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景熙​《白石樵唱集补钞》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林景熙的诗歌创作大不同于其同乡前辈—“四灵派”诗人。面对鼎革之际,山河破碎、民生艰危的局面,诗人并没有啸傲山林、寄情田园,而是时刻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宋朝末年,民族斗争剧烈,阶级矛盾深化,人民灾难重重。林景熙作为一个深感亡国之痛的爱国志士和文学家,其作品处处充满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深深眷恋,对民族兴衰存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疾苦寄于无限的同情。他的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他的诗歌大多以自然达意的联想,托物比兴的手法,精粹简练的语言,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揭示自己心灵深处亡国隐痛的情思和起到了对侵略者狰狞面目进行淋漓尽致的暴露,对在民族危难关头卖国求荣、投敌变节的民族败类进行无情鞭挞和对在抗击外来侵略势力、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而捐躯的死难者无限敬仰的效果和愿望。如他的五言律诗《枯树》篇:“凋悴缘何事,青青忆旧丛。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暑路行人惜,寒巢宿鸟空。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40个字落落简篇,用托物比兴的手法,精粹简练的语言,意深笔婉地揭露了在元朝统治阶级的屠刀与铁蹄之下,故国山河处处一片焦土,人民流离颠沛、无家可归,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聊生的悲惨局面。又如《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触景生情,借景写怀,沉郁苍凉,其哀国怀旧之情,感人至深。
同时林景熙在作品中还流露了强烈的复国愿望。《枯树》中,“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暗示为复国而努力的志士尚在,只是力量还不足;“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巧妙地将“树心”比“人心”,只要人心不变,到适当的时候一定会达到复国目的。这是一首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等待时机,赶走侵略者,实现复国目的、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
林景熙作诗没有像某些诗人一样专事一体,而是不拘一格,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白石樵唱》中各体均有佳作问世。体裁的多样化,不仅显示了他开阔的创作视阈,而且有利于他在广袤的文学天地里成就新的建树。
林景熙于德祐二年(1276 年)辞官引归,后“往来吴、越间,殆二十余年”,并以“湖海客”自称。他放弃仕途的林景熙踯躅于故国山水之间,朝夕与猿鹤为伍(《寄四明陈懋阳》: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与鸥鹭为伴(《题水云深处》:所以盟白鸥,万荷最深处),像已所仰慕的谢灵运那样,过起了“坐啸山水城”(《登谢客岩》)、“乃乐烟水宽”(《简卫山斋》)的生活。林景熙墓(10张) 林景熙在宋亡之后,虽然不曾剃度为僧或者乘鹤仙游,但是却积极地与僧侣、道士为友,展开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并经常形诸吟咏,与当地的其他遗民诗人组成了一个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遗民群体,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体活动。林景熙成了联系平阳、会稽两个遗民集团的枢纽人物,正是他的穿针引线,使得两个遗民集团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感召、互相激发,在思想上沟通联合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反元阵营,他们进行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交往活动,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交感。


  晓意


  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宿云渐离石,我起开秋房。南山忽人几,相对各老苍。我老几何年,山曾见鸿荒。流泉送日月,危石支兴亡。问山山无言,啼猿起前冈。


