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真的没有用吗?”——盲肠末端的烦恼:阑尾
编者按:在亿万年时间里,人体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化”,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器官逐渐缩小,即“退化”。当然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退化也是进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人体健康而言,这些“退化”器官是否就完全没有用呢?
┅┅
“阑尾真的没有用吗?”——盲肠末端的烦恼:阑尾
作者:(日)坂井建雄
翻译:范唯
你的周围有人曾经得过盲肠炎吗?盲肠,是位于大肠与小肠连接部的一个囊状器官。盲肠上连接着一段长5~6厘米的细长器官,名为阑尾。盲肠炎其实是阑尾炎的俗称。①阑尾炎在发病时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阑尾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组织坏死,脓液或肠液流进腹腔内,引起腹膜炎,情况会变得十分危急。阑尾炎俗称盲肠炎,是因为坏死的阑尾附着在盲肠上,容易被看作是盲肠疾病。
阑尾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误入异物。一些手术报告中曾提到,在切除的阑尾中发现了鱼刺或假牙。不过,过去人们常说的“吃下西瓜籽,会得阑尾炎”,只是一种坊间传言,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小肠与大肠连接处有一个部位被称为“回盲瓣”,由此向下有一个长5~6厘米的囊状盲端结构,这就是盲肠。回盲瓣可以调节回肠内容物流入盲肠的速度,并且能够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进入回肠。因此,不小心服下的异物不会那么容易就进入盲肠。
盲肠是爬虫类、鸟类、哺乳动物特有的器官。鸟类与草食动物的盲肠,由于参与消化过程,所以十分发达。与草食猴类相比,人类的盲肠已经萎缩,长度很短,其中的原因后面将会提到。
自古以来,阑尾炎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困扰。日本的知名人士当中也有不少人曾经患上阑尾炎。夏目漱石考上大学预科后,在升级考试中因阑尾炎发作而落榜,这成了夏目漱石一个著名的人生小插曲。战国时期有一位武将名为伊达政宗,据他的书童记载,伊达政宗晚年时曾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在心腹部下片仓小十郎的协助下,他们使用马棚里的金属刀具,在火上烧过后切开腹部,排出了脓液。有人认为他当时患的就是阑尾炎。如果这份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在那个没有麻醉剂的时代,这一举动着实令人惊叹。
阑尾既然如此令人烦恼,倒不如从始至终就不存在好了。很多人会这样想,但其实这种想法有些轻率。无论盲肠还是阑尾,原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类与肉食动物的盲肠体积较小,而草食动物的盲肠体积较大,这是有原因的。草食动物需要将吃下的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后吸收营养物质,这个分解过程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而盲肠正是一个储存微生物的器官。
虽然人类并不像草食动物一样仅仅以植物为食,但人类的盲肠也与草食动物的一样,储存着微生物。近年来,我们常常在健康食品的解说词中听到“肠道菌群”一词,指的就是常驻于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的种类有100种以上,数量多达几亿个,其中就包括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中包含的一种著名的微生物乳酸杆菌。
常驻菌群相互之间保持着平衡,能够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及繁殖,调节肠道内的环境。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就会成为腹泻、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症状的诱因。此外,若肠道内的恶性菌群大量繁殖,阑尾可以提供一个暂时性的避难场所,供正常菌群临时进入其中躲避。因此, 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存在的盲肠、阑尾,实际上在培育肠内有益菌群、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同的动物,阑尾的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这是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进化的结果,阑尾的形状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不过,由美国中西部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导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
该研究组针对不同食系、在不同的社会性群体中活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533种哺乳动物的阑尾进行调查后发现,阑尾的存在与否、体积大小,与动物的饮食习性、生物性及社会性特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 性。
这一结论表明,人类的盲肠与阑尾由原本较大的体积转变为现有形态,并非由于退化,而是单纯地为了拥有与生物体最为匹配的免疫能力才进化成了如今的样子。阑尾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在动物的身体遭到病原菌的威胁时,可以作为备用的免疫器官发挥重要功能。阑尾与盲肠作为一个复合体,共同得到了进化。
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这些有阑尾的动物存在一个共通之处,即盲肠里的淋巴组织分布集中且十分发达。上述研究还取得了另一项研究成果,即,哺乳类的多个物种分别进行了共达30次的进化。
此外,对有阑尾的动物物种进行调查后发现,阑尾一旦出现,在之后的进化过程中便不会消失。研究组综合上述结果得出一个推论——阑尾是一个重要的器官,绝不是偶然出现的。
当然,这一推论也只是众多学说之一。但在肠道与免疫之间的关联性逐渐明确的背景之下,这一推论拥有很强的说服力。
人类的盲肠,一端连接着一根形状像手指一样的阑尾。草食动物的盲肠,一端是尖尖的形状,被称为盲肠尖,整个盲肠被称为盲肠体。草食动物需要消化大量纤维素,因此盲肠体的长度更长。
例如,马的盲肠长度约为1米,牛的盲肠长度约为75厘米。牛的盲肠长度相对较短,是由于它具有反刍的能力,能够将草料逆呕至口腔重新咀嚼后再次吞咽到胃里。
兔子的盲肠长度约为40厘米,从体型比例的角度来看,这个长度是很惊人的。兔子和树袋熊有食粪的习性,是由于它们在一次消化过程中无法吸收全部营养,排出体外的粪便里还残留有一部分营养物质。树袋熊食用的桉树叶是一种硬质纤维素,它们拥有哺乳动物中最长的盲肠, 长度可达2米。
最近的研究发现,灵长类中的长鼻猴身上存在着与反刍类似的行为。此外,普通狨的盲肠里有一种能感知甜味与苦味的蛋白质,名为味导素,它能够像感知味道一样感知肠内发酵程度,从而调节进食量。由此看来,灵长类的盲肠与阑尾仅仅是用于消化的器官,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此前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盲肠与阑尾都是痕迹器官。随着它们在免疫方面的功能被逐渐认可,原先的固有观点也许会发生变化。
因此,本篇开头提到的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也正在转变。以前,阑尾炎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随着医学的进步,在症状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现在大部分情况都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其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抗生素类药物的药效大幅提高,CT等影像诊断技术也十分发达,能够对病情进行详细的鉴别。
过去的“盲肠无用论”得到改观,盲肠的作用得到了认可,阑尾炎的治疗也从切除逐渐转向保守治疗。手冢治虫的医学漫画《怪医黑杰克》中有一章名为“孝顺的儿子”,讲述了黑杰克在投宿至一家农户时,恰巧遇到一位老太太腹痛不止,老太太的四儿子身为医生,主张为母亲切除阑尾,而黑杰克认为不妥,进行了保守治疗,将阑尾保留下来的故事。如今看来,时代的发展终于赶上了怪医黑杰克的脚步。
在台湾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接受了阑尾切除手术及未接受阑尾切除手术的共约37万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调查对比,终于在2015年得出结论:接受了阑尾切除手术的人在手术后的1年半至3年半的时间里,患上大肠癌的风险比未接受阑尾切除手术的人高出2.1倍。
当然,该项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中,但随着盲肠的免疫功能逐步被证实,或许今后人类会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使盲肠作为一个新的免疫器官,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注① 在中文里,盲肠炎与阑尾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译者注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