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回答熟悉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宣隆大师传 》(六)
编者按: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一带。目前国内有一些实修团体在传授。其实修方法实用而有效,值得参考。宣隆(Sun Lun 即 Sunlun),也译孙伦,是南传佛教著名的成就者,初出家时的法名是 U Kavi(or U Kawi),因此,他仍是沙弥时,大家都会称他为迦韦师(Shin Kavi)。迦韦大师(Sayadaw U Kavi)是成为比丘后的尊称。当他仍是沙弥时,由于尊敬他的成就,有些僧腊或地位较高的大师也会尊称他为大师的。回到敏建镇家乡宣隆村的寺院定居后,他渐渐为善信们完整地尊称为:敏建宣隆古创大师迦韦(Sun LunGu Kyaung Sayadaw U Kawi of Myingyan),意即敏建镇宣隆村古创寺(洞穴寺)之迦韦大师;简称宣隆大师或迦韦大师。
南传佛教:回答熟悉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宣隆大师传 》(六)
以下是1925年5月10日于勃固镇的阿比村中,迦韦大师对法遍安大师之答问的一个扼要记录:
〔问〕当眼接触色(视觉对象)时,是眼向着色走去,还是色向着眼走去?
〔答〕两者都不会向着对方走去,大师。
〔问〕那么,「看见」是如何发生的?
〔答〕「看见」能够发生,是由于所需根门(感官)之官能作用,大师。
〔问〕若是那样的话,我们可以说是色(视觉对象)向着眼走去吗?
〔答〕不可以,大师!比如说:当你望着太阳时,是猛烈的阳光令你感到不舒适而眨眼,实际上太阳没有进入眼睛,眼睛也没有进入太阳。
〔问〕好丨现在告诉我什么是涅盘(Ni从ana)?
〔答〕大师!假设有位内观禅修行者,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修习后,体验到心、心所与色 身之生灭变化皆会令人极度苦恼不适,于是对它们感到幻灭,不再迷恋。当他探索苦因时,他洞悉到原来根本原因是渴爱,就在他领悟到这个道理的瞬间,道智(Magga 及ana)当即放下渴爱。原因(渴爱)既被消除,结果(苦果)自然不会出现。一直 发生着的生灭变化都是缘生缘灭之有为法(Sa«khata);当因被消除,果不可生时,(即 到了因果链被毁坏之际),就是所谓的不生不灭——寂然无为(Asa«khata)或涅盘了。
〔问〕在那涅盘之中,有日、月或其他的发光物体吗?
〔答〕没有,大师。
〔问〕若是如此,涅盘的样貌是怎么样的?
〔答〕我无法描述它,大师。
〔问〕那么说,即没有涅盘了,是吗?
〔答〕有的,大师,涅盘确实存在。
〔问〕是否有心、心所、色身与涅盘等四种胜义法(宄竟法)(1)?
〔答〕是的,大师。
〔问〕告诉我,什么是胜义谛(2)?
〔答〕大师!迦韦无法用语言来谈胜义谛,他只好默然不语。
〔问〕好!好!假设有人称一块金为一块铅,那块金会变成铅吗?
〔答〕不! 一定不会的,大师。无论如何,胜义谛是不能像世俗谛一样可以用实例来解说的。 当身心(名色)不生不灭时,即当(身心)不再有生起(UpMOna、、暂住(Thiti)与 坏灭(Bhahga),而是全面寂灭时,那就是人们所称的涅盘(N^M^a)。
〔问〕请告诉我,十观智(3)是如何被修习得到的(被培育、发展出来的)?
〔答〕假设有位修习观呼吸或安那般那(in^pdna)的禅修者,在他得到某程度的定力后, 便(转过来)持续专注着身体上的感觉(sensation),起初,他只观察到概念化的感觉 ——如观察到我的膝盖或脚踝很痛等,久而久之,他会如实地了解到感觉本身之生灭 本性,于是,对自身内部的生灭本性感到恐惧与厌恶。
〔问〕十观智是一个跟一个地被修习得到的吗?
