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视频教学:
练习: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 :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居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活动1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
承转: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两方面
2.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2案例解析
材料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2美国曾出现过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通过美国的人口迁移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第一次:战争
第二次:经济因素
第三次: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第四次:环境
(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古代:战争
近几十年:政策、经济等因素
本部分可以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
教师总结:通过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
概括起来主要有
1.经济因素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
2.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 |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1.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 | 特点 | 原因 | 流向 | 意义 | |
国际人口迁移 | 19世纪以前 |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 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 |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
二战以后 |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世界各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 |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往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
2.我国的人口迁移
原因 | 特点 | 流向 | ||
古代 |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 ①人口移动规模小 | ||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 | ②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 黄河流域迁往长江、珠江流域 |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 东部沿海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 人口流量增大,出现民工潮 | 从农村迁往城市 从内地迁往沿海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这节课要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不仅包括人口自然增减,还包括人口迁出或迁入数量的变化。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们知道人口的迁移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