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一)
编者按:赵跃辰居士显密兼修,有著作《花出青嶂》、《越尘集》等,在网络佛学界颇负盛名。本文系赵跃辰居士复旦大学演讲稿整理而成。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一)
文:赵跃辰 整理:董飞
禅定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禅定的了解,会给佛教史的研究增加许多困难。但是现在很少有专门的著作能把禅定讲清楚,也很少有人讲清楚。这导致了在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关于禅定的传说,使禅定神秘化、神话化。今天我尽个人能力给大家介绍一下禅定的实际情况。
解说禅定的困难
禅定不仅仅属于佛教,其他宗教修习禅定的也很多。据说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苏菲派也都有禅修手段。但佛教的禅定与其他宗教的禅定在目的上有根本不同。这个根本的不同点在于:佛教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现量体会缘起性空正见,契入空性。但是近代以来,真正能从基本概念与基本练习角度讨论禅定的书籍非常少,这造成了大家对禅定的不了解,从而形成了各种神秘,成为形形色色的无知传说的温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禅定者。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是一样。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真正有很深禅定功夫的人的数量总是很少的。古代的禅修大家可能比现在稍微多一点。不过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下面的第二个困难。
第二个是缺乏名言共许下的语言传递信息。什么叫缺乏名言共许呢?比如说一个人穿着红色的衣服,那么大家怎么得到“红色”的意义呢?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指着一块红色的布,说这是红色的,然后再拿一个红色的西红柿和一个绿色的叶子放在一起,找出这两个当中,和红色的布颜色相似的那个物品。然后再比较成熟的辣椒,盛开的月季等等,人们会发现大家都把辣椒、西红柿、花和红布的颜色看作是相似或者相同的。这样的共同认识使我们能确定什么是红色。也就是由此建立了共同的名言。我们最基本的概念都是从这样的方式而来的。但是如果我们谈论梦——这种很个人的感觉经验的时候,如何建立起名言共许呢?你做你的梦,我做我的梦,即使我们一起做梦,那也是“同床异梦”。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梦呢?因为我们的梦里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有相似的地方。这是一种削弱的共许,可以使得我们交流彼此的梦的内容。但是,梦人人都会做,“定”却是没几个人会修。因此这个比起梦而言,更难以用共同的语言来交流。这样的缺乏共同经验造成缺乏共同的名言,给沟通造成更大的困难。会禅定的人给不会禅定的人讲禅定,就好像是跟色盲谈颜色,我们没有办法用共同的概念去介绍。这是最重要的困难。
了解禅定的两种方法:古典的和现代的
在缺乏名言共许基础的约制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古典的或者传统的,一种是现代的。
古代的方式和现在的是不一样的。古典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你去修定就可以了。学会了“定”,自然就知道“定”是什么,从而能够与同样会“定”的人具备交流的共许名言。因此如果你学会了禅定,有了这样的体验,也就具备了交流的基础。可是如果你不去修禅定也不会修禅定的话,就难以交流。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多数人是不修禅定的,因此对禅定也是没有体验的,也没有办法理解禅定。如果没有办法理解,那么禅定就成为了一种未知。人类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有一种好奇。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很多莫名其妙的传说。这些传说的危害有时候很大,甚至可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对禅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现代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现代的方式是从诠释名言和概念开始。通过名言与概念的定义来了解“定”的意义。
那我现在试图结合两种方式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古典的方式
