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章 含「德」之厚 (上)-《老子他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纯厚自然的赤子
这一章也就是上经第二十五章的引申说明。上经第二十五章说了一个原理,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道”所效法的是什么“自然”呢?这是由“以身观身”而来的,但“以身观身”又是如何呢?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就是“以身观身”。以人的生命而言,上经第十章讲过“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后来练太极拳的人,大家也用过这两句话标榜,不过,要真正练到“专气”,那是一股先天的元气,是浑然一体的。
人的元气不是有形之气,可是现在练拳的人,拼命把空气吸进来,好像轮胎灌气一样,那是大错特错。所以有些人太极拳练得不阴不阳,云里雾里的,练得毫无道理。真正的“专气致柔”,是先天之气充满了,最后达到了忘身,只有一股气团;那个气团柔软到极点,真正的筋骨软了,像软面团一样。实际上,筋骨模上去仍是硬得很。有些练拳的人,故意装得软软的,好像要睡觉那个样子,就叫做“醉八仙”或“罗汉塔”,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但那根本不是元气。
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柔到什么程度呢?天下最柔的人体,就是刚刚生下来的婴儿,古书上叫做“赤子”。为什么叫“赤子”呢?刚出生的婴儿,全身是红彤彤的赤色,所以叫赤子。赤子全身都是血色,使人感到不敢抱,练过拳的人更不敢抱,因为赤子像是一堆豆腐一样,生怕会碰破他。“含德之厚”,讲道德修养做工夫,就像是做到赤子这个境界。佛家说入定的人,是不能叫他的,也不准碰他,更不能拉他,古代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真正的入定,并不是打坐时闭起眼睛睡觉,而是像赤子一样,如果拉他的手,可以把他的手拉出很长,他自己并不觉得奇怪,骨节的柔软会到这个程度。但是把他的手放了,又会慢慢地缩回去。不过出定以后,他的手一定酸痛,而且还要再修炼才能恢复。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般婴儿的心理,是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善恶观念,没有好坏观念,没有香臭观念。不论坏人好人来逗他时,他一样都笑,因为婴儿没有后天的分别意识。对于赤子,据老子说“蜂虿虺蛇不螫”,这些毒蛇猛兽,像蝎子、蜜蜂、四脚蛇、毒蛇等等,爬到婴儿身边也不会咬,只有极少的例外。如果婴儿动一下,有些小动物,受惊吓才反攻,虽然婴儿的动是无心的,小动物因害怕就螫人反攻。像蜜蜂飞到我们脸上,停着不动,你不打它,也不赶它,它也不会螫人;蜜蜂之所以螫人,是因为人先有怕它的心理作用。
我曾经在山中走路时试验过,对蝴蝶说:“来!来!”它就飞到我手上站着,还跟着走了半天路,然后对它说:“走吧!走吧!飞走吧!”它就飞走了。那就是感应,生物跟人一样,具备了慈悲、爱心,没有侵害心。其实也无所谓爱心,而是一个自然的生命,与人无争,与其他生物没有利害关系。当小孩子身上停了蜜蜂,便叫孩子不要动,人不动它就没有关系。蜜蜂停在人身上是在做工,希望找到一点汗汁,它只要沾一点汗就飞走了,因为蜜蜂把百花的蜜采来了以后,没有一滴人的汗渗进去,蜜就冻不拢来。像我们做豆腐一样,不放一点石膏下去,煮好的豆汁就冻不拢来。如果蜜蜂来了,你不去打它,它也不会螫你,所以对于婴儿,老子说蛇蝎不会螫他。
其实,吃人的猛兽,对于在它面前的婴儿,也不一定会去吃的。古书上也有记载,婴儿丢在旷野,许多猛兽或者豺狼、老虎,乃至于万兽之王的狮子,有将这婴儿抱回去喂奶养大的事例。可是一个婴儿的尸体丢在那里,猛兽就会吃掉他。
“攫鸟不搏”,空中飞的老鹰,会捉跑得快的兔子,并不来抓婴儿。像西北高原那种红嘴老鹰,专门吃肉的,尤其在西康一带的高原上,你手提一块肉,如果不用两个碗盖起来,说不定从天上冲下一只大鸟,呼一声就把肉给叼走了。但是鸟绝不抓活人,也许脑袋被它抓一下抓破了。他说唯有婴儿,“攫鸟不搏”
婴儿的精之至
“骨弱筋柔而握固”,婴儿的骨头是柔软的,筋也是软绵绵的,什么是“握固”?在佛教密宗叫做手印,道家叫做掐诀。婴儿的手握拳,把大拇指捏在掌心,叫做“握固”。道家有的人打坐就是这个样子,把大拇指提起来,所谓学“握固”。婴儿生下来手就是这样握着,好像要抓一个东西。为什么那么抓?详细研究起来,问题就大了,可以写一本专论,探讨人的生理医理。
