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问答——《竹窗随笔》
编者按:《竹窗随笔》是莲池大师(明代高僧,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晚年的随笔文集,由福建佛学院演莲法师进行白话注译。
古尊宿作家①相见,其问答机缘,或无义无味,或可惊可疑,或如骂如谑②,而皆自真参实悟中来,莫不水乳投、函盖合,无一字一句浪施也。后人无知效颦③则口业不小。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谚语,傍人听之,亦复无义无味,可惊可疑,如骂如谑,而实字字句句皆衷曲之谈、肝膈之要也。傍人固不知是何等语,而二人者,则默契如水乳、如函盖矣。今不如缄口结舌,但向本参上着力,只愁不悟,不愁悟后无语。
【注释】
① 作家:原意指善作诗文者。禅者亦以诗文举扬禅旨,若体得真实义,能善巧度众者,亦称为作家。此外,能发挥灵活之机法,以接引学人之师家或本分之宗师,称为作家知识。
② 谑:戏谑。开玩笑。
③ 效颦:颦,皱眉。语出《庄子·天运》记述丑妇效西施捧心而颦的故事。比喻人不善于摹仿反而弄巧成拙。
【译文】
古代禅林中尊宿宗师相见,他们的问答机缘,有的无义无味,有的可惊可疑,有的如骂如谑,然而无一不是从真参实悟中来,有如水与乳交融,也像函与盖相合,没有一字一句是胡乱瞎扯的。后人无知,也要仿效他们那样对话,那就口业不小了。譬如两个同乡的人,久别在千里之外,忽然在无意中相遇,于是互相讲起家乡的土话,家乡的隐语、谚语。这在旁人听起来,自然是无义无味,可惊可疑,如骂如谑。其实,字字句句都是出自内心的话,披肝沥胆的话。旁人固然听不明白,但他二人却默契如水乳,如函盖。今时的人既然不懂祖师的问答机缘,不如闭口缄默,只管向本参的话头上着力,只愁不开悟,不愁悟后无话可说。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