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初中语文7-9年级教学资料汇编(20200626更新收藏备用)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1-02

↓部编初中语文 ↓

7

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

课文朗读+精讲

全册教案

教材全解读

全册知识点汇总

期末复习要点

期末成语复习

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后字词读写

知识点复习提纲

文学常识填空

期末试卷下载



7

年级下册


课文朗读精讲

课文朗读连播

全册教案

知识点整理

课文板书设计

作文课教案

学生写作指导

课堂实录精选

期末复习资料

古诗词填空复习

必背篇目及译文

议论文的语言

期末检测试卷

期末检测AB卷下载


七年级下册

8

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

课文朗读精讲

全册教案

教材全解

词语成语复习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课后字词读写

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期末试题AB卷下载

全册课文填空练习题


8

年级下册

课文朗读精讲

课文朗读连播

全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填空

课文板书设计

知识点汇编

课堂实录精选

期末复习资料

必背篇目及译文

期末检测试卷

全册教案下载

期末试题AB卷下载


八年级下册

9

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

课文朗读精讲

全册教案

现代文阅读

古诗词汇总

文言文训练

教材全解读

总复习知识要点

期末试AB卷下载

古诗文填空练习题

9

年级下册

全册知识点精讲

全册教案

生字词总复习

四大名著考点

课本古诗及精析

期末试题AB卷下载

必背篇目及译文


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789年级电子课本

初中语文789年级全册教案下载

初中语文提分精讲视频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精讲

初中语文:句子排序 精讲

初中语文:现代文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期末成语复习精讲

初中语文期末语病辨析精讲

初中语文期末文学常识精讲

初中语文期末句式变换精讲

李华:初中语文提分精讲视频

初中语文期末修辞手法精讲1

初中语文期末修辞手法精讲2

初中语文期末易错字辨析精讲

全部初中语文课本古诗及精析

初中语文精讲:语言积累与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题大全(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课堂上常用的阅读小方法

初中语文7-9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题集及教材考点分析解读下载

12本名著导读考点汇总


整本书阅读是目前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考查项。部编版语文教材阅读量提升,每学期课内2本必读书目,中考前同学们需要熟读至少12本“大部头”。掌握阅读方法、抓住书目重点篇章、提炼重难点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小编收集了初中三年课本所有名著经典,一共十二本,一起和我阅读吧!

 七年级上册 


《朝 花 夕 拾》

阅读技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作者简介
鲁迅(1881一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为“回忆的记事”,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前七篇反映他童年在绍兴的家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作品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反映了那些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人物介绍


01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身材粗壮,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如送给鲁迅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02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一直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藤野先生的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03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但最后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再次将他们逼入绝境。

04父亲(出自《五猖会》)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分篇简介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性的束缚和摧残

《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经典语段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


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阅读练习




 经典语段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


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读后感范文 


近些日子里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像是冗长的巷,里面是斑驳的回忆投射出的倒影。巷子中似乎也有无数的丝线将我缠绕,拉扯着我拽到记忆的洪流里。而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是如此。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他无限的乐趣。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着他吹秋日的微风,然后静默着小憩。口渴时可以摘珊瑚珠般晶莹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满满的甜蜜。即使是萧瑟无味的冬日也如梦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纱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鸟。


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忌惮,没有焦愁,没有痛苦。仿若一个悠然的梦,而鲁迅则是梦中人。这么多年后他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梦,他仍然把那个梦编成书签夹在日记中,在闲暇时可以翻开悠然地浏览,时光似乎就可以一下子倒退二十年,他似乎还可以回到那一年的百草园,回到那一年他美轮美奂的梦。  后来他去了三味书屋。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业。每天都要和厌烦绕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园则早也就丢在那里渐而荒芜起来。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无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后,这本书中,鲁迅先生还是很怀念那个“让人生厌”的地方。那里的寿镜吾先生也成为了鲁迅一生所铭记的人。