  秋夜


  片月相随过竹居,风生荷叶酒醒初。窗扉半掩秋虫急,犹有残灯守故书。


  飞来峰


  何年移竺国,秀色发棱层。清极不知夏,虚中欲悟僧。树幽岚气重,泉落乳花凝。犹忆茶烹处,闲来话葛藤。


  宋武帝居今为寿丘寺


  青衣梦破满林烟,一掷乾坤亦偶然。僧屋翠微看月上,江山犹似永初年。


  立春郊行次唐玉潜


  道人清事饭溪蔬,无酒闲愁已破除。五夜雪声梅角底,一春烟景竹筇初。园林芳信醒愁蝶,田野丰年入梦鱼。冰下流泉清老耳,束风先已到郊居。


  送春


  蜀魄声声诉绿阴,谁家门巷落花深。游丝不系春晖住,愁绝天涯寸草心。


  南山有孤树


  南山有孤树,寒乌夜绕之。惊秋啼眇眇,风挠无宁枝。托身未得所,振羽将逝兹。高飞犯霜露,卑飞触茅茨。乾坤岂不容,顾影空自疑。徘徊向残月,欲堕已复支。


  故衣


  箧中出故衣,络纬声四壁。昔年慈母线,一一手所历。眷眷游子心,恻恻虚堂夕。逝水不返流,孤云杳无迹。空令揽衣人,一线泪一滴。衣弊柰有时,母恩无穷期。终怜寸草心,何以报春晖。朝寒纵砭骨,念此不忍披。且复返所藏,永寄霜露思。


  九日会连云楼分韵得落字


  冉冉海雾深,荒荒山日薄。登高集华裾,纵目天宇廓。落叶悲徂年,寒英照深酌。心醉乃文字,意行非涧壑。缅怀斜川游,此道久寂寞。胡为吹帽人,白首恋宾幕。穷途谬行藏,异代悬美恶。我爱漉酒巾,西风不能落。


  访二陆故居


  风流怀二陆,才名动三吴。斯人不可作,千载空烟芜。当时骋俊笔,万象争先驱。有如明月璧,美价倾鸿都。世运有翻覆,韫匮真良图。惜哉去就乖,毁此千金躯。人生皆有死,百年同须臾。独遣文字芳,乃与天壤俱。凄凄昆山寒,冉冉谷水枯。白鹤久已寂,黄犬谁复呼?荒祠挂残阳,扁舟人菰蒲。采尊荐秋水,庶以明区区。

  纳凉过林氏居


  出郭已虚旷,入门转萧森。筠栖无六月,聊以解我襟。红日不到地,白云时满林。坐久石根冷,酒醒荷气深。飘飘黄冠客,临流鼓瑶琴。一鼓洗我耳,再鼓空我心。山高水复迥,仿佛蓬莱音。兴尽拂衣去,城笳吹夕阴。


  妾薄命


  盈盈梁家姝,奕奕晋朝使。斛珠不论赀,得备巾栉侍。一笑金谷春,列屋俱敛避。岂知锦步温,巳复为愁地。念主惠妾深,缘妾为主累。楼头风雨深,残花抱春坠。


  别所亲


  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亭柳非故色,昨夜吹霜风。临分复携手,野色犹蒙蒙。愁深转无语,写入潺湲中。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


  过风门岭


  客来自风门,飕飗撼两袖。溪回众峰新,畈绝一岭又。行行春日微,怪禽啼白昼。流年感花稀,古道表松秀。聊此寄小酌,馀酣掬山溜。


  古松


  独占宽闲地,不知摇落天。山林犹古色,风雪自穷年。龟伏灵根寿,禽巢绝顶仙。栋梁非所屑,几见海成田。


  昆岩


  神斧何年凿,南山片石盘。玉藏仙笥古,翠落县门寒。老木天边瘦,归云雨外残。市尘吹不到,朝夕静相看。


  桐角


  田家无律吕,声寄始华桐。碧卷春风老,清吹野水空。客心寒食后,牛背夕阳中。不惹梅花恨,年年送落红。


  飞云渡


  人烟荒县少,澹澹隔秋阴。帆影分南北,潮声变古今。断峰僧塔远,初日海门深。小立芦风起,乘槎动客心。


  寄怀


  图上追三笑,诗中寄七哀。孤栖非绝物,多难亦成才。岁俭米生竹,春寒衣上苔。不知辽海客,化鹤几时回,


  神山寺访僧


  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小亭闲坐久,落日啸孤猿。


  夜意


  澹然无一事,至乐在书床。老石栖云定,疏松过雨香。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天台隐者


