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五)
78 问: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进一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后来,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怎么理解?
答: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正做功夫真切的时候,无所见,一切不著。反过身来,噢,山不过是山,水不过是水,法尔如是,没什么玄妙。于是随缘自在任运无碍了。如果一定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就是断灭了。山水都是本性的显现,一切色相都是我们佛性变现的,都是妙用,那么自然就不著相了。
79 问:动念是妙用吗?
答:是,动念都是妙用。具体说,动念不住相就是妙用;动念住相是妄想。“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就是妙用。正用心时也无心可用,要“常用恰恰无”,动念不住相,那是海印放光。
80 问: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眼睛能透过墙壁,见到屋外有人小解,这能说是开悟了吗?
答:这不是开悟,是色蕴境界。不能执著,一执著就要入魔了。虚云老和尚在自传中写道:顿断疑根,庆快平生。这八个字才是写的茶杯落地,疑根顿断。
81 问:明心见性的时候,会展现图象吗?
答:它没有图象,也没东西,但不是断灭相,它了了分明。这个灵知了了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明白这个以后,要注意,不是到家了,而是正好用功夫,时时保护它。可以用佛号,也可以用咒来保护它。禅宗大慧杲祖师就是用我们心中心法大随求陀罗尼保护自己。禅师都会念咒的。憨山大师说得很明白,历代禅师都秘密持咒,任何一宗都离不开密法。
82 问:一切言谈举止,包括我现在提笔写信,都是本性的妙用。其本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但非同土木草石,而是一种灵知觉性,人人本身具足,悟此则为见性。对吗?
答:不对,这只是理解,不是见性。这种理解,遇事不得力,无用。见性悟道首先要将身心世界化空,悟理后还须在事上透得过,如遇事透不过,亦不为见性。如果事上透得过,但住于空灵而不开显大悲妙用,仍不算真见性。
83 问:弟子认为上座按师父要求的心念耳闻,尽量多加坐;下座观心。知行住坐卧,念佛持咒等都是自性所为,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对吗?
答:对,又不对。对者,须努力用功修持,不可轻忽。不对者,在“尽可能让真心常现”一句,因为真心无隐藏,时时在你面门放光。你既知一切举措作用,皆是真心的妙用,它岂不是时时现前,还用什么“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呢?!
84 问:见性之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
答:不对!本性不会失去的,只是你着相,被境迷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盖而不现一样。精进用功只是绵密保护。用功时如率兵攻敌,义无反顾;不用时则一切放下,视若无事,这叫真精进。
85 问:不忘失本来,就是要在觉知上用功。做事时知是本性的妙用,无事时灵知觉性并不曾减少,自然就随时间因缘而成大道吗?
答:不对!古人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时时执在灵知性上,就是有所住着。须不着一切相,随缘起用才是。灵知觉性亦不可着。在觉知上用功更是大错。
86 问:时时与自性相应,就是和上师相应。如法修行,上师、佛就在身边。这认识正确吗?
答:对!
87 问:要归无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觉知的光景不是还在吗?若将此扫光,岂不断灭了?
答:不是将此灵觉扫光,而是不住此灵觉。以不住故,即无能觉与所觉,故归无所得也。有个觉知的光景,早不是了,还说什么空空然?
88 问: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
答:不对!不仅于无念时体会,更须于作用事相上体会。因作用与事相皆是自性的显现,相即性,性即相,不可分离。若仅于无念时体会,岂不落死水一潭么?
89 问:古代禅师开悟偈中曾写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又:“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这不是空有不二的注脚吗?
答:不可一概而论。上偈的“我今不是渠”,须认清宾主,不可儱侗颟顸认为是不二。当证体时,一物不立;但起用时,物物显现而不住。证体起用合起来即是“山河大地是如来”了。证体不是住在真如位上不动,死在那里,而是活泼妙用,应物随缘而无所住的。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