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化大学评价改革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江苏高教》2020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

江苏高教 2022-09-13


2020年11月6日至8日,《江苏高教》2020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大学评价与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立足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现状,围绕不同视角进行学理分析,探讨大学评价科学转型的基本方向。本次研讨会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高教》编辑部和江苏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江苏科技大学周南平校长出席大会并致辞。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江苏高教》主编曹连观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董云川、冒荣、张应强、王洪才、胡建华、龚放、陆根书、王建华、卢晓中、周川共10位高等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王运来教授、常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徐高明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蔡国春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先后主持论坛并点评。近100位来自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研究生齐聚一堂,共话大学评价与高等教育发展。







回应时代诉求,回归评价本质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董云川教授认为评价诉求决定评价取向,各展风采、各得其所的教育生态,从一元到多元的评价目标导向,无功利纠缠、有自主身份的度量主体,以及激发教育组织的生命力、换回师生成长的皈依感、笃定学者潜心探究的真情怀的评价目的构成了教育普及后的评价诉求。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冒荣教授在对大学评价的双面刃效应深入分析后指出,大学评价由于利益机制、舆论机制、连锁机制或场域机制走向了符号暴力,根源在于陷匿其后的对大学资源的支配权力。要减少大学评价中的符号暴力,重要的前提在于大学资源配置的公正性。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建华教授从火爆的大学评价、排名化倾向、国际化特点出发,呼吁大学评价应回归理性,降低热度,去除大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卢晓中教授强调,过分追求大学评价的功利意义而忽视其成长价值导致出现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强调与大学评价自主权的式微并存的“悖论”现象,应通过寻求大学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一致性、推动大学评价改革、建立健全大学评价制度体系、形成大学质量文化回归大学评价的本质。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周川教授在梳理学术评价的滥用及其危害后提出,学术评价根本出路在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实质性改革,使行政权力退出教师学术评价,使行政权力不再成为教师学术评价的主导,让学术评价回归学术。



探索改革方向,促进科学转型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张应强教授基于大学相对于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大学相对于西方国家大学的组织特殊性和使命特殊性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正确评价方向和评价导向,从基于问责的结果评价走向基于信任的过程评价。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从时代特征出发,论证了立德树人成为办学评价根本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认为对大学评价首先要审查制度的德性,对教师评价首先要考察师德师风,对学生评价要注重政治立场与学风。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龚放教授结合案例分析了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区别,进而强调根据两类知识生产模式、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新的评价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建华教授指出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计划化”和量化评估的特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超越教育计划和量化评估的羁绊,将创新创业作为衡量大学发展水平的核心要件,从为排名而竞争转向为“创新创业”而努力。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陆根书教授在分析审核评估内涵、特点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属高校审核评估的经验与做法,提出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等政策建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心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各位专家学者在会上聚焦主题、畅所欲言,既有对大学评价的哲学审思、学理阐释,也有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为推动大学评价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良性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回放通告

11月8日(周日)下午起,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会议



投稿

www.jiangsugaojiao.com


编辑部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133号A楼

03

购刊

公众号主菜单“关于我们-微书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