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无虑的。而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也曾走过那段懵懂的时光,也会在之后去怀念那时还带着稚气的自己。自己儿时走过的街,穿过的巷,巷弄里留着长胡子卖冰糖葫芦的老头子,院门口缠绕的老树根,还有树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在多少年后还是依旧清晰可见,似乎多少年的光阴都不曾打乱他的章节,多少年的风雨都不会吹散他的印迹。


他还是那样分明地站在那里,当光线都昏暗时他还是那样散着微光,那样毫发毕现地站在那里。那些童年的故事像是一座横亘在过往和现在两个彼岸的桥,成为心中魂牵梦绕的想往。

 

我们也有自己的百草园,也有自己的三味书屋。那些躲藏在记忆里的是永远也不会消退的。我怀念我的百草园,我的三味书屋,更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流淌过的岁月。


《西 游 记》

阅读技法:精读和跳读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一约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爱看《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成年后,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使吴承恩品尝了社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

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成圆满。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经典形象


01孙 悟 空 

由补天仙石孕育而生,手持定海神针所化的法宝金箍棒,擅长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四十九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本身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不过仍保有猴性,显得精明顽皮,爱作弄八戒。

02猪 八 戒 

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却错投猪胎,成了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一方面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贪生怕死;另一方面,却又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着法宝九齿钉耙,勇猛战斗,尤其擅长水战。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03唐 僧 

金蝉子转世,为度众生而前往西天取经。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但有时过于迂腐,善恶不分,我行我素。

04沙 和 尚 

原为仙届卷帘大将,犯错被贬下凡,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精彩情节


01 

大 闹 天 宫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02

三 打 白 骨 精



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03

女 儿 国 遇 难



师徒进入西梁女儿国,悟空打败真仙取来落胎泉水为唐僧和八戒去了胎气。唐僧好不容易摆脱西梁女儿国王的纠缚,踏上大路,又被毒敌山琵琶洞的女妖摄去,后经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04 真 假 美 猴 王

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05

三 借 芭 蕉 扇



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得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精读选段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

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节选自《大战红孩儿》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节选自《三借芭蕉扇》




阅读练习


名著阅读题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3.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4.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5.《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6.《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7.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参考答案


1.大闹天宫。

2.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3.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4.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5.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6.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7.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精读选段,完成练习


阅读《西游记》选段:

(1)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2)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完成以下练习: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

(2)《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意思接近即可)。

(2)可从故事情节、神话色彩、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有趣的形象等方面作答。例:《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所以深受青少年喜爱。


 七年级下册 


《骆 驼 祥 子》

阅读技法:圈点与批注


作者简介
老舍(1899.2.3一1966.8.24)

北京人,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生于立春时节,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意思。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作品    品简评


《骆驼祥子》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后来,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祥子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他由一个体面、健壮、有梦想、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自私、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笔触严谨;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它以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视角,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主要人物


01 祥 子 

本书主人公,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原本是一个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但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02 虎 妞 

管理车厂工人,大胆泼辣。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感情;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进她的灵魂,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03 刘 四 爷 

开办车厂;不同意祥子与虎妞的婚事,与虎妞争吵,变卖车厂,离家而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

04 曹 先 生 

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民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05  高 妈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令祥子很佩服的人。心地善良、为人要强,乐于帮助别人,经历诸多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

06  老 马  

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07  小 福 子 

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上吊自杀了。一个善良却又可悲的人物。



读书方法


圈点与批注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考查,也是一种治学方式。宋代大学者朱熹,每读一遍书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金圣叹对《水浒》的评点,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都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的经典。

运用圈点与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经典作品需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是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四、可以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符号设定之后,每个人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时才不至于凌乱。


《海 底 两 万 里》

阅读技法:快速阅读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一1905)

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代表作有《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被称为“海洋三部曲”。


作品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独角鲸,而是一位叫尼摩的船长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还到达了南极,一路饱览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海底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并将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主要人物


