跑到美国上市,2005年12月公司股票在美国OTCBB市场正式挂牌交易,2009年6月成功转为美国纳斯达克全球主板市场。中国燃气、港华燃气(包括香港中华煤气)和华润燃气都是从香港携资本北上,这也算是一种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的途径。没有足够资本支持,改革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深圳燃气作为一个地方国资控股企业,能够在较早时间走向外地,除了主要领导的敏锐的市场观察和果决的战略选择,和深圳市敢为改革先的先天优势也不无关系。华润燃气则是后起之秀,采取快打猛攻,后来居上;中国燃气则是不拘一格,剑走偏锋,风生水起;港华燃气则是循规蹈矩,行事稳健。
香港发达而开放金融环境给大陆燃气行业发展带来了原始的动力,尤其是在香港上市比大陆从操作上较为容易,毕竟公用事业的收益是可以预期且稳定的,是公认的优质资产。
总结起来就是,气源是由北南下、从东到西,资本则从南北上、从东往西,携势气化神州大地。
目前总部设立在深圳的燃气企业有:华润燃气、港华燃气、中国燃气、深圳燃气、中裕燃气、深圳能源、北燃蓝天、中广核节能(中广核燃气),还有一些注册在深圳的投资公司在全国一些地区投资小型燃气公司。这样看来,可以建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将办公场所迁址到深圳市。或者,上述这些燃气企业可以考虑考虑成立新的行业组织。在笔者看来,国内缺乏专业而优质的燃气行业研究机构或智库。
二、广东管网的作用发挥得不足
2008年,中国海油气电集团为了响应广东省政府关于组建“全省一张网”的要求,与广东省粤电集团、中国石化共同出资组建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管网”),三方股权结构40%、30%、30%。
2010年起,广东省天然气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广东省政府计划将中国石油引入广东管网。出于“全省一张网、保民生、有竞争”的考虑,广东省政府提出对广东管网公司进行股权重组,由粤电集团控股,并引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参股。股权结构调整为粤电集团、气电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各持股28%、26%、23%、23%。
从2011年起,相关各方展开了长达7年的广东管网重组谈判,终于在2017年3月17日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复同意,粤电集团、中海油气电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各持股28%、26%、23%、23%,形成广东省地方国企和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共同“编织一张省网”的局面。同时,珠海LNG、荔湾海气配套管线和冯马-骝东管线从广东管网剥离。
截至2017年4月,广东天然气管网先后建设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天然气管道686公里,累计投产651公里,向沿线10个地市、21家工业用户输送天然气,累计输气超160亿立方米。
实际上,中海油、中石油的管网承担着更多的输气份额。特别是西二线支线的建设,更加削弱了广东管网的地位和作用,深圳市借助深港支线途径深圳的便利直接绕过广东管网。广东管网目前蜷局珠三角,广大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则主要依靠LNG槽车运输。以广东管网的规划和广东省的财力不至于此。广东省也意识到管网基础设施不足,连续几年将此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2016〕15号,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602/t20160229_645832.html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7年投资计划的通知,粤发改投资〔2017〕441号,http://www.gddrc.gov.cn/zwgk/zcwj/gfxwj/201706/t20170627_422614.shtml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近期需加快推进的油气重大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发改能电函〔2017〕4560号 ,http://zwgk.gd.gov.cn/006939756/201708/t20170830_720541.html
广东省是有财政支付能力的,三桶油对广东省燃气市场也是重视的,但广东管网建设推进缓慢是客观的。广东省还将有多个LNG接收站在规划和建设,广东管网建设如果仍然迟滞,一则不能发挥接收站和广东管网互联互通的协同效益,二则广东管网还会丧失部分管线的路由,进一步削弱在某个区域的话语权,三则影响一些区域的终端市场开发。因此,三桶油和广东管网以及有实力的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都应抓住当前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
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二)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提高供气保障能力。
加快阳江、汕头、广州南沙等天然气调峰和储备设施建设,推进中石化新粤浙管道广东段、广西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广东支线、西气东输三线粤闽支干线、粤东粤西液化天然气(LNG)等气源工程。启动粤东、粤西地区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珠三角城镇燃气管网,拓展粤东西北城市燃气管网,扩大城市燃气管道覆盖范围。2016-2018年,投资600亿元,新增天然气主干管网约1000公里,建成3000公里,天然气供应能力增加100亿立方米/年,形成多通道、多主体、多气源的供气格局。(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海洋渔业局,相关地级以上市政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
三、广东省天然气消费市场