古典的方式具体是从修止开始。止又叫做“奢摩他”。止的意思是让你的心安定下来,从而渐渐趋入初禅,继而趋入色界天四禅,无色界天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这样一层一层上去,最后到非想非非想定——作为凡夫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极限。以前外道也有类似的禅定,比如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等,都有类似上面的禅定。而佛教不是这样的。我们刚才说过,佛教是借用禅定力量来突破能所对立的执着,把禅定当做契入本觉的手段和助力。在奢摩他的基础上做毗婆舍那。毗婆舍那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在禅定的同时用佛门的智慧去分析,使你把佛门的正见在现量上得到体会。所以在你做这件事的时候,毫无疑问你需要佛教的正见,要先建立好这种正见。然而通过毗婆舍那这个契入空性的唯一的手段契入空性。这也是佛教与外道不共的转折点。
止的基本作法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修禅定第一步是要修止。止是什么意思呢?止就是让你的心念停下来。最传统的做法是选取一个目标,比如心中的一朵莲花。选取之后呢,你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让你的所有注意力都注意到这样一件事上。
大家可以试试,你最多不超过20秒,就会发现你的注意力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注意力中出现了其他别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心很难止在一个地方。而这个止就是训练操控我们的心念能力。心专注在所缘境,叫正念,否则是杂念。比如你想到其他地方去了,这个就是妄念、杂念。如果自己的心离开了目标,则要主动把心回到所缘境上来。反反复复这样去做,训练自己的操控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见两大困难:昏沉和散乱。昏沉近于瞌睡,散乱是杂念掩盖正念。
这两方面是一定要对治的。如何对治呢?主要是靠“正知”与“正念”。“正知”是知道自己做什么。有时候大家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过于投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实这并不好。我们在禅定时碰见妄念,应该怎么办呢?大多数人会去想我们怎么会出现妄念了?是什么时候出现妄念的?这个妄念是怎么来的?但是这样就离止越来越远,不肯回来。发现妄想的时候应该马上回到自己的正念上来,也就是你所观想的东西上来。因此不但要正知,还要有决断。按照这个方式修止,你会发现自己慢慢一步一步提高。传统教法把这个叫做九住心。
这个九住心是度量止的程度,下面大家可以自己看看九住心的大致内容,我就不多说这个了。
九住心:
(1)内住:一般人,一向是心向外散;儒者称为放心,如鸡犬的放失而不知归家一样。修止,就是要收摄此外散的心,使心住到内心所缘上来,不让他向外跑。
(2)续住:起初摄心时,心是粗动不息的,如恶马的腾跃一样,不肯就范。修习久了,动心也多少息下来了,才能心住内境,相续而住,不再流散了。
(3)安住:虽说相续而住,但还不是没有失念而流散的时候。但修习到这,能做到妄念一起,心一外散,就立即觉了,摄心还住于所缘中。到这阶段,心才可说安定了。
(4)近住:这是功夫更进了!已能做到不起妄念,不向外散失。因为妄念将起,就能预先觉了,先为制伏。这样,心能安定住于所缘,不会远散出去,所以叫近住。
(5)调顺:色声香味触——五欲;贪嗔痴——三毒;加男女为十相,这是能使心流散的。现在心已安住了,深知定的功德,也就能了知“欲”的过失。所以以静制欲,内心柔和调顺,不会因这些相的诱惑而散乱。
(6)寂静:十相是重于外境的诱惑,还有内心发出的“不善”法,如不正寻思——国土寻思、亲里寻思、不死寻思、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等。
五盖——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对这些,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而克制他,免受他的扰乱。到这,内心是寂静了。寂静,如中夜的寂无声息一样,并非是涅盘的寂静。
(7)最极寂静:上面的寂静,还是以静而制伏寻思等烦恼,还不是没有现起。现在能进步到:寻思等一起,就立即除遣,立刻除灭。前四住心,是安住所缘的过程。
但修止成定,主要是为了离欲恶不善法,所以定力一强,从(5)到(7),就是降伏烦恼的过程。心静而又净,这才趣向正定了。
(8)专注一趣:心已安住,不受内外不良因素所动乱,临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阶段。就此努力使心能专注于同一,能不断的,任运的(自然而然的)相续而住。
(9)等持:这是专注一趣的更进步,功夫纯熟,不要再加功用,无作行而任运自在的,无散乱的相续而住。修习止而到达这一阶段,就是要得定了。
如果各位花上几个月或者几年时间——我们就会大概知道什么是禅定。有些高僧大德甚至要花几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去做。做过之后,大家就可以在禅定上具备名言共许,可以和任何高人交流了。如果大家没有这样去做的话,只是从概念上来看,我相信讲到现在为止,大家对禅定或者止都没有真正的印象。最多就是大致知道我应该怎么去修止。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