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与大学发展:教师·学术·组织”《江苏高教》2017年高层论坛在徐州召开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发挥学科、专业等学术组织的凝聚作用,是推动师资队伍的均衡有效发展、促进我国大学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更好地引领和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增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组织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交流,《江苏高教》编辑部协同江苏省高教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于2017年5月12-14日在徐州举办“大学人与大学发展:教师·学术·组织”《江苏高教》2017年高层论坛。全国8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0余位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彭城高校学生代表等近200多名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双一流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组织创新与教授治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为加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吴康宁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科院院长眭依凡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教授、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建华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周川教授、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董云川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建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高耀明教授等作大会报告,江苏师范大学蔡国春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丁三青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段鑫星教授等分别主持了各场报告会。
此次高层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放鸣教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曹连观编审、江苏省高教学会秘书长严燕编审到会致辞。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放鸣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大学是一个事业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而国家、社会、大学,教师、学术、组织等相互依存。办好大学、管好大学,治理好大学,关键在人,关键在治理结构的优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因素,建设符合“四有”和“四个统一”要求的教师队伍,涉及高校治理、制度建设、体制机制的完善、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给予重点研究和关注。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曹连观编审在致辞中代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高教》编辑部向所有与会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希望《江苏高教》高层论坛日益成为能代表《江苏高教》学术文化符号的品牌活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为江苏乃至全国“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高教学会秘书长严燕编审在致辞中指出,大学是教师的大学,是学者的大学,大学是学术机构,学者是大学基础。然而,大学问题重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封闭僵化,伤害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生态,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她期待高层论坛上的各位专家能给予有力回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吴康宁教授作报告
吴康宁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从简单的学理逻辑分析,人才培养是大学办学之本,助益人才培养是大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存在之本,而最终评价大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必须是人才培养贡献度,“非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不宜也不该成为大学主流。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科院院长眭依凡教授作报告
眭依凡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大学教师是大学得以存在的基础,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对社会的知识贡献度。在大学治理中,大学教师作为一个同时具有学术权力和学术责任的独特群体,大学在满足其应有的自主权以外,必须重视教师自律,而非简单地加以行政管控。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教授作报告
马陆亭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大学需要用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应彻底杜绝学术“关系化”,以人本管理原则建设教师团队,为青年教师搭建实现学术梦想的平台、为教授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探索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让高校教师能潜心学术、醉心育人,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成为大学生人生楷模。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作报告
别敦荣教授的报告就高等教育现代化与教师教学理念创新作了深入分析。他认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理念现代化,发挥先进理念的先导作用,尤其要重视教师教学理念创新。创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主体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为,其他办学理念的创新和改善、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在创新教学理念中同样必不可少。他还提出以学生主动学习活动为主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理念创新的必然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作报告
卢晓中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紧密关联,然而,现行荣誉制度造成荣誉过度与荣誉缺失两种情形,导致教师荣誉感麻木与倍感制度不公两种心理极端。构建合理的大学教师荣誉制度,必须重视制度构建的向度,确保荣誉全覆盖和荣誉多样化,同时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促机制,重新厘清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教授作报告
葛世荣教授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矿大107年的办学历程。他指出,矿大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师是大学的主人,汇聚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校长、院长最核心的工作任务。矿大为教师着力打造了教师成长计划、乐业计划、治学计划与决策制度,让教师得以更快成长,更具成就感与学术自主权,广泛参与到学校管理。
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作报告
张新科教授的报告以徐州工程学院办学经验为背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四大观”发展理念作了详细阐释,并指出在“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文化观”与“大生活观“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及人才契合度显著增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建华教授作报告
胡建华教授的报告阐明,师资队伍结构的形成始于任用,师资队伍的结构化需要制度作为保障,其中教师任用制度最为基础。他在总结美国、日本任用制度经验基础上,从结构化角度对我国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思考,即明确目的、清晰目标、确定岗位、制定规则。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周川教授作报告
周川教授以胡适教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个案,详细分析了胡适教授生涯及其导师角色、教学特色。胡适教授生涯实践经验表明,教学质量只能靠教师的教育良知来保障,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只能在学生那里得到证明和体现,“学术研究+教学反思”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董云川教授作报告
董云川教授以“学术江湖:学人生态的另一种解析”为题,尖锐而又不失幽默地剖析了高等教育现实的江湖症候,认为垄断的学术公器、唯名的人才机制、强大的项目之网和叠加的褒奖体系是当下学人生态的制度藩篱,指出只有重拾学术信仰、重构学术共同体、重建学术信仰支持系统才能完成江湖学人的现实突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建华教授作报告
王建华教授的报告指出,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实践中围绕人才引进与科研奖励的“资本”主义倾向为代表的大学学术管理的“资本”主义倾向日益严重,而其实质是政府对于高校实施行政化管理的“恶果”。因此,必须要真正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健全学术市场,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才能规范我国大学教师流动出路。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高耀明教授作报告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吴薇副教授作报告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雅霜助理研究员作报告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张睦楚讲师作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利川博士作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高耀明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吴薇副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雅霜助理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张睦楚讲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利川博士生等,就绩效评价制度、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通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以及大学院长权力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江苏高教》高层论坛迄今已举办三届,其主旨在于及时反映高等教育研究新思路、新动向,活跃学术争鸣的气氛,繁荣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增进编辑部与专家学者、作者、读者的沟通合作。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江苏高教》高层论坛已经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高等教育研究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关切热点,注重创领,平等交流,提携新人,形成了一种唯实创新的学术风格,是学术界值得提倡的办会方向。
感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
感谢诸位代表对《江苏高教》高层论坛的厚爱
诚挚地期待与您再度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