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讲“无记业”(无记)
一、至于远离无记作意,那就难了,大家大多“终日昏昏醉梦间”,佛学尽管听了,佛经也看了,不但记不得,道理也没有参通,脑子一点也不清醒,都在无记状态。无记将来的果报是变成白痴,或入畜生道。无记就是没有正思惟,尽管也读经看经,也有思想,但不是在正思惟,所以得无记业果的人很多。
社会上为什么笨人多?傍生也比人多,夜里的昆虫世界,比人类更多了几千万倍以上,这都是众生。生物众生都没有智慧,都是无记业果来的,原因是多生累世不走正思惟的路。既然是学佛法,平常就要检查自己,很多人佛学、佛经尽管在学、在看,真问到你佛学,一点影子都没有,全不懂,都在造无记业。
我不是骂谁,只是提醒你们注意,无记业果是越来越笨,智慧开发不了,不能悟道的。不能悟道就是无记业果重,况且这一生的现行,仍在造无记业,读书不用功,读经不研究,只想多一点休息时间,都在偷懒。这是因为被受蕴所困,造受蕴之染污业,身体歪坐懒洋洋的,四大受蕴,威仪不正,懒散的舒服就是无记业。像我吧,眼睛发红了,应该休息,为什么这个课我绝不松懈呢?这就是话头。所以功德不可思议,凡夫的业果也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千万要注意。
无记也是你自己作意来的,是你的意识境界有意去造成的。因为你怕精神不够而偷懒,如果有人叫你五分钟之内跑到十二楼,不然就杀了你,你这时跑得比什么都快,太有精神了。所以说,无记业也是你的作意,作意就是一种业;当然作意既有善业,也有恶业。所以讲唯识哪有那么简单啊!《瑜伽师地论》研究清楚了,再研究其他唯识经论,把染污、无记所有的作意都要抛开,这才叫做万缘放下。
你以为打坐什么都不想是万缘放下吗?那正好落在无记,你不修还好,这样的修起来,来生可能变猪。所以宗喀巴大师一直强调,无记、无想,自以为这个无想是入定,来生入畜生道,要变猪的。他强调这个,我也强调这个。你查《菩提道次第广论》就知道了。
(恭录自南怀瑾先生《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下)》老古初版P.35~P.36)
二、像你们打坐,有些人瞪起眼睛,好像黄金掉在地上,深怕它跑了的那个样子。那个不是系心一缘,那还是在身体上做工夫,硬把神经搞得很疲劳,觉得身体像是定住,这是不对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脑神经疲劳,就想休息,想静定下来;那并不是定呀!那是无记住,业果很可怕的。
所以我今天一定要慎重的告诉大家,因为所有的经典,所有的唯识学家,都没有讲清楚;也因为今天忽然有人问起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才想到,应该跟大家讲一讲唯识学的说法。
唯识学把人的业性分三种,善、恶、无记,大家在讲唯识学时,把善恶讲得很清楚,却都不大管无记。实际上自性形而上本体无善无恶,非善非恶。一般所讲的所谓的善恶,是对后天自性的作用而言;但是后天有一个作用比什么都厉害的,就是善恶之间的无记。一切众生皆同时具有善、恶、无记的三性。所谓修定修慧就是要去掉无记,无记的原理就是无明,《楞严经》说“圆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无记就是阴暗面,冥顽不灵,浑然不觉的状况,也就是无明。
关于无记,大家要反省看看,读书如果记不住就是无记,有人天生定力脑力不够,原因就是前生无记业的果报,无记与失念,几乎是不可分的。一个人学什么都不成,看什么书都看不进去,更记不住,统统是无记。所以人一生的行为,行善也好,做恶也好,都在无记中;修定而定不住也是无记,一切皆在无记中,在“终日昏昏醉梦间”活了一辈子。所以人愈老愈无记,什么都忘记了,来生再投胎,又是一个昏头昏脑不能自主的人,都是受业力果报推移之故。
为什么阿罗汉入定可以知道五百生的事?大菩萨入定更知道五百生(有说八万劫)以前的事。为什么有宿命通?因为他自性里没有无记了。所以自性如太阳,太阳光本来遍照各处,对不对?但是有山或高楼挡住,就看不清楚了,因为有阴影,这个阴影就是无记。所以定力不够,智慧不够,大家统统在无记业力的范围中。
我这样开大口是前人所没有讲过的,对无记的严重性也没有人这么强调的。我们也在读书,也在用功,但大多数都在无记中用功,怎么搞得好呢?当九住心到了“等住”时,就有了“澄净方便”,无记才慢慢转变消除了。所以得定的人,必定发慧,因为智慧的光明打开了,无记除去了,无明去掉了就是明,“光明寂照遍河沙”。所以有一法不知,一理不知,一事不知的,就是在无记无明中了。希望你们好好努力,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喜欢,教理也懒得看,只想打坐,认为就是修行了。你打的什么坐啊?你修的是无记,所以要特别注意,修行要与教理配合才行。
(恭录自南怀瑾先生《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下)》老古初版P.53~P.55)
三、刚刚跟你们提到无记的严重,你光晓得善恶,而你们做了恶事都无记,你们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要你办事要你做事,都是观察你们,你们十个里头有五双都是落于无记,前面做了,后面就忘了,东西摆在这里都忘了,乃至不知道了。我的东西放在这里,你碰到一点点,我一看就晓得了。为什么你做不到让我看不出来呢?因为你无记,随手做了,随手就无记。做事如此,背书也如此,我读书如果像你们这样读早就完了。现在我所用的,大多是小时候读来的,背来的。许多历史上的事,我十二岁就记下来了。现在读书也是一样呀!看到重要的,心念一静,告诉自己要记下来,就记住了。
我父亲教我的,他说“读书要记到藏里头去”。当时我也不懂,我父亲大概也不懂,想必是以前他的长辈这样教他,他也就这样子教我。后来长大研究了以后才知道,这句话是佛法的话,要记到第八阿赖耶识,藏识里头。所以心一静下来,就不要去背了,这个一静下来这个境界,一定,定住了以后,就不会忘记了,所以要记到第八阿赖耶识去。像你们这样死背,背到断了气都没有用,因为你是散乱心去记,所以要把无记的道理搞清楚。
(恭录自南怀瑾先生《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下)》老古初版P.61~P.62)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