01 尼 摩 船 长 

本书主人公。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反抗压迫的战士;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遇事沉着冷静;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义;从潜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敌人、迫害者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神秘、孤独的人和他追求自由的心理

02 阿 龙 纳 斯 

法国博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从他敢于跟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探险旅行和其在海底的感悟,可以看出他有渊博的知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03 康 塞 尔 

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迷。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跳下去抢救;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主人。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04 尼 德 · 兰 

他是跟随阿龙纳斯去捕“巨鲸”的捕鲸手,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是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



读书方法


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读者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

但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要全神贯注地读,尽快弄清作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人物等,对小说有个概括的了解。

二、以默读为主。要培养默读的习惯,并达到一定的速度。初一阶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可以拿《海底两万里》中的某一章做一个试验,测测自己的阅读速度。

三、眼睛的视域要宽。读的时候尽量不回视,尽量扩大扫描的范围,在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可以从少到多进行扩大视域的训练,如从一眼扫几个字过渡到扫一行字,再从一行字扩大到多行或全段,这样速度就能不断提高。

四、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关键,对涉及他的语段就需要格外关注。而对文中大量的景物描写、知识介绍,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补充阅读。



阅读练习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代表作有《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名著梗概


       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头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追捕。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叉手尼德·兰三人,发现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船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尼摩邀请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诺第留斯号,从太平洋出发,开始了海底探险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阿龙纳斯的家乡。



重点章节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阿龙纳斯一行人来到海底森林,仔细观察海底动物和植物。海底森林里有很多奇妙的动植物,他们还在海底睡了几个钟头。来到克雷斯波岛的海底绝壁,他们遇到了巨形海蜘蛛,打到了一只海獭,躲过了角鲨的侵袭。

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峡

      “鹦鹉螺号”因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这对阿龙纳斯、康塞尔和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两天,终于不用在海上漂泊。然而,在他们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第二十七章  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

      尼摩船长带大家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船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船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一袋小珍珠。 

三十二章  维哥湾

       潜艇正沿着葡萄牙海岸行驶,尼德·兰做好了潜逃的准备,敦促阿龙纳斯逃跑,阿龙纳斯心里矛盾不安。潜艇在维哥湾停了下来,船长给阿龙纳斯讲述1702年西班牙船只被英国海军战败沉没的历史,他命令船员潜水搬取当年沉船上数不尽的金银珍宝。

四十章 缺氧 

      潜艇四周都围着厚厚的冰墙,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轮班开凿冰墙,喷射开水阻止新的结冰。艇内极度缺氧,但秩序井然。经过共同努力,潜艇终于冲出冰墙,冲破冰原,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四十三章  墨西哥湾暖流

       尼摩船长为在人鱼大战中牺牲的船员而哀伤。鹦鹉螺号继续向北,航行在墨西哥湾暖流上。船长将自己的研究总结用几种不同的语言写成,签上名字,装进一只容器中扔进大海,希望能为人类所得。阿龙纳斯向他提出离开潜艇的要求遭到拒绝。暴风雨来临,船长站在艇顶迎接风浪,岿然不动。  


 八年级上册 


《红 星 照 耀 中 国》

阅读技法:纪实作品的阅读


作 者 简 介

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1905一1972)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 ,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之后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重点章节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作者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第四章 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红军内部,了解他们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的道理。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深刻含义


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经典语段




△ 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


△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阅读练习


经典语段


△ 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


△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回望历史,从中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长征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读后感范文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

《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

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

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昆 虫 记》

阅读技法:科普作品的阅读


作 者 简 介
法布尔(1823一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并且专为这些“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昆虫记》,而这些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


作品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者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昆虫万象



1.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2.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


3.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4.蝉——为自己歌唱


5.螳螂——美丽的“杀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蚂蚁——神奇的记忆力


8.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9.黄蜂——充满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虫——工作并幸福着


