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小学语文课文《蝙蝠和雷达》知识导学

班班通平台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课文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4.繁星

5.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古诗《鹿柴》

教材全解读

电子课本图片

6.蝙蝠和雷达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朗读课文

课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蒙细雨)měng(蒙古族)


二、理解词语

清朗:凉爽晴朗。本课指夜空晴朗。

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本课指飞机飞行的声音。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感悟。本课指蝙蝠的行为启发人们研制出雷达。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人们怀疑蝙蝠的眼睛灵敏。

揭开:揭露。本课指科学家揭露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本课指阻挡超声波向前的东西。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近似做直线传播,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够产生许多特殊效应。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的屏,X射线、紫外线等照在荧光屏上能发出可见光,有的还可以变为图像。本课指雷达接收无线电波的屏。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屋子里拉的绳子多而杂乱。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四、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  试验?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


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五、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题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     línɡ dānɡ     sāi zhù    jiē  kāi

(     )     (        )        (         )    (          )

yínɡ  pínɡ   duǒ    bì     biān fú     zhànɡ ài

(          )       (          )     (          )     (         )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      (     ) 我      (     )当      (     )曷      (     )

(     )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     )       启示——(     )    敏锐——(     )

灵巧——(     )       显示——(     )    研究——(     )


四、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五、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六、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         línɡ dānɡ        sāi zhù       jiē  kāi

( 飞 蛾 )      ( 铃  铛  )      ( 塞  住 )    ( 揭  开  )

yínɡ  pínɡ     duǒ  bì       biān fú          zhànɡ ài

( 荧   屏  )  ( 躲   避 )   ( 蝙   蝠  )    (  障   碍  )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  偏  ( 偏旁 ) 我  鹅  ( 白鹅 )当 档  ( 档案) 曷  渴  (口渴)

编  ( 编辑 )     饿  ( 饥饿 )    铛   (铃铛 )    喝  ( 喝水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 效仿 )       启示——( 启发 )    敏锐——( 敏捷  )

灵巧——( 灵活 )       显示——( 显现 )    研究——( 钻研  )

四、成语积累。

1、使加点字互为反义词。

例:横七竖八

前呼后拥、东倒西歪、前倨后恭、南辕北辙、左顾右盼、大材小用、有口无心、南腔北调、声东击西

2、加点字是数字。

例:一干二净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 还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也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不是  )眼睛,( 而是  )嘴和耳朵。

4、(因为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所以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六、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学习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   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  画面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了解蝙蝠和雷达。

(出示蝙蝠图片)

同学们,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出示雷达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关注“蝇”“揭”的写法。(2)学生书写。

(三)概括内容,质疑问难。

1.抓住要点,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用“——”画出来。

学生交流,并用连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针对内容质疑问难。

同学们自己读读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从以下方面提问题:

(1)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2)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3)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四)依据问题,顺学而导。

感悟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1.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交流感受。

探究蝙蝠探路方法。

1.请同学们默读4——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交流。

3.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4.明确蝙蝠的探路方法。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如何探路的呢?

(2)边交流,边演示。

(3)知识拓展。(蝙蝠的嘴巴和耳朵的作用)

(4)比较下面的句子,看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理解飞机夜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八自然段,思考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

(1)边交流,边演示。

(2)通过比较,理解飞机夜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然后完成课后的填空。

(五)总结全文,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由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了解仿生学。

2.交流人们从生物身上受到的启示。

3.好书推荐——《神奇的仿生学》。

[课后练习]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阅读《神奇的仿生学》。

[板书设计]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提出问题


蝙蝠和雷达  三次试验              分析问题


            发明雷达              解决问题



怎样把这篇微信文章里的图文复制到Word文档里打印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