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10)

弟子妙吉整理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六


天气凉快了,八九月的天不冷不热,正好用功,作息时间有些更改,不管怎么改,听到打叫香都来,早上打三板、四板就起来,也不要操什么心,道场里嘛,就是这样,成就用功,成就用功这一切,我们在外边要当参学,要真参实学,这修行人,受益见解很重要,没有这个不行,万一错了路头就麻烦了。你自己喜欢用什么功就用什么,你用的时候很容易得受益,那么你就是往昔劫用过,用的很纯熟,假若你这功夫从来没用过,你要是踏踏实实的用,还是行。现在用功不是念佛就是参禅,提倡的人很多,得实际的人也很多,不管用什么功都要踏实认真,虽然说念佛简易,参禅是最上乘,只要踏实都行,全靠自己,别人来说,也不过是提倡一下。用功的下手不同,比如念佛要念,参禅要参,参禅是个灭,念佛是个生,这还是生灭法,可是你要参禅参到一念不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就不是生灭法了,一定把这个功夫弄个踏实,不要停。以前有人用功踏实了,就说:我呀,从今以后,再也不随天下老和尚舌头根子转了。这就是叫我们立个主宰,自参自悟,自解自了,不从外得,不要被外边说长道短所改变。


前面的祖师,他们遗留下来一言半句,都是给我们后人作主宰。有些师父不要管,他自己知道遵守制度,一切如法次第,因为他已经对佛法有了相当认识,有些不行,非有人管才行。这说的是灵源禅师坐道场,常住住了好多人,他请了好多执事,那时候这些纲领执事也认真,道风兴起来了,这些执事,他就是不请首座,有人问,他说:首座刚生下来。过了几年他又说:首座现在在那里读书哩。又过了几年说:我们首座出家了。再过几年说:这首座受戒参方去了。最后过了两年,灵源禅师早上过堂说:大家吃了饭,一起到山门外面迎接首座和尚。这人是谁呢?就是云门文偃禅师!他到天台山参学,印度两个和尚认得他,说:禅师,认得吧?昔日灵山一会,你作了七世国王。这都是过来人,都是大菩萨,你象历代的这些祖师,那都了不得,这些事情只有他们这些人知道,他怎么能晓得灵山一会呢?他确实知道。


禅宗这些传佛心印的祖师,他为了重兴禅宗,所以现身说法。他们说虚老和尚是憨山大师的后身,那就是在云门出事之后,他们把虚老和尚关起来了,那时候上海一个老和尚给虚老和尚寄了本《观楞伽经记》,老和尚拿着那本书就说了:这个《楞伽经》是我坐水牢时候注的。后来有人知道了,坐水牢就是憨山大师崂山出事,充军到广东,罚他坐水牢,那时候著作的《观楞伽经记》,憨山大师本来叫德清,老和尚也叫德清,憨山是五台山那边的一座山,印度一位梵僧在那里隐居,憨山带了一部《楞伽经》去,梵僧看到了,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宝书,不知哪一年传到中华了。憨山就在那里住了一个阶段,有不懂的就问他,后来憨山的见解超过了他,梵僧就说:你赶快下山去,你要弘法利生报佛恩。


象这个祖师道场啊,你能住到这里也不简单,得有大善根,大栽培,我们只是有这个栽培,还要继续修行体会佛法,不能偷懒。要按禅宗来说,这个仰山的见解最高,沩山那地方大,住一千多人,沩山拿着一把锹,往这一千多人中间一站,这些师父都不晓得怎么回事,仰山马上站起来说话了:高处铲,低处平,开工!不晓得是挖地呀还是干什么?实际这是禅机,搬柴运水,无不是禅机呀!就用这个禅机把自己所得的佛法表示出来。


我们这个自性本体有个什么呢?你起心动念都是贪染心,违背了我们的自性本体,不得已,才立这个,怕我们得不到实际,才立这些,为了修行,为了认识佛法,为了得到实际的福慧,我们就要继承祖师的清规戒律。


班首、维那他们都是方丈请出来的,都是道场里边的领导,都是我们大家参学的方向,班首领导大家修行,维那领导大家学会清规戒律,维那对班首要恭恭敬敬,班首对维那怎么样啊?维那是禅堂的主人,班首常念维那辛苦了,领导大家修行,维那规矩不懂,请问班首,班首要实际的说出来,要没有这一个很好的团结呀,他就弄不好。丛林下禁止三个一帮,两个一派,道场里边要遵守六和僧,维那是坐禅主,领导大家学习修道,清众对于维那、班首又该怎么样呢?维那对于刚来的清众又当怎么样呢?那就是清众要感谢维那,很辛苦,很出力,你看这跑香他比别人还跑的快,是他在领导大家把香跑好,要按正式的禅堂,每一枝香维那都要喊:打起精神来!这班首要说:照顾话头。这不都是善知识吗?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呀?或是班首、维那有点不如法,当清众的不要三个两个在一起说长说短,高旻寺的规矩,你禅堂的清众讲维那的长短,他不答应。你到这个道场里你要放下来修行,你不要看人家不对,你只看你这个话头在不在,禅堂里这一切事情你是不是做到了呢?当值、散香这都是佛法,这一切的制度一切的方向都是出世法,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对待,那就是出世法了,你要是烦烦恼恼的,你虽然学的是圣贤之道,你还是个世间人,因为这世间的人就是贪嗔痴,那就是大家天南海北走到一起来了,要互相的提拔,不能互相的说长说短,打闲岔,闹是非。


这个吃东西,一定得注意,按说一个真正的比丘,不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吃,能不能这样做呢?因为青原山是前边祖师的道场,不是哪个人想弄这些制度,有些人他确实想自己弄个什么样子,那个是弄不来的,现在有些师父,本来是好意,也想提倡禅堂,云居山我不在那儿了,搞了一个阶段,还不晓得怎么搞的,一开静就吃,打了催板到外面去吃,香不原意跑了,只顾这个吃,那就是出家人要离五欲啊,财色名食睡,禅堂里这个制度,领导我们大家直趋无上菩提道路,那你是想走这个菩提路啊你还是想扎这个地狱根呢?外表是个和尚,究竟怎么样?自己问问自己,不要光说他人长短,要常思己过,莫论他非,这样子才与道相应,你光看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究竟用功没用功啊?你说别人长短的时候你那个功夫在不在啊?那么肯定不在了,说我这个思想里边你怎么能知道呢?你说是说非就知道你了,若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一定没用功,作啥呢?人我是非,人我是非与道不相应,忍辱慈悲与道相应,禅堂里整个是一个大慈大悲,你一进来,你就弄个是是非非的,究竟你想做什么?你是不是出家的?要好好想想,不要说别人。