12.天牛——来自身体深处的召唤


13.狼蛛——与木匠蜂作战


14.绿蝇——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15.蝈蝈——到树上去捕食


16.朗格多克蝎子——极具杀伤力的毒液


17.石蚕——小鞘与潜水艇


18.豌豆象——尽忠职守的税务官



精读选段




△ 萤火虫发出来的光,是一种柔和的白色的光线,在这种白光的衬托下,小萤火虫们就像从月亮里面掉落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


△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 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



阅读练习



经典选段



●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与飞鸟可以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其实,并不是稀罕的虫子才值得关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虫子,如果好好观察,同样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普通并不等于无足轻重,只要我们给予重视,就会从中发现有趣的知识。无知常常使我们看不到它们的价值。其实再不起眼的生物都是构成大自然生活乐章不可缺少的音符。



读后感范文


“昆虫”这个可能过于科学化的名词,虽然人们不经常接触,但它对于任何人来说并不陌生:勤劳的蜜蜂,可怕的蜘蛛甚至还有无处不在的苍蝇,昆虫的数量是人类的几千万倍,然而人们往往会熟视无睹,认为他们很渺小,他们真的那么渺小吗?——题记


法布尔以他精彩的文笔写成了《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世界自然科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是法布尔把毕生的心血从事昆虫研究,把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他“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书写”把昆虫的生活与人文精神和以它独特的眼光对人生的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

法布尔对《昆虫记》的写作,不是机械式的论文式的写作,而是由情感交流的散文化写作。这就使《昆虫记》既有了自然科学上的价值,又有了文学上的价值,两种价值共存共生。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是属空前绝后。可以说没有哪位昆虫学家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文学修养,没有哪位文学家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第一次读《昆虫记》,发现这是一部法布尔以他鲜活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描述昆虫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真实的感受,让人惊叹……法布尔的《昆虫记》,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奇妙的昆虫带给我的好奇心是无法相比的。让我在一个神奇而生动的昆虫世界里徜徉。

接下来在读的过程中,我了解了许许多多的昆虫,他们虽然看起来渺小,但在法布尔的笔下它们却成了一笔思想宝藏,这些宝藏以它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无疑丢失了许许多多的财富,环保的重要性毫无遮蔽的展现,通过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继续读下去,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蝉虫的蜕变,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塔蓝图拉毒蛛,我看到他反复的观察和实验,寻找大量例证,反复推敲,一步一步推断舍腰峰的窠巢的制作材料,萤的捕食过程和捕蝇峰的捕食过程,蜜蜂的超人的记忆力……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科学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内涵。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一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布尔为人间留下一座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言松诙谐,充满了情趣。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巨著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法布尔以文学家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生命宏大的诗篇,被鲁迅先生称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一毕生之力写出的著作《昆虫记》不仅仅渗透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就是求真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树上将少一个智慧之果。现在法布尔的精神已经烛照一个世纪多了,我们能透过《昆虫记》领悟法布尔精神之精髓,从中领悟到真正的求真精神。他以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巨著。

《昆虫记》不仅仅局限于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他对昆虫融入的感情深刻而真实,融入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被当时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真理而投入毕生心血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又让我感受到了法布尔超人的毅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昆虫记》以它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深度,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我想如果再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肯定会读出又一种滋味,读出又一种感想,发现又一种精神。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人们称赞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是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是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大门,地球迎来的生物学,时代的转折点,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法布尔凭借着广博的知识、诙谐的趣味以及精彩的文笔告诉我们昆虫并不渺小,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后记


 八年级下册 


《傅 雷 家 书》

阅读技法:选择性阅读


作者简介
傅雷(1908.4.7一1966.9.3)

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品    品梗概


傅雷还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个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来往的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许多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和艺术修养。



精彩片段


01 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02 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03 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04 乐理学习 

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末日后在国外念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

05  语言学习  

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



读书方法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观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形。

