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芬芳 (4)
20、锋利的武器在身体上造成的伤口总会愈合,但言语在人心上造成的创伤却非如此。小心不要伤害任何生灵的感情。这跟在印启时所立的誓约,如戒除吃肉等等同样重要。不遵守一套严格的戒律,禅修和灵性的修持是不可能的。禁止吃肉誓约的目的是在我们心智中深深地印上“不害(Ahimsa)”的观念---在思想上,语言上和行动上都是无害的和不伤害的。切记,生命对于所有的生灵都是珍贵的。大觉者帕坦加利(Patanjali Rishi)在他的“莎斯特拉瑜伽”(Yog Shastra)列出了“五不要”和“五要”,给瑜伽行者遵守。这些是非常好的行为规则,遵守这些规则对圣道弟子也会有益处。
五个“不要”是:
①不害(Ahimsa)---思想上、言语上或行为上不伤害任何生物。
②真(Sat)---不说谎,即思想上、言语上和行为上都诚实。
③不偷(Asteya)---不偷盗,永远不欲求或拿取不属于自己的任何的
东西。
④梵行(Brahmcharya)---在思想上、言语上或行为上不以淫欲的
观点来看待性。也就是贞洁,自制禁欲,和保 存性的能量
⑤阿帕里格拉哈(Aparigraha)---不希求财产;不拥有非必要的物
品;放弃世俗所有。
下面是“五要”
①洁净(Souch)
②知足(Santosh)
③籍着自愿甘受(各种苦)而得到自律(Ttap).
④研读宗教书籍(Swadhyaya).
⑤对上帝的不动摇的信心,对上帝的完全臣服和“证知上帝”的努力
(Ishwar Parnidhan)。
21、在一次“萨桑”(聚会)中,师父正在描述里面师父的美妙光明体的庄严和荣耀时,一个弟子站起来抱怨说:“师父!过去我每天都看到你的光明体,但光明体已有一个月不出现了。”上师说:“一定有某些悲痛或快乐的事情侵袭你的心。”那位弟子回答说:“是的,师父,我失去了我的独生子。”师父说,“上师永远在那里;经由专注,我们的心智升高,那时就会得到他的‘达善(darshan)’(即看见他),但当被扰乱,心智就会下落而不能看见他。”长期的悲伤曾解决过任何问题吗?忧虑曾帮助过任何人吗?专心于巴赞和持名吧,那是唯一的平安、快乐和幸福的泉源。
22、在青少年时过一个善良的、纯洁的、道德的生活,需要先知的勇气、勇敢和决心。
23、你要我给“真正的上师”下定义,并告诉你他赐予什么?好啊,完美的上师是“人—上帝(men—god)”或“上帝—人(god—man)”。完美的上师是一个人,以他这个人身,宇宙之主(那永恒的真纳姆,永远的夏白德)来到这个地球居住。他是“道成肉身”。“主”以人的装束隐藏自己,离开祂的皇宫出外寻找儿子。来到了绑架祂儿子的吉普赛人的住地,祂生活在他们之中,并过着跟他们一样的生活。祂的儿子不认识祂。没有人相信祂说的话。经历很大的困难才说服祂的儿子陪同自己回皇宫,使儿子亲眼看看他有权继承的遗产是多么伟大。“主”将他从吉普赛的小村庄带到皇宫,并赐给他皇位,直到祂儿子安全地在皇宫内定居后祂才离开。
24、只有很少需求的人是快乐的。需求越少就越快乐。“不需求许多东西的人,是国王中的国王。”我们的需求令我们贫穷。没有需求的人是罪富有的人。亚历山大大帝旅居在印度期间,曾去拜访一位住在“贝雅斯”河岸的萨杜(即修行的圣人),他听过许多关于这位萨杜具有神通力的故事。他发现这个萨杜正坐在一片棕榈树叶子上,上面撑着一把榕树叶子做成的伞。这便是这位萨杜所拥有的一切。当被告知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一生,即使在倾盆大雨、火灼的酷热和刺骨的寒冷中他依然如此时,亚历山大提出为他建造一所房子,他拒绝了这些,并说:“为什么建造一所房子呢?