  俗驾不曾到,瘦筇时复携。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


  赠吴秀才林东归


  几夜高堂梦,不知山水长。西风归雁荡,落日过乌伤。断影云空白,孤心草欲黄。终怜负甘旨,泪洒蓼莪章。


  越中送徐君寅归闽


  此地同为客,当秋独送君。斜阳留薄醉,远道惜轻分。老泪遣陵木,乡山出海云。天南有回雁,音信倘相闻。


  故宫


  惊风吹雨遇,历历大槐踪。王气销南渡,僧坊聚北宗。烟深凝碧树,草没景阳钟。愁见花砖月,荒秋咽乱蛩。


  辟雍


  冠带百年梦,昔游今重嗟。壁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


  舟次吴门


  怀古心犹壮,临流影自孤。湖烟迷携李,城木出姑苏。草暗春惊鹿,菰香秋试鲈。青楼旧时月,无复听吴歈。


  钓台


  曾来天上宿,梦不离寒矶。宇宙双台迥,烟波一客归。姓增江郡重,墓隔越山微。千古登临意,凄凉带夕晖。


  过北雁荡山下


  驿路人芙蓉,秋高见早鸿。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


  禹庙


  万国曾朝会,群山尚郁盘。严祠镇玄璧,故代守黄冠。窆人云根古、梁归雨气寒。年年送春事,来拂藓碑看。


  荷钱


  盈盈新叠碧,难借柳条穿。铸景菰蒲外,买邻鸥鹭边。炎官初掌柄,水国不书年。渐长薰风价,折筒供酒船。


  渔笛


  楚竹声何远,苍茫想钓舟。横当半篷月,吹破一江秋。落叶纷前浦,惊鸿过别洲。曲终枕蓑卧,无梦到凉州。


  雪后


  开帘残酒醒,雪意尚垂垂。夜色沈奎久,春容变柳迟。寒塘鸥自聚,荒岁鹤同饥。便欲诛茅隐,何山有紫芝?


  山中早行


  短策穿幽径,山樵半掩扉。月斜林影薄,石尽水声微。一犬隔篱吠,孤僧何处归。相逢松下立,风露满秋衣。


  疏懒为四明何君赋


  野意云同散,闲门草自新。不知世网密,为谢客车频。风月兼忘我,山林亦恕人。咸阳叹黄犬,荣辱古为邻。


  溪亭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送葛居士住栖碧庵


  越山巉巉越台孤,井中双鲤曾走吴。满坡丛竹遣旧箭,回首霸业空烟芜。诗人访古凌绝壁,危栖竞欲老深碧。声摇孤枕海涛壮,影伴瘦筇山月白。了然道者亦离尘,一宠松下分秋云。只今虎豹满平陆,链骨谁与笺青旻。琴心剑气两寂寞,醉墨淋漓风雨落。九十九峰归梦寒,玉笙冷冷跨飞鹤。


  荷珠


  霞衣葱佩来珊珊,水晶之宫绿玉盘。谁与冯夷作戏剧,贝阙驱入神瓢翻。又疑罢织鲛人泣,碧洼融作水银汁。圆或为壁方为珪,寒光混漾不可拾。古来欹器戒覆倾,真宰之柄常恶盈。季伦买笑轻百斛,金谷转首迷榛荆。纷纷鱼目争贵惜,道眼独悬诸幻息。须臾海霁山日高,绿云万柄净如拭。


  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


  井乡聚散笑匆匆,岁月无情忽两翁。灯火城南听夜雨,桑麻杜曲忆春风。百花新意皆归燕,万里离愁独寄鸿。重约扁舟寻禹穴,夕阳疏树乱云东。


  读秦纪


  琅邪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弦。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项羽里