一、兴趣选择。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的作品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但是一定有能特别吸引你的地方,这就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例如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一定修养和比较熟悉的人,会对《傅雷家书》中有关艺术的论述产生兴趣,会认真去读;相反,如果对艺术陌生的人,可能对“谈艺”的部分略而不读。

二、问题选择。无论是博览群书,还是读一部书, 经常会有一个关注的焦点。爱因斯坦读书,一般只关注与他思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而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他边读边抛,书越读越薄,记忆的负担越来越轻,思想却愈加深邃。苏轼常反复读同一部史书,每次只关注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对其他方面视而不见,他在这种选择性阅读中获益匪浅,写了不少史论。想一想,《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是不是对你很有启发呢?在阅读时,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梳理一下。

三、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想一想,《傅雷家书》中的哪些内容适合以上哪种阅读目的?如果你关注的是学习方法,你会读哪些内容?

四、方法选择。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的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想一想,读《傅雷家书》适合采取哪一种阅读方法呢?


阅读练习


一、填空题

1.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          家、          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          (国家)文学的翻译工作。2. 傅雷毕生翻译各类作品          余部,如《          》《          》《          》等。3. 傅雷的两个儿子是                    4.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给儿子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          年至          年。5.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6. 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次为          ,再为          ,终为          7. 《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                    ,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8. 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          。9. 傅雷告诉儿子,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          ,以            为重,以          为重。

10. 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          ,做事要          ,礼仪要          ,遇困境不           


二、简答题

1. 请简单说说《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
2. 简要说说《傅雷家书》的艺术特色。3. 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4. 读了傅雷的信,你对“赤子之心”和“孤独”是如何理解的?

5. 阅读全书后,你觉得傅雷、傅雷夫人、傅聪和傅敏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单谈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技法:摘抄和做笔记


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一1936)

苏联作家,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家庭贫穷。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来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有一次,保尔偶然跳进冬妮娅的花园,由此和冬妮娅产生了爱情。保尔头部在激战中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和冬妮娅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接着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主要人物


01 保尔·柯察金 

这是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的性格: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02 冬 妮 娅 

保尔的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03 朱 赫 来 

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并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04 阿 尔 焦 姆 

他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顽强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05 丽 达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读书方法


读书时,除了在书中直接圈点批注,还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摘抄和笔记可以帮助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原作的典故、警句、精彩片段等,一般要根据学习、借鉴的意图来选择。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生动传神的细节片段描写、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为了分析评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可以摘抄描写他的言谈、举止、心理的片段以及各种人物对他的评价。

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所写的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可以是按层次和要求罗列的提纲,还可以是能够体现作品结构思路的图表。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写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也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发挥和评论。

在阅读实践中,摘抄和笔记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几则摘抄连贯起来便可以成为作品的提要,有时摘抄之后可以随手记下读书心得。



阅读练习


一、填空题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不朽之作,作者是苏联的          ,作品主人公是          ,影响他生活的三名女性朋友是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          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          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3. 在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4. 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          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5. 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6. 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                    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7. 保尔在          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          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          ,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8. 保尔最后的著作是          。 9. 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0. 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


二、简答题

1. 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 小说标题中“钢铁”有什么含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4.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其主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练习答案


《傅雷家书》

一、填空题

1.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法国2. 30;《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3. 傅聪、傅敏4. 1954、19665. 傅聪;书信6. 人、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7. 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恋爱婚姻8. 《人间词话》9. 克制、前途、健康

10. 谦虚、严谨、得体、气馁


二、简答题

1. 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生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2. ①以书信的形式,简单直接;②以父亲的身份,内容都是真情流露;③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3.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4.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孤独的。5. ①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家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禀性刚毅;②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③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④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填空题

1. 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冬妮亚、丽达、达雅2. 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3. 朱赫来4. 谢廖沙5. 《牛虻》6. 伤寒、肺炎7. 黑海疗养所;文学创作;书稿在途中丢失8. 《暴风雨所诞生的》9.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0.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二、简答题