我们要永远住在这里吗?”于是亚历山大问他是否可以为他做点别的什么事情?萨杜说:“是的,请不要让你的人到我这里来。”亚历山大在临终时,愿意拿出他一半的国土送给能使他活到见他母亲最后一面的人。但是,医生们回答他说,即使他送出全部的国土,他们也无法令他多呼吸一口气。国王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他深深地叹息说:“唉!要是早知道这一次呼吸是这么珍贵,我就不会将它们浪费在无益的追求中了。”随后他指示,在他的葬礼队伍行进时,要把他的手放在棺木的外面,并且掌心向上,好让世人从亚历山大大帝身上吸取教训:他曾计划着征服整个世界,但是却两手空空的离开了世界。
25、对于过一个纯洁的道德生活,怎样强调都是不够的。高尚的道德品格对灵性进步最为必要。纳姆和淫欲(Kam)是不能并存的。它们互相敌对,犹如光明之于黑暗。有淫欲的地方,纳姆就不进去。而当纳姆来了,淫欲便消失。一个弟子应是世界的榜样,他的眼睛应放射纯洁的光芒,身体应发出灵性的芳香。避免感官欲乐的生活,将淫乐的欲望从心中驱除。只有当你上升到身体的九扇门之上,一个德行、平安和知足的生活才有可能。沉溺于性的欲乐而又期望进入天堂的王国,这是完全的笑话。对于这样的人,天国之门是永远不会打开的。
26、上师的光明体是那么明亮、美丽且富有魅力,看见他的光明体后,我们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祂那么美丽的形体,因而会放弃一切世俗的贪爱。为了能看见他的“达善”,对“主”的深深的强烈的爱和因与他分离而引致的灼烧般的痛苦是最为必须的。爱之火烧掉所有的不洁之物,只剩下与“爱人”相会的渴望。
27、不要讲别人的坏话,这是大罪。在其他的罪行中也许还有一些快乐和享受。但告诉我,在诽谤中有什么快乐?希拉斯(Shiraz)的著名圣者萨迪教主(Sheikh Saadi)说:“如果我要讲任何人的坏话,我会讲我自己母亲的坏话,因为如果我善行的功德要移归任何人的话,让它们移归我的母亲吧。”巴巴·萨万·辛格过去常说,讲别人坏话的人的所有善行都会转入被诽谤者的账上。诽谤我们的人没向我们索取一分钱就洗刷掉了我们的罪过。
28、从某些人手上得到一些小恩惠时,我们对他们是何等地千恩万谢!父母和老师们淳淳教导孩子好的行为规则;但令人悲伤的是,在孩子(性格的)成形期间却得不到灵性营养。在孩子的训练中还有比对上帝(那所有善良的源泉及所有恩赐的库藏)的无知更大的空白吗?当这个基本的观点被漏失时,生活就会充满迷惑和混乱,怀敬意的行为和正确的道德传统就会败落。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有关上帝及神圣的事物,以使他们能够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并建立道德生活的基础。
29、这一生只是无穷无尽的生命之链中的一环。肉体会消灭,但灵魂继续活着---不死。从痛苦的分离及流浪中践行在返回主的宫廷的快乐之路。拉贾斯坦尼(Rajasthani)的伟大圣人达都说:
世界还未存在时我已存在,
世界停止存在之后我仍存在。
30、不要沉溺于无意的闲聊。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灵性的贫乏,便奉献每一分钟使你自己变得更值得得到你那丰富的遗产。漫不经心的闲谈使你在主面前的祷告成为一种嘲弄。那会给你打上伪君子的烙印,并切断灵性之根。
过分的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与你对“恩典”的祈求是不相容的。多思考,少说话。