禅堂里这些规矩,你没有个三年两年,你还学不会,你光会敲了,那里面很细致的事你还是不知道,这是外表的有形有相,话头是无形无相,起心动念,即乖法体,禅堂里是寂静无门为法门,那还说这么多事情干什么?或者是不说还不行,因为他从一个在家人刚到佛教里面来,究竟他在家是个干啥的?是个种地的?是个干部?是个少爷?是个老爷?这都不知道啊,各有各的习气,各有各的搞法,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社会上干什么,你既然到佛教里面来了嘛,你把你那些能不能放下来?把你在社会上所染、所爱、所丢不开的事情能不能丢开?要知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这就是佛法。


禅堂里跑香注重的是忘身忘体,要净除妄想六识,一个跟一个,不能乱跑,还不能跑进跑出,这一起香,到禅堂里就把自己的功夫提起来,你要看话头,那个话头就不要断了,不要执著,微细的使它在就行了,越细越好,不要用心用意,只是这个功夫在,功夫在,思想杂念就没有了,这叫制心一处,即是定,定中不被一切外缘所约束,不被一切所障碍,这就是慧呀,一切境风吹不动,这就有主宰了,你是不是这样用的呢?要真是功夫不间断,踏踏实实,一天到晚功夫在,这人现在很难得!再一个,现在想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可不容易找,你们有些师父经常东走西走,你看看那些庙里都是作啥的,现在各有一个名堂,为了弄些名利,把自己的持戒坐禅都丢了,看见这持戒坐禅的人不高兴,什么是戒?你把这习气毛病去了,这不就是戒吗?不就是戒这个的吗?这有什么巧呢?也没有什么妙,只使功夫在,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不被这一切外缘所扰所约束,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你自己就是个善知识,到哪儿找?要赶紧,把自己的功夫用好,时时刻刻不要打失,马祖学生问他,如何是佛?他说,即心即佛,自心是佛,不要往外求,这就是路头。


本来我呀,不喜欢到外面去,哪儿也不想去,不想去嘛,有些事情现前也不得不去一去,那边说给我们弄一部藏经,这倒是一个大事情,不得不去,其实去也没用,在深圳被海关扣住了,要钱,要钱我也没有钱嘛,我就回来了。后来这个经书放了很大的光,消防队都去了,以为这里着了大火,到了那里才知道是经书放光了,海关那个头头把这经书装了两个大汽车,送到这山门口,他们说是他送来的,我跟客堂说:给他们拿几个钱吧。他们不要,开着汽车走了。这个经它有很大的灵验哪,它会放光啊,这光大的很,外边以为这里着了火了,那不是的,这是经书放光。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他们做的事情我们要是不知道的话,我们就要吃亏,本来这个经书是我们佛教的事情,社会上怎么能管得了呢?也不应该管,不应该管是不应该管,你妨碍了他他就要管。

有很多人他还是很喜欢禅堂,禅宗嘛!我们国家大部分寺庙都是禅寺,你看某某禅寺,某某禅寺,那就是禅宗寺院,我们国家千百年来,住持佛教的是禅宗,其他的宗都是禅助持,禅宗一兴起来,其他的宗也兴了,杜顺和尚见了性,他弘扬华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也是见性的,不管哪一宗哪一教,那就是见了性,通达了禅宗,再弘扬哪一宗都行,这个禅宗的事只有禅宗来弘扬才行,其他的这个宗你弘扬不了,要按说禅宗他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其他的宗他可不这样弄,这历朝历代的禅宗善知识,他都能弘扬其他的宗派。旧社会,印光老法师,他也是见了性的人,他有他的愿力,他观察这个时代,人的因缘善根,他是应时应机来弘扬净土。解放后,虚云老和尚,他真是禅宗见了性的人,他也讲经,他也传戒,他在鼓山弄了个华严学校,那就是不管你弘扬哪一宗、哪一教,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那个还是生灭,不能彻底。


这个地方原来叫安隐山安隐寺,后来北宋年间改成了青原山净居寺,宋徽宗到后来也很反对佛教,这些历代的皇帝将相摧残佛教,加起来是“三武一宗”,再加上文化大革命,那个更厉害,说这个干啥呢?这都是过去的事,不说不知道啊,这佛法受摧残,我们要知道,我们佛教在社会流传,不管社会对我们佛教怎么样搞,我们总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使人民能在佛教里种点善根,今生来世也可以了生脱死。


这个道场,七祖他对于中国禅宗有很大贡献,他传法给石头希迁,希迁后来到南岳,在一块石头上搭了个茅蓬,人家就叫他石头和尚,到现在还是石头和尚,永明寿,云居膺都是青原下边的祖师,古代的出家人对于这些祖师、善知识不肯称呼他的名字,就称呼他那个山名、地名,青原是行思禅师,南岳是怀让禅师,南岳下面出了马祖,马祖是他在家的名字,他姓马,叫道一禅师,马祖的文字记载不多,这些祖师他并不是不立这些文字,或许是在他当时并不需要这个,马祖、石头他们那些人,学者来问话,就是答在问处,问在答处,很明白、很彻底,现在不行了,可是禅宗这些法还是依旧,那动不了!这现在这个道、那个道很多,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假若对于佛教没有相当的体会,不管他知识多高也起不了作用,他没有信心,他信什么?他就信他那个知识,能在世界上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这只有一个信仰,信、解、行、证,这就是我们佛教,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是这个样,这个不改,怎么也不改!不管哪一个善知识都不能动,都不能改呀!这叫定法,以这个定法成佛了生死,没有这个不行,达不到实际。我说这话,叫你们年青人对佛教有点认识,以后就不会有其它的错知错路了,有这一个方向,没这个方向不行,这啰哩叭嗦说这么多干什么呢?目的就是这个!用起功来什么都放下,放下来用功嘛!


现在这个地方要成就初发心,初发心很难哪!怎么难呢?一个没习惯,跑香坐香、盘腿子没习惯,再一个看话头也没习惯,看不上,还不晓得怎么看法,规矩没学会,话头没看上,你身心不安,道场要成就所用的一切,我们这里一定要成就了生死,不要讲排场,不要光讲舒服快活,要知道这个舒服快活都是生灭,都是生死,这样搞不行,那就把这个道场的宗旨、目的给去了!今天我看你们几个刚出家的,跑香还不会跑,跑香不要张嘴,嘴不要张开,只有鼻子呼气,开始还不要跑的太快了,不要跟跑马路一样,那样不行,开始轻轻的,就跟平常走路那个样子,维那是禅堂主,他说了就要算,他说跑,大家一起跑,他让站就站,我们这个禅堂就象一个般若大船,维那是掌舵的,往哪开要识风看浪。


要按理上说,这禅堂可了不起,佛说三藏十二部,祖师立的一切观法、观行,都在禅堂里,我们既然进来了,既然受了三坛大戒就是真正的佛教徒,《梵网经》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成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你看这说的多好!你守了诸佛的戒,你就是真正的佛子啦,可不要小看你自己,那就是佛的这一切法呀,都交给你了,就跟那担担子一样,你要担起来!担就在禅堂里面担,要担起来禅堂里面这一切事情,去学去做,这就是佛的家业,这就是真佛子!

