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因果故事 153
生死夫妻
据任子田说,有一个人走夜路,看到墓地松柏之间有两个人并肩坐着,一个男子年纪在十六七岁,清秀可爱;另一个妇人白发垂颈,拿着拐杖,在七八十岁以上。他们相挨着谈笑,很亲热。那人十分奇怪,哪来的淫荡老太婆,和少年这么热乎。他走近了些,两人便消失了。第二天,他打听是谁家的墓地,这才知道那位少年夭折后,他的媳妇守寡五十多年,死后合葬在这里。《诗经》中说:“生则异室,死则同穴”。这是最亲的亲情。《礼记》中说:“殷人之也,离之;周人之也,合之。善夫。”圣人理解阴阳间的礼仪,所以能通过人情了解鬼的情感。不近人情,又怎么知道礼义呢?
乩仙诗
乾隆二十五年间,戈芥舟前辈扶乩,降坛的仙人自称是唐代的张紫鸾,正要去瀛洲岛找刘长卿,一同去游天姥山。有人问他一些事,他写了一首诗道:“身从异域来,时见瀛洲岛。日落晚风凉,一雁入云杳。”诗里暗示他是世外的神仙,不愿干预人世间的是非。芥舟和他论诗,他便欣然应答。以他游览的名胜破石崖、天姥峰、庐山为题,写了三首诗离去。芥舟当时正在编写献县志,于是将这件事附录在志后。其中《破石崖》-首,前边为八韵五言律诗,对偶声韵全都合谐;第九韵以下,忽然变成鲍参军《行路难》、李太白《蜀道难》的诗体。唐代三百年间的诗人都没有这种诗体,实在不入格调。诗里用东、冬、庚、青四韵逦押,模仿韩愈的《此日足可惜》一诗,用鼻音七韵作为一个部例,又像是稍稍读过古书的人。大概这是个略微涉猎过翰墨的鬼,而假冒唐代人。
真伪颠倒
东汉敦煌太守裴岑的《破呼衍王碑》,在巴里坤湖上游的关帝祠中,是屯军垦荒时,从土中挖得的。其内容不见于《后汉书》,但文辞古奥,书法浑朴,肯定不是后人依托的。因为是在偏僻的西域,没有人摹拓,石刻上的刀痕笔划还完整无缺。乾隆三十五年,游击官刘存存(这是他的字,其名偶而忘记了。武进人)摹刻了一个木本,将火药洒在上面,烧成斑斑驳驳,极像古碑。两个本子并传于世,鉴赏家大都以旧石本为新,以新木本为旧。与之争辩,傲然不信。同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又有亲眼目睹的人,却还会如此的真伪颠倒,更何况千百年之外的事呢?《周易》的象数,《诗经》的小序,《春秋》的三传,或者是和圣人同时,或者是离古代不远,师徒授受,头绪很清楚。宋代的理学家却说:“汉代以前的人都不懂,我凭借理弄懂了。”和此事很相像吧!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