婴儿生下来就“握固”,手总是那么握,一旦到年老临死的时候,便放开了,表示对这个世界抓不住了。那个时候,“善抱者不脱”,不善抱的就脱了,知道抓不住了。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朘)作”(有的版本用“朘”),婴儿没有男女的欲念,也没有男女的性别观念,生理的机能是自然发展,而“精之至也”,精是自然出生的。很多学佛、学道、学打坐的人,拼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生命上有限的精虫卵脏之精,虽然也叫做精,但并不是炼精化气的精。许多人做错了工夫,一望而知,这些人不管他学佛学道,理解都不对。从表面上看,不是一脸黑气,就是看得见红光,或者是红中带乌,乌中发亮,亮中发黑。这种情形非常严重,是一种大病相。实际上,这种修行都是在玩弄,给自己找麻烦。因为在身体里有形的精虫卵脏上做工夫,再加上用气脉搬来搬去,结果没有不出毛病的。这不是“道”,这也不是工夫。
什么是精?这一章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也说到要炼精化气、心理、生理的修养等等,首先要看你能不能做到这个婴儿境界。婴儿没有是非心、没有善恶心,不管你喂他什么,他分别不出来香与臭。你说他没有思想,没有感受,其实他知道,只是没有分别的观念,就是佛家常说的“无分别心”,这就是说明婴儿境界的状况。
有人或者说,自己现在空空洞洞,没有分别心。问他是真的吗?他说:“是呀!我现在没有分别心。”这其中早已分别了。分别个什么呢?分别一个“没有分别心”,那也就是分别心了。这是很逻辑的事,可是大家不知道,真到了无分别心,是浑然一体的。老子的话说得很清楚,到了这个境界,才真正是所谓精充满了,这是精神之精。至于什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都不谈了,都在精之内,可以祛病延年,长生不死了。只不过,我们人就是太过聪明,做不到如婴儿的境界。
在五十四章中,老子提出来“以身观身”的修身之道,后世演变为道家的修神仙、长生不老、祛病延年的方法。换句话说,这种修仙的方法,是从这个原理发展出来的。刚才讲到什么是本身的精,也就是精神之精的状况;下面是讲气,人的生命包括了精气神,这三个要分开来研究。
保持气的平和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号”就是哭,这是婴儿的境界,若哭起来,那不是真正的哭。婴儿哭起来很可爱,有时蛮好听,因为那是“号”没有真正从喉咙里哭,没有把声音哭哑了。这个“嗄”字,是声音沙哑了。人老了以后,或者有病,声音就变了。一般小孩子唱出来的是所谓童声,但是童声还不是婴儿的声音,婴儿“号而不嗄”,这是说明婴儿气的充沛。气的充沛就是精神充沛,气保持着平和,没有情绪激动,没有动妄想,心境永远是和平的。所以叫做“和之至也”,就是《中庸》上说的“致中和”。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这个是神的境界。第一节讲精,第二节讲气,拿婴儿来做比喻。一个真正修道的人,修养本身,是“以身观身”来修持的。第三节是有关养神,这个就很难解说了,也涉及婴儿的心理,除非利用科学的仪器,但也不大容易准确。婴儿的境界,到底有知还是无知呢?绝对有知。但是他的确没有第六意识,这个道理我们只好借用佛家的观念来解释。
生命来之不易
佛家讲三世因果,这个生命光是靠精虫卵脏结合也不会成胎的。成胎要三缘和合,就是三个缘凑合一起,也就是三个因素:男性的精虫,女性的卵子,加上我们普通所说的灵魂,佛家叫做“阿赖耶识”的种性(种子)。这三个因缘合拢来才构成胎儿。入胎以后呢?这要研究现代的生理学了,因为女性每月只有一两个卵子排出,到了更年期月经停止不再排卵,就是老年了。所谓老年,就是不再怀胎生育,佛经上经常有一句话:“人身难得,有如大海中盲龟遇浮木。”意思是说,在茫茫大海中很多乌龟,在海中乱游瞎闯,忽然遇到一块浮木,木上有一个洞眼,这盲龟一抬头,刚好把头伸进这个洞里。我们得到一个人身,也就像盲龟遇浮木这样的难得。
现在医学也晓得,一次的精虫排泄,差不多有几亿,只有一个精虫刚刚碰上这个卵子,也就如海上盲龟一样,撞进了洞眼。所以,一个人生下来真是非常幸运,几亿的兄弟姊妹们都失败了,自己幸运成功。我们要认识得到生命之不易,所以要尊重珍惜自己的人生,爱惜自己的生命。
三缘和合入胎以后,在娘胎里的成长,七天一个变化第一个七天等于是糨糊一样,像一滴豆浆,还没成形。第二个七天才开始生出中间脊髓的神经,由背脊骨开始,像现代医学的精确分析一样。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就讲了人的生命发生过程,七天一个变化,三十八个七天,共二百六十六天,然后胎脏里有一股气流,把胎儿倒转来才生下。
欲界下层天的人,头是倒转来向下生的,上层天天人出生是上升,是从男性的肩膀或头顶上生出来。佛怎么会知道呢?你说他是幻想吗?这个幻想的蓝图太伟大了,据我所研究的,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学术超过他的范围;而且科学一步一步证明,他的话都是实在的,真实的。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