感觉我们出家呀,很幸运!这当和尚这么样的好,这么样的好事情我怎么当来了呢?受戒这么了不起的三坛大戒我也受了,自己觉悟,我呀,一定有这个大善根!我既然有善根,我今生就要了脱,要发这个心,发精进心、发勇猛心、发修行心,目的没达到、没有得到实际,不能随随便便放过,跑跑香,再坐坐香,我们就是干这个,别的也没有啥事,要知道,一个道场要很多人成就,就是劳动也不是一天到晚劳动,劳动那么多的事干什么?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光靠我们这些和尚啊,我们哪有这么多钱修房子?我们吃饭穿衣,并不是完全靠我们自己,僧伽嘛,他有人供养,成就修行,他是好意啊,他叫我们赶快修行,不要做好多事,修行成功了好度化众生!不管出家在家,目的都是一个,都是为了佛法常住不灭,为了修行人修行了生死。


我这个人哪,也不懂得什么,不懂是不懂呀,他在这个佛教里头经风雨、见世面,他弄了这么几十年了,古代的时候,都不是一天到晚的坐在那里,你看马祖,马祖他最喜欢栽树,后人叫“马祖栽松”,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些古代的祖师,尤其是禅宗的祖师,他们都在那儿劳动。还没解放,我在云门寺,虚老和尚天天在外头栽树栽花,自己种菜,那时候,现在美国的法云给他当侍者,老和尚栽的树,别人可不能给他弄坏,弄坏了可不行,老和尚他会打人的!那你犯点规矩他不说什么,你把他栽的树弄坏了,那可不行,这就是说历代的高僧祖师都是以劳动而为实际。


丛林,道场,有次序,有规格,没有这个就乱了,上殿、过堂、出坡,他都有个规格,没有这个规格,他上殿就乱了,过堂也乱了,上客堂里也得有规格,按说丛林里上客堂站的地方,过堂吃饭的地方,他也有制度,禅堂里这个位子,班首位、维那位,是丛林下方丈送位,两边的师父是维那送位,他有了位子,他就上正规了,禅堂里西单第一个位子是僧值的,东单第一个位子是知客的,你要是在后边,你过堂吃饭也要在后边,你坐香也要在后边,因为现在就这几个人,也没正式的安排,到了冬天把这点事情弄起来,管他人多人少呢!我看有些年青的,是当参学的,参、学,学什么?学就是学我们道场里这一切清规,上殿、过堂、出坡、出入往还,禅堂里边的大规矩、小法则,当值、监香、散香、巡香、盘腿子、放腿子,这些制度上正规了,到外边去上殿也上正规,去吃饭也上正规,禅堂里要是上正规,外边也会上正规,禅堂位子是乱的,那上殿也乱了,吃饭也乱了,为什么乱?他没有人招呼,大殿里、斋堂里都得有僧值招呼,禅堂里有维那招呼,库房里有当家、副寺招呼,上客堂有寮元招呼,这现在好象是丛林的这些制度规矩百八年来没有了,你现在要把他弄起来呀,不容易,因为现在不懂的多,不容易弄的事情,要细心的、认真的,我们要知道,我们修道人,要没有清规戒律来管制的话,不行,乱了,外头乱了,内里边那是肯定乱了,你外头乱了,就说明你内里乱了,内里要不起心动念,外头他不会乱,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外头他会表现出来,威仪即定,定即威仪,你外头乱了,别人就知道你思想也乱了。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当巡香,他走一个圈子,你哪个人用功没用功他都知道,怎么?那个样子不一样,他这个功夫已经上了正路,身安心安,他坐在那里也跟别人不一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走上正规了,他个人就安定了,太平了,啥事也没有了,一天到晚都在功夫上,这个人哪,那就没什么话说了,还说个什么规矩啊?我们这个思想是乱的,烦恼妄想多,功夫站不住,没有别的,就是没踏实,上殿、过堂、出坡,这几种事能把我们的信仰修持体现出来,纲领看就看这个,讲也就讲这个,你的功夫没上路,上殿过堂之中你总有点错,或是晚去了,或是功课还没做完,你走了,说那我的思想你怎么知道呢?就在这儿看出来了!出坡是修福的,坐香是修慧的,道场是福慧双修,以前住两年禅堂,规矩熟了,功夫也会用了,他到外面培福去了,或是做饭、种菜、烧大火,给常住做一些苦事,名字叫行单,修苦行,学普贤行,我们这一切福一切慧都是我们自己修来的,不是白白的给的,那就是别人结缘这几个钱,这是我们有这个福啊,你没有福谁给你,说今天有人供养吃豆腐,这是福啊,用功见解这属于慧,这个福慧全靠个人。世尊福足慧足,成佛了,我们要知道,福能融慧,你要是一点福也没有,你吃饭没有,穿衣没有,住房没有,你还修行什么?你要是有福报的人,一切具足,就能拥护我们修行,没有智慧,不明白道理,修道的方向不知道,这修行也修不成,所以一定要福慧双修,催板!



开示三十七


古人说: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禅宗以无所得为入道方便,你说这道怎么修呢?法怎么问呢?但有言说,都无实意,大家用功就在这一无所得上用。


说这到处都是禅堂,这出家人大部分都是住禅堂,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他制度规矩怎么能不会呢?他不离这个嘛,以前下江有金山、高旻、西天目、天宁寺,上海有个海潮寺,上边有文殊、宝光,这都是坐长香的,钟板就是临济、曹洞,临济跟沩仰打的板是一样,他是四止四开,引罄开静是小开静,扬板是大开静,四止四开,一天要扬四回板,止四回静,青原山下边这些道场是三止三开,止三回静,扬三回板,早起不止静,扬板,这青原下边是曹洞,一板一钟,两板两钟,三板三钟,这一共是九下,止三回静,还是三十六下。南岳下他是四止四开,一板一钟,两板一钟,三板一钟,这样敲的,那就是自从日本一打仗,这所有的禅堂制度啊,都不行了,有的年青出家人当兵去了,这禅堂弄不起来了,就从那儿就倒下去了!倒了这么几十年,有好多事情都不知道了,或是哪个地方住了几个人,想把这钟板弄起来,可是究竟怎么敲法也不知道,没有学过呀,也没有看过,怎么能知道呢?禅堂里这一切事情非要学不行,有个时间还要掰着手教,不然他不知道,有的规矩上了文字,那就好弄一点,可这也是口说的,假若他说错了呢?那也就错了。虚云老和尚他在南华寺挂的是临济板,到云门寺是云门板,云门也是三止三开,有的地方还在他这个方丈住持,他是临济他就挂临济板,他是曹洞他就挂曹洞板,你看云居山好多塔呀,那就不是青原山这个塔,那叫墓塔,它不是一层一层的,那就是后人也不知道,给青原祖师修了七层,要按《涅槃经》说,佛的塔是十三层,只有单,没有双,你来个十二层不行,辟支佛塔不一定,有的说十一层,有的说九层……