〔答〕那可随人选择,大师。
〔问〕如果不是一个跟一个地被修习得到,那怎么可以实现呢?
〔答〕只须发展三法印智(SammasanaNana),即静观(如感觉、名色等)有为法的三法印 (无常、苦与非我等三个特点),就可洞悉现象的生灭本性,以及随后产生对它们之 恐惧与厌恶。
〔法遍安大师在这里打岔说:〕
「唔!等一等!当你静观有为法的三法印或三个特点、在发展三法印智(Sammasana Nana)时,你明白到现象的生灭变化,那是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Nana),你观察到现象 的坏灭,那是坏随观智(BhaihgaNana),你对它感到恐惧,那是怖畏智(BhayaNana),你对 它感到厌恶,那是过患随观智(id"nava Nana),对,那是正确的,十分正确!)」
〔问〕迦韦师!按传统说法,世间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与四果阿罗汉等 圣者,你说有吗?
〔答〕是有的,大师。
〔问〕那些圣者(Aryas)在解脱道上是一个阶段跟一个阶段地稳步前进的吗?
〔答〕不是的,大师!他们不是如此的。
〔问〕那么,他们是怎么样前进的?你可以告诉我吗?
〔答〕假设有位内观禅修行者,他的内观智已达至三法印智(SammasanaNana),他了知生灭的本性;接着他一个一个地升进,完成十个阶层的内观智(十观智),按传统说法, 他便可称为初果或须陀洹(Sompanna)然后他再重头培育、发展十观智,当他完成 后便可称为二果或斯陀含(Sakddagami)。他若第三次从头培育、发展十观智,完成 后便可称为三果或阿那含(Andgdmi)。他若第四次从头培育、发展十观智,完成后便 可称为四果或阿罗汉(Arahana)。
(注:由于太多问题与世俗用语的描述有关,因此记录到此为止,没有继续下去。)
①② 胜义谛:巴利文与英文是(ParamatthaSacca,Ultimate Truth/Reality)。又名宄竟谛、真谛。
论典所言二谛(真实)之一,与「世俗谛」相对,是无漏圣智所澈见的真实。据南传论典 所言,诸「胜义法」或「宄竟法」(Paramattha dhamma)是最终存在而不可再分解的单位, 可透过内观禅亲身体验、如实地分析而知見;是组成种种错综复杂之现象的成份。虽然「胜 义法」或「宄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練的人 无法觉知它们。在南传论典裡一共有「四种究竟法」:心、心所、色、涅盘。前三种包含 了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而成之法);经教裡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宄竟法)。第四种宄竟 法,则属于无为的宄竟法(非因缘和合而成之法),这不包括在五蕴之内的宄竟法即是涅 盘(NibMna)——脱離诸有为法之苦,而达至最终解脱之法。它们只能透过六根门去 直接体验,不能经语言文字等概念化的知识得悉。(参考:菩提比丘编着之《阿毗达摩 概要精解》第一章第二节。)
③ 十观智:十个阶段的内观智(tenstages of Insight or Nana),即「十六观智」中之第三阶至 第十二阶之内观智。它们分别是:
三法印智(SammasanaNana);
生灭随观智(Mdaya从ayaNana);
坏随观智(BhahgaNana);
怖畏智或怖畏现起智(BayaNa^a or BhayatupatthdnaNana);
过患随观智(JdfnavaNana);
厌离随观智(Ni从idaNana);
欲解脱智(MuccitukamyatdNana);
审察智或审察随观智(Pa/isank^dNa^a or PafisankM-nupassanaNana);
行舍智(SahkMrupekkMNana);
随顺智或顺就圣道智(Wn^temaNana)。
无论谁修习内观禅,一定要经历上述的十阶智或十阶层的内观智,才可以获得「道智 (MaggaNana)」的。详细解释,可参考华那大师(Sayadaw U Wara)所著之《宣隆内观 禅修法(二)》。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