  英雄盖世竟何为,故里凄凉越水涯。百二势倾争逐鹿,八千兵散独乘骓。计疏白璧孤臣去,泪落乌江后骑追。遣庙荒林人酹酒,至今春草舞虞姬。


  渔舍观梅


  冷云漠漠护篱阴,潇洒苔枝出竹林。影落寒矶和雪钓,香浮老瓦带春斟。几凭水驿传芳信,只许沙鸥识素心。回首西湖千树远,扁舟寂寞梦中寻。


  虎丘寺


  突兀僧房倚翠微,金精幻虎霸图非。琼田万顷山如涌,铁壁千寻泉自飞。堂在经声通老石,楼开塔影落秋衣。千年幽独嗟谁氏,断刻苔深带夕晖。


  鹤林寺


  流水苍松石迳斜,瓮城城外梵王家。仙林不返云巢鹤,僧钵曾移海国花。剥落苔碑秋卧草,荒凉竹院午敲茶。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


  焦山寺


  山裹中流小梵林,宝莲鳌背翠沈沈。半空但觉烟岚合,三面不知风浪深。仙井浴丹开晓日,海门浮玉澹秋阴。洞深瑶草无人采,瘗鹤残碑浸碧浔。


  寄葛秋岩


  吴地繁华半劫灰,故山秋远梦频回。琵琶亭老春风棹,桑落洲寒夜雨杯。岁月悠悠人几换,关河渺渺雁空来。酒酣欲寄登临眼,黄叶斜阳满废台。


  纪梦


  江风吹梦到书楼,楼外新鸿数点秋。葛老巾山空落照,晋时带水何东流。鱼虾市散荒烟合,乌雀门深细草幽。何处一声长笛起,觉来孤客在沧洲。


  寄陈用宾


  水竹修修称客居,有时挟策自观鱼。为儒老人他州籍,怀土幽探禹穴书。日暮碧云归已晚,岁寒青桂嗅如初。文章自古多憎命,狗监无劳诵子虚。


  梦中作


  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几吠鸦。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秋夜


  片月相随过竹居,风生荷叶酒醒初。窗扉半掩秋虫急,犹有残灯守故书。


  吴中会故人


  一声新雁荻花秋,片月吴松共客舟。却忆去年今夜月,思君独上越山楼。


  别方槐庭山人


  夜阑深语剔寒缸,别意萧萧竹半窗。明日孤帆鸿影外,东风残雪过曹江。


  葛仙翁石床


  钧天梦破珊瑚枕,岩壑春供翡翠屏。一卷《黄庭》云半席,夜深读与岭猿听。


  馆娃宫


  苎罗山女入宫新,四壁黄金一笑春。步辇醉归香迳月,隔江还有卧薪人。




推荐阅读:

王逸《九思》

考证白香词谱

赖良《大雅集》

沈禧词55首

善住词13首

卓文君集

红楼梦诗词曲赋集

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舒位《黔苗竹枝词》

戴复古《石屏词》

陈衍-石遗室诗话⑴

陈衍-石遗室诗话⑵

陈衍-石遗室诗话⑶

陈衍-石遗室诗话⑷

陈衍-石遗室诗话⑸

陈衍-石遗室诗话⑹

陈衍-石遗室诗话⑺

陈衍-石遗室诗话⑻

葛立方-韵语阳秋⑴

葛立方-韵语阳秋⑵

葛立方-韵语阳秋⑶

刘履-风雅翼⑴

刘履-风雅翼⑵

刘履-风雅翼⑶

冯班《钝吟杂录》

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钱子正-三华集⑴

钱子正-三华集⑵

苏轼词

苏轼集㈠

苏轼集㈡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

仓央嘉措情诗66首

苏轼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90首

李清照词品读

贾岛诗全集

秦观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集

周紫芝《竹坡诗话》

髙仲武《中兴间气集》

杨维祯《西湖竹枝集》

窦氏联珠集

李之鼎《宋人集》

陈亮《龙川词》

徐珂《近词丛话》

冯延巳《阳春集》

吕本中《紫微诗话》

搜玉小集

葛立方《归愚词》

李渔《窥词管见》

陆辅之《词旨》

苏轼《东坡词》

尤袤:全唐诗话⑴

尤袤:全唐诗话⑵


一鸟自北燕 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门上 独舞岷山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