这个执事是常住请出来的,当职要尽到责任,因为你是管这个的,你就要把这个事情管好,你范围里的这些人要团结好,安排好,使他们身心清净,总来说就是为佛法而前进。大寮里菜饭弄好,大家吃着喜欢,你这是结缘哪。按丛林制,一年分两个期,正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有的辛苦了,要休息休息,有的做事做的不怎么合适,也不能当下就把他去了,不是,要到期头换,八个纲领做事情或是差一点,也要到期头来换,让大家不觉不知的换了,也不要提些意见,弄得他不如意。这纲领有辞职、移职、请职,他这个人或是当纲领差一点,或是他做哪一样很内行,就把他移到这个地方,这叫移职,请职就看这个人平等、很好,能给常住做些事情,就请他出来给常住管事,这提议谁来提呢?和尚他有些事没弄清,就由首座、都监、知众跟和尚说说,这个要排除私人观念,你不管他能干不能干,行不行,不要有私人的感情,这样搞不行。客堂里主要的责任是人事来往,经济上,负这个责任,不要一点事就烦恼了,一点事就吵起来了,那样子不好,要锻炼自己的慈悲忍辱,为常住、为大众把事情办好。禅堂里有班首、维那,这东西两单或是有些师父脾气不好,班首有责任调养他,维那要执行规矩,里面弄的要和和气气,维那师父要观看班首师父的道德慈悲,班首师父要护念体谅维那辛苦了,彼此之间有这个思想,有这个观念,东单的师父有些什么不如意,维那师父马上就要讲讲,西单的师父或是放逸了,班首师父看到马上就要说说。要按以前的制度,这大殿、斋堂、出坡劳动,一出了禅堂门口,都归僧值管,现在多好啊,以前那僧值还经常打耳巴子,大殿上打一个耳巴子,回到禅堂来,维那肯定打三个香板,你在外边没守规矩啊,守规矩僧值怎么会打你呢?有这些规矩,有这些次第,大家合到一起来,对修行有好处。


说到移职,这是方丈的责任,首座有些地方也要说说,或是知客移到库房去当家,当家移到客堂作知客,僧值移到禅堂当维那,典座也可以移到库房当副寺,管经济,都可以移到,这写法书记也可以移到到上客堂当寮元,这叫移职,原来是纲领,就是移动一下子,还是当纲领。这些事情弄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这些纲领都是书记,纲领不当了就是书记,书记也可以升班首,维那可以升堂主,西堂可以升首座,班首这都是终身制,不动了。正月初八,纲领都到方丈辞职,辞职他并不是不干了,请的新执事,方丈要送位,方丈请了维那,由班首师父给维那送了位,那么老维那你得离开,没有安排好之前还不能离开,这是道场,最要紧的得知道这些制度,哪些事归我管,哪些事不是我管的,你得弄清,那个事要不是你管的你去管了,你烦恼,他也烦恼,这个事归你管你就把他管好,凡是一个事情都要有人管,大寮里做事情的就是饭头、菜头、烧火的,管事情的就是典座,僧值在大寮里有主要的责任,有啥事跟典座商讨,平常啊,没有到期头,最好这个人不要调,要是这个人起了烦恼,去劝劝说说,要他发心,到了期头再来改变,为什么?你已经干的很熟了,要是再一变人,好操心,我们是个出家人嘛,自己要准备当一辈子和尚,这和尚你要当就当一辈子啊,你不能当几天你又还俗了,那就不好弄了,你还没有负责几天你就走了,常住还得找人,根据丛林制,请你出来做什么事,负什么责,你弄几天你走了,客堂里要登上记,再来就不留了,怎么?常住对你好,请你做事,你弄几天就走了,他这里面分析,你这是看不起常住,你既然看不起常住,常住就不留你了,这现在可能没有这个了,我想走就走几天,我想来又来了,以前禅堂里一加香就不进堂了,大家都在学规矩,你来个生人,你进来东碰西碰的怎么能行呢?加香的这个期间还允许销假,加香不进堂,起七不销假,你就说你在这住过,你很熟,一起七就不让你进堂了,人家正在打七,你来打闲岔。这道场里安静、顺气、和合,共同在一个道场里住,那就是期头来,期头走,这客堂里没有什么话说,闹了气、打了架走了,这客堂里要挂牌,再不留了,名称就是“永不销假”,你永远不要来了,你在这儿闹过气,闹过常住,这个不行。不是现在这个样,我想走就走,我不想走我就在这儿吵吵闹闹的,那个不行啊,要和和乐乐的,顺顺当当的,再来大家喜欢,你弄的别别扭扭的,不守规矩,你来了,这些纲领书记、客堂里的师父看见也不喜欢,这多没意思啊?你要是送到上客堂里,这寮元看你不喜欢,在这犯过规矩,他马上叫你走。


有些事情啊,不知道,来往的出家人,赶斋的跟挂单的还不一样,他来了他想赶个斋呀,也不准备在这住,这怎么办呢?他要吃顿饭,客堂里跟僧值师就不要叫他到斋堂里吃饭,到哪儿吃饭呢?就是大寮里典座、菜头,一碗饭一碗菜给他端到那个廊檐底下,他在那儿吃了饭,也不要到客堂了,就走了。要是挂单的,来的时候大家都吃饭了,安排过二堂,不能大家都在过堂,进来个人坐那儿就吃,这个过二堂,僧值师父要招呼一下,他来了嘛,他想在这发心住嘛,那就过二堂,来赶个斋那就不能过二堂,就是来的晚了,大家吃了饭了,他还想在这儿吃顿饭,那就在大寮里找个碗筷子,盛点饭吃吃,他就走了,是这样搞的,这说一说,丛林的制度,长长短短的,多的不得了,你看规约上一大本子,就是说这一天的事情,知道了有好处,自己也不犯这个规矩了,别的同参道友还能跟他说说,帮帮忙,共同的走上清规戒律,这就是真真正正的佛教徒,踏踏实实的禅和子。