1. 背景是苏联国内战争和经济恢复与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第一部分主要以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分主要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2. ①“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钢铁是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艰苦的战争环境,异常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②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3. 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以国内战争为背景,歌颂在无产阶级事业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

5. 没有。因为失去战斗能力,对保尔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产生这个念头,是情有可原的。但他最后还是放弃这个念头,这又侧面赞扬了保尔,面对挫折,即使十分痛苦,也能勇敢面对。



 九年级上册 


《 艾 青 诗 选 》

阅读技法:如何读诗


作 者 简 介

艾青(1910一1996)

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作品中心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的诗歌常常出现两个意象:土地与太阳

土  地

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把爱国主义表达地淋漓尽致的还有他的名作《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太  阳

太阳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是中国光明前途、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艾青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是《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艺术特色


①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

②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③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④ 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⑤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名篇赏读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阅读练习


名篇欣赏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读后感范文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的蓝色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正是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


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 水 浒 传 》

阅读技法:古典小说的阅读


作 者 简 介
施耐庵(约1296一约1370)

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作品简介


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粱山泊聚义的故事。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各路英雄纷纷上粱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白话文长篇小说。相比较《三国演义》而言,更加口语化,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首先,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能刻画出内容更加复杂的性格,人物性格因环境而形成,同时随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同时又能够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情节的设置上,《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

第三个方面是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第四,在艺术结构方面,与内容相适应,前七十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独具特色。



内涵梗概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梁山好汉”,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的。他不仅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很多出身下层的好汉,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得出来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这些造反的逆反分子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所谓“站在上层”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诸位梁山好汉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这句话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象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而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

《水浒传》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它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不仅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经典形象



鲁智深(花和尚)


典型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


典型情节: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性格特征: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


典型情节:智取生辰纲。


性格特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


典型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性格特征: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


典型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典型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性格特征: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典型情节:杨志卖刀、失陷生辰纲。


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九年级下册 


《儒 林 外 史》阅读技法:讽刺作品的阅读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一1754)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清代小说家。出身于科举世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南。他反对封建科举制度,鄙薄一味追求功名富贵不择手段、放弃自尊的八股学士。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诗词散文,尤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



作品    品梗概


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众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吴敬梓出生于安徽全椒一个名门望族,世代书香。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今非昔比,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36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宦、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移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之中。

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一以贯之的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封建八股取士制度对部分读书人心灵的摧残,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科举考试是隋唐以后一千多年来士人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主要人物


01 腐儒的典型 

周进: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形象。他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狡诈

02 贪官污吏的典型 

汤奉、王惠: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03 八股迷的典型 

马静、鲁编修: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们对八股达到迷信的程度。

04 正面典型 

王冕:出身田家,经史上的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交往

杜少卿: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读书方法


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文学里的讽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传统里的讽刺,则导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惩动”。几千年来,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等。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例如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一回,写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众人一同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活画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之后乡人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画面。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为何今天的读者仍然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答案或许便蕴含在与现实的联系之中。当然像《儒林外史》这样的古典作品,以及其他许多讽刺名著,毕竟年代久远,其中描写的一些具体制度和风物,今日读来或许会感到隔阂,阅读时需要适当参阅资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对象,把握作品主旨。


阅读练习


一、填空题

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秦淮寓客。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      回。

3. 整书开头以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对于历史上其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 《儒林外史》塑造了            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 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       。

6. 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      ,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 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      。

8. 在《儒林外史》中,和范进一样迂腐,被科举制播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      。

9. 在《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10.《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二、简答题

1. 对于《儒林外史》的主题,目前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2. 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3. 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 简 · 爱 》阅读技法:外国小说的阅读
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1816一1855)

英国小说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她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 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 爱》,轰动文坛。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作品