(1)区域集中。珠三角天然气消费量占到了广东省天然气消费量的绝大多数,高达90%(2012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年消费量都超过10亿立方米(城市燃气公司口径,深圳、东莞的消费量包括电厂用气,广州、佛山未查得,广州市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23.89亿立方米)。粤东、粤西及粤北大部分地区仍然以LNG为气源,之前过高的LNG价格阻碍了市场培育。
(2)相对领先。2016年广东省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71.57亿立方米,仅次于江苏省(2017年上半年消费量突破100亿立方米),排名第二。到2020年,广东省规划天然气消费达到280亿立方米,而江苏省规划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50亿立方米左右。这主要得益于珠三角之前是国内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国内经济的一极。当然,笔者也注意到了广东省发改委于起草了《关于降低成本提高我省天然气利用水平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促三桶油降气价;省长马兴瑞在两会期间也谈到广东省的天然气价格较高,影响了推广。
广东省内的天然气以进口LNG为主,2016年的LNG进口量为113.99亿立方米,中石油输入到广东的管道气量为41亿立方米,中海油的海气为32.5亿立方米,此外还包括12.2亿立方米的省外调入LNG。
(3)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珠三角区域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深圳市已经完成这个过程,东莞市正在承接这个过程,同时深莞惠一体化在最近得到了提出,尤其是在交通领域。珠江西岸,广佛同城则先行一步。笔者注意到,产业升级会减少各种生产能耗,深圳市的天然气消费主要来自商业用户,在燃气用户结构上我们可以参考香港;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会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强度,吸引更多的人口和投资,这才是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笔者也在多篇文章呼吁燃气企业重视消费升级带来的天然气消费增长,要加强市场研究和开发。
(4)各市县之间加大力度推进互联互通。珠三角区域以管道供应为主,具有天然的优势,除了高压管道联网,一些区域具备中压管道联网的也建议联网,优化“微循环”,增强燃气供应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管道燃气的竞争力。比如深圳市坪山区和惠州市大亚湾的中压管道早已联通(笔者有幸在2005-2007年负责该段管道的建设施工);深圳市龙岗区与东莞市风岗镇的中压管道也早已联通。
笔者建议以LNG为气源的各县市在具备条件的情况可以考虑互联互通,增强事故工况应急能力。
(5)关于市场开发。最近几年,有关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力度很大,但是客观情况并没有达到之前设计的效果,仍然需要上中下游坐下来探讨和谈判。环保监管的日趋严格,会使得天然气的环保属性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如果天然气的价格能得到进一步下降,优势会产生叠加。我们尤其注意到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在总体规划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这也是落实十九大报告的具体行动。
四、南气北上
笔者之前曾提出过“异地易货”,即A地的燃气企业将进口的LNG在B地卸货,B地的燃气公司将其管道气的气量折算后,通过管网调度给A地的燃气公司,实践中需要三桶油和各省网公司的管网予以支持。在2017年冬季全国性气荒的背景下,中海油通过采取南气北上作为应急措施支援北方。
关于管网改革的讨论不断,至今没有明确的路线图,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从局部互联互通开始通过实践逐步建立健全管网协调机制。
笔者之前有一个大胆的建议,就是三桶油和沿海各省投资建设长输管道时,应考虑联通之后,能在沿海形成一条从南至北的主干管,且与各接收站协调地联通。这样不仅是各管道和接收站联通,还可以使得储气库、接收站等在储备调峰方面更多更好地协同。
五、区域交易中心
关于区域交易中心,粤港澳地区建设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优势,在于这一区域的经济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是国内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同时,在天然气基础设施和供应方面,该区域目前已经有多气源交汇的物理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及辐射范围内的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管网、接收站、储气设施。管道方面,这一区域拥有西气东输二线、中缅管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三线、新粤浙等长输管道。此外,还拥有海气登陆的管道、省内管道及较发达的输配气管网。接收站方面,当前建成和在建的接收站共计10座,接收能力约3000万吨,占全国LNG接收能力的60%。而天然气的供应主体更是多元: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九丰、深圳燃气及其他LNG供气企业。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等待《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后再来深入探讨。
7万燃气人都在看……
【博燃关注】18岁女孩昏迷半月,只因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没做这件事
【博燃科普】11个燃气安全使用常识,你知道几个?
【博燃常识】液化气泄漏怎么办?聪明的人这样做!
揪心!江苏燃气灶具不合格率达13.9%,来看看有没有你家的品牌
马永生:让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