象我十多岁出家的时候,那庙里真苦啊!大一点的寺庙,冬天勉勉强强的打三个七,就算很不错,怎么?常住没钱,没吃的,你看现在,不管大庙小庙都有吃的,以前最出名的是高旻、金山,他那打七打的多一些,天童、西天目那也是坐长香的,有个时间他是东单的师父去赶经忏,有个时间哪,东单西单都要去赶经忏,那时候贪心也太大。就是天童,他到快过年了,地方人民要在天童打四堂水陆,就那四堂水陆给的钱给的米呀,天童住五六百人,这一年都吃不了,那怎么呢?这一堂水陆是四百担米,一担是一百四十斤,四堂就一千多担米,他这一堂水陆中间,有两个上堂,两个平斋,上堂斋是二十担米,平斋一堂是五担米,二十担米那时候钱也不少,平常还拜《梁皇忏》,这钱一多了就麻烦,怎么麻烦呢?日本人打仗,宁波算是个海口,日本人经常在宁波那地方撂炸弹,观宗寺的那些出家学生想到天童去避难,天童不让,不准……


有道无道,吃穿重要,把这个饮食要弄好,菜饭都要吃新鲜的,饭要熟,菜要烂,盐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是大众要吃这个好味道,不是,因为常住大众一天到晚用功,修行人、坐禅人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哪还晓得这个饭是什么味道?不品这个啦,因为只顾着修行哩,可是这大寮里可不能不管哪,为什么这典座要尝食呢?这个菜煮好了,典座要用那个小勺子舀一点汤吃一点,先尝一尝,监斋菩萨没有供佛先吃要给三铁棒,典座可不是那个意思,这饭菜做好了,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你就来供佛呀?那大众都要吃的,你这饭菜做的好,他就是不分别,吃下去也有好处,饭要熟,菜要烂,老年人青年人都能吃,现在又不是没有油,那么多的油你不赶快吃啊?大殿里蹲的都是油,早上烙些油饼,大家吃着不是很好吗?青菜要是多了,早起要吃点包子,一定要吃稀饭,不吃稀饭不行,简单的小菜,油多放一点,锅热了多炒一炒,油在锅里一炒它就跑到菜里面去了,你们大寮还不会做麻油饭,那得几斤油,麻油饭怎么做呢?先把菜炒好,把米炒好,菜不要弄的太烂,因为马上还要倒到锅里去,多掌点油,烧火的时候看着一冒气呀,米放进去,不要加柴了,看情况,不要烧糊了,快盖盖子了,把这个菜丢到锅里边,把油一淋,淋到菜上米上,锅开了,把着铲子抄几铲子,翻一翻,扒一扒,把这个拍子(锅盖)一盖,盖严,这个油啊,它都跑到米里面去了,这要掌点盐,不是有两个锅吗?那个锅再炒点菜,打点汤,吃麻油饭得吃点汤,不要弄这个菜,弄那个菜,行堂跑来跑去又忙又累,这个菜也要少一点,因为饭里已经放了菜,饭差不多了,吃饭的时候,饭头去打叫香,打叫香回来就打饭,把菜打好,打出来,行堂再去大寮里拿菜拿饭,把筷子、碗摆好,这开梆按说是典座开的,典座一开梆,禅堂里听见了就开静,维那师就招呼穿海青,扬板扬完了,典座敲三锤火典,禅堂里出堂,大家向上拜一拜,穿袍搭衣过堂,班首带班走,维那在后,维那前面是敲引罄的,到斋堂里吃饭还不能穿草鞋,上殿、过堂要穿袜子、穿鞋子,吃饭、下殿回来,把鞋子、袜子脱了,穿上草鞋跑香,是这样弄的,现在就这几个人嘛,这样跑跑坐坐也行,要真正上正规啊,我们这个样还不是的,不是的,跑跑坐坐也还行,现在大家在这里用功,没有这些次序也不要紧,就这几个人嘛!


回到禅堂里来,班首带班回来,班首、维那到位一问讯,维那招呼说:抽衣脱海青,大小架房赶快,进来跑香。不能说你吃了饭到外头转转,找人说说闲话,那不必要。下了晚殿要休息,下晚殿一回堂,问讯抽衣脱海青,上殿要穿鞋子,脱鞋袜换草鞋,去小净,赶快养息,这儿没广单,就在自己房里休息,要坐好这枝养息香,你下了殿也辛苦了,赶快养息,不要这里说说话,那里说说话,说这做啥哩?客堂里边,库房里边做事的人有些话要说,禅堂里的人没有事就去修息了,听见起香,叫香响了,赶快进堂跑香,不要在外头转,一个用功的人,依自己的性格不行,一定得受常住的教规约束,那你才能用一点功啊!不要到人家房里去,你又不是僧值,你也没有事嘛,这些人没有来上殿,没有来坐香,僧值要去看看在做什么,其他的人都要休息,休息好了来坐香有精神用功,我们这修行人哪,全靠有精神,精神好才好用功,你说长道短的不是费劲吗?不要议论常住,你议论什么?你天天吃饭睡觉、吃茶吃水都是常住大家给你弄的,你还有什么说的?要发道心,要时时刻刻生惭愧,道场里面以无事为兴盛,大家清清净净来修行,这就是兴盛,这丛林就兴起来了!他对你有意见,你对他有意见,说长说短的这个不行,为什么早殿僧值要出去呢?一个是礼四圣,一个是到处看看,看看有没有人说三道四不上殿,这就违背了常住的制度,那弄不好客堂还要叫照客去喊他,你为什么不上殿啊?三回起单,不能住,宁可无人,不可无法!丛林有这个制度啊,人少不要紧,得有这个制度,没有制度不行,大家不会安心在这修道,这说一说,我现在在你们前边,好像不说也有因果,你应该说嘛,不说也不好。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有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道而来,人我是非没有了,自己修行都忙不及啊,还能有时间长长短短的?没有。临济禅师到大愚会下,三次问话三次被打,不知有过无过,大愚说:黄蘗这个老汉,婆心太切!临济就开悟了,这不是他们一言半句就开悟了,是因缘熟了,因缘不熟,就是怎么打、怎么说也不行!那就是我们在这修行,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佛菩萨、善知识的慈悲摄受,你就是证了四果阿罗汉,佛不加被的话,你什么殊胜功德都成就不了,法云地是十地菩萨,他威德炽盛,佛不加被就没有办法,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想见普贤身都见不到,为什么?他没有修普贤行,道场里面要修苦行,要时时刻刻忏悔,不能懒惰,一懒惰就要堕落,要护持道场,关心常住一草一木,不能浪费,不能多用常住的一针一线,应该是大家的,要发给大家,东西是供养三宝的,不是单单的供养哪个宝,三宝都要供养,佛宝、法宝要常住负责,常住要维持道场,没有钱不行,说现前僧物,一个也不留,那常住需要用的时候怎么办呢?佛已经灭度了,供养佛的东西谁也消受不了,不能把供养佛的东西卖了,谁能买得起呀?大悲佛祖的东西,谁也没有资格估计这个价钱,常住的东西不能随随便便拿去就用,那你要负因果责任,这出家信佛没别的,第一条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一点也不会错,你说:我不相信!你相信也是这个样子,你不相信也是这个样子,你跑不掉,你有本事也不中,说是“因果佛性常自性”,你虽然是没有见性,你还是有佛性啊,否则你修行什么呢?要相信自己有佛性,修行哪一个法门都能见性,参禅是见性,念佛见自性弥陀还不是见性吗?不管你是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不持戒还是不行,不要说是我们凡夫了,就是证了果位也不行,犯了戒也要堕落,可是这样,要是修行见了性的人,那就不容易堕落了,见了性的人就不被这个生死所约束,生命等虚空界,那就是这一切处之中无在无不在,我们要赶快修行,不是说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历代的善知识明心见性成佛的多的很哪!我们现在怎么还没见性呢?生死还没了呢?我们要问一问你是不是一心一意在这里修行,说放下来,你放下没放下?说忏悔,你忏悔没忏悔啊?犯了四根本戒,不通忏悔,如人斩首,不要说是犯了根本大戒,就是犯了十三僧残,忏悔就难啊!得有二十个清净的比丘帮你做事法忏,这现在你说忏悔了,光嘴说,没有一点实际,没有一点表示,按《梵网经》上,忏悔要礼三十天佛,得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花,种种异相,罪便得灭。你是不是这个样呢?忏悔就是三年五载,总要有一点忏悔,时间久了就清净了,不是弄个两天算了,那可不行,就是没有犯戒,那微细的戒很多呀,一个突吉罗犯了,你修行坐禅就有妨碍,比如一个水囊,穿一个小眼,水就往外流,这也属于不清净。