《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

小说成功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简・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身无分文,又是弱女子。然而她热忱刚烈,童年时曾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曾因为捍卫人格独立而勇敢地放弃已有的“饭碗”。她是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这集中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在桑菲尔德庄园,她爱上了男主人罗切斯特,虽然地位悬殊,她却敢于追求爱情,因为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结合。但当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时,她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建议,放弃一切,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因为她要的是一份有尊严的爱。这样一位女性,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刻画,始终洋溢着真挚深厚、丰富细腻的情感,这显然与作品带有自传色彩的叙事风格密不可分。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的悬念设计等,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人物


01 简 · 爱 

一个性格坚强刚烈,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

02 罗 切 斯 特 

桑菲尔德庄园主人,一个多情善良敢爱敢恨,又有强烈的自尊心的人。他虽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03 里 德 太 太 

简·爱的舅母,性格固执刻薄冷酷

04 圣 · 约 翰 

简·爱的表哥,他乐于帮助贫穷的人,有崇高的理想,把他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他缺乏人们之间的那种深情,坚强而又固执敏锐而又严肃过分理智控制欲极强



读书方法


外国小说作品繁多,流派纷呈,表现了不同国家、地域的社会生活、风俗民情、审美情趣、文化倾向等,非常值得阅读。阅读外国小说,当然要关注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表现。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内涵。比如,在《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英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当时英国女性还是男权社会的附庸。作者以火一样的热情、诗一样的语言抒发她的爱恨情仇,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小说对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突破了欧洲传统小说中上层社会女性在男人羽翼下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颠覆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女性婚姻以追求财富地位为目的的价值观念,成为19世纪初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权运动的先声。

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都植根于它深厚的文化土壤。《简·爱》在叙事描写或人物对话中,经常涉及欧洲的历史、地理、文学等内容,常常引用古希腊神话、莎土比亚剧作等古代名著,偶尔使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这些都彰显了作者的人文素养,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关注小说的叙事角度。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或审美的设定,采取不同的人称来讲故事,其表达效果也是不同的。小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前者视野广阔,内容丰富;后者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简・爱》就是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作者以手写心,句句发自肺腑,字字血泪凝成,字里行间燃烧着她热情的火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外国小说,特别是欧美小说,原文语句一般比较长,表意比较繁复,翻译成汉语也不免留有原作的痕迹,阅读时要仔细推敲,明晰语句的含意。大部分世界文学名著,都有多个译本,可以查阅一些图书评论或专家推介资料,选择好一些的版本来读。


阅读练习


一、填空题

1. 《简·爱》作者是       国著名女作家       。

2. 《简·爱》的作者和她的两个姐妹              并称为“       。 

3. 《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                     三个地方。

4. 简·爱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       ,工作是做       

5. 《简·爱》一书中              曾要与简·爱结婚。


二、简答题

1. 里德太太在临死前对简·爱坦白了什么?

2. 简·爱在反抗舅母是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时代精神?

3. 你认为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



练习答案


《儒林外史》

一、填空题

1. 吴敬梓;文木老人

2. 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56

3. 王冕

4. 周进、范进

5. 严监生(严致和)

6. 王玉辉

7. 沈琼枝

8. 周进

9. 严贡生;云片糕事件

10.杜少卿

二、简答题

1. 一是“功名富贵说”;二是“公心讽世说”;三是“文人命运说”。

2. 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3. 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究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不喜欢: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简·爱》

一、填空题

1. 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2. 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勃朗特三姐妹

3. 罗沃德孤儿院、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4. 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5. 罗切斯特、圣·约翰

二、简答题

1. 她向简·爱坦白了三年前简·爱的叔叔曾经来信表示想把遗产赠给简·爱,而自己却因为讨厌简·爱,在回信中谎称简·爱已经死去这一事实。

2. 简·爱身上所表现出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维护人的尊严的信念和举动,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和自由意识的解放。

3. 简·爱是一个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重视自我、意志坚强、智慧过人的女性,敢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和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END-

6

年级下册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