要时时惭愧,要时时用功,用功就是真惭愧,惭愧就要真用功,吃饭睡觉要注意,自己的功夫话头还在不在?把自己的功夫用熟,二六时中一切处都要用功啊,你是要了生死的,不是马马虎虎算了,马马虎虎的算不了啊!功夫不现前你生死不了,还要等到什么时间呢?要努力今生就要解脱,不要等来生啦,来生靠得住靠不住不一定啊!这今生要努力把自己的功夫抓紧,你也没有其他的负担嘛,你又不养活孩子老婆,你吃都是别人给你做好的,你吃饭穿衣有了嘛,你不要操这个心了,多多少少的还有几个钱哪,用几个钱还是有唉,你还有什么观点呢?你想发财呀?你想那个作啥呢?不管怎么你这个和尚衣服穿上了,你不要辜负你呀!要时时刻刻的一切时一切处照顾你的功夫,你是专门搞这个的,不要空过这个日子,不管是白天夜晚,坐香不坐香,你这个功夫要照顾好,一时因缘成熟,禅堂里钟板犍槌,磕着碰着,就要明心见性,催板!






开示三十八


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要把功夫用熟啊,那不是个小事情!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占优势?时时刻刻都要检验一下,这全靠自己,用功的方式方法有人说一下,真正用功全靠自己。他们说,高旻寺来果老和尚人家发心用功的时候,到斋堂里添好了一碗饭一碗菜,他把菜碗端起来当饭吃,饭碗放在桌子上用筷子夹,他这个人在斋堂吃饭的时候功夫已经现前了,没别的,就是功夫熟了,拈来便用,你说我们学别人学什么呢?就学他那个认真,学他那个踏实!这古代的祖师,他们都是从不纯熟达到纯熟,开始功夫都不熟,古人在哪儿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不动,叫久参有禅,久住有缘,你住几天到这儿去了,住几天又到那儿去了,你怎么用功呢?还有的他嫌功夫慢,想快一点,这也不行,菩萨用一个功夫就是多少大劫,你看你用这几天你就嫌烦,这个可惜呀,没有个长远心,佛说这些方法哪个不能了生死啊?有的出家多少年了,怎么还没用好呢?没别的,就是没认真,没当成正事来干,整个被这些妄想名利,被它夺了,就是自己也没有放下,你既然自己放不下,这工夫到哪一天,到哪一年呢?不要老想这想那的,你自己打自己的闲岔,你放不下、丢不开的心,那就是个妄想,占领了修道的阵地,自己既然发心出家修行嘛,那要认真,要踏踏实实的把功夫弄一个水落石出,今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载要弄个踏踏实实,没有不成功的。


为什么不一样啊?人的根基不同了,本来哪有什么看话头啊?还说个什么念佛是谁呢?佛法不是死的,马祖在世,马祖说的可比现在简单,马祖当初开道场最先就是现在的佑民寺,那时候叫洪州,洪水多呀,马祖有人亲近他,他也没说什么,他说:即心即佛。可是那时候的人闻到即心即佛,有很多人得利益。公案上有个法常禅师,他就是闻到马祖说即心即佛,他就明白了,说一句,明白了就明白了,这就是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他见是见了,还没达到实际,要行解相应。前边这些祖师,他们就是很实在,闻到这个法门就踏踏实实,三十年、五十载不变,我们总想省点劲,总想一开始就得很大的好处,总想赶快成佛,这成佛不是你想成佛就成佛啊,要三十年五十载不杂用心哪!我们现在这个心多杂呀?赵州亲近南泉开了悟,还要三十年不杂用心,香林禅师四十年才打成一片,不是你到禅堂来走一下,马上就成片了,四十年哪,才打成一片,没有那么快,你想快不行,什么是杂用心?你用用这个,用用那个,那都是枝叶。话头就象敲门瓦子一样,念佛是谁就是敲门的瓦片,为什么敲门呢?因为里面的人你没有见到,参禅就是要亲见本来人。说个比喻,小孩子到外边玩去了,回来一喊他的妈妈,妈妈没有答应,他又喊了几声,妈妈没有答应,这个小孩就哭起来了,用功也是这个样子,一心要见本来人。


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你说到哪个地方找一个善知识呢?你找嘛,现在也方便,坐在火车上、飞机上,也不要动了,一天就走几个省,找没找到呢?古代的参学,跋山涉水,费尽草鞋钱,自己有几个钱都买了鞋子穿了,闻听善知识的道风,不远千里而来,心心常在道,念念不离宗,一天到晚都在道中行,你现在是不是念念依靠佛菩萨,依靠善知识指一条明路呢?可能不是,时代不同了,人心也变了,你就是找到一个善知识想问个明白,因为自己也不明白,别人说也不晓得明不明白,马祖不是说了吗?即心即佛呀,你向外求怎么能行呢?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己就是佛啊!你到哪儿去求?往外求不行啊!自己要踏踏实实的,把自己应该守的戒守住,不要弄的又犯了戒,那你忏悔就来不及了。


想了生死总是个好事,什么是生死?妄想烦恼、长长短短、人我是非,这都是生死,生死在哪儿?生死就是自己起心动念,放不下、丢不开,不能忍、不能让,这不都是生死吗?生死把我们包围了,古来人不得已,要看个话头,这个话头近多少年来,看法也不同,认识也不同,诸方的这些善知识,这些老和尚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看法,古人说:行也禅,坐也禅,那就是功夫用的恰当,功夫有力量了,你行都不知行了嘛,你还有什么妄想呢?功夫得力了,有了劲,能把烦恼妄想摧走,转成了一个正念,这磕着碰着都能悟道!你功夫没用到这个时候,你只顾着分别人我是非、长长短短的,你就是磕着碰着也不行,功夫没用上嘛,也就是根本没用功,只顾着妄想呢,吃也在打妄想,要吃的好一点,穿也要穿的好一点,一点苦头吃不得,一点委屈受不得,只听好话,对自己有一点不如意烦恼的要死,哪还谈到用功呢?用功是什么?用功就跟那木头人一样,外边的音声色相入不进,内里边不动,古人说,你如是,我也如是,彼此的见解,彼此的受用达到一致,这才说用功啊,现在基本来说尽是打妄想,就是看一两本经,也体会不到经的义理,我们想学习学习教理,这是个好事情,学习教理要依义不依语,要善解善会如来之义,明白了嘛就算了,不明白就赶快持戒坐禅,弄个水落石出,也不辜负我们出家一场。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话头看的纯熟,外边的音声不动心不动念,内不起贪嗔痴,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你不要着急,你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不是到哪儿找一个出世法,世间这些贪嗔痴,这些染,这些爱,这些甩不掉丢不开,这就是世间法。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这不是说的很明白吗?你就这个样就行了,虽然是祖师很容易说出来,心平,我们心平不平呀?我们平不了,那就不能把功夫甩掉啊,前边的祖师说这一句两句的,我们能够用上就行了。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我们从父母生下来很自然就染上了,不要费力,我们用功,总是落不住,一会儿就不晓得到哪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太熟了,妄想习气,染缘太熟,这个念佛、看话头太生了,旁的没什么,自己要放下来,把这个生的转熟,熟的转生,妄想烦恼把它转生,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一天、半天,不染一尘,不生一念,那就是功夫熟了,你不提它也现前,你睡着了它还在,这就要很努力,很认真,一定要把他当成个大事,生死大事啊!什么也没有这个要紧,什么也没有这个主重,这个样子道业可成,不这样用功,另外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都没有,只有自己努力,要实实在在,把功夫用熟,自然得一个很好的水落石出,那就是今生不辜负出家了。


佛教提出来四根本戒,要是犯了四根本戒,出家在家都是违法的,别人的东西,一针一线都不要招,就是父母的东西也不能招,拿了也算是犯盗,拿了东西别人不知道,这伽蓝菩萨总知道吧?不管是大东西小东西都不要拿,你自己的东西不喜欢别人拿,别人的东西我们也不要去拿,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要持戒修行,说瞎话,不实在呀!修行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修行人更不能说瞎话,不能欺骗别人,不能损坏常住的一草一木。那要考究起因果来呀,这一点也不能犯,你说那一点小事马马虎虎犯了就算了,那马虎不了啊!古代过年过节,庙里都散些点心、吃的给大家分分,有一个师父离家很近,散点东西,他没有舍得吃,过年初二,想拿到家里看看父母,说这个因果微细呀,他把常住的纸拿了一张包点心,这人也很好的修行,后来他圆寂了,据他的修行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伽蓝菩萨拦住了,说:你修行很好,生极乐世界是可以的,大众发一点东西,你拿去给你父母吃,这是应该的,这完全可以,你不该把常住的纸拿一张,那要算算帐,你还了再生西方。


那一年,我在云居山,方丈是性福和尚,他跟山底下的老百姓玩的很好,老百姓到山上去吃点饭,弄点毛竹,有一个人他在那吃了顿饭,拿了个毛竹,准备拿到家里用用,看天还早,就睡一觉再回去,一觉睡着了,伽蓝菩萨跟他说了:今天在这吃顿饭,拿庙里一根竹子,我给你记上帐了,以后要还哪!伽蓝菩萨不是一个,很多的。性福和尚不是死了吗?要跟着他那个作为呀,多少年做的事情,那要下地狱的,虽然是方丈也不行,他死了,说你现在不要下地狱,这里有点债你还没还,你把常住的东西送给山下的老百姓,你送了多少年了嘛,你早晚把这些东西讨回来,再说下地狱。就这样啊,他经常到山下去讨东西,那记的清的很,我在客堂里,山下有的老百姓来说,性福和尚到山下讨债,他们来送债,有的送几斤米,有的送几斤油,你看这因果多认真哪!你把常住的东西送给人家,伽蓝菩萨给你记上帐了,你送你还啊,你不还叫谁还哪?常住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你不能作人情,作人情不行啊!不管你是什么执事,你不能随随便便的把常住的东西送人,你自己也不能乱用,你不能说我是个什么执事,我用用,你不能用!比如大众分的东西,你有一份,大家还没分呢,你另外搞,这有因果呀,这弄不得。


古代的执事他都很认真,洞山,方丈和尚受了凉,感冒了,他那个侍者想到库房里拿块生姜,给方丈和尚发发汗,库头说:拿钱来,常住的东西我不能随便给你。方丈赶快拿几个钱去买,古代的这些纲领执事都是讲因果,后来方丈老了,就向大家提出来库房里那个卖生姜的作方丈。杨岐禅师他是库房里管帐的,他有两个灯,以前煤油也没有,他喜欢念《法华经》,他自己弄了一个灯,他夜晚记帐的时候用常住的灯,看经的时候用他自己的灯,他那个灯放到常住的灯上边,他为什么这么放呢?以前点灯用灯芯子,点长了会往下滴一滴油,他那个灯要是滴油会滴到常住的灯里,他不背因果,要是把常住的灯放在他的灯上边,时间久了,常住的油就会滴到他的灯里边,后人纪念他,库房里有付对子:杨岐盏灯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就是两个看库房的。


凡是经自己手,所做所办的,这都有因果,要是浪费了常住的柴米油盐,这都有因果,那样说不是出家出不成了吗?这样子紧张!要按说还就是这样,这就是出家,这就是真实出家,就要警策一下,不然你弄了你就堕落了,你修行修不成了,要这样认真,不背因果,不犯戒律,那你要是这样的话,戒一点也不能犯,那我出家出不成啊,确确实实是一点也不能犯,犯了你就承当因果责任哪!你天大本事也不中!古代有很多公案,有个老修行,他看《法华经》,他喜欢吃茶,他泡那个茶底总是留一点,不吃,倒掉,本来他修行很好,就是喜欢倒这个茶,就说水不能乱用啊!按佛教制,比丘一天连吃带用,只有七斤半水,你多用了你就要负责,他连倒带浪费,阴曹地府给他攒了一大缸水,他生西方的时候被拦住了,说:这都是你浪费的水,你喝完了再生西方!那么大一缸水,他怎么能喝的了呢?他坐那里大哭啊,地狱里来了一个鬼王,他说:师父,您老人家在这儿哭啥呢?这个鬼王他是老师父生前喂的一只猫,猫要吃老鼠,杀生害命呀,怎么办呢?他把猫脖子上拴个铃铛,猫一动,老鼠就躲了,经常的,这个猫卧到老和尚身边,念《法华经》它听了一点,因为这个善根,猫死了就成了鬼王,他要报老和尚的恩哪,他喊一声,手下的小鬼都来了,都争着喝水,这水都是老和尚念《法华经》用过的水,这些小鬼一喝,都超生了。


佛问什么事情,他下面都有话说,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佛问阿难,当初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殊胜光明,非是爱欲所生,因此发心随佛出家,原本指望如来惠我三昧,令我解脱,到现在才知道,彼此身心,了不相干!那就是如来有无量百千三昧与我何干呢?如来想给能给的了吗?可能我们也有这个过程,以为我出家了,有佛的摄受,这个不行,一定要自己脚踏实地去修行,阿难靠佛都靠不住嘛,佛涅槃几千年了,你靠佛怎么能行呢?得全靠自己修行,不管过去、现在、将来,这修行完全靠自己,你自己要是不修行,你靠谁都不行,就跟吃饭一样,自己肚子饿了,别人帮忙吃不行,就象修行一样,自己的生死自己了,靠别人,靠善知识,靠佛菩萨,他只能说一下,叫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他也不过说一说,勤修戒定慧得我们自己来修,我们的贪嗔痴得自己来去,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那就是不管社会上这些事情,古来的出家人都是在山林树下,在旷野孤身一人修行,那个时候虽然是那样苦,可是得道的人很多,这现在种种如意,般般现成,怎么还没有弄的好呢?就是自己没有努力、没有认真啊!其实现在这个生活好,吃的好、住的好,钱多,他本来与道不相应,富贵修道难嘛,有福报的人,你叫他修行他不干,要苦行得道,要是快快活活的能得道,那不是都得道了吗?人多想快活呀,做一点事情就懒的做,应当做的没做好,应当修的没修好,我们自己不认真,我看什么时间也不行,不但今生不行,来生也不行。古人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那就是自己既然出家了,在这个佛教里面要认真哪,你强强勉勉也要弄一下,不是来混的啊,混那不行,常住制定的制度是成就我们修行的,我们得接受这个成就,得很欢喜这个成就,成就持戒坐禅,成就衣食住房,总在一起,就是要成就我们了生死,没别的!在家的佛教徒在庙里边出功德,做事情,这都是成就我们哪,常住管事的师父,跑香坐香这是禅堂里维那师父成就,他认真的成就我们,我们要认真的接受这个成就,把香跑好,把香坐好,把功夫用好,你要是用不好,大家成就不是白成就了吗?你辜负了禅堂啊!修这个禅堂作什么?就是在这坐禅嘛,你坐没坐呢?你参没参哪?你口念佛,你心里念没念呢?这一时一刻呀,就在这里考察自己,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别人不知道就混过去了,你吃饭,你坐在斋堂里也不要动,别人给你添好,你要多就多,要少就少,你吃饱了你还不用功啊?你自己不用功谁替你用啊?


出家也多少年了,什么方向还没弄清,在这争来争去,凡所有争就不对,释迦牟尼佛是无争,你用这个功,他用那个功,也不要争嘛,有一个争论,那就落到世间法上了,世间法就是要争啊,你争我夺,我们佛教是与世无争,就是跟我们这里边的出家人也不要争,古代的祖师说话,不过也是个人的一个认识,他提一下,也不象现在这样争起来了,吵起来了,那有什么用呢?解放前也在那争,这解放后还更争的很,争什么呢?别的都还好些,就是禅堂的人有点争,一个要争着看话头,一个要争着参话头,这个样子对不对呢?你各人把你自己的功夫用好,这都对,你在那一争啊,都不对了,你要是话头看的恰恰当当的,怎么能争呢?参也行嘛,你就参嘛,你不要争,古代南宗北宗有点争,这南宗北宗都是对机不同,你要一争就不对了。


六祖或是因缘到了,他应该出来了,这大概是热天,他还是穿的在家衣服,还没剃头,古代晚上都没有坐香,都是自己用功,天黑了,天上有月亮,这出家人都在廊檐下乘凉,古代,我们大的寺庙都有幡,后来经过几次摧残,把这东西弄了,光孝寺夜晚刮了点风,那个幡在那儿一动一动的,两个出家人就争起来了,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要按说,他两个说的都对呀,确确实实是风动啊,风一吹那个幡动了,还不是幡动吗?六祖在那里说话了,或者是不说也不行,应该说一个实际,就说: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这是究竟法呀,他说到实际啦!这其他的出家人一听,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怎么能说出这个话来呢?就传到印宗法师那里了,印宗法师他是明白人哪,是讲《涅槃经》的法师,就请六祖来问话,说: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行者?这六祖看因缘实现了,就答应了,说:不敢当。不敢当的意思就是承当了,印宗法师就问:你既然在黄梅得法,黄梅有何指示啊?你得的什么法,可以说说吧?六祖说啊;没有指示,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指示什么呢?这一说说的印宗法师很尊重。也就是多少年来,又是如来禅,又是祖师禅,这个时候六祖就说出来了,不过没有解释就是了,那就是禅定解脱就是如来禅,见性成佛这就是祖师禅,要这样体会。到现在出家多少年了,也没弄清什么是如来禅,什么是祖师禅,看看祖师的语录,有些事情是要知道一点,知道了你的生死还是没了,你还是妄想执著,现在我们分析比较,说长说短,这还在意识上弄,了生脱死,这是不生不灭法,不管是参禅念佛,开端都是在生灭之中,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就不属于生灭了,要这样去行。


这现在你看看,苦人还是多,吉安这一下岗是六千人,六千人怎么办呢?马马虎虎安排了三千人,还有一半没有安排,在城市里面吃水也要钱,一动就要钱,市长很困难,这农民不管怎么样他还好一点,他种地就有饭吃,城市里边不好弄,你想弄钱到哪弄?这个时候出家人还算好一点,你不要操那个心了,庙里边按说也很困难,原来的山地都没收了,文化大革命,青原山的地都被人家占去了,不给了,说也不中,他们这些头头说了几回要给点菜地,光嘴说说而已。我们现在要种点菜,种点茄子,种点辣椒,杂七杂八的多种点,有菜吃,有饭吃,这一天一天不就过去了吗?现在种菜也不是很难,还有几块地,就是有些石头不好弄,把那石头地扒扒弄弄,栽点菜,社会上种的菜,天天在那打药水,那个菜吃了并不好,我们自己种的菜,吃着也好一点,要自养,靠近房子的零块乱草要弄干净,过夏了,蚊虫也少一些,弄卫生,不光是坐香,也要做一点事情,